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大学生骨干培训课程设计论文

大学生骨干培训课程现状

围绕着《纲要》针对大学生骨干队伍所设定的工作目标,《细则》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骨干培养的目标、格局、原则、方式、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以及保障机制,并以附件的形式出具了《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教学和管理大纲》,详细说明了教学管理方法和课程设置情况。从自上而下的文件精神层面来看,领导层对大学生骨干培养重视程度较高、政策措施细致且影响意义深远。但是以课程教学的方式使理论知识进入学生头脑,毕竟是一个由客观至主观,由宏观至微观,且需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的工作,因此,在大学生骨干培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尚存一些问题。

大学生骨干遴选群体结构失衡

按照《纲要》有关培养对象的规定,大学生骨干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有学者也认为,大学生骨干的角色定位应当是高校学生群体的中坚力量,是党团组织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纽带和得力助手。由此来看,大学生骨干队伍的遴选要做到公平、全面、有代表性。但是,就目前的遴选方式来看,大学生骨干的选拔多以“任命制”为主,即某一学生群体在日常学生管理事务中表现优秀、工作得力,得到教育管理者的青睐,进而在大学生骨干培训之时推荐其加入培养队伍,这是一种典型的先使用后培养的方式。在专业知识学习之外,高校学生群体按照其所要实现的目标不同可以分为功能型、项目型和兴趣—友谊型三种类型的学生组织。不难看出,功能型学生组织在大学生骨干队伍中占有绝对比重。这一类型的学生群体理应是大学生骨干培养的主要培养对象,但是这种遴选方式直接导致了两方面问题:其一,功能型学生组织在日常工作的中表现毋庸置疑,但是对于理论成果、国情社情的敏感性和研习能力未必高于项目型学生组织和兴趣—友谊型学生组织,而在大学生骨干培养过程中,需要不同群体的学生互相交流、教学相长;其二,大学生骨干作为高校学生群体的榜样力量,客观上需要吸纳各个群体中的优秀分子以实现全面的示范效应,如仅关注学生干部的培养而无法做到统筹兼顾,那只是相当于为教育管理者开设了学生干部培训班,大学生骨干培养的整体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

大学生骨干培训方式传统单一

当前的研究对大学生骨干培训方式多有诟病,归结起来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训方式不够系统。目前,高校对大学生骨干的培养系统性欠佳,其主要表现就是较大程度上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大学生骨干培训班虽然有专门文件加以规定且各高校普遍重视,但受限于培训时间和培训资源,加之大学四年类似培训并不会对同一群体持续开展,使得大学生骨干培训的效果难以长时间延续。二是培训模式较为单一。当前大学生骨干培训基本是以“讲座”的形式开展。较之以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进一步扩充了培养内容,但是集中授课、讲座报告、理论研讨等方式所占比重仍然较大且并无改进,这种千篇一律的培养模式无法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三是受培训者的学习自主性难以发挥。除培训时间较短、培训方式单一上述两大制约因素外,培训内容可选范围有限、校方资源整合工作不到位等因素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学者评价大学生骨干培养内容为“几年一贯制”,学生很难根据时代主题和自身特点选择培训内容。且历年的大学生骨干培训资料并未留存整合或未向大学生骨干开放共享,使得参与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同学在选择学习素材时显得捉襟见肘,直接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大学生骨干培训课程设置欠佳

《中国大学生培养学校教学和管理大纲》将大学生骨干培训课程分为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社会观察、红色教育、能力训练、交流讨论六大模块,且分为集中学习(必修课)和分散学习(选修课)两种类型。从内容层面来看,这种课程设置方法是丰富而全面的。但是从执行层面来看,这种设置方法则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该《大纲》将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具体课程“原则上”划分为四个阶段(包括三个集中学习阶段和一个非集中学习阶段),而高校在执行时更加重视第一个集中学习阶段,即通过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理论学习,辅之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实践教学,另外三个阶段则被不同程度的削减和省略。与另外三个阶段相比,第一个集中学习阶段对资源要求相对简单且时间集中易于执行,但是由此导致的其他阶段所占比重降低则使得大学生骨干队伍的实践环节大大减少。其二,上文提到的六大课程模块设置虽然兼顾了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兼顾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但是,六个课程模块的设置从根本上看仍是并行关系,并不能实现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按照《大纲》的学习阶段划分,学生基本是在完成一个课程模块后再进行下一个课程模块,其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是割裂的两个环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并不能直接培养相应的能力,无法做到课程化路径与非课程化路径相结合。这样的课程设置实际上是一种短效的培养方式,并不利于大学生骨干培训长效功能的发挥。

