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子论文 >

旅游文化的应用(共6篇)

第一篇: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的问题及对策

一、武当山跨文化吸引力

对于外国游客武当山的吸引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武当道教及道家理论。其中以《道德经》在外国游客心目中最为著名。(2)武当道教建筑文化。200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3)武当道教像器文物。带有浓厚道教色彩的武当山神仙造像、供器、法器、摩岩、碑铭、壁画、楹联、匾额等凝聚着中国社会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大都具有优秀的技术水准和优美的艺术特色。(4)武当道教仪式文化。武当道教仪式文化:道教法事活动是历代传承的规范化的仪式,无论是庆成醮典、节日斋仪,还是早晚坛功课、放施食等法事活动,无不伴随着程式化的动作、讽诵古老的经文、演奏优美的道乐等,其中道教音乐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已被学术界关注并有了相当的成果。(5)武当道教武术文化。武当武术文化:武当内家拳法深受道教思想影响,其理论基础包括道教哲学、内丹理论、心性修养、武德修养等;武当道士张三丰与太极拳的关系;内家拳的功法门派;气功流派等。(6)武当道教文学文化。武当道教文学:道经中有关武当山的丹诗、青词、道士诗文作品的文化价值;历代有关武当山的诗词、歌、赋、游记、小说鉴赏分析等。(7)武当道教信仰民俗。武当道教信仰民俗:宋代以来全国各地民众朝山进香习俗的发展、香会进香的组织、议程和禁忌、个体进香与许愿习俗的社会学研究、春节、三月三、九月九等与道教信仰密切相关的民俗节日等。(8)武当道教医药文化。武当山道教形成后,历代道士在草木丹药、内丹术、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武当山旅游文化产品设计的现状

(一)道教文化资源开发程度不高。1、武当建筑文化资源保护开发较好,武当山开发始于1980年,继金殿在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大文物保护单位后,武当山紫霄宫(1982)、玄岳石牌坊(1988)、南岩宫古建筑群(1996)也先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1982年,武当山被列为国家重点名胜区;1983年武当山紫霄宫、太和宫被定为全国重点宗教活动场所。此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保护力度,通过各方集资数亿元,对武当山古建筑及整体环境进行整治,武当山的整体古建筑群面貌得以根本性的改变。2、武当武术文化资源开发较好,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建立健全了武当武术组织机构。2005年,十堰市文体局设立武术管理科,2007年武当山特区设立武术局。在民间也成立了多个武当武术研究、发展机构。加快了武当武术硬件设施建设。武当山特区投资2000多万元,改造了武当国术馆、武当武术演艺厅,新建了武当文化中心、武当大剧院,高水平组建了中国武当功夫艺术团。同时,全面启动武当太极村、武当武术国际交流中心,这些项目的建成,必将大大改善武当武术硬件建设,为武当武术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以活动促宣传,武当武术影响力日益扩大。多次组织武当功夫团到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日本、新加坡及港、澳、台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武当武术表演交流,许多海外弟子也前来武当山拜师学艺。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武当文化武术节”、“武当武术擂台赛”、“武当拳国际交流大会”、“武当拳功理功法研讨会”等武术赛事和研讨活动。从1999年起,成功举办了4届“武当拳国际联谊会”,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及东南亚、西欧等国家都有代表队参加。多次举办了“武当武术进学校”教练员培训班,武当武术正逐步在校园普及。打造武当武术国际文化知名品牌。每年投资百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挖掘、整理、出版武当武术专著。创建了武当武术网站,开设了“武当武术概述”“张三丰考”“经典拳论”等栏目,使其成为武当武术宣传的重要阵地之一。特区政府还投巨资着力打造武当武术的文化品牌。完成了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谱曲,杨宏伟演唱的歌曲《天下太极出武当》;与中央歌舞剧团签订了合同,创作大型歌舞剧《太极武当》。但在武术培训进行商业运作时,由于民间机构规模小,派别多,各自为政,缺乏教学和生活安排的系统性,许多来进行短期武术学习的旅游者无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三)武当医药文化挖掘不够。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武当山有中草药400多种;据1985年药材普查,已知全山有药材617种;上世纪90年代普查为800多种。武当山中草药资源多,武当民间医药具有文化特色、诊疗特色与中草药应用特色,独特的“四个一疗法”,即“一双手”、“一根针”、“一把草”、“一丹炉”治疗方法非常罕见,此外还有武当民间采药歌及武当道教医药避瘟疫秘方。2007年,“武当道教医药”已分别被十堰市和湖北省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增项目。但目前武当医药技术多掌握在民间和部分道医的手中,非常零散难于整理,作为旅游文化开发时难度也很大,限制了很多中医学习团的进入。(四)武当道教信仰民俗文化多吸引台湾客人,对欧美客人吸引力不大。但道人的生活具有神秘性,吸引力较大。需在这方面进行开发,使客人从了解道人生活开始,从而进一步了解道教理论。(五)现存国内客人旅游产品多是一日游、二日游观光型,景区的很多配套服务也是相应服务国内客人,而人数相对较少的外宾团一般的产品是三日至七日游,景区如何开发合适的产品来留住以度假型为主的欧美客人就很重要。(六)景区人文环境与道家精神相左。对于欧美客人来说,建筑群品味价值高,但景区环境较差。道教思想以清净无为为主,武当山游客众多,人声嘈杂,破坏了内在的精神。同时,许多工作人员,包括商家穿着道袍来进行商业活动,也使外国游客对道教圣地打折扣。(七)景区引导英文导游词部分错误,游客产生误解。

