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地方渔猎文化传播研究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查阅各种资料更加方便,对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文化的“百家争鸣”在数字化大舞台上越发璀璨。然而少数民族文化似乎并未搭上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列车为人们所认识。通过微信这一大众交流平台,将赫哲族渔猎文化拉出狭窄的小范围,置于大众的视野之中,推进赫哲族渔猎文化为大众所熟识,为大众所接受,并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促进其传播,进而达到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关键词:微信;赫哲族;渔猎文化;传播;传承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缘起

赫哲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渔猎文化渗透在赫哲族文化的各个方面,是赫哲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渔猎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合理利用渔猎文化元素,不仅有利于实现赫哲人脱贫致富奔小康,而且有利于实现我国东北边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文化繁荣。[1]近十年来,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赫哲族文化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各级政府部门和当地民族社区均发挥了积极作用,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实地调研发现,虽然政府有所作为,民族社区也积极保护本民族文化,但是实际效果仍然有待提高。通过对赫哲族文化现有的传播途径分析,笔者认为赫哲族文化的传承之所以一直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赫哲族文化的传播一直局限于狭小的圈子,由政府所主导,只有一些专家学者以及文化保护工作者才有所认识,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众所周知,文化只有植根于大众,才能代代传承,历久弥新。所以,要想在赫哲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征途上走得更远,必须摆脱固有的陈旧思维,将它从“井底”拉出来,放在大众的视野下。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探讨将赫哲族渔猎文化置于微信这一广泛的大众交流平台之上,借助微信来宣传赫哲族文化,使其为大众所熟知,从而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二、赫哲族渔猎文化概述

(一)赫哲族渔猎文化的起源

俗语有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条件,营造了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性格,孕育了不同的历史文化。赫哲族的渔猎文化就是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的滋养下,扎根于东北这一片肥沃的黑土地上。赫哲族渔猎文化起源于三江冲击形成的三江平原地区,素以“北大荒”著称于世,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广袤的森林,物产富饶、自然地理环境优越,这为赫哲族渔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

(二)赫哲族渔猎文化在当代发展的局限性

1.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赫哲族渔猎文化的形成主要依托于三江流域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历史上,赫哲族捕鱼只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他们使用传统的捕鱼工具,捕鱼的效率较为低下。再加上赫哲族人信仰萨满教,敬天惜物,对自然界怀有敬畏与感激之情,从不过分索取,几千年以来,赫哲族人一直和自然和谐相处。[2]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捕鱼工具越来越先进,捕鱼效率越来越高,三江流域的鱼类资源大量减少。渔业资源供不应求的局面和无休止的捕捞,严重破坏了三江流域的生态资源。水体污染的加重使水生资源面临灭顶之灾,致使赫哲族渔猎文化受到极大的威胁。此外,赫哲地区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大量流动人口也加剧了三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2.市场经济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他们开始追求物质层面的享受。然而渔业资源迅速减少,物价大幅上涨等客观原因导致依托于传统的渔猎生产方式的赫哲人生活越来越贫困。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脱离贫困,他们不得不寻求改变,打破赫哲族传统的单一的渔猎经济结构,形成渔猎、农耕、商品交换等多元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赫哲族渔猎文化也随之而逐渐淡化。3.外来文化的影响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中国境内目前生活着大约5354人,他们分散地居住在人口众多的汉族人民中间,与汉族交往密切。根据历史经验,落后民族与先进民族融合杂居后都容易受先进民族文化的影响。赫哲人在与汉族一起生活的过程中,受汉民族先进的文化和优越的生活方式的吸引,他们与汉族通婚,学习汉族的生活方式,在无意识中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日渐式微以致消失。

(三)赫哲族渔猎文化的重要性

1.民族文化是民族存在的依托一个民族可以没有自己的文字,可以没有自己的语言,却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民族文化消失了,这个民族也必然会消失。只有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才能生生不息。赫哲族语言的逐渐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后继乏人、年老的民间艺人的相继去世,这些赫哲族文化的流失也预示着赫哲族的不断衰落。而赫哲族要想在未来走得更加长远,就必须传承好本民族的文化。2.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必然条件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不是冲突的根源,而是互补的基础。不同民族文化在互动中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从而使中华各民族文化在互补中得到繁荣和发展。[3]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少数民族文化所占的比例远远超出他们的人口比例。赫哲族伊玛堪说唱、鱼皮文化无一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赫哲族渔猎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