基于资源性学习理念的课程设计

上文提到,当前大学生骨干培训已经存在培养对象自主学习动机较低、培训方式不具针对性和创新性、课程模块设置并行割裂等不可忽视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切实影响了大学生骨干培养的效果。新时期的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如何提升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如何使当前的理论成果有效地进入学生头脑,如何使大学生骨干群体学会学习、主动学习、长期学习,这三个问题值得教育管理者深入探讨。其实,在教育学领域,诸多学者已就上述类似问题展开研究,得出了资源性学习、动态知识观、模块化课程教学等新理念、新观点和新方法,这些对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一)资源性学习相关概念界定

资源性学习

根据教育技术AECT94的定义,学习资源是指“支持学习的资源,具体包括支持系统,教学材料与环境,甚至可以包括能帮助个人有效学习的任何东西”。由此来看,学习资源就是能够与个体发生有意义联系的人、材料、工具、设施、活动等。而资源性学习(Resources-BasedLearning)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在嵌入大量信息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自主学习和意义建构。资源性学习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日趋成熟,其特征是可选信息资源丰富,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求自主组合学习资源,从而完成个性化的学习过程。

动态知识观

资源性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发展而来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即是探寻更有效的途径实现学习者自主的意义建构。在这一目的驱使下,人们开始对前人的知识观进行反思,并进而催生了动态知识观的概念。当前的学者认为,传统的知识观是将知识视为人类在长期探索过程中所获得的最终认识成果,在此观念下的知识虽然具备了理解价值和实用价值,但是却不具备创造价值,即这种知识观忽视了已有知识成果在人脑中的再加工、再创造。学者将这种知识观称之为“静态知识观”;而动态知识观则认为知识应当是“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相对于静态知识观,这种观点认为知识是人类主观的创造,而不单纯是主观对客观的镜像摹写。那么,随着主观对客观反映的不断深入,也会带动知识的动态发展。学习者在学习既有的知识成果之时应当了解前人的认知过程,加入自身的独立思考,补充或扩展个体的知识结构。模块化课程资源性学习与动态知识观属于理论层面和意识层面,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为充分把握学生自主、有效学习的主线,有必要引入模块化课程的概念。“模块”本是工程技术领域的专有名词,将模块的特征与课程教学相融合则产生了模块化课程的概念,即围绕某一特定知识范畴或领域而结构起来的一组相互关联的课程群。

模块化课程

是顺应资源性学习较为有效的实施方法,这是因为将大学生骨干培训课程划分成若干课程模块可以将总体培养目标细化为若干子目标,进而根据子目标要求组织教学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如此便会使得资源组织工作化整为零、化繁为简且更具针对性,培养对象也可以在每个模块的学习中选择个人课程包,依据自身兴趣能力特征进行主观意义建构,从而实现“动态”学习知识的目的。

(二)大学生骨干培训课程设计

将资源性学习和动态知识观引入到大学生骨干培训,其要义就是从根本上厘清静态知识学习与动态知识学习的区别,通过丰富的静态知识资源和动态知识学习方法,实现相关理论知识在学习头脑中的意义建构,进而借助过程评价实时记录学习者的学习状态以提高大学生骨干培训效果,如图1所示。

合理划分课程模块

前文提到,《中国大学生培养学校教学和管理大纲》所划分的课程模块略显并行割裂。而面向大学生骨干这一较为优秀的学生群体,应当以培养理想信念为目的,以培养能力为主线,在划分课程模块时把握以下几个要素:一是以总体培养目标为纲,将总体培养目标细分为难易程度、重要程度、远近程度逐层递增的若干子目标,进而依据各个子目标建立相互联系的课程模块群;二是在对大学生骨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明确大学生骨干队伍所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将能力培养嵌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三是各个模块要围绕理论学习和能力培养设置明确的学习主题,从而为学习资源的组织提供参考准绳,以保证学习资源的质量和相关性。