三、武当山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对策

(一)通过网络售票,控制进山人数,控制山上的商业区,尽可能保持外国客人眼中的中国元素。(二)对外国客人进行产品设计时,尽量避开旅游高峰期,如节假日,双休日。考虑客人旅游的特点,是度假享受而不是观光,要在旅游点尽量选择最佳观赏地点和时间,如南岩宫景区远观比近观好,傍晚欣赏比白天欣赏好。(三)多开发能够体验道教文化的旅游产品。比如像人那样生活一天,傍晚或清早观看道人做功课练习太极拳,选择合适的道人与游客交流等都是很好的体验式的游览,也可以增加游客停留的天数。(四)重视互联网的力量:让世界发现中国的美。调查显示,互联网在外国游客的旅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国外很多旅游目的地已经充分重视到互联网的作用,并积极通过这一渠道推广自身优势。比如美国内华达旅游委员会通过Google在互联网投放其电视广告,不仅将广告推广到800万游客,还精准定位受众,根据可量化的大数据报告,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五)多渠道营销:全方位吸引外国游客。多媒体的传播策略,不仅包括户外、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包括依赖于互联网渠道的移动平台和PC平台。所以,在推广时,可以从各个渠道接触外国游客,最终提升影响力。

作者:邓丽 单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电影创作对旅游文化的影响

1探讨微电影创作中对旅游文化的影响

(1)对旅游者的心理引导。在旅游文化的宣传中,采用微电影的方式,形成一种新型的媒介传播方式,其中,在视频创作的过程中,通过情节运用与主题融合的方式,将一些旅游文化穿插在其中,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对于受众与媒介之间的文化融入形成一种心理满足的引导。微电影在通过社会化传播的过程中,将一些碎片化的场景、人物、丰富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等展现出来,让旅游者在主题中形成一种旅游文化的掌握,更好的形成旅游文化的浏览方式。在整个微电影的营销过程中,通过意见领袖人群的作用,在旅游文化的宣传中形成一些情感的共鸣,将旅游文化中的一些特色点形成品牌的形态,在综合作用的帮助下,旅游者通过移情与情感共鸣的方式,在心理上对微电影中的旅游文化产生某种感觉上的认知,从而产生一种旅游的冲动,都将有很大的效果。(2)旅游文化景点的整体宣传。在微电影的创作过程中,通过多种媒介与平台作用,可以使旅游文化在宣传作用下形成一种系统化的品牌宣传模式。在微电影中,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将旅游景点的文化韵味体现出来,在旅游者心中建立全新的旅游心形象,在故事情节的带动下,形成一种广告植入的“软”方式,这种“软”方式,不是僵硬的、直接了断的对旅游文化的宣传,而是采用一种相对丰富的、旅游者易于接受的方式,将旅游文化放置在故事情节之中,并将一些旅游理念、文化背景等在故事的串联中形成一种有效的力量,将有很大的效果。对于旅游者与文化背景的沟通,形成一些叙述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应用,从而有效地推动旅游文化的传播,对旅游景点的宣传也是恰到好处。(3)旅游文化品牌的集中推广。在微电影的创作技巧中,通过与广告模式的植入应用,在追求主体表达的过程中,能形成一种互联网传播的主流方式,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传播媒介,可以收到更大的效果。其中,微电影在传播环节中,更是将一些系统化的片段模式,可以采用系列主题微电影的方式,将不同的旅游文化在不同的场景中表达出来,这样,在富有内容、故事生动的传播中,可以形成品牌宣传的整体性,对于整个旅游文化的品牌打造有很大的现实作用,将一些文化背景、建筑风格、风俗习惯、民族特色等在微电影中呈现出来,在主题地融入中,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概述微电影创作过程中对旅游文化影响的注意点

