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工论文 >

中小学学生管理误区及矫正策略

摘要: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教育理念中“育分”取代“育人”、管理思维中“管制”等同“管理”、教育管理中“重点”取代“全体”、师生关系中“尊重”异化为“顺从”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于一些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要步出这些管理误区,教育者必须端正教育观、优化学生管理理念、强化对中小学教育的科学评价,才能为学生管理创新开拓更大空间。

关键词:学生管理;误区;矫正

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管理目标就是寻找一条能够让学生健康成长的道路,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这正是学校办学的价值所在。但从学生管理一些现实来看,有些做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针对中小学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一些误区,笔者做了如下思考:

一、中小学学生管理中存在的误区

(一)教育理念中“育分”取代“育人”

教育作为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个体发展功能的基本体现[1]。但应试教育之风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一些学校中,甚至占据着非常突出的地位,无论是评优评先、学生干部任用、党团员审批,或课表编排、作息时间设定等其他学生管理工作中,基本都以学生成绩作为极为重要的考量指标,较少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全面发展。

(二)管理思维中“管制”等同“管理”

“管理”是社会组织为实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协调活动,人是管理的中心。在学生管理活动中,校方管理者与学生都作为管理活动的主体参与其中。但一些学校常常以严格管理为由,有意或无意地忽视学生的自由权利,学生管理“严”字当头,缺少柔性思维,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动则严厉批评或纪律惩罚。

(三)教育管理中“重点”取代“全体”

学生管理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的是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无论成绩好坏、表现出色与否,都应当是学校教育与管理的对象。但由于某些功利性目的,以区分学生学业水平为目的的实验班、创新班等名目不同的重点班依然存在于很多学校中,即便是平行分班,任课教师往往也更多地关注成绩或行为表现优秀的学生,轻视中等生的教育管理和对后进学生的帮助指导,行动中往往存在不闻不问、任其发展的不作为教育态度。

(四)师生关系中“尊重”异化为‘顺从”

马斯洛需求论将尊重列为人的较高层次的需要。师生之间是需要互相尊重的,但在学生管理中,一些学校或教师常常自居为规则的制定者和仲裁者,未能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存在者加以尊重,一味要求学生顺从学校和教师的管教约束,诸如此类现象广泛存在。以致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只能被动处于从属地位,难以获得被尊重的权利,自然无法获得,由此极大地制约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发展。

二、中小学学生管理“误区”出现的成因分析

导致学生管理出现上述问题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其中存在“师道尊严”传统思维的影响,管理者不正确的教育思想、管理观念等因素是造成上述问题的重要因素。

(一)教育意识缺失

教育意识是教育者形成自觉有效教育行为的动力系统,也是检验教育管理者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在当今教育工作者队伍中,欠缺教育意识的依然大有人在。有的教师讲课讲得好,却片面强调学生成绩,忽视对中等生、后进生的帮助指导,难以适应素质教育全员、全面发展的要求。正由于教育者对素质教育方针含糊不清,才导致他们不能科学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二)管理理念错位

学生在学生管理中既是被管理的对象,又是进行自我管理的主体。由于教育功利性利益的驱使,一些学校存在教育管理与人的生命价值相疏离的问题。但在少数教育者眼中,教育仅为学生提供一种实现某种功利目的的手段而已,“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并不包含与生命相关的知识。正由于学生管理中不同程度存在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排斥,教育才成了这些鲜活生命的沉重负担。

(三)管理价值偏颇

分析当前一些学校的教育行为发现,很多学生管理行为的决策并非基于管理的有效性、学生的身心特征、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等问题做出的。管住学生、使教育活动在轨道上正常进行就是成功的学生管理,受教育者完全成为被引导、被塑造和被改造的对象,学生的个性发展则完全被忽视了,导致学生管理乃至学校全部工作都以与考试分数有关的管理活动为重心,顾及不到学生德、体、美、劳等基本素质的养成。这种偏颇的学生管理价值观毫无疑问是导致学生管理步入误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中小学学生管理误区的矫正策略思考

当前中小学校学生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依旧是应试教育理念在作祟。不仅严重阻碍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阻断正常师生关系的建立,对学校育人功能的发挥也产生巨大的副作用。鉴此,要推动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关键是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端正教育观

苏格拉底说:“教育是灵魂的转向。”学生管理的根本目的同教育一样,都是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因此,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尊重规律、尊重学生,将人作为第一主角和终极目标,彻底扭转管理中见“物”不见“人”的错误教育倾向。关键是关注学生的心理个性和学习特点,改变统一要求、以文化课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等做法,在教育中不是消除个别差异而是因势利导,倡导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尊重教育走进学生心田,让教育回归自然,使学生享受最好的优质教育,才是教育追求的最完美的、最高的境界。

(二)优化学生管理理念

推动学生管理工作良性发展,仅从管理技术上改变某些不正确的做法,其效果必定是短暂、微小的,关键是让教育者摆脱传统思维定式影响下的老旧学生管理理念。教育者应当尝试以全面和发展眼光看待学生的行为,使教育行为不只是禁止,还有鼓励;不只是批评,更多的是表扬;不要压服,更多的是说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向学生提出一条禁律的同时,还要向学生提出十条鼓励,鼓励他们从事积极的活动”。因此,在学校继续教育培训中,除进行学生管理相关教育技术知识培训外,更关键的是强化他们对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目标、中小学生年龄特征及教育需求等的思考,使其突破学生管理中的思维误区,进而以辩证、全面的眼光指导学生管理工作开展。

(三)强化对中小学教育的科学评价

确定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学校,对学生管理行为的选择具有指向作用。多年以来,成绩好坏一度成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任课教师教学水平好坏乃至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志,即便是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今天,这一评价思维也未得到彻底扭转。中小学教育是公民教育的基础,是为学生未来做好准备的教育,学生管理不能仅关注现在,更要放眼未来,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因此,在中小学教育评价上,教育者、主管部门及社会都应唯升学率和唯分数教育质量观,树立新型人才标准和质量标准,用全面眼光评判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以素质全面发展、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等衡量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使教育者心无旁骛,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关注学生健康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谢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以重庆市奉节县为例[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5,32(2):40-42.

[2]石文.新媒体时代学生管理工作思路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2(6):8-9.

作者:喻娟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更多电工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中小学学生管理误区及矫正策略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glw/101864.html

    相关专题: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


    上一篇:煤矿综采现场管理研究
    下一篇: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