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工论文 >

高职院校核心课程教育教学模式

[摘要]新世纪后,我国的高职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发展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各个院校都忽视教学模式的创新,不能顺应在校学生的职业发展的需要,教学目标与学员的职业发展需求也产生了偏差,对于高职教育的质量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创新高职院校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我国高职教育事业良性途径。在确定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上,提出一些创新核心课程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核心课程;创新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08(2015)S2-0167-02

在激烈的竞争中,快速更新的知识与技术让以学历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方法遭遇挑战。为了能够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但要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有必要的专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必须不断创新来适应社会的进步。怎样创新高职院校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使广大学员具有良好的职业前景,是当前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现有教学模式与职业发展理论要求的差距

(一)教学理念与学员的职业发展心理不吻合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既未能走出“赚钱工具”的狭隘误区,又不能超越“学历补偿”的传统模式,不能通过新的教育观念使自身获得长足的发展。因此,我国高职院校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学历补偿教育时期。这种情况会使高职院校的新理念产生功能性缺失,不但制约其以后的发展,而且会有边缘化的趋势。近几年来,很大数量高职院校,尤其是一些地方性的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已经出现了大幅度下滑的征兆。所以,必须深入分析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然而,很多高职院校都不具有明确的办学方向以及教育目的,很多地区只是把高职教育作为赚钱工具,至多也就是弥补当前教育资源的匮乏。

(二)教学目标与学员的职业发展需求有偏差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非常单一。这对于适应我国当前高速发展的经济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对于不同的学生群体来考虑其不同的职业发展,这样才可以让高职教育不断地产生新的内容。

二、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创新高职院校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使我国高职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必要途径,但是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一研究提出相应的要求。由于高职教育和普通高校的教育具有明显的差别,这主要体现在教学主体的经验以及学生学习目的等各方面。因此,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细分学员原则

该原则的实质并不是要求对学员进行一一辅导,主要是根据学生在高职教育中产生的差异性来实现的。因为高职教育中学生并不像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学生具有相对均衡的水平,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可以建立一种环境,这个环境可以让学生愿意学的时候学习,而且可以有条件地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个别化发展。此外,高职院校学生的求学心态、目的以及学习能力有所差别。所以,在进行高职院校核心课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中需要正视这个事实,细分学员,最大限度地划分出学员的类型,然后再针对性地建立教学模式创新体系,使学员能够得到因材施教的机会。这个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面向全体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要求来实现,需要在选择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不单单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共性问题,也要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认真考虑这些差异是保证全部学生达到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因素。如果不按照细分学员的原则进行核心课程的教学,学生就难以适应高职院校的教育要求。

(二)开放选择原则

开放选择原则主要是对细分学员原则的重要补充,主要根据学生职业发展的理论依据实施。高职院校必须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源,它需要面向全部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各类学生获得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在这些多种多样的学习学习资源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具有最大限度的选择性,使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学习的具体内容,不论是学习的内容方面,还是学习的空间方面,都需要打破传统刻板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学生除了在学习资源方面具有比较广泛的选择性以外,该原则还必须拥有更加广泛的覆盖范围。

三、高职院校核心课程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基本路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契合学员的职业发展心理

众所周知,核心课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学校的教学理念。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要求,而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理念也必须符合更新的教学理念,以此来契合学员的职业发展心理。1.树立终身教育的教学理念近代以来,各个国家的教育界都将终身教育以及终身学习作为其研究的一个热点,建立一个终身教育的体系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成为联合国以及世界各国进行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理念。终身教育的观念认为,教育与学习是时刻都存在的,我国传统的教育通常将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即学习期、工作期以及退休期。而终身教育主要是为了打破传统教育的枷锁,使教育包含人生的各个发展阶段与分类教学活动。因此,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实施核心课程的终身教育,可以使各个领域的高职学生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为今后职业生涯的规划获得丰富的资源。2.灌输开放办学的指导思想高职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充分利用高职院校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与各个社会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逐渐将高职院校建设成为教学、科研以及建设经济的综合体。增强高职院校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办学效益以及自身的造血功能。使高职院校的教育在不断壮大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服务社会的要求。此外,还必须拥有强烈的国际意识,大胆地汲取国外职业院校的成功经验,从而将我国的高职教育打造成面向社会、博采众长的先进体系。