(1)要素分析。首先,该作品是否拥有优质的具备强传播性的内容,没有传播性的影音作品就是空谈。其次,微电影与品牌的结合是否巧妙,如果内容与产品的契合生硬,也是失败的作品。第三,微电影推广方式是否多元化。虽然旅游界相关人士已经意识到了微时代的到来,自觉得运用起了微电影这一新的营销手段,但是运用的娴熟度是有欠缺的。所以,我们在用微电影进行目的地推广时,要注意一些问题,合理使用这一新手段。(2)创意提升。一部好的旅游微电影要考虑怎样体现城市或景区的宣传主题,并在故事中融入景区的风土人情,让它成为情节的一部分,最后则要放大区别于其他景区的特点,用特色吸引旅游者。而一些地方或机构看到旅游微电影的效应后就盲目仿效,在一番铺天盖地之后,难免摆脱千篇一律的毛病。

3结语

微电影对于旅游文化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多种主题表达的过程中,通过对微电影创作的生动性、丰富性进行全面创作,能形成一种整体的方式,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可以结合旅游文化的背景进行多角度的创作,融入地域性、特色性的创作,将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车千里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绵阳艺术学院

第三篇:旅游文化建设的方式

一、旅游文化的影响

1.保持民族特色的关键我们知道,民族的东西是特殊的,民族文化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一个国家的旅游业假如丧失了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也就缺少了民族的独特性,失去了内在的文化价值。事实证明,在旅游业繁荣的国家,都是以旅游文化出名的。所以,旅游文化是一个国家在发展旅游业时保持民族特点的关键。2.蕴藏着许多的经济财富旅游是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民族以其特殊的文化来吸引游客挣钱的文化经济,所以,很多的旅游业繁荣的国家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策略,来保持自己国家的文化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而言,文化与经济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已经是我国现在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3.提升人的文化素养,提高管理能力的必然要求旅游文化直接表现在旅游业的管理人员和从事人员上,他们的文化素养的高低、经营管理能力的强弱,决定着游客是否得到不错的精神和心灵的满足度,影响着旅游业是否可以拿来利用,从而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将来的旅游业的斗争重点就是旅游文化,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去文化气息浓厚、科技管理水平优秀的景点游玩,所以,旅游业的管理人员的旅游文化素养就要加以提升,与时俱进,满足时代的需求。

二、旅游文化的具体方式

因为旅游文化涵盖的领域十分广,在旅游活动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我国在这方面有待努力,所以,我国在发展旅游业时,要高度重视旅游文化的建设。对于我国目前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笔者觉得,应该实施以下三种手段。1.关注“人”的主体作用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游客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的旅游文化建设,就是要关注人的主体作用。不管是旅游管理人员,还是一般的打工族,他们的文化修养的优劣、文化行为的高低都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吸引人的旅游景点,有着自己特殊的文化内涵,倘若导游人士的文化素养过低,不知道景点中包含着哪些文化意义,就只会随口乱讲,那就不能让旅游者获得精神和心灵的满足。而有些道德败坏的工作者还会降低了游客的好兴致。宾馆的工作人员如果缺少优秀的文化素质,也就没有优秀的行为和良好服务意识,直接拉低了宾馆的形象。从前被忽视的市民也会对旅游活动产生重要的作用。当地的市民是否具备极高的文化修养、得体的行为、友好的态度都会对旅游地的吸引力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因此,中国的旅游业想要增加文化竞争力,就要关注人的文化修养的提升。2、展现民族特色中华民族有着漫长、深远的历史文化,旅游文化也要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依托中华文化才得以发展。因此,我国在建设旅游文化时,要关注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在建筑、园林中加入国人独特的思想看法、理想追求等等,才可以展现出我国的民族特色,才可以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那些外来的旅游者到中国游玩,就是想感受一下中国独特的民族风情,感受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可是很多现代化的宾馆,设施完善,服务到位,可是这缺少了我国的民族特色,很难对外有吸引力。对外国人而言,我国和他们的国家是完全不一样,所以,我国的旅游文化就要建立在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让人一眼认出是我国独有的,保留着自己的中国特色,有助于我国的旅游业的蓬勃发展。3、增加文化管理“无规矩无以成方圆”,虽然有些专家局的文化建设要减少规矩的束缚,可是就现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而言,要变得十分规范,还需要增加旅游管理的力度,要慢慢建立一系列有助于旅游业发展的文化系统。国家可以出台有关的法律,打击那些不助于旅游业发展,降低旅游业形象的举动,给当地的市民指出一些规范的条例,争取创建一种具备良好文化管理的文化环境,让中国旅游业迈向科学发展,增加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因为旅游业是一个涉及很多领域的,约束条件多的现代产业,而且旅游业的管理一直处在一个很奇怪的情况,我们可以考虑建立一个管理组织来调整各个部门的关系,让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在一个较好的法制管理内,还有一个强大的管理组织,有助于旅游文化的管理。要建立许多的不同级别的旅游管理机构,招收旅游专业管理人士,接着展开旅游文化的管理。充分把握我国现在旅游文化的长处、民族特征和特殊的文化价值,创建一个不错的旅游文化氛围,凸显旅游文化的民族特征,保持并增长旅游文化的价值,让我国的旅游文化不但风格多样而且丰富多彩。还要及时地指导现在国内外旅游业的新鲜资讯和发展态势,吸取国内外旅游业成功发展的总结,互相学习,让我国的旅游业可以在文化竞争中把握自己的地位和发展目标,保持成功的地位。

