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信论文 >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论文3篇

第一篇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思路与假设

(1)研究思路。本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盈余管理与股权结构的关联性问题。首先,对研究的对象包括因变量的盈余管理程度以及股权结构相关的自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其次,建立回归模型,借助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2)研究假设。根据盈余管理的三方面动机: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迎合或规避政府监管的动机,结合中国石油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属性的现状,作者提出以下研究假设:假设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其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股权适当集中时,相对持股较多的股东间能够形成制衡,可以使大股东有动机去监督管理层,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提升公司价值。但当股权达到一定比例后,大股东对企业拥有了超过其股权比例的控制权,大股东的意志直接影响公司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的意志,往往会有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手段内部交易侵害小股东的利益。假设2: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公司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大股东控制力越强,越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有时会存在前几大股东联合通过盈余管理手段进行内部交易,侵害小股东利益的情况。假设3:国有股所占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控股股东的股权属性会影响上市公司获取利益的渠道与能力,也会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与能力。国有股股东代表国家行使股东权利,因此国有股股东时常会考虑其政治后果,在国有股股东看来,政治利益往往会高于经济利益。政治利益追求的是社会稳定和公平,为此要求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保持员工就业稳定、收入公平等,而经济利益所追求的是效率原则,为此要求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实现员工的优胜劣汰、收入激励等。当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相冲突时,国有股股东有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达到目的[7]。假设4:法人股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法人本身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市场、投资有较丰富的经验。法人一般不太注重公司的短期利益,而是会关心公司的长远发展,把对上市公司的投资与自身发展战略相结合,更关注公司的治理状况,期望从改善公司经营业绩中提高自身的收益与回报。此外,法人股东派代表参加公司董事会,且由于其所占股权份额较大,不会产生小股东的“搭便车”行为,因此具有监督经理层的能力,对控制力较强的国有股能起到一定的约束和制衡作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股东盈余管理的行为。假设5:社会公众股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与法人股相比,社会公众股股东一般不太关心公司的长远发展,而是多注重短期股票价差收益,此类股权换手率较高,股东参与公司经营管理较少,这些股权掌握在大量散户投资者手中,单个散户由于资金和专业水准有限,在决策方面会“搭便车”,并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参与公司治理。这部分股东对管理层和大股东的监督极为有限,并不能有效地减少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

2.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所选取的样本是2010年全国所有石油化工制造业的上市公司的数据。2010年石油化工制造业经济规模迈上新台阶,实现总产值8.88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行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行业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并考虑该行业在经济增长中的特殊地位,研究这类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样本筛选:(1)剔除2009年1月1日后上市的公司。(2)剔除ST以及*ST的公司。(3)剔除净资产为负的公司。(4)剔除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亏损的公司。按上述原则选样后,样本公司共102家。样本观测值的所有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本文使用SPSS软件和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回归分析。3.变量定义根据财务管理相关理论,对本文所用的经营绩效和股权结构变量定义如下,见表1。在表1中看出,除了股权结构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也有可能影响盈余管理,因此本文引入以下几个控制变量:Size:总资产规模越大的企业,需要的资本越多,越有可能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而实施盈余管理。DAR:资产负债率中负债是引起会计谨慎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债权人与股东相比,更加保守。对债权人来说,他们更加关心一个企业资产的质量和变现的价值,对企业做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进行严格限制。ROE:上市公司可能会出于满足配股或者避免出现亏损等动机,以调整净资产收益率ROE为手段进行盈余管理,所以ROE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也有一定关系。

二、实证结果分析

1.样本公司股权结构的描述性统计

通过统计分析,对于股权结构的组成部分,即国有股、法人股、流通股的比例及股权集中度的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中看出,中国石油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持股比例较低,平均值只占约12%,这说明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国家股东持股比例降低。法人股的持股比例约为25%,比国有股高一些,这表明企业认识到法人股的重要性,法人股相对于国有股有一些优越性。社会公众股持股比例较高,平均值达到了63%,第一大股东股比例比较高,平均值达到了约34%,显示股权集中度较高,“一股独大”的现象仍然存在。公司前五大股东控制了将近50%的股权。各种股权结构变量的标准差都比较大,反映了不同上市公司间的股权结构有很大的差异。

