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调查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投入的加大及教改实践的不断深入,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在尊重人才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成长。笔者分析了教育的个性化特点、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调查入手,基于个性化人才的培养,结合行业背景及高职特点,提出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师资结构、完善课程设置、转变教学方法,凸显个性化、自主性、能力型教育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个性化模式;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6531(2015)22-0146-02

现代旅游管理在旅游业快速发展中取得了较大提升,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长久以来被“供需错位”所困扰,一方面是旅游业人才缺口的状况难以改善;另一方面是旅游院校毕业生离岗率始终处于高位态势,高流失率与低就业率在旅游管理专业十分普遍。笔者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的调查入手,从理论与实践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基于教育规律探讨积极的改进对策。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人才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在教育实践中强化课程资源的融合与渗透,着力从知识的广度及基础性上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其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以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批判性思辨能力。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价值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比较常见的有产学研结合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模式在促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供给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个性优势,特别从尊重每个人的智力优势上开发和挖掘其潜能,保障每个学生能够在旅游业发展及职业背景下,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其意义,一是有助于促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才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首要目标,个性化培养将知识的生产与应用与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相统一,着力从培养创新人才上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对人的价值与个性的崇尚,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基本点,而重视个性教育与凸显人才整体质量是其中的关键。二是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当前随着政策与资金的投入,各高职院校软硬件环境日益提升,但人才培养质量与当前学科教育结构性矛盾却在扩大,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将社会需求与个性发展统合起来,将人的个性化培养与高职院校的职业性教育内涵作为推进拔尖人才培养的基础,如此才能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才能推进高职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三是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作为促进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坚持将以生为本作为教育实践的立足点,从促进学生个性与共性成长中构建多元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不仅是发展的目标,更是发展的动力,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中完善课程体系及教学制度,促进学生个性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对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

为了解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笔者特组织问卷调查,选取某院校五个不同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样本具有一定代表性。发放问卷200份,每个班级40份,共回收192份,有效问卷168份,有效率达到87.5%。问卷内容涉及四个部分,一是学生个人信息,对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认知了解;二是个性化培养制度,如专业选择、学科设置、考核依据及方法等;三是学生个性化培养内容,如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管理、隐性教育、教学评价等;四是开放式问题,了解学生对个性化培养模式的态度及建议。调查结果,一是基本情况。旅游管理专业个性化培养目标较为笼统,尽管各院校都突出了职业教育的应用性特点,但对个性化的认知相对肤浅,特色教育不明显。在培养目标上较为雷同,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化”课程为主,侧重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相对较低,毕业生在旅游服务管理及胜任力上显得难以适应。二是在个性化培养目标上,强化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但对旅游管理的宏观认识不足,课程设置倾向于“中职化”,部分课程存在重复。三是在师资结构及“双师型”人才培养上,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所以对教师的职业素质及从业经验有一定要求。

在“双师型”教师结构上,60%的师资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生,30%的教师由其他学科转行而来,10%的师资是外聘。由于大部分师资缺乏旅游从业经历,课程讲授多以理论研讨为主,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启发,实践性操作指导价值不高。借助校企合作,通过外聘师资强化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但在整体上尚未形成完善的师资结构,未能从旅游业及行业人才特长上兼顾学生的个性成长。四是在课程设置上,凸显能力本位,各校分别制定了以职业定向为基础的课程配置方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从职业能力的强化上来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学生对课程的不满主要表现在“理论知识过深”(约占84%)、“课程存在重复”(约占60%)、“内容存在滞后”(约占70%)、“多经济管理类课程,少综合素养课程”(约占85%)。有60%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与旅游业市场需求存在不一致,特别是课程与旅游业适应性问题较为突出。在特色化课程中,85%的问卷显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三段式结构缺乏个性,针对性不强,专业知识及技能、素养没有与学生的个性化相衔接。

三、优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对策

蔡元培提出“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个性化人才的培养,要内外结合、上下联动,将个性化人才培养作为系统工程,根据现有制度及实际来构建完善的体制,为学生的个性成长创造发展条件。

(一)注重个性化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强化学科定位与特色

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特别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制度等要素的设计,要从促进人的个性化培养上,结合院校实际来定位。其次要突出个性化培养,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培养内容、培养模式的转变上发掘学生的关键优势,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理念,从瞄准个性成长上梳理培养计划。再次要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任务,从高职学生个性化特质上,强化其知识理论、技能实践的应用。对于兴趣爱好较广的学生,侧重于实践知识的应用;对于语言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通过构建交际平台来发挥其优势。对于师资实践经验的积累,要拓宽其技能培养渠道,引入产学研模式来促进师资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二)优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适应学生的个性需求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要注重与行业领域的衔接,特别是在专业口径细化上,要从传统的人才培养中强化对学生个性的适应。调整专业分流,拓宽专业口径,优化学科专业,注重发掘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其学习自主性提升。将专业口径积极与社会、行业人才发展及需求挂钩,借助于制度优化来提升专业的适应性,增强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如在一年级开展通识教育,二年级上期开展专业分流,引入文、理专业基础课程,拓宽学科知识视野,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全面认知;下期实施小班化教学,允许学生跨班或转班学习,最大限度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完善教学体制建设,构建个性成长环境

引入并完善学分制,根据学生的个性及差异性重构知识、课时、学分,特别是增加选修课学分所占比例,让学生能够自由、充分地发挥自我潜能。优化公共基础课程学分,强化教学配套制度的改革。如构建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由院系负责人及各职能部门共同组成评价组,完善评价机制;注重实习实训改革,特别是从职业动手能力上创新实习方式,针对学生个性构建实习小组;参与行业、企业一线实践,为学生营造个性化成长的环境。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重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通过对高职院校个性化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分析,从构成个性化人才培养要素上,兼顾学生的主体性、独特性、创造性、和谐性,在深化学生个性化培养实践中推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强调的是,隐性课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要凸显知识、情感、智力的统合,以生为本、以师为先,加强规范与监督,促进学生科学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的协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03):30-36.

[2]劳惠燕.旅游企业人才需求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09):311-312.

[3]冯晓丽.基于个性化人才培养的主动实践教学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5(02):84-86.

作者:黄星 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


    更多科技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调查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140895.html

    相关专题:新四大天王 人力资源规划方案


    上一篇:建筑结构问题(共6篇)
    下一篇:工程质量管理控制建筑施工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