三、大众交流平台“微信”概述

(一)微信的概念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它可以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基于位置的“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等服务插件。

(二)微信的主要功能

我们要利用微信平台来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扩大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面,就必须了解微信使用的基本功能。功能一:查看附近的人。它是以地理位置为参考,用户通过点击“附近的人”,搜索到附近所有的微信用户,然后借此条件来宣传自己想要分享的信息。功能二:漂流瓶。微信用户可以通过扔或捡漂流瓶来进行简单的互动。因为漂流瓶的范围十分广泛,可以通过这种模式来宣传自己的文化,增加知名度。功能三:扫一扫。目前,这是微信的主打招牌。人们可以把自己想要被他人知道的信息制作成二维码,用户只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知道信息,享受制作方的服务。功能四:朋友圈。微信允许使用者在开放平台上放入自己的应用,将信息进行推广,用户对其进行传播,从而扩大商品知名度。朋友圈通过发表文字和图片等分享功能,给用户提供了情感交流、分享的机会,也让信息的传播多了一种途径。功能五: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公众号,平台方可以向用户推送新闻资讯、产品信息、最新活动等消息。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用户咨询、客服等功能。

四、微信对赫哲族渔猎文化的传播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微信的五个功能逐一分析赫哲族渔猎文化在微信平台上的具体宣传途径,通过微信使赫哲族渔猎文化的影响范围扩大,从而达到传播、传承赫哲族文化的目的。

(一)通过“附近的人”宣传赫哲文化

使用这一功能搜索到附近的微信用户,以此来传播赫哲族文化活动信息,然后通过层层扩散的方式使更多的人获悉相关信息,达到扩大活动影响范围,促进赫哲族文化宣传的目的。通过这项功能可以吸引文化爱好者关注赫哲族文化,激发他们探索、了解赫哲文化的兴趣。比如,可以在朋友聚会等人际交往场所,通过“查看附近的人”寻找到“志同道合”者共同关注、宣传赫哲族文化。也可以在其它一些重要的活动场所,比如乌日贡大会、开江节、河灯节、大马哈洄游节等一些与赫哲族文化息息相关的民族节日,以及学术会议、民族聚会、民族文艺汇演等重要场所中使用这一项功能,对赫哲族文化相关资讯进行广泛推送,不断增加其传播的范围,扩大活动的知名度。

(二)“漂流瓶”的文化互动

“漂流瓶”的传播具有随机性,很多用户觉得在茫茫人海中收到你的漂流瓶,这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所以他们愿意接收漂流瓶,打开瓶子看看瓶中的信息。这样第一步推送信息的目的就达到了。第二步要进行追踪回复,组织专门的赫哲文化宣传人员通过“漂流瓶”活动与微信用户互动,有回复时跟踪回复,逐步引导他们进一步浏览赫哲族文化信息,引发他们对赫哲族文化的兴趣。由于“漂流瓶”具有广泛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广撒网,多敛鱼”,持之以恒,持续不断的扔漂流瓶,让赫哲族文化活动的消息不间断,不过时。

(三)文化产品推广新模式———扫一扫

“扫一扫”这一功能为赫哲族工艺品、独具赫哲特色的商品创建了一个交易平台,通过不定期赠送赫哲族小艺术品的活动,吸引用户参与赫哲艺术品二维码“扫一扫”活动,引起公众对赫哲族文化的关注。“扫一扫”这一微信主打招牌,由于其线上线下的完美转换效应,许多景区抓住机遇,为景区的营销开创出有别于传统营销模式的新的形式。例如“绍兴旅游”公众微信平台在各景区内铺设了二维码地图、微信导览图,制作了一批微卡,专门向游客介绍、指导微信服务。游客只需关注“绍兴旅游”微信号,根据指定提示,即可获得相应的免费语音讲解服务。这一举措使游客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旅游体验和无处不在的旅游服务,让游客在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旅游方式中流连忘返。微信“扫一扫”功能在众多景区营销上的成功运用让我们看到了赫哲族文化推广的一种新的模式,我们可以在赫哲族旅游区、民族博物馆、民间工艺品商店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设置二维码,公众可以通过扫二维码了解这些景区、景点以及手工艺品的具体情况,让手机成为游客的专属导游,以此弥补赫哲族景点导游、讲解人员缺乏的遗憾,增进公众对赫哲族文化的认知。