2.样本公司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股权集中度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得R1、C5相关系数为0.696,显著相关,通过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见表3。为尽量避免解释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建立以下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其中:β1β2β3β4β5均为回归系数,R1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C5为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PS为国有股持股比例,PL为法人股持股比例,PT为流通股持股比例,Size为总资产账面价值的对数,DAR为资产负债率,ROE为净资产收益率。

3.回归分析结果

把相关数据代入上述模型并通过SPSS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根据F检验,五个模型的F值均大于临界值,并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相关,从而可以得出模型自变量与盈余管理程度具有显著线性关系。

三、研究结论、局限性和建议

1.研究结论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这一假设不成立[7]。此回归模型虽通过了F检验,证明二者相关,但相关系数为-0.009,且未通过t检验,其原因在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过高,其对公司委托代理问题的影响难以确定。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复杂性,不同所有制的大股东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单纯认为大股东持股比例促使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可能难以得到实证方面的验证,因此,在一股独大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出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盈余管理不显著相关的情况。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假设成立。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013,显著相关。因为过高持股比例增加了控股大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控股比例高的股东可能会联合起来进行盈余管理,会导致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价值和投资决策的错误判断,从而导致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从股权结构构成来看,中国股权比较集中,中小股东对控股股东的权力制衡作用较小,因而中小股东可能存在用脚投票的行为。国有股所占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假设不成立。国有股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二者的相关系数为负,与假设相反。并未通过t检验,说明二者关系并不显著。本文研究的是石油化工制造业,可能在该行业中国有股具有特殊的作用,承担了其该有的责任,国有股的存在有利于企业正常经营,抑制盈余管理。法人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假设成立。法人股本身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市场、投资有较丰富的经验。他们会将上市公司的投资与自身发展战略结合,更关注公司的治理状况,期望从改善公司经营业绩中提高自身的收益与回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盈余管理。所以,法人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对降低盈余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社会公众股与盈余管理二者相关系数为负,符合假设,最近一些年来,国家政策积极倡导发展机构投资者,频繁发布国有股减持政策,同时努力执行股权分置改革,这些都促使机构投资者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资本上都不断增加,在很大意义上实现了股权的分散,加快了股份的流通,从而抑制了大股东和内部人对上市企业的控制,有效减少了管理者对企业盈余信息的操纵行为。但本文的研究结论未通过t检验,可能是由于样本数量限制,研究结论不够显著。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收益率都有可能影响盈余管理行为,研究结果显示:公司规模与盈余管理相关系数为正,符合假设;资产负债率与盈余管理相关系数为负,也符合假设,但两者都不显著;净资产收益率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

2.研究局限性

本文基于石油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研究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关联性,具有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1)研究样本数量有限,仅选取了2010年度石油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具有显著的行业特点,并进行了数据剔除,样本不一定能完全准确地反映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的现状。(2)本文只对2010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时间较短,无法对一些数据的趋势做出描述性统计。后续研究应扩大研究的时间段,以使研究结果能更具说服力。(3)盈余管理程度的衡量指标选择了替代变量总应计利润,忽略了不可控利润的影响,不一定能够确切反映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情况。