三、总结

我国发展旅游业时要关注旅游文化的建设,应该做到:关注人的主体作用、展现民族特色、增加文化管理。在现在这个二十一世纪,科技的飞快发展给人们的沟通交流带来了许多便利,也会增加旅游文化的生产与消费。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核心,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要关注旅游文化的建设,才能增加国家的文化竞争力。

作者:乔红叶 单位: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

第四篇:草原旅游文化发展

一、内蒙古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我区旅游文化产业资源存储量大、特色鲜明,但因受诸多因素影响,旅游文化产业缺乏深度和特性,与全国其他旅游景区相比,显得规模小、看点少、重复雷同、文化含量低、零散分散,对游客吸引力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一是资源丰富,但整合配置不合理。现有的景区景点缺乏系统性、有效管理和科学规划,大部分由景点所在地政府管理,缺乏有实力的开发商进行统一开发管理,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各部门的条块管理各自为政、各有侧重,致使全区旅游文化建设布局零散、自由发展、重复开发、无序竞争,导致旅游资源严重浪费。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我区年接待2万人次以下的景点占到全部景点的近50%,至今尚没有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形象旅游景区。二是景区景点特色不够,缺乏精准文化内涵。一方面自然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景区景点档次品位不高、内涵不深,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另一方面文化与旅游没能有机结合,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习俗挖掘整理不够,缺乏具有纪念意义的旅游主导产品,对广大游客缺乏应有的吸引力。有人戏称内蒙古旅游是“一片大草原,一座蒙古包;一条蓝哈达,一碗马奶酒;一首蒙族歌,一块山羊肉;一匹大瘦马,一堆大石头”。三是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客源逐渐被分流。内蒙古草原虽然是全国最大、距离京津最近最大的草原,但不是唯一草原。河北、北京、吉林、宁夏、甘肃、新疆、陕西等周边地区的草原也各具特色和竞争优势,加之近年来邻国蒙古国旅游异军突起,在客源竞争上对内蒙古旅游构成巨大挑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如果不能把自己的特色、优势以及多彩文化有效挖掘出来并充分展示给广大游客,那么,内蒙古旅游产业将无法占据竞争优势。四是资金投入不够,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而目前,在内蒙古,旅游产业过多依赖政府投入,外资和私企往往很难进入这一领域,导致发展旅游的资金缺乏,造成有些好的旅游项目因资金问题而搁浅、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旅游文化建设不能与游客迅速增长的需求相适应。另外,资金短缺也导致文化建设投入不足,造成文化活动缺乏必要的设施和条件,民间艺术团体发展缺乏资金支持,走向市场步履维艰。文物、古建筑修缮保护管理经费严重不足,历史文化未能充分挖掘、整理。发展旅游业面临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不力、利用率低等困境。五是专业的品牌形象策划滞后,旅游产业宣传力度不够。由于我区用于旅游产业的财力不足,旅游文化产业融资平台尚未建立,致使丰富的旅游资源无法得到深层次开发利用,特别是在旅游文化项目创意开发、产品包装、营销推介等方面缺乏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加之旅游文化的宣传机制不健全,使得全区旅游文化知名度不高,辐射面狭窄。六是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成为制约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从实际情况看,旅游专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直接制约着旅游产业的后续发展。一方面,缺乏自己培养的专业管理策划人才对已经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进行有效管理。另一方面,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导游人员,尤其是缺乏土生土长的、真正了解本土文化的导游人员对文化旅游内涵作深入讲解。看似每年旅游统计数字都在增长,但回头客却很少,内蒙古的神秘感和壮美感在游客心中逐渐淡化。