整理归纳课程资源

有学者将脱离思维空间而以其他形式运动的知识称为静态知识。这类知识有可分离性和可继承性两个特点,从当前来看,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存在于书本、卡带、磁盘等介质中的知识都属于静态知识范畴。静态知识只会产生量的变化,而不可能有创新和发展。大学生骨干培训课程资源的整理是以静态知识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而对于静态知识管理而言,储存数量与传播速度是其两个主要指标且储存数量更为重要。所以,教育管理者在准备大学生骨干培训学习资源时,要注意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注重资源积累。资源数量、种类越丰富、越齐全,学习者越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组织者不仅要注意整理图1大学生骨干培训课程模式示意图课程模块a课程模块b课程模块c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包独立思考辐专静态知识选择过程动态知识选择过程过程评价家讲授射交流国家、地区、学校上传或下发的、来源于外部的学习资料,也要做好本校历次大学生骨干培训的资料收集归纳工作,特别是专家讲座、群组讨论等随机性较强但质量较高的音视频资源更应予以重视;二是注重资源的可用性和易用性。组织者要充分考虑校内的硬件资源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大学生骨干提供更为便利的资源获得途径,从而加快资源的传播速度。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无论是划分课程模块还是组织课程资源,都还属于静态知识管理范畴。而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建立个性化课程学习包则是由知识静态管理向动态学习的桥梁纽带。学习者根据每个模块的主题要求、依照个人的学习特点进行资源组合选择是开启动态知识学习的第一步。而在学习者选择学习资源时,可以参照高校学分制度,将资源有序地划分成必修、选修并设立应修学分下限,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深度,也可以帮助组织者衡量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多方参与辐射学习

由大学生骨干自行选择学习资源就会从根本上替代“千篇一律”的传授式教学,换句话说,这种课程教学方式在充分照顾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学困难,如何确保学习质量和工作效率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大学生骨干培训中引入资源性学习,其目的就是促使学习者主动学习,也就是将相对客观的静态知识与思维主体相结合,实现知识的创新与发展,进而指导思维主体思考与行事。基于动态知识观,大学生骨干群体在学习时必须完成三个步骤:一是独立思考。每个个体根据自身的兴趣需要选择有别于他人的学习资源,就必须首先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在所选学习资源的帮助下,对课程模块主题进行思考并形成自己的答案。二是专家引导。个体思考形成的答案正确全面与否需由专业人士予以评价。此时,专家需参照课程模块主题组织自己的讲授内容,进而通过讲座的方式、以引导者的身份与大学生骨干群体进行交流,回答或纠正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辐射学习。大学生骨干作为学生管理和党团工作的纽带,需要把在培训班里学到的内容传达给所在群体,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教育范围,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大学生骨干本身再次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将头脑中的知识以言语的方式进行转化。

全程进行效果评估

对于上述课程教学方法,考试、考核、提交作业等结果性评价方式就不再适用了。自学习者开始选择学习资源开始,就应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跟踪评价,除学分等客观评价指标外,也应由教育管理者和组织者对大学生骨干的学习态度、积极性等主观指标进行评价,从而更加全面地考量大学生骨干的学习效果和精神风貌。

面对大学生骨干这一知识层次、思想水平相对较高的群体,在其培训过程中引入资源性学习、动态知识观、模块化教学等理论更加适切、更加科学。但是,针对当前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课程设计方式仍处于理论阶段,如要将理论探讨付诸实际实施,还需要国家、社会的支持以及高校软硬件资源的不断完善。理论与实践的贯通以及多学科理论的借鉴融合是提升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

作者:信欣 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更多科技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生骨干培训课程设计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119908.html

    相关专题:吉林医学 遵义大学


    上一篇:情景急救演练在急诊培训中实用性
    下一篇:传统木版年画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意义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