(四)名人效应推动文化宣传

微信朋友圈功能在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推送中的作用早已为人所熟知,借助它传播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关注度也必然会有极大的提高。近年来通过名人效应的宣传活动层出不穷,名人的微信关注度使他们在舆论宣传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宣传效果立竿见影。例如在西安申遗的过程中,面对兴教寺的拆迁问题,名人六小龄童、李开复等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呼吁保护,相关信息不断被转发,使得众多网友参与到兴教寺拆迁事件中,兴教寺的拆迁最终在众多呼声中暂时告一段落,暂时保护了这座千年古刹。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名人效应这一优势,通过名人的关注、转发、评论赫哲族的重要事件,比如节事活动的成功举办,来正面传达赫哲族文化的最新信息,利用明星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人关注赫哲族文化。

(五)文化推送平台———公众号

公众号是很好的资讯推送平台,微信上有很多成功的,值得借鉴的公众号,比如“为你读诗”“、非物质文化博览园”这一类公众号无疑是文化宣传较为成功的案例。它们推送的资讯总是图文并茂,更新速度快,具有趣味性,而且总会寻找到切合时事的动态来宣传自己的文化。2015年暑假,电视剧《花千骨》热播引发热议,“为你读诗”巧妙地将剧中引用的“越人歌”放到“为你读诗”公众号中,并请来女一号花千骨的扮演者赵丽颖来读这首“越人歌”。这样就快速地扩大了“为你读诗”的知名度,也使它所宣传的诗歌文化为大众接受和喜爱。由此可见,只要公众号做好了,宣传的效果可想而知。我们可以打造赫哲文化的公众号,推送赫哲族渔猎文化方面的相关资讯。虽然现在也有一些关于赫哲文化的公众号,例如“中国赫哲族”,但其内容较为单一,一般发一些政府的新闻稿件,在一些重大节日或活动时会发布消息,更新速度较为缓慢,有时甚至长达几个月杳无音讯,这样一来用户就会取消关注公众号。当然也有一些在宣传方面取得较好效果的公众号,比如“赫哲八岔”、“乌苏赫哲”,虽然它们都是由当地政府申请的公众号,但是相对于“中国赫哲族”这一类公众号而言,其趣味性、更新速度等都有较大的提高。它们在保持对赫哲族时政消息进行宣传的情况下,时常在平台上推送一些赫哲族文化的小故事,趣味性十足,引人注目。此外,公众号不仅仅可以用于赫哲文化的推送,它还可以更接地气更贴心。比如,我们可以在公众号上发布旅游资讯(如旅游攻略、美食、工艺品等)、会议(如赫哲族研究会的学术会议、与赫哲族相关的会议)、活动(如伊玛堪说唱比赛、手工艺品大赛、乌日贡节与河灯节等节日活动安排等)、演出(如乌日贡大会期间的歌舞表演等)等消息,让文化更加贴近生活,让大众亲近赫哲族文化。

五、结论

以赫哲族渔猎文化为例,微信这一交流平台为依托,简要介绍了赫哲族渔猎文化发展的局限性以及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着重介绍了微信对赫哲族渔猎文化的宣传途径,以此来探讨一种新的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方式,寻求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新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学军,曹薇.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构建———以赫哲族为例[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6):150.

[2]韩成艳.从表达认同到认同表达———赫哲族史诗“伊玛堪”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18.

[3]何星亮.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同一性与互补性[J].思想战线,2010(1):9.

作者:刘蓓蓓 陈学军 单位:佳木斯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


    更多科技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地方渔猎文化传播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134631.html

    相关专题:中文自修杯 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


    上一篇:层次分析法会计电算化论文
    下一篇:新媒体下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