二、内蒙古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内蒙古旅游文化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抓住机遇、正视现状、突破瓶颈、找准卖点、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区接待国内游客达到7000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达到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500亿元以上,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使我区旅游经济总量增加、旅游接待规模扩大、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发展环境改善,旅游经济效益提升,建设成为以草原文化为特色的国家级文化体验、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总体奋斗目标。要完成这一目标,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一)必须从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出发,从充分发挥自治区政府整体调控作用入手,对全区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全方位统筹规划。打破以盟市为主导,条块分割、各自为战、产品雷同、档次不高的现状,真正使内蒙古有限的旅游文化资源得到科学开发、合理配置、体现特色、避免同质,实现全区旅游业的差异化发展,凸显地区文化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比如,呼伦贝尔是蒙元文化的发源地、三少民族的聚居地、森林文化的大本营,就要围绕这三大资源做足文章;锡林郭勒盟的草原风情非常独特,就要深入研究、开掘草原蒙古族风情的底蕴内涵;鄂尔多斯的蒙古族婚礼十分有特色,应该把这方面的创意做足做透;赤峰市的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在世界独一无二,就要围绕这三大品牌大做文章。其他盟市也是这样。搞旅游文化不能面面俱到,要善于舍弃,展示精华,这样才能体现内蒙古旅游文化的丰富和特色。(二)必须依靠政府倡导创新,实现旅游产业管理模式创新。旅游产业创新的核心除了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外,管理创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目前,我区的旅游产业管理基本是单纯的行业管理,其弊端在于既局限了区域旅游的发展,又影响了整体竞争力的形成。旅游市场竞争已经由过去的产品竞争上升为区域整体形象的竞争。在潮水般的旅游信息面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越来越趋于依据当地的整体形象信息,而非单一的旅游形象。这就使得如何组织、调动全区资源,通过统一管理来树立、传播、维护内蒙古的整体形象,形成综合竞争力,成为制胜的关键。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使旅游管理模式与旅游活动的特性相吻合,实现旅游管理从行业管理向目的地管理的跨越。目的地管理的目标是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目的地管理的模式是“全要素”管理,对板块内的整个旅游系统进行优化配置。因此,目的地管理是大管理、大形象,要求务必能够做到大合作。(三)必须把握好文化旅游产业链双轮驱动。这些年来,内蒙古旅游之所以出现回头客少的现象,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旅游和当地文化不能很好结合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首先要实现文化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链中各大产业要素的对接,开辟主题游线路。其次要实现文化产业链中各要素与旅游市场的对接,即开发出的文化产品要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文化旅游的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各种流通渠道,将文化产品传达到游客的眼中和脑中,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服务活动过程。要想将文化产品和服务交由游客使用并使其满意,必须系统研究游客对于不同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及偏好,通过科学的市场分析来制定可行的营销策略,并精心设计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定位。其三要实现旅游产业链与当地特色文化的对接,这需要对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进行准确、深入的挖掘,再通过旅游产业链中的各大要素进行创意、设计、包装和宣传推介,这样才能使旅游和文化两个链条有机融合在一起。(四)必须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以优势资源吸引有实力、讲信誉的民营企业进入文化旅游产业领域,联合开发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不断改善景区基础设施,增强景区配套功能,优化景区旅游环境。例如,赤峰市东汇文化产业集团公司,是赤峰文化产业界较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近几年,该集团组织国内顶尖专家、学者对全市文化资源进行了全面研究、梳理和论证,并以雄厚的资金,大手笔打造了自治区乃至全国第一家以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和蒙元文化为主题的“红山文化旅游商贸城”,成为赤峰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标志性项目,对我区文化旅游产业市场化运作起到了示范作用。2013年该集团被评为赤峰市非公有经济优秀企业。目前,该集团正朝着打造成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领军企业,进而跻身全国重点文化产业集团行列的目标迈进。(五)必须以复合式开发模式,实现游览、住宿、娱乐、餐饮、购物、疗养等旅游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完善提升。实现旅游要素联动开发,不断满足游客需求。要推进产业联动,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化融合,使内蒙古草原旅游与当地特色经济产业有效互动,围绕发展畜牧业可开发牧民家庭体验游、现代化草原畜牧基地观光体验游、绿色土特产园区游等,围绕民族民俗产业可开发文化创意旅游园区、民族风情体验园区、民族手工艺品园区等,强化延伸产业链条。以丰富旅游线路设计为串联,构建风景廊道。要尝试推进分级分区差别管理,在大景区内部根据资源禀赋和开发条件的不同划分不同档次旅游区,或根据旅游功能划分度假区、养生区、运动区、体验区等,并围绕功能分区架构旅游综合体,形成重点突出又顾及整体的有层次、各具特色的旅游地域网络系统。赤峰市“红山文化旅游商贸城”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红山文化旅游商贸城作为赤峰市红山区旅游商贸的核心项目和赤峰市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秉持区域文化整合的发展理念,以目标构建为手段,三轮驱动,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集聚辐射功能,构建蒙东文化娱乐中心、旅游商贸中心和文化产业示范中心,全力打造现代产业模式的领航者、新文化形态的传播者和新城市理念的践行者。该商贸城的空间布局,根据市区两级政府的战略规划和业内专家对文化产业与旅游发展的深入研究,紧密结合内蒙古草原文化现状,特别是赤峰历史文化个性与资源储备,紧紧围绕“契丹辽文化”这一主线,按点线面主次搭配、公益与产业相得益彰、近中远期项目相衔接的布局原则,在有限的地理空间内科学构建“契丹城、契丹风情园和红山旅游文化产业中心”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使契丹辽文化及相关文化要素在这里得到最大限度的融合、再现与发展。此外,商贸城打破传统旅游度假村的开发模式,紧扣自治区和市区两级文化产业战略,本着文旅商一体、政企民共荣的理念,科学构建文化投资、旅游发展、产业繁荣三大战略平台,实施产业工程、文化工程和民生工程,打造文化、旅游、生态、商贸四大亮点,创建“源于草原、根植红山、旅游先导、产业繁荣”的现代文化消费新模式,开启内蒙古草原新文化遗产的示范历程。笔者认为,我区应当成立由主要领导和具体部门负责人及部分专家学者和具备实践经验的企业家联合组成的“专家领导小组”,对全区的旅游规划进行研究和审核。具体的业态设计应高度切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一定要强调“成本核算”,以及“可持续性”发展因素,以科学的方法和全新的思维引导草原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