3.建议

在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可以看出股权结构与公司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作者认为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是治理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要治理盈余管理行为,必须从改善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等方面入手,应从以下方面入手来治理公司盈余管理。(1)尽量避免股权过度集中。首先,继续推进国有股减持。国有股减持,是优化股权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且会对盈余管理的治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国有股比例过高一直是阻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大障碍,而且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多,控制力较强,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越强。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来降低股权集中度,在公司股本中引入其他所有制资本,发挥其他资本监督与激励的积极性,以达到抑制内部人自利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其次,增加法人股。与中小投资者相比而言,法人投资者在公司中拥有较多利益,他们更有动力去搜集有关企业的信息和监督经理,并且拥有较多的投票权。这些都有利于建立真正规范的股权结构,进而建立真正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利于上市公司科学决策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抑制盈余管理。鉴于法人持股具有上述优点,所以政府在考虑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解禁时,应规定将这部分股份优先转让给积极持股的法人。第三,积极引入战略性机构投资者。与普通投资者相比而言,机构投资者实力强、资金雄厚,可调配的社会资源较多,通过组合投资分散其投资风险,具有较强的规避风险能力。另外,机构投资者内部分工细,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公司的财务报告和盈余管理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2)健全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一是要积极培育和规范经理人市场。中国上市公司缺乏有效的外部市场,有效的资本、劳动力和经理市场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加强经营行为监督管理,抑制内部人控制,从而减少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主体是管理当局,即企业的最高决策层,包括董事会、经理层和高级管理人员。因此,应规范经理人市场,提高经理人的素质水平,抑制盈余管理的发生。二是要加强政府和社会的监管与监督。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在一个有效的证券市场上,公司的经营状况通过股票市值得以充分反映,相关部门应加大强制性信息披露内容的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及时披露企业的信息,并且信息应通过网络等传输渠道,公正、及时和低成本地传递给公司的利益相关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市场机制。(3)加强外部审计。首先,要强化审计职能,通过外部审计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减少虚假的会计信息。注册会计师要有效地实施盈余管理审计,要对审计对象盈余管理存在的可能性进行识别,基于公司现状鉴别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动机,即,公司是否有来源于相关契约、资本市场和监管方面的压力而实施盈余管理。其次,要关注盈余管理审计的重点领域。诸如利用不良资产、关联交易和非正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这些领域都是极易于进行利润操作的领域。审计时要重点分析一些会计事项,例如,分析公司财务报表中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判断变更是否合理,是否虚增了公司的利润。通过关注对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过程,发现调节利润的行为。第三,要关注现金股利分配情况。如果公司利润丰厚,但长期不进行股利分配的,要分析公司的利润是否是通过盈余管理进行了虚构。重要财务指标的异常也应引起审计人员的重视,因为滥用盈余管理会导致相关财务指标的异常。

作者:张惠茹 高晓飞 单位:大连民族学院 国际商学院 大连德泰投资有限公司

第二篇

1.CFO的变更会直接影响对外盈余信息的公布

对外盈余信息的公布除了常规性的财报和年报外,还有一些其它的会计信息的披露。这些所有的信息,都是CFO所要管理的日常工作之一。一旦公司CFO出现变更,那么势必是要在上述这些信息上体现出来的。上市公司公布的会计信息,直接包含着上市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盈利状况,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直接依据,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些信息的发布是直接影响证券市场资金走向的直接因素。这个期间,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股东信息情况如果不予以相应的说明的话,可能在短期内对上市公司在交易所的股价产生短时期的波动,有的无征兆变动甚至会导致幅度较大的波动,这种波动虽然是对整体的利益产生不了多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控制不好,是有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反应的。

由此可见,在CFO职务的变动上,公司要严格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的通知中对相应人员职务变动的要求,通过证交所信息体系公布所有信息,这样不仅对整个上市公司的财务体系起到了一个稳定的作用,也是对CFO在任职期间的所有业绩进行了一个综合评定。

2.CFO的变更将直接影响净利润指标

一般性投资者经常用的盈余信息就是净利润指标,而这种净利润指标其实是一个静态的信息,只不过是通过CFO掌握的财报让其在会计制度下灵活了,前文中谈到的CFO变更对股价产生一定范围内的波动,其实也是这种净利润指标的影响之一,但是仅仅是小范围的,在证券公司范围内就能通过财报的形式化解。但是针对董事等决策层的投资人而言,CFO的变更对对外净利润指标,也是就是股价的影响背后,还有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可能导致出现的是董事将所持股份转让或者推向市场进行套现。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要么会导致上市公司股价在短期内产生大规模的波动,这种波动将直接影响公司股票的市值,很难稳定;要么会导致公司董事会人员产生结构性调整,在这种结构性调整完毕之后再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其实无论是上述那种情况,都会最终对上市股票产生影响,最终导致净利润指标产生变化。