(二)确立核心课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满足学员的职业发展需求

实现核心课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核心课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必须突出培养学员的个人能力;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将来都会服务于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因此就需要具有很强的实践经验。所以,通过深化和学习专业的知识,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使其能够与实践相互结合,培养其综合运用专业技术知识的水平。所以,高职院校核心课程教育的教学模式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培养其能力为主要目标。第二,需要倡导跨时空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在组织学生外出实习时,核心课程就难以开展,这就为学校增强教学组织以及教学质量增加了各类困难,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需要放开对学生的网络教育,使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得到跨时空的学习条件;而另一方面网络教育也能够成为教学的补充,使学生能够弥补自己欠缺的核心课程。因此,核心课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教育高职院校学的良好方法。

(三)建立校企联动的核心课程

高职院校核心课程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生产、建设、管理以及服务的一线需求,这就需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专项人才。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其核心就是要建立一种高层次的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的培养方案,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核心课程,使学员的教学内容以及其今后的职业发展都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所以,需要彻底改变在过往时期高职院校使用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打造学校自身的“学历+技能”的核心课程培训方式来进行人才的培养。通过实践证明,高职教育采用校政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核心课程是一种共赢的方式,这也是高职教育事业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伴随着不断发展的科技和经济,高职院校的这类教育模式必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愿景。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校政企合作之路还在探索的过程中,其中还具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地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要。高职院校要成立专业的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内的技术权威、专家、骨干共同研究,真正开发出符合时代特点、企业需求的课程与教学活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的教学改革需以提高师生素质为目的,通过精心组织课程设计、安排相应的实训将专业学习与训练以及毕业设计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最终形成科学而又完整的相关教学实践体系。这样还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科研能力,较强的动手能力与技术开发能力。以参观为主的企业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从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那里学到实用性较强的技术内容。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活动解决问题,进而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另外,这样的实习还能让学生及时了解当前的技术状况与发展趋势、行业现状与企业管理的重心所在。

(四)教师队伍应依托校企联动来提升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能不断汲取较为先进的工业技术与管理手段,一旦条件成熟,院校可以建设自己的专业性研究所,这样能够真正实现产学研的完整体系建设。课程内容以工程应用为背景,技能训练迎合企业需求,高校的教学改革必须坚持应用技术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当前专业情况、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选择相应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做好相关模式的创新。此外,专业设置必须结合发展趋势加以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院校课程与当前的技术要求吻合,毕业学生才会受到用工单位的认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凸显出与职业发展的要求不相匹配的现象,针对高职院校存在的这些现实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应该包含的具体要求,研究了高职教育在今后的教学模式中应该包含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创新核心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通过创新核心课程的教学理念,结合学员在自身职业发展过程,打造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使高职学生今后的职业道路一帆风顺。[本文系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程应用背景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之改革与研究》(项目编号:jg201337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徐鸿涛.论高职教学的模式、观念及师资建设[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

[2]傅维利,刘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与高等学校教学模式的选择和重建[J].教育科学.2008(3).

[3]文汝,罗玉平.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3(25).

[4]刘红.协同发展走大型国企与职业教育互动共赢之路:“鲁商集团”职业教育办学的理念、策略及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8).

[5]田明山,白士强.高职高专院校推行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18).

[6]王珑.借鉴英国BTEC教学模式改革高职考核评价方法的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

[7]胡敏强,程明,李扬.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知识体系框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2):44-50.

作者:周燕军


    更多电工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院校核心课程教育教学模式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glw/134817.html

    相关专题:发展经济学论文 遵义大学


    上一篇:法治思维方式推进银行改革发展
    下一篇:幼儿教育中合作精神培养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