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综合经济 >

PBL教学法在高等有机化学教学的应用

摘要:高等有机化学是药物化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有机结构理论及有机反应理论,培养学生在科研工作中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PBL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等有机化学;PBL教学法;教学改革

高等有机化学是药物化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有机化学课程的延伸,从反应机理的角度来阐述反应历程。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较难跟上教师的思路,虽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辅助课堂提问及互动交流,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3]。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形式,倡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以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常规的灌输式教学相比,在设计理念、实施方式以及考核模式方面,均有着较大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并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使用PBL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完成后,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4-9]。经过实践,我们在2013级本科学生的教学中引入了PBL教学,通过教师精心设计与引导,能促使学生做到课前主动预习课本内容,通过课堂讨论、分析,共同解决问题,另外辅助课堂及课后作业进行巩固,不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还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同时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1具体做法

1.1本课程适合PBL教学本课程是针对药化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人数为30人左右,适合PBL分小组教学。在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本课程是有机化学课程的延伸,是从反应机理的角度来阐述有机反应的历程。课程共八章,前三章是基础,主要讲述了有机反应的本质及有机反应的中间体。后五章内容是对前三章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不同类型的反应,探讨反应的机理、历程,以及影响反应的因素。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以及本课程前三章内容的精讲及课后作业的巩固,学生有能力及充足的知识储备做到提前预习,并分析、掌握课本主要内容,有助于将PBL教学引入后续章节的教学中。

1.2精选PBL教学内容本课程前三章内容是有机化学反应的基础,分别是共价键理论、电子效应与空间效应、有机反应中的活性中间体。对于这三章内容,安排了本课程近一半的学时进行精讲,并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让学生尽快掌握有机反应的本质及有机反应的中间体,为后续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第四章是苯环上的取代反应,以第四章为模板,着重讲解亲电、亲核取代反应的本质,反应的中间体,取代反应的历程(加成-消除历程,消除-加成历程),影响取代反应的因素(取代基效应,空间效应,溶剂效应等),使学生理解本章知识,并学会自己总结课本内容。对后续四章的教学,采用PBL教学法,使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编写教案,设置问题教案的编写与设置讨论的问题是PBL教学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由于传统教学理念仍然根深蒂固,多数教师对于PBL教学法的认识仍然不深入,同时由于课程的不同,并没有现成的“模板”可套用,因此,PBL教学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所设计的问题,其数量、质量都要有一定的保证。要做到既适合课堂的讨论,又要对课本知识有一定的覆盖面。需要强调的是,在实际的PBL教学的过程中,对于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根本的目的,而是一种载体,通过使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会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以及自学能力[8]。在实际PBL教学过程中,精炼课本内容,提出要讨论、解决的问题,并提前通过QQ群发布给学生,让学生课前做到预习课本知识,知晓重点、难点,便于课堂讨论。例如在第六章碳杂重键的亲核加成反应中设置了6个问题,做到约10-15min解决一个问题。课堂上未能覆盖的内容,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进行巩固。如:酸催化下,羰基亲核加成反应的历程是什么?碱催化下,羰基亲核加成反应的历程是什么?在本章中,碳杂重键分为碳氧重键(羰基)和碳氮重键,其中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最常见、也是应用广泛的有机合成方法。通过提出这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掌握在酸、碱条件下,羰基亲核加成反应的本质;通过反应机理的推导,学生可掌握亲核加成反应的历程。在掌握此反应机理的基础上,对于碳氮重键的亲核加成反应的理解就会变得非常容易。在今后科研过程中,应用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合成化合物时,对于反应底物,反应溶剂,酸、碱性等反应条件的选择就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而不是盲目的筛选。

1.4分组讨论,解决问题设置学习小组:按学号分组,每组4-5人。在个人学习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协商解决问题。对6个问题进行抽签后,由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成员学习成果。小组交流、合作的意义在于共享学习成果,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学会协调矛盾。每次选择不同的代表,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并培养学生清晰、简要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提出一定的问题,作适当的引导,使讨论能沿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进。此时教师应该承担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找到答案,而避免直接讲授答案。如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酸催化下,羰基亲核加成反应的历程是什么?碱催化下,羰基亲核加成反应的历程是什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①什么是亲核加成反应?让学生了解亲核加成的本质是亲核试剂对羰基的碳正离子进行加成;②常见的亲核试剂有哪些,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让学生了解亲核试剂主要是负离子或带有孤对电子的“富电子”的结构,具有类似的结构,才会对羰基的碳正离子进行亲核加成反应;③羰基的电性是怎样的,为什么可以被亲核试剂进攻?让学生了解羰基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电负性强弱对比,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强于碳原子的电负性,因此,氧原子吸电子的能力要大于碳原子,羰基的电子云就偏向氧原子一方。在羰基中,氧原子显部分的负电性,碳原子显部分的正电性,所以,碳原子可以被负离子或“富电子”的官能团进行亲核加成反应。同时让学生掌握反应过程中电子的转移方向,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体以及键的生成与断裂;④引导学生区分酸、碱性条件下,亲核反应的不同历程,解决最后的问题。碱性条件下,亲核试剂更容易形成负离子的形式,负离子进行亲核反应时活性高,因此反应历程为负离子直接进攻羰基中带部分正电荷的碳正离子;而在酸性条件下,亲核试剂的反应活性是较弱的,反应的第一步为羰基中氧原子质子化,氧原子质子化后,带正电荷,其吸电子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使电子云更偏向氧原子,羰基中碳原子正电性增加,其反应活性得到提高,因此,中性的亲核试剂就可以进攻带部分正电荷的碳原子,完成亲核加成反应。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进行提示,引导学生最终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5评价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常规的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考试以及课堂的提问。在此情况下,往往只能用分数来表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对于学生是否真正从根本上理解并掌握,还是浅层次的了解,并不能有效的区分。而PBL模式下,需要学生进行汇报,要从根本上讲清楚如何分析问题,怎样进行推理,最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一目了然。形成性评价应该包括以下评估量表:学生评价案例表、学生评价教师表、学生相互评价表、学生自评表及教师评价学生表[10]。量表内容的设计基本反映了案例质量、教与学的态度、教学环节的合理性与效能、教学质量评价等各个方面,其中最关键的应该为学生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学生表。学生评价:第一步,由各小组对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第二步,由全班对各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情况做出评价。教师评价:由教师对学生学习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得到认可,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布置课后作业根据课堂讨论的情况及学生掌握的程度,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效果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PBL教学形式能够弥补传统教育中的一些不足,尤其是在推动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效果更好。结合2012级和2013级药物化学专业本科生高等有机化学教学情况,发现引入PBL教学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均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课堂分组讨论,约3/4的学生对问题做出回答,并与大家分享。通过一定的问题引导,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课本知识,同时,同学之间相互协作、协调矛盾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经测验、考试,发现引入PBL教学后,学生掌握知识程度优于未引入PBL教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陈之朋 习保民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


    更多综合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PBL教学法在高等有机化学教学的应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zhjj/262733.html

    相关专题:电信网技术 青岛大学学报


    上一篇: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