由此可见,在CFO的变动上,公司要从战略性、全局性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做出相应的认识调整措施之前,必须有相应的对股票交易市场的控制措施,避免大幅度的波动出现。尤其是CFO也是公司董事或者持有公司大量股票的情况下,必须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消除一般性投资者对股价波动带来的净利润降低等不信任影响,及时公布相关信息。

3.结束语

CFO变更,看似是上市公司简单的一次人员调整,但是其深意可能在变更完毕两三年内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公司的决策层一定要在相对关键的岗位人员选择上审时度势,对于职业经理人的甄选过程中,必须经过董事会全体通过之后才能任命,以稳定上市公司的整个会计信息体系和投资体系。

作者:赵莹 夏光宇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吉林省工商技师学院

第三篇

一、上市公司能够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分析

(一)会计准则不够完善1.资产减值迹象界定模糊会计准则不可能明确罗列出所有的减值证据。目前,资产减值准则中阐述的资产减值迹象只有七项,而且多数是进行语言类描述,并没有量化标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会计人员对是否发生减值迹象进行判断,在这一点上就容易出现偏差。例如判断减值迹象的第一条“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这里的“明显高于”该如何判断,就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可选择性,上市公司还可以利用资产减值迹象界定的模糊性不提或者多计提减值准备,以便操纵盈余。2.资产组的认定和划分缺乏标准,不明确以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从理论上来讲是非常合理的。但目前市场监管机制存在缺陷,加之上市公司管理现存的问题,引入资产组具有困难性。首先,应关注的关键问题是资产组的划分。目前,会计准则对资产组划分并没有明确的标准,会计主体对资产处理方式的选择,将直接影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产生是否应该计提或计提多少的问题,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划分资产组的过程中,受很多因素影响,需要明确资产的分布、管理、运营、处置等问题,而这些都需要职业判断,容易诱发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其次,认定资产组要考虑其是否能够独立产生现金流,这就需要对现金流量进行计量,但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量预算体系不够健全,不能支撑对资产组的明确划分。3.流动资产减值准备可以转回资产减值准则中规定“资产减值准备一经确认,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但这项规定仅适用长期资产,因为监管部门考虑长期资产减值后,价值回升可能性小,他们认为上市公司操纵盈余主要是通过长期资产减值进行的。而对于像存货、应收账款、持有至到期投资等流动性资产的减值会计准则仍然允许转回。这样,就给上市公司调整利润留下了一丝空间。在实务中,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比例最大就包括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而且其计提和转回具有隐蔽性,上市公司仍可以利用这些流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盈余。4.资产减值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不足现行会计准则相对于旧准则来讲,关于资产减值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方面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固有的缺陷。首先,披露要求中多次提到了“重大资产减值”、“分摊到某资产组的商誉占商誉总额比例重大”的相关规定,但是这些“重大”如何界定,并没有给出标准。其次,会计准则中规定“可收回金额是按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孰高确定的”。其中,会计准则对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这部分披露要求比较详细。而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方面,仅要求披露估计基础,对于公允价值不要求做详细的披露,而且公允价值的确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人为选择性。

(二)公司治理结构不尽合理我国上市公司虽然吸收了一些国外先进的治理模式,但股权结构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治理模式存在缺陷。这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上大多数上市公司是国有企业经过经济转轨过程后改制形成的,这样的上市公司存在很多问题,形成国有股独大、所有者缺位、股东制衡机制失衡的局面,使得权利私有化,导致对经营者监管和约束的淡化。同时,虽存在众多外部小股东,但他们很难联合起来对经营者进行约束,这样企业就缺乏一个有效的约束经营者的机制,不能约束经营者的行为,就会存在经营者转移利益、漠视中小股东权益的行为。除此之外,经营者对外提供会计报告时,为了平衡利益相关者利益,同时为了自身利益以及证明自己能力,产生粉饰报表的动机,向外部提供对其有利的会计信息。

