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子论文 >

传统文化传承与社会教育研究

[摘要]传承的文化才是“活”的文化。藏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社会教育运行机制主要体现在个体日常生产生活、节庆、仪式等活动中,表现出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不同的存在状态和作用,科学有效地满足个体对终极价值需要的追求。分析藏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社会教育运行机制,有助于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社会需求保持较好的契合关系,促进个体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的变迁,不断提升个体的幸福感。

[关键词]藏族传统文化;传承;社会教育;机制

藏族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繁杂、完整、稳定的有机整体,是以宗教文化为核心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它促进了藏族人民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养成,对藏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和谐稳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藏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的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的引导,促使藏族传统文化再生产和民族群体的自我完善,培养新的藏族传统文化传人,将藏族传统文化以物化形态进行保存与传承很有必要。藏族传统文化传人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而社会教育又具有独特的优势,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润物细无声。藏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社会教育与个体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是现代社会“大教育观”的重要体现。没有社会教育,就没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一、藏族传统文化传承需要社会教育

勤劳质朴的藏族人民在长期适应和改造青藏高原的生产生活中,结合自身特点,顺应自然规律,创造并传承了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独特而又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享有者、保护者、传承人,藏族人民强化个体延续民族文化的责任意识,使藏族传统文化传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科技等的不断发展推动下,教育不再是学校的专利,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创建学习型社会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藏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社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合作,通过不断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发挥整体作用,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和个体服务。同时,藏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由具有一定权威性的管理机构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使各种教育资源在社会教育中成为大众教育的载体。在教育大众化、社会化、终身化的发展趋势下,藏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社会教育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合理发挥、利用藏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社会教育,引导个体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个体尽可能地享受到多样化的教育机会,有利于个体积极人格的塑造和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也契合了个体生存发展的需要,更能有效维护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持了社会的繁荣稳定。

二、藏族传统文化社会教育的目标取向

(一)藏族传统文化传承有利于个体幸福感的提升

幸福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藏族传统文化思想丰富、积极善良,如陪伴着藏族人成长的神话传说的目的就是教育人们懂得善待、爱护大自然,对他人心生善念,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与人交流、合作,这不仅有利于个人幸福感的提升,更有利于藏族地区社会的和谐发展。藏族传统文化中乐观、坚强、勇敢、敬畏、责任、然诺、尊老敬贤等特质也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对社会组织系统的和谐构建和运行大有助益。

(二)藏族传统文化传承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互动

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报告《学会关心:21世纪教育》指出:“要想形成21世纪要求的学习、教育体制,可能其最重要的方面将是社会更多地参与学校活动,学校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3]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本质目标是一致的,即优化人的生存,促使个体不断实现自我价值,感受幸福。藏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需要更紧密的沟通结合,也是“使教育与其环境相依为命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藏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最直接的外部环境,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社会延伸,其传承的方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个体综合素质等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管理功能的发挥质量有重要影响。

三、藏族传统文化传承与社会教育运行

藏族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物质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基础,其传承机制包含传承人、传承内容和方法、传承的社会组织基础、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社会教育运行机制要素。

(一)藏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社会环境

藏族传统文化是藏族人民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个体和群体的发展。信息化社会中的藏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社会教育不可忽视网络、信息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使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能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将现实与虚拟紧密联系。藏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社会教育,首先需要面对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由此引发的文化和社会变迁,需要进行适时而积极的现代转换,使藏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交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满足个体的现代社会生活。藏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对个体的社会教育主要表现在个体生活的风俗、经验、行为习惯等方面。当个体在参与社会生产生活时,其原有的文化、信仰将影响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只有推动具有藏族元素的优秀作品作为社会教育素材,个体才能从藏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社会教育中获取更多的积极营养。

