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综合经济 >

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分析

1指导思想转变的特征分析

美国学校体育指导思转变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突出运动技能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应精通几项运动,这已成为美国学校体育的一大特色;二是更加重视青少年学生体育态度及能力培养,使美国学校体育朝着终身体育教育的方向发展;三是更加重视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问题,通过多种渠道使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制定国家体育标准,明确要实现的目标,使学校体育逐步向规范化和完整的系统性方向发展。

2英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转变及其特征分析

2.1指导思想的转变历程英国教育历史悠久,受整个教育改革的影响,学校体育也经历了几次改革。其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与发展理念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第一阶段:由体育训练转向体育教育,突出体育的教育价值英国在教育管理体制上也是分权制,为了加强宏观管理,1944年教育部提供一份指导参考书,把体育训练改为体育教育。“这一概念的转变,对学校体育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过去强调的是体育的身体发展功能,而现在则是在肯定身体发展功能的前提下,进一步强调了体育的社会与心理领域总体教育功能,强调把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要求体育实现身体、心理、社会的综合教育功能,把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二阶段:突出“运动”,注重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培养参加户外运动在英国最为流行,从而也形成了英国学校体育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独立的发展道路。20世纪70年代,游戏和竞技运动成为英国学校体育的一大特色,并在学校体育中贯彻两条主线,一是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二是重视学生的基础训练。在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的过程中,强调通过游戏或竞技项目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强调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以利于学生实现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适应。第三阶段:强调学校体育对竞技体育的促进作用1988年,体育作为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制定了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对学校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这次改革对于学校体育来说也是关键的一步。学校体育受到英国下院的文教委员会的重视,通过调查提出报告,并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学校体育的重要性,“一是增进学生的健康;二是促进学生性格的形成,集体配合和协调的培养;三是培养学生爱心;四是形成终身体育的基础;五是通过学校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英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尤其是1997英国政府宣布《实施特色学校行动计划》,并将重点放在科技、语言、运动或艺术等方面的特色学校。“体育特色学校”的建立对英国竞技体育具有促进作用,对形成英国学校体育发展特色具有深远的影响。

2.2指导思想转变的特征分析

英国是一个民族自尊心强烈的国家,在学校体育的发展中一直在寻求自己独立的发展道路,尤其是在欧美各国提倡瑞典体操之时,英国还是以游戏与运动作为主要开展项目,并保持半个多世纪之久。20世纪80年代,世界许多国家都批评体育课程过于统一,提倡个性化教育,而英国却制定了体育课程的国家标准,这体现出英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与发展理念转变有其独立性的特征,并体现出更加追求学校体育作用的长远效益和终身性,注重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但也具有共同特征:即学校体育的教育价值受到重视,注重学生运动能力培养,并强调学校体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学校体育对竞技体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3日本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转变及其特征分析

3.1指导思想的转变历程

纵观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岩田靖将日本学校体育思想演变归纳为“战后新体育或者生活体育、运动文化论和增强体质并存、娱乐体育论、体育的新学力观及生存、生活能力的体育五个时期”。第一阶段:生活体育时期战后日本改变了军事色彩较强的学校体育思想,开始重视学生个性及能力的培养,重视体育生活化,把体育运动作为手段,并通过身体活动来培养人的民主主义思想,这主要受美国的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而提出的。这一阶段,学校体育由军事化体育转向以游戏和运动为中心的发展轨道,课程目标中重视健康教育和娱乐教育,提倡民主的生活态度。第二阶段:运动文化论和增强体质论并存时期20世纪50年代日本在奥运会上的运动成绩不佳,痛感提高国民体力的重要性,于是1958年修改了学习指导要领,以培养学生的基础体力和运动能力为目标,并重视发展竞技体育运动。而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日本逐渐淡泊了竞技体育,着手研究广泛增强国民体力的措施,由过去的提高运动能力彻底转向增强体力,由于增强体力措施的实施,日本青少年的体力大幅度提高。但是,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缺乏娱乐性和文化性,成为机械的身体训练,学生开始厌烦体育课,喜欢自己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开始批判单纯从生物学的角度去增强体力的弊端,主张对学校体育进行改革。新体育的推进者丹下保夫提出“运动文化论”,并认为“以追求运动文化为目的的教育就是体育”的观点,同时提出“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创建国民运动文化的新体系”。此阶段“运动文化论”强调体育的多种功能而被推崇,这一理论对日本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转变起到了推动作用。第三阶段:娱乐体育及终身体育时期日本于1978年颁布的小学、中学及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等一系列文件中的体育篇都体现了终生体育的思想。表明日本学校体育思想由体力主义向“终身体育”方向转移,个性发展和快乐体育受到重视。对此,日本教育学者木下百合子教授在总结日本学校体育的历史发展轨迹时认为:“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学校体育理念的转型了:从身体教育转向学生本身的人格形成”。终身体育作为日本学校体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后,标志着日本学校体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第四阶段:体育的新学力时期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在修订大纲时,把“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作为首要问题提出来。高中体育大纲改善要点中,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自我教育能力:对“终身体育”提出了“自我运动的积极态度和能力”;对“提高体力”提出了“自我身心锻炼”;对“理解安全健康”提出了“自主的健康生活和态度”。曲宗湖等人在对日本学校体育进行考察后的报告中总结认为:“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校体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由以增强学生体力为宗旨而转向培养学生能力、追求生活乐趣为宗旨的生涯体育的指导思想。第五个阶段:生存、生活能力的体育时期1999年,日本又一次修订了中小学体育大纲,在高中体育教学大纲中提出了保健体育课的目标是“以身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对健康、安全、运动的理解以及合理的运动实践,在实施终身体育计划的运动中,养成热爱体育的信念与能力的同时,达到保持与增进健康的实践能力和体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充实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之后,日本于2008年重新修订了《学习指导要领》,其基本目标和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指导要领》要求学校体育教育要培养学生真实的“体育的学力”,主要包括身体能力、态度、知识-思考-判断。这次修订仍是把终身体育作为最重要的目标,但身心一体受到重视,这是日本学校体育长期以来重视健康教育指导思想的体现。