作者:顾宇 单位:赤峰市契丹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第五篇:旅游文化下教学探索

1旅游英语教学所存在的几点问题

1.1教材缺乏配套性就目前而言旅游英语的教材呈现出了很多版本.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多方面、多层次的要求,但是在教材内容上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与旅游发展的现状相脱节,内容陈旧,系统性较差,编写缺乏与内容相配套的“听,说,读,写,练”的系统设置,使得教学不能很好的依托旅游英语教材内容.对于高职旅游英语的学生来说,教材更是难以选择.对于种类繁多的旅游英语教材所针对的群体来看,他们主要针对的是旅游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或者是研究生.教材或注重对旅游各个方面的理论上解读与介绍或者强调其旅游方面的实用性,缺少针对高职旅游英语学生的适合教材,而这部分学生又是旅游行业的非常重要的从业人员来源之一.合适教材的欠缺必然造成旅游英语教学难以从质量上得到提高.从学生普遍反映的情况来看,主要体现在教材词汇量过大,内容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过于陈旧僵硬,课文冗长不容易掌握理解,辅助性的相关资料较少,不能对一些专业性的词汇作出浅显的注释和讲解,教材缺乏能够训练提高学生旅游英语基本技能的实用性.教材难以体现其行业应用性特点.旅游英语的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使得毕业生具有基本的旅游英语应用能力,能有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掌握英文导游知识及技能,熟悉旅行社业务,导游程序以及酒店操作管理业务.对毕业生基本能力的要求体现了旅游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其实用性和应用性的特征.但旅游英语的教材编写受到长期以来以考试型为主的教学形式所影响,编写的内容及体系难以体系其应用性的特点,教材注重书面和笔试部分,忽视语言操作口语的操作训练,书面语形式较多,不仅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无味,更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使得学生的学校兴趣无法提高,也无法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1.2旅游英语专业教师缺乏旅游业在我国的兴起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迟缓很多,旅游英语在高校的课程设置当中更是滞后.所以旅游英语师资力量呈现出薄弱态势.很多旅游英语教学的老师英语基本功扎实过硬,但是缺少教学旅游英语的专业知识,教师能对英语方面的知识教学游刃有余,但是对旅游英语专业方面的专业知识缺乏系统全面的和深刻的了解,从而不能高屋建瓴的从教学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同时,因为旅游英语在我国的专业设置里相对比较晚,很多旅游英语的老师都是从其他英语专业转过来教学的,造成了各方面专业教学不成熟的问题.1.3旅游英语教学模式陈旧旅游英语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以实用为主,以所学的东西能运用在旅游实践当中为目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往往还是以考试为主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不能很好进行操练和实践,课程安排也不能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得到锻炼和知识的巩固,造成教学和实践的脱节,继而不能保证到达教学目的的实用效果.所以探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是旅游英语教学改进的必行之路.

