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高职学生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以提高职业素养为途径内化高职学生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目前的德育状况是“以提高职业素养为途径内化高职学生品德教育”的现实原因1.高职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为了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现状,笔者所在学院于2014年5月对在校生开展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00份,采取等样取例的原则,共收回问卷1880份,有效问卷1800份,其中男生890人,女生910人,男女比例较合适;其中学生干部417人,占有效问卷人数的23.2%,这一比例与学生干部在整个学院中所占比例大体一致;其中1483人出生于农村,占有效问卷人群的82.4%,这一比例与农村户籍地学生在整个学院中所占比例大体一致。从整个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来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政治思想稳定、健康。调查表明,我院大部分学生已明确地认识到个人成长离不开现实的政治环境,有90%的学生大力支持祖国统一工作,71%的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2)政治信仰迷茫、理论水平偏低。在回答“你的政治信仰是什么”的问题上,37.1%的学生回答“共产主义”,54.4%的学生回答“没有明确的政治信仰,自己也不清楚”。(3)政治取向存在着较明显的实用、功利性倾向。调查表明,有49.8%的学生承认申请加入共产党的动机是认为“有利于就业和个人前途”,仅有21.9%的学生申请加入共产党的动机是“为社会多做贡献”。这说明,部分大学生一方面把政治看做是自己成长的客观条件和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又不想过多地承担应尽的政治、社会责任,功力倾向较明显。(4)思想道德素质不容乐观。调查中显示,有25%的学生认为中国人的思想追求就是“利己主义”,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对待身边的不文明行为的态度是“看不顺眼也懒得去理”,这种矛盾性充分反映了处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复杂心态。另外,调查问卷也显示出部分学25.6%的学生,有近40%的学生不觉得频繁跳槽是对企业的不诚信。以上调查问卷显示的是笔者所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状况,是否适用于其他高校呢?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李振伟先生在其硕士学位论文“高等职业教育德育问题研究”一文中认为“高职学生素质表现存在的问题”在于“价值观倾向利益化”、“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功德践行能力较弱”、“法纪意识比较淡薄”等四个方面。这些观点与笔者调查得出的结论文字表述虽不一致,但内容实则一致。因此,者所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2.高职德育存在的问题(1)无视高职学生群体特点目前的高职院校的教材还是比较深、比较难,而高职学生的文化底子普遍比较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学生在课堂上坐不住,听不懂那些高深、抽象的政治、思想理论;另外,高职院校学生从小就缺失自觉向上的动力,自强、自律的动力不足,理想信念缺失,而我们的德育体系并未针对“如何提升学生自觉性、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人生”这一特定问题而开展德育活动,德育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2)教育方法以灌输为主,缺乏吸引力传统的德育模式以灌输为主,向学生们灌输符合社会标准的思想、政治、道德概念,这种强制性的灌输因为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缺乏深刻的主体体验,因而显得空洞没有说服力,学生无法认同这些被灌输的德育内容。(3)忽视学生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养成教育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德育目标被认为就是政治教育,学校在实施德育过程中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对于学生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养成重视不够,学生口头上大喊政治教育的口号、试卷上回答着政治理论课需要背诵的概念,却无法用这些理论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二)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以提高职业素养为途径内化高职学生品德教育的决定因素“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由此可见,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是存在区别的,这也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德育就其内涵而言有其特殊的一面。职业针对性作为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学生的三年学习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核心内容,这也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德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内化高职学生品德教育的前提。(三)德育的本质内涵是以提高职业素养为途径内化高职学生品德教育的理论依据德育的内涵包括三层含义:(一)具体性。具体性是指德育面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个性的具体性就是其唯一性和丰富性,就是其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拆解性,它的实现要求德育工作方式必须多样化,尽力克服那种面向抽象群体、从大众出发、追求普适性的德育形态。德育理应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德育的内容是具体的,空洞的内容让学生不知所云,只有将德育内容转化成具体的准则、纪律,才会有的放矢,学生才会知道自己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什么。(二)过程性。从文字构成上看,德育应该包括两层含义:道德、教育。“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从这一解释来看,道德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教育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本质上就是一个过程。笔者有幸听过蒋乃平先生的讲座,他认为“德育是把外在的一定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在品质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任何一个具体的德育实践都是在德育过程中存在和进行的,离开德育过程,德育实践就不复存在,不能进行和发展,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德育目标的达成就是一句空话”。由上文论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高职院校的品德教育必须正视学生的思想、文化基础。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可以提高对自我的信心,体现自身的价值;第二,高职院校的品德教育必须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职业素养教育是最接地气的教育,“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职业素养的内涵具有具体性,“是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就职业院校而言,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院校实施品德教育的特点,是形成素质教育与职业客观要求对接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向就业过渡的桥梁,是实现校企深层次合作的平台,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全面发展的抓手。

二、提高职业素养为途径内化高职学生品德教育的建设途径

内化是指品德的内容被当事人认同并且成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准则,而高职学生内化品德是指高职学生真正认同职业道德、并且自觉以这些准则来指导自己的工作、生活。高职院校通过校内、校外两条途径相辅相成促进学生职业品德的养成。(一)校内途径1.教学中学品德教育不只是思政课老师的工作,实质是要树立全员育人的德育环境,思政课老师、一线的辅导员、班主任甚至是专业课教师都有责任落实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仅是利用思政课、班会课、党团活动等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落实对学生思想的育化引导,更注重专业技能教学和职业道德的有机渗透,二维互动,相互促进,使学校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2.实践中学主体参与才能获得情感体验,品德教育最终要落于实践环节,学生通过社团等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创业、创新实践活动等体验如何开展工作、完成任务,并从中获得准职业的感受,让他们在工作中体会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于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志愿者服务、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接触社会,获取社会阅历和职业感受。3.管理中学高职院校的学生最终要走上基层的管理者岗位,在校期间就应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通过文明、利益、卫生、纪律等方面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生活管理,在参与校园管理的过程中培养职业品德。(二)校外途径,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与企业实施联合培养,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政府职能部门专业人员参与课堂教学与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吸收高职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把学生课堂搬到企业,让学生边做边学,学做结合。采取这种形式的校企合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提前感受到了企业文化,提高了对企业的认同感,提前适应企业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的要求。流于形式、内容空洞的品德教育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内化这些品德内容并外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了。高职教育的品德教育只有立足高职学生群体特征的实际情况,围绕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为具体途径,突出具体化、实践性、可操作性,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与情感体验,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作者:秦玉梅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科技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学生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119082.html

    相关专题:中国在南海填海造岛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上一篇:中职电子线路课堂教学
    下一篇:电力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探索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