3.2指导思想与发展理念转变的特征分析

日本学校体育思想与发展理念的转变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每十年进行一次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修订体育学习指导要领上,每次修订都有新的目标体现;二是学校体育始终坚持健康教育与身体教育相结合,为日本成为世界最为健康长寿的国家之一奠定了基础。三是重视学生基础体力,关注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及意志品质培养是日本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思想;四是建立了适合日本社会的“终身体育”体系,走出了一条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道路。

4中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转变历程及特征分析

4.1中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转变历程

中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与发展理念的演变,不仅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也不同程度上烙有国外学校体育思想的痕迹。就新中国成立以来而言,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与发展理念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强调学校体育的保家卫国功能,突出社会需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学校体育照搬苏联体育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和手段,尤其受最能体现苏联学校体育思想的“劳卫制”的影响,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也定位于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培养学生准备社会主义劳动和保卫祖国,体现了学校体育为社会服务的“工具价值”。尽管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两次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但因各方面条件限制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第二阶段:以体质教育思想为主的多种思想的交织阶段1979年“扬州工作会议”之后,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以增强学生体质主为,以普及为主,以经常锻炼为主”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12]。“三个为主”的指导思想,对20世纪80年代的学校体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大量的国外学校体育思想被引进,出现了多种思想交织的局面,呈现出以体质教育思想为主,快乐体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竞技体育思想并存的多元化态势。第三阶段:“健康第一”的思想成为新世纪学校体育的主旋律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得被赋予新内涵的“健康第一”思想在建国后50年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又明确提出:“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这一目标又进一步确立了“健康第一”思想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也体现出学校体育在教育要坚持全面发展战略主题中的重要性。

4.2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转变的特征分析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与发展理念经历了以关注“社会需要为主”到以关注“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再到以关注“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主”三个阶段,使得学校体育在“以人为本,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基本理念指导下,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思想体系,即以“健康第一”为主线,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以及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及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运动技能及竞技水平的综合发展。

5四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转变的基本特征

第一,从纵向比较来看,四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与发展理念的转变,在所强调的侧重点内涵上呈现递进性特征,层次不断提升和延伸。主要表现是:由注重“对身体的教育”→到重视“通过身体的教育”→再到关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最后到强调“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尽管这一转变过程是递进的,但这些理念的转变不是相互代替的,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对新理念的强调。第二,从横向比较来看,四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与发展理念的转变顺序呈现一致性特征。其顺序大体是:第一,由单一追求学校体育的生物功能向追求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功能转变;第二,更加强调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掌握,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第三,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这与1999年世界体育峰会强调的体育在延长人类寿命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一致的。第三,从各国自身发展脉络来看,每个国家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与发展理念又呈现出本土性特征。美国学校体育作为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摇篮,始终重视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应精通几项运动,这已成为美国学校体育的一大特色;日本学校体育一贯坚持健康教育与身体教育相结合,始终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并形成完善的终身体育教育体系;英国学校体育更为重视游戏及竞技运动在学校的开展,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并通过“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加强为竞技体育服务;中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与发展理念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在经历多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之后,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健康第一”思想为主线,融终身体育思想、体质教育思想和技能教育思想为一体的思想体系逐步形成。综上所述,从纵向和横向来看,四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转变在存在本土特色的基础上,具有共同的阶段性转变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发展的国际趋势。

作者:董翠香 苏朋 季浏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更多综合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zhjj/116116.html

    相关专题:西安翻译公司哪家好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上一篇:包装设计中色彩设计
    下一篇:商务酒店设计趋势初探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