2如何提升旅游英语教学

2.1编写改进旅游英语教材由于教材的局限性和不适用性,编写当前高职旅游英语教材是非常必要的.应邀请组织专家和一线的老师对编写适用高职学生的的教材.首先要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一定的词汇量.在对学生的调查情况来看,词汇是阻碍学生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的一个很大因素,所以要精选即适用于英语学习又有专业实用性的词汇,并在课文的编排时提高词汇的使用率,尽可能把消极词汇变成积极词汇.其次,在课文的编写当中注意注意情景的预设,增加学生操练的成分,让学生能有更对实践机会,从而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2选拔胜任旅游英语教学的老师严把教师的准入关.在旅游英语的教学中招收合格的专业化老师,而不是以前只要英语老师就能代课的现象要严厉杜绝,旅游英语教学的老师不但要掌握基本的英语方面的知识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并且要熟练掌握旅游方面的知识.旅游英语学科性很强,对我国学生来说,学生不仅要懂得英语的听说读写,而且旅游英语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地理,文化,酒店管理,营销推广各个行业,怎样把这一综合性的学科教学得有声有色是专业教师要长期探索的关键问题.另外校方需要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外派教师交流学习,是促进老师教学能力提高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手段.除此之外,聘请外籍教师授课,增加中外专家的互相交流使得教学更加地道专业.2.3改革教学方法长期以来英语教学所依托的是以考试为主的习惯也给旅游英语教学带来阻碍.教学都是以笔试,手写为形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旅游英语以应用为主的教学原则.随着时代的要求和对外旅游的需要,探索合理的旅游英语教学也势在必行.由于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学校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为解决这一瓶颈制约,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式进行研究日益呈现出紧迫性和必要性.高职教育服务地方区域经济,满足市场需求.高职高专院校旅游专业是一门必修课程,要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交际水平[2].目前对于旅游英语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法大致如下所列:(1)多媒体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2)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Method()3)交际互动法(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4)任务驱动法(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3].任务驱动法是外语教学法流派之一.本研究将这一现代教学法与旅游英语相结合,培养学生协作和合作能力,提高旅游英语培养学生的质量,符合高职英语教学“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原则和培养目标.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发起的一种在实践中学习或者说是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成了具有具体实践的课题教学模式.随着交际教学思想的发展,任务型教学模式1996年在香港得以提倡.香港教育署在一份近期在一份英语语言教育计划中就明确提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五大要素.大陆形成迅猛发展的势态.国内的一线外语教学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任务教学的教学过程.郭芳:“创设学习情景———呈现任务———讲解演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完成任务—总结评价”.何克:“教学目标分析—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强化练习”.艾奉平:“任务驱动—师生讨论—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归纳汇总”.新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法,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提高.”国外的学者也对任务型教学做了很多研究.威利斯(J.Willis)在专著《任务驱动学习框架》(AFrameworkTaskBasedLearning)一书中设计了任务型组织教学的模式,把教学划分为三部分:前任务活动阶段用以介绍主题和任务;任务阶段.任务阶段又被划分为两部分:任务周期和语言聚焦④.任务周期指学习者表演任务,制作计划和完成报告.此阶段的任务是让学习者有充足的机会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用口语完成任务.语言聚焦包括语言分析活动和语言操练活动.英国新职业教育提出了许多策略,其中最主要的是核心技能理论.所谓核心技能理论是指完成任务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度专门化的、狭义的技能.它具有通用性、可迁移性和工具性.语言学家long(1983)指出,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变动性的互动”即任务,学习者所需要的不是简单的语言形式,而是在交流里体现出的输出和输入的机会.在高职院校对旅游英语的教学采取任务型教学途径,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具体的任务为基础,完成任务为动力.把语言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想结合,体验与参与、协作与交流的学习方法和任务型教学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围绕任务进行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外语技能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1)明确的教学目标,实用性强.教学始终围绕着要完成的认为来进行,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内容,老师在教学中强调要学生解决的任务,完成与否直接测试了学生的水平,对学生教学采取灵活的应对,薄弱的知识加强,可以因地制宜的采取教学应对措施(.2)突出的学生主体观念,学生积极性高.任务型教学中老师提出具体的任务,让学生来完成,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操作行为状态,而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始终是辅导者,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总结.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学生完成任务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的做法较以往的解说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高度的团结协作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教师所提出的任务要求学生之间要积极的交流协作,还需要与老师之间协作来完成.学生如何顺利的来交流完成任务,总结自我,认识他人,为学生团结合作的态度养成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空间,为以后的就业拓展了前景.任务型教学为旅游英语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模式,在教学中教师以任务型教学为主,结合其他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水平,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作者:王广兰 单位: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