(二)藏族传统文化认同意识中的社会教育

张诗亚在《西南民族教育文化溯源》报告中提出:“在文化生态系统中,教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培养民族的凝聚力与人们的集体意识。如:敬仰共同的图腾以及其他崇拜物;恪守着共同习惯的禁忌,祭祀共同的祖先,学习共同的历史传统、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交往方式、共同的道德和价值观、共同的行为方式等。”[4]在藏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意识教育中,个体对藏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不会因时代变迁、社会环境改变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长辈对晚辈的教育通过自身行为习惯的示范、口耳相传、祭祀礼仪等方式传承,内容包含藏族人民世代积淀的族群认同、英雄崇拜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吉祥诉求等。在表现形式上也融入时代特点,实现与时俱进,注重融合新科技、新思想,对个体文化认同意识进行培养,满足了个体民族特性的追求。只要个体存在民族信仰,这样的心理需求就会存在。藏族传统文化传承中还包含着明显的对藏族传统文化认同意识的教育,如生命观、善恶是非观、神灵护佑等藏族传统文化要素,使个体对不可知的神秘力量产生敬畏,对自然界产生良好的期待,对个体追求内心平静的需求等,都融入进社会教育中。[5]如认为个体做坏事会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会折损自己的吉祥幸福。由此,个体要避免作恶带来的负面影响,心生善念,积极向善。藏族人民也用图腾和英雄影响和传承藏族传统文化,如格萨尔是藏族人民最崇拜的英雄和战神图腾,这种对英雄的崇拜来源于个体内心对客观世界的需求和征服欲望。个体在自然面前并非绝对弱小、无助,有着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资源的愿望。当个体的这种愿望和意识日益强烈的时候,就会体现在个体的日常社会生活中,体现在与对手的斗争中,这种意识的认同和传承是潜在、不易察觉的,也是藏族传统文化认同意识得以传承的根本前提。

(三)藏族传统文化表演技术传承中的社会教育

藏族传统文化表演技术的传承主要通过拥有技术的长者以家传和师传的方式对经过挑选符合条件的晚辈进行教育指导,传承内容包含道德规范、表演内容、音律技巧等。绝大部分的藏族节日都采用户外集体活动的方式,如集体祭祀、集体诵经、集体歌舞、集体出游、集体饮宴等,通过群体性的活动对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和教化。集体活动中的个体以对族群历史的认同为中心,形成了对自己身份和文化的认同,将个体对族群的情感、记忆、理解等思维方式贯穿于集体活动中。独具藏族特色的锅庄是当地人祈求吉祥的一种方式,能够在人们群起而舞时满足个体的合群倾向,满足个体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需求,强化个体的社会整体意识。个体产生与舞蹈节奏、造型相呼应的情绪、情感变化,并感染其他参与者,包括观众。藏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社会教育通过文化艺术的方式,表达了个体的情感,增强了个体社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社会教育对藏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

藏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社会教育是全民参与、资源共享的教育,是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相融合的过程。因此,在藏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社会教育中,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是社会教育顺利开展和实施的必备条件,不能仅靠政府的单独组织和推广,还必须强化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体的全面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实现社会教育。[6]藏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社会教育需要社会和个体共同努力,个体和社会机构有责任、有义务通过一定的投入来发展社会教育。其追求是充分发挥利用社会中的各种组织、机构、团体、个体自身的功能和优势,使其成为社会教育的执行者、参与者,形成有利于藏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学习型社会,共同推动社会教育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周思言.浅议如何在基础教育中传承藏族优秀传统文化[J].青年文学家,2013(13):93-94.

[2]成晓丹.城市社区教育运动机制研究———以苏州市金阊区为例[D].苏州大学,2009.

[3]王妮.学校和社区的教育互动[D].杭州师范大学,2014.

[4]卢德生.民族文化传承中的社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以嘉绒人“且索”仪式传承为个案[D].西南大学,2008.

[5]王春焕.论当代藏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J].民族教育研究,2013(1):78-81.

[6]张仲.城镇中心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2.

作者:黄敏 佘静芳 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更多电子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传统文化传承与社会教育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zlw/143912.html

    相关专题:追溯系统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上一篇:以学生为主体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概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