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综合经济 >

从主权债务危机反思宏观经济学理论困境(2)


(二)宏观经济学对政府行为的假设和分析存在缺陷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理论支持,把政府作为经济主体纳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这有助于理解政府在经济运行和调控中的作用,规范和引导政府合理的介入和影响经济运行。因为,政府既可以通过政治威权来直接影响资源的配置,还可以通过正式或非正式制度等形式来影响资源的配置,特别是在经济的社会化程度愈来愈高,自发的市场调节容易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对政府行为和作用的研究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现有的西方宏观经济学在政府行为假设和研究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 
  首先,西方宏观经济学遵循新古典分析范式,把政府假设为一个具有完全信息、理性的“经济人”,这种假设过于简单,也偏离现实。虽然凯恩斯等人在建立自己的宏观经济理论的时候并没有直接指出政府的“经济人”特性,但其内涵地认为政府具有完全的信息,能够精确地了解和测度出并熨平经济波动,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措施和力度。而以詹·M·布坎南和戈登·塔洛克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则从政府雇员个体的角度提出,作为掌握行政公共决策权的政治领袖和政府官员并不是“经济阉人”,他们都是政府“经济人”。所以,西方经济学界对于政府都假设为“经济人”并展开分析。而无论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正如董建新(2004)的研究指出的,在对内职能方面,现实中政府从应然和组织的角度来说并不是经济人,而是公利人,从实然的角度来看,虽然作为政府的公务员或行政人员的个人是经济人,但作为组织的政府并不总是经济人,而是经济人与公利人的统一。而且,基于构成政府组织的公务员个体的“经济人”特征就演绎出政府作为一个组织的“经济人”特征,既忽视了人的行为受到文化、道德、制度等因素影响的现实,也违背了个体理性并不必然导致集体理性的原理。再比如,从政府的行为实践来看,政府具有一种“支出冲动”,为了实现连任、社会稳定等目标,偏好于通过扩大支出来实现目的的路径,这样既可以在经济低迷时刺激经济复苏,提高就业机会,同时通过政府购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提高政府在选民中的形象。这种“支出冲动”会刺激政府不断扩大政府的支出,为给这种“支出冲动”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尽管从理论上存在“李嘉图等价”定理,但政府还是偏好于借债来实现融资。这从当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公共债务数额不断攀升可以得到解释。而政府行为上的这种“支出冲动”在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较少被提到。因此,把政府仅仅假设为“经济人”,并用“经济人”的分析范式来运用于政府实际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必然出现偏差。 
  其次,西方宏观经济学把政府决策的目标仅限定在四个经济目标上,忽视了政府行为的社会性。在标准的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中,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为了实现这四个目标政府通过需求管理借助于财政货币政策等干预经济运行。从现实来看,政府既是一种市场经济参与主体,也是承担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职能的政治组织。因此,在实际的经济调控中自然也会受到政治、外交等因素的影响,而不会仅仅以经济效率作为分析的基础。其实,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与政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果在分析政府的经济决策和经济行为时舍弃掉必要的社会和政治因素,那建立的理论模型和得到的结论可能就会存在缺陷。 
  再次,宏观经济学体系的研究范式有待深化。自凯恩斯创立现代宏观经济理论以来,宏观经济学以其具有的直接的操作性、规范的研究范式而得到世界的普遍接受。但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学受到普遍质疑。2010年,约翰·凯也曾指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失败在重要原因在于近代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无用。当前高等经济学中教授的宏观经济学大体上是基于一种名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的分析模式。这个乏味的名字本身就说明,理论家们大多是在自说自话,在预测危机、分析危机进展和提供应对措施建议方面,他们的理论几乎一无是处。而最近,罗纳德·科斯再次呼吁,经济学不能局限在黑板上,要从抽象公式和宏观数据堆里走出来,去研究实际中的具体案例,研究历史、文化、政治对经济的影响。科斯对于包括宏观经济学在内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批评非常深刻,因为,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个人以及企业、家庭、政府等组织都具有社会性,都受到一定条件下历史、文化、价值观念以及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影响。同样,不同制度、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经济运行也各有不同的特点,舍弃掉这些具体的、现实的差异,而仅仅抽象地谈论经济问题,必然会因为舍弃掉了必要的影响因子而使我们的理论难以指导具体的实践。 
  总之,这一轮主要爆发于发达经济体的主权债务危机的发展还有待于观察,从其产生的背景来看与历史上经常出现于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危机治理的路径选择上也存在困难,而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西方宏观经济学存在的困境和缺陷。 
  参考文献: 
  1.马小宁等.借新债还旧债日复一日 发达国家巨债让全球不安[N].人民日报,2011-7-7 
  2.沈旭文.从希腊债务危机看财政政策[N].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报,2010-5-15 
  3.赵志君.对宏观经济学与增长理论框架的反思和批判[J].经济学动态,2010(5) 
  4.董建新.政府是否是“经济人”[J].行政管理,2004(3) 
  5.曹立村.论基于新经济人假设的政府经济人理性的回归[J].求索,2008(3) 
  6.杨志荣.全球性财政危机远未到高潮[N].中国产经新闻,2012-4-25 
  7.航林.文明国家也“违约”[EB/OL].中国网,2011-11-7 
  8.张茉楠.发达国家将上演“债务十年”[N].南方都市报,2013-1-25


更多综合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从主权债务危机反思宏观经济学理论困境(2)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zhjj/3227.html

相关专题:长期投资 高分子通报


上一篇:国内外诚信涵义研究文献综述
下一篇:连锁零售企业库存合理化探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