第六篇:旅游文化发展的保护思考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意义

(一)旅游资源品牌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日益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文化的消费,目前,文化消费已成为了最主要的消费形式之一。在众多的文化消费领域之中,旅游无疑是当中的重中之重。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了所属地区旅游资源的主体,这无疑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资源利用。而且,不但不需要资金投入和工程的建设,还能为地方创造品牌效应,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众所周知,品牌效应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一个地区如果有一个品牌性的旅游产品,那么再合理的配备一些辅助的行业在其周边,这就是一个十分完备的旅游系统。现在国内很多的旅游景点都存在有游客抱怨旅游景点骗子太多等问题,这也是旅游管理存在的一个严重失误。所以,品牌能否创建,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有良好的口碑,良好的口碑是一种无形的广告和宣传,因此,必须要打造属于地方自己的良好品牌,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二)提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渲染旅游地区的审美、艺术、体验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这是因为其所含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古韵古风。文化遗产的文化性与自然景色的相互融合,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充分挖掘各地方的旅游资源和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对于旅游经济地区的发展是有很强的带动作用的。旅游资源一共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风景,另一种就是文化,现在有的多数旅游景点大都是风景和文化并存的。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典型的文化产业,其与一般的旅游产品相比,却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层次比一般旅游产品的层次要高出很多,所以在这样的优势下,更应该乘胜追击,让本区域的品牌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被创造出来。地方的旅游也应该对文化,对风景进行大力的投入,通过对文化和风景的修饰,来赢得本地区的旅游优势。

二、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一)旅游开发对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影响旅游开发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虽然其最明显的就是带动了地方的经济发展,但是,它的重要作用并不仅仅只是能够促进经济的迅猛发展。更重要的是,它还能使得一些被人们遗忘的民族文化可以再一次的被人们所熟悉、熟知。这就会出现一种旧文化的复兴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生对于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地方的文化在旅游保护中被再一次的唤醒,这更有利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二)旅游收益资金的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充足的资金,资金的主要部分是用来对旅游资源的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这样的技术团队,往往工资都比较高,而且施工保护中的材料费也是非常昂贵,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同时,保护的力度有所加大,就会吸收更多的游客。(三)旅游开发挖掘潜在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可以通过旅游活动表现出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开发成为旅游资源,这就实现了其它的文化价值。其次是经济价值,即通过旅游为当地带来经济收入。最后是社会价值,即旅游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迅速提升。(四)旅游商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商品的开发在全国各个地区都有所发展,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商品规模却不是很大。发展的潜力还是比较乐观的。很多游客建议在各地方的旅游景点增加纪念品的品种和纪念品的意义。有很多景点的纪念品单一,没有地方的特色在里面,而且做工也很粗糙。这些情况对于旅游景点文化的渲染力影响巨大,所以,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时,应注重商品文化内涵的表现,并且加以先进的技术,让商品既有观赏性还具备收藏性。这样,就不会使游客在旅游时找不到合适的纪念品,通过对旅游的纪念来回忆这段经历。而多数人都是为了以后在家人或者朋友面前的一个小小的炫耀,有了这种对旅游商品的需求市场,旅游产品又怎么会不大卖。五、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但是,前提必须是要在有效合理的利用旅游资源。不能是不计后果的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在开发旅游与环境设施保护之间掌握好分寸,这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对自然资源进行良好的保护,才可以使文化遗产更具有开发的潜力。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无数的文化渊源,但是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少,这就给地方的旅游文化发展提高了良好的契机,针对这一契机,各大旅游景点都开始推出自己的优势思想,和旅游区的文化食宿等各种优势,而且在旅游开发之中也应该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以便今后可以长远发展。这种在保护中利用的方式还可以促进各地方的经济发展,所以,地方旅游文化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作者:张明昊 单位:辽宁美术职业学院


    更多电子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旅游文化的应用(共6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zlw/124430.html

    相关专题: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 测颜龄的app叫什么


    上一篇:高职美术教育改革措施
    下一篇:构建产品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