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其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战略的较好融合,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舞蹈作为训练学生形体、丰富学生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形体美的魅力和精髓,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学习舞蹈,不仅可以提高艺术素养,促进身心健康成长,而且可以培养和提高自身气质和审美能力。文章针对如何在高等教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舞蹈教学;审美能力;专业技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同时,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内容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高等教育由传统单一的智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转向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高校更加重视舞蹈教学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舞蹈既是一种娱乐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心态甚至是品德,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通过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性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们内在素养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舞蹈中的动作来源于人体的运动,以人作为主要的表现工具。舞蹈中有组织、有节奏的动作能够展现舞者的内在情感。通过千姿百态、各有特色的动作,舞蹈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饱满而完美的艺术形象。舞蹈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笔者认为,舞蹈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肢体的柔韧性和感知美的能力。舞蹈教学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舞蹈中所蕴含的美,并藉此安抚偶尔躁动的心灵。高校开展舞蹈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感知美和鉴赏美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辨识美、判断美的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各类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大幅提高,校园中充斥各种文化,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高校学生处在人生的特殊阶段,部分学生容易受外部环境和信息的影响,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也可能会对学生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造成阻碍。面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高校必须在教学中积极作为,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对自身审美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证。同时,这一举措也可以促使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性格。
二、我国舞蹈的主要类型
中国传统的舞蹈门类主要包括古典舞、民族舞和民间舞等。本文以民间舞、古典舞及现代舞为例进行简要介绍。民间舞产生于人们的日常劳动和生产创造的过程中,展现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生活愿景。同时,在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积累下生成的民间舞,也能展示各地独特的地域面貌和人文风俗,对我国古代的很多生活现象和事物形象都有所反映。民间舞的群众基础非常广泛,人们的生活劳动也为民间舞的生发与创作提供了源头与借鉴。从某种程度上说,民间舞是各民族人民群众的创作成果,其作为深受群众喜爱的娱乐形式,是人们展示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民间舞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身。可以看到,大部分民间舞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不断对自身的舞蹈形式和内容做出改进,并融入社会的发展潮流,力求让人们感受到内含的美感——民族的文化美和艺术美。因此,民间舞不仅能提升舞者自身的气质,而且能为观众带来美的享受。中国古典舞是随着我国历史流传下来的,一种古老而传统的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古典舞也对传统的形式进行了革新,在充分迎合自身体系美学原则的前提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并总结出一套严格且规范的训练模式和表现方法,创新了诸多动作技巧。这些变革,不但可以提升舞者自己的艺术底蕴,而且对观众的鉴赏能力也是一种提高,其能满足观众内心对美的追求,唤起人们精神领域的魅力和生命的潜力。而中国现代舞是在传统舞蹈的基础上,在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衍生出的产物,其动作和表演形式更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和追求,是对青春活力的体现。不管是民间舞、古典舞还是现代舞,都属于我国宝贵的艺术文化,都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其发展也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三、舞蹈教学中影响学生审美能力养成的因素
(一)教师的教学素质
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较为显著的影响因素是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师在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技能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审美知识的渗透,就会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形成阻碍。目前而言,我国高校中舞蹈专业的师资力量并不强,甚至可以说是薄弱,科研成果和理论研究也相对较少。部分教师把大量时间投放到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却忽视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无法深刻挖掘舞蹈的审美价值。此外,如果教师只是把教学重点放在技术教导上,忽略了对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身审美能力的提高。传统的舞蹈教学步骤中,教师会首先进行动作演示,相对强调形体和动作的标准程度,对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较少探及,学生也只是学习基本舞步和动作,这样并不利于他们审美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进行中国民族舞教学时,教师只是强调舞蹈动作的标准性,硬性要求学生按照规范进行练习,却不给学生主观思考和提出疑问的机会和时间,甚至给学生设定了严格的学习步骤,而不是重点培养学生对美感的捕捉和感受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会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功,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单一乏味、流于形式,学生无法从中感知审美的需要,更遑论审美意识的养成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因此,高校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融入一些辅助元素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他们对美的需要和理解。
(三)资源条件
在传统思想和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下,很多高校把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放到了学生的文化课教学中,对舞蹈教学重视不足,有的高校舞蹈教学专业甚至缺乏足够宽敞的教学场地。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无法为学生提供一个条件丰厚的学习平台,成为阻碍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又一个因素。
四、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技能
根据我国当前的舞蹈教学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舞蹈教学因不同因素的影响,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工作进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如果学生无法充分感知舞蹈中的美学价值,教师的影响作用和责任则不容忽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才可以充分地挖掘舞蹈中的审美元素,才能进一步有效地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此,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努力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舞蹈功底以及其他专业技能。高校可以引进优秀的人才,定期对舞蹈教师进行培训,强化教师对舞蹈内在精神重要性的认识。教师也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舞蹈中的艺术性和美感进行准确的分析评价,严格规范自己的舞蹈动作,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学生做出表率和引导。
(二)健全基础设施,丰富课堂元素
高校需要合理配置资源,为舞蹈教学提供充足的场地条件,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而且,高校需要正确看待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审美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态度和能力。
(三)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用人需要,必须进行必要的突破和创新,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相关教育部门和工作者需要在舞蹈教学中融入先进的社会元素和教育理念,开展多元素融合的教学模式,增加它的创新性和趣味性,让教学不再是枯燥的过程,并且结合当下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如在进行恰恰教学时,教师讲解这一舞种的发展历程,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结合相应的图片、文字和视频对恰恰的特点进行说明,以强化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四)科学部署教学内容
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内容也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尽可能地选择一些抒情性强,或者饱含艺术价值和情感的舞种,这样可以更为直接全面地展示舞蹈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避免无效知识的传递。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利用舞蹈中不同的形体、动作和姿态展示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再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应明确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相关举措也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此,高校必须要在舞蹈教学中加大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力度,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和社会的变化,随时做出调整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王红梅,马卫东.舞蹈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
[2]姚莉.论舞蹈教学对学生审美价值观的培养[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1).
[3]温祝英.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7).
[4]林树华.浅析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电子制作,2013(18).
作者:刘迪
相关专题: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发表文章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