(三)外部监督有效性不足总体来讲,对资产减值的外部审查难度是比较大的。一方面是因为资产项目比较繁杂,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也较为复杂,是易产生差错的会计项目。与此同时,在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大量的会计估计和判断,易受主观、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很难判断责任的归属问题,也很难获取足够的审计证据证明其操纵利润行为的存在。另一方面,如果管理当局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虚假会计信息,那么势必会提前做好准备来应对审计检查,注册会计师想要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一般的测算来发现资产减值计提问题是有困难的。另外,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对客户的审计收费,有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争取客户,往往会迎合公司的需要,为被审计单位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抑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对策

(一)不断规范和修订资产减值准则首先,由于资产减值认定条件存在主观性,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减值迹象的确定没有明确的标准,多数是一些定性描述。为此,资产减值迹象的确定方面,应该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为上市公司提供更具体的参照标准。其次,在我国资产组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概念,资产组在认定的过程中是有些困难的。因此,新准则在制定时可以考虑适当地给出一些划分资产组的标准,提供一些具体方法供企业参考,减少主观性。再次,会计准则对于流动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是允许转回的,这给企业盈余管理留下了空间,新准则可以适当限制企业减值的计提和冲回,如在计提减值和事后冲回时必须能够提供充分适当的证据等。最后,由于信息披露存在缺陷,投资者无法了解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真实状况,所以要不断完善信息披露。目前准则中已要求披露各项减值准备的基本信息,如期初、期末、计提、转回的金额,但这还不够,还应当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的依据、方法和程序,以及当期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准备对净利润的影响。

(二)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目前,公司的治理结构致使真实的会计信息被高管层掌握和操控,经理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多提、少提或不提减值准备,从而操纵财务报告,提供虚假信息。因此,要尽可能地防范上市公司操作利润,就必须从公司治理结构现存的问题入手,不断进行优化。首先,应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我国特有国情导致资本市场上国有股权独大,所有者缺位,所以应该改变这种股权过于集中的状况,放宽对私人持股的限制,形成国有股权代理人之间相互制衡的国有股持股结构。其次,建立业绩与报酬相匹配激励机制。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管理层的激励机制多是短期的,主要表现为年终奖、季度奖等,缺乏公司未来发展与业绩挂钩的长期激励机制。目前已有公司探索改革报酬制度,对董事、高管、技术员工采取发放公司股票、期权等激励报酬,但股票市场有效性和法律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限制因素,使得这些做法还不够成熟。因此,要进一步探索激励机制,制定长期经营绩效评价标准,使管理层的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趋于一致,增强经营者对公司的忠诚度。

(三)加强资产减值外部审计监督会计师事务所的存在,是为了监督上市公司会计行为,提高报表可信赖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会计师事务所审查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是一个难题,在这项审计过程中如何使其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值得我们讨论的。首先,作为资本市场上的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严格遵守独立性等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具体来讲,为了规范减值会计的审计工作,在今后的制度建设中,可以将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和项目经理纳入监管范围,如果其违反职业道德,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罚,从而提高事务所对出具审计报告质量的重视。其次,应建立事务所分级管理制度和诚信管理制度,促使事务所朝着标准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另外,审计过程很大程度上依赖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经验和判断,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该不断提高对资产减值的相关理论学习,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以降低审计风险。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在实务操作过程中,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具有人为的选择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全面了解相关专业知识,比如管理学、经济学。除此之外,要拥有较强的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实务操作经验。就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来看,会计教育得到了重视,不仅各大院校开设了会计专业,讲授会计课程,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而且有些企业也频频为会计人员提供再培训机会,使得这些年来会计人员的能力有了提高,但他们的综合能力始终是比较薄弱的,而且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这就需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岗位培训,依靠企业和政府双管齐下的模式,同时提高会计人员的自觉性。为了使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在我国更好地推行,必须不断与时俱进,提高一线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道德水平。

作者:李文 张璐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


    更多电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论文3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xlw/88826.html

    相关专题:医学论文 药学论文


    上一篇:土木工程专业力学教学机制
    下一篇:学前教育专业幽默风格与心理健康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