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综合经济 >

博物馆功能社会教育论文

一、丰富博物馆传播途径是发挥教育功能的手段

在科学、文化不断进步的今天,大众观赏方式的改变和品位需求的提高,对博物馆陈列展览乃至文化传播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单依靠单一枯燥的陈列方式,已难以达到大众化的宣传效果,这些都促使博物馆不得不重新审视其传统的传播路径,寻找让藏品更加贴近群众的新的策略,增强感染力,吸引社会和公众更好地参与。近年来,我们出版研究书籍、论文集、古建筑修缮报告和图录、宣传册等十余部,建立了官方网站、微博、数字化博物馆。有效地利用晋祠丰富的文化遗存和馆藏文物,以专业性和可读性相结合,建立实物展示和虚拟展示、实物展示与研究成果展示有机结合的新模式,以通俗易懂和群众能广泛参与的方式展现出来。

二、完善博物馆活动内容是发挥教育功能的途径

晋祠博物馆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志愿者服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军民共建、阳光天使小记者与小小志愿者活动;“旅游一卡通”惠民服务、中国旅游日和世界旅游日免费开放活动等。特别是志愿者活动,可谓是对博物馆、对观众、对志愿者本身都有益的三赢活动。对博物馆而言,缓解了人员不足的困扰,提升了服务质量;对观众而言,能够得到更周到的服务;对志愿者而言,找到了一个增长见识、回报社会的机会。这些活动的开展,吸收了社会上有公益精神的人士参加到博物馆事业中来,也是博物馆与社会更广泛更细致的交流沟通,使广大公众有了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服务社会、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机会。同时博物馆的性质、内涵、博物馆的公共精神得到很好的宣传。

三、、晋祠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探索与展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十八大报告的精辟阐述,为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深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的主题“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也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提高社会教育工作。

1.进一步增强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青少年是有待开发的潜能市场,这个群体关乎国家的未来。随着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越来越重要。我们要积极探索博物馆融入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实现与学校教育、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有机衔接,使博物馆成为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课堂。(1)组织学生参观。结合学生课堂学习,做好陈列讲解和辅导,建立学生活动室,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举办绘画、小标本制作辅导班、与学校配合举办“夏令营”、“我爱家乡”活动;和大学联合,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通过沟通学校共青团、学生会渠道,来鼓励中小学生、大学生集体参观博物馆;通过召开座谈会、古建知识、博物馆知识、旅游知识竞赛等方式来调动青少年更多地关注博物馆;结合国民教育,增加博物馆的参与性、体验性项目,将专业性和知识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科学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让青少年直接和随时参与体验活动,方便更多参观者的参与,调动青少年观众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教育资源优势。(2)与附近中小学建立固定联系,设立校外辅导员,或兼任学校少先队辅导员,经常到学校开展活动,如故事会、辅导历史课外小组、小小讲解员、祖国传统文化、文明礼仪小组的活动等。提供教具,赠送博物馆宣传册,结合自身实际和条件,制作一些建筑模型和标本提供给学校组织教学。组织小型、轻便展览走进学校巡回展出,携带有关录像和视频,向中小学生普及历史和科学知识,宣传有关文物和自然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

2.结合自身特点,提升为游客参观游览和文化休闲服务的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就要求博物馆必须重新思考自身的传统使命和任务,反思文物资源的角色作用和博物馆与公众的关系,使我们的历史文化遗存更加紧密地贴近群众,拉近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面对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第一,我们必须保护好、展示好、解读好、传承好这些历史文化遗存,通过更新说明牌、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讲解等方式让公众走进古建筑,了解古建筑,读懂博物馆承载的历史信息。为了使博物馆得到更好的利用和普及,还应该借助大众传媒,走进机关、学校、单位、社区、家庭,畅通旅行社团的合作渠道,发掘和延伸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第二,进一步丰富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经常性地组织参观博物馆、组织观众现场观后感比赛、博物馆调查问卷等。借助“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传统节日等,造势宣传,推出主题活动,利用不同节日的特点,提升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度。第三,创作拍摄系列影视作品,以晋祠悠久的祭祀文化,100多座宋、元、明、清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驰名中外的雕塑碑刻,富有历史厚重感的楹联匾额以及晋祠藏品展览等为题材,拍摄高品位影视作品、大型场景剧目,或通过歌曲、舞蹈、情景剧、微电影、诗朗诵等表演形式,生动反映晋祠的历史厚重感,让历史文化遗存“活”起来,让蕴涵在文化遗产里的文化基因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广开来。

3.以多元文化手段,拓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是根植于现在、保存与沟通过去的鲜活机构,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为不同观众和不同文化架起沟通的桥梁。每一座博物馆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遗存和藏品,蕴含着取之不尽的资源,积极依托这些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礼物”,通过多元的文化手段,积极拓展博物馆文化传播领域,使精彩而博大的博物馆文化承担起应当承担的使命和责任。如果说文物藏品是文博单位的心脏,那么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就是其“灵魂”,晋祠博物馆要立足公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培育社会教育品牌,依托文物保护、研究、展示、利用宣传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拓展社会教育功能。(1)改革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打造网络互动的专题精品活动。尝试与新浪等大众网络合作,举办“印象晋祠”、“寻找晋祠记忆”、“凝固的历史温暖的回忆”、“我在晋祠,您在哪儿”等活动。(2)大力发展文博志愿者队伍。发挥博物馆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示范基地作用,吸引更多的知识精英、社会知名人士、各方面的优秀人才担当志愿者,使学雷锋志愿者活动更加广泛开展,起到陶冶思想情操、充实精神世界,凝聚人心、引领风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作用。(3)加强藏品研究成果的大众化转化和传播。加强藏品的分类研究以及古建筑、彩画、壁画、雕塑、碑刻、楹联匾额、馆藏的瓷器、铜器、铁器、字画等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出版、公开发行、供网上检索。开发能够体现晋祠厚重文化的特色纪念品。在博物馆停车场、入口处人流集中的地方设置LED屏,介绍博物馆基本情况、服务内容、注意事项等。开辟影视厅,将观众无法亲近的精品宋代彩塑、明代彩塑和馆藏文物等利用视屏、网络、数字博物馆呈现出来,让更多的受众全面了解博物馆,起到教育大众,宣传祖国优秀历史文化的目的。(4)完善传统的讲解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扩大语音讲解的语种和质量,增加二维码扫描讲解服务项目、利用博物馆网络平台、微博平台、微信平台和手机导览的全新方式,建立实物展示和虚拟展示有机结合、静态博物商业经济论文馆与“流动的博物馆”互相补充的新模式,真正实现“将博物馆带回家”欣赏的效果。

作者:连颖俊


    更多综合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博物馆功能社会教育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zhjj/170609.html

    相关专题:现代机械 中小学图书馆装备


    上一篇:钢琴弹唱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下一篇:机械设计课程改革探索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