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资料
1.1基本信息笔者参与护理的5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年龄在6个月到6岁之间,平均年龄2.11岁,男性29例,女性31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国家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重症诊断标准[2]。本组患儿主要采取的治疗措施有,呼吸机辅助治疗、抗病毒和抗感染治疗、免疫用药以及营养支持。
1.2临床症状所有患儿均有持续发热症状,在手、足、口以及臀部等附近部位均有疱疹,且有明显疼痛感,其中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患儿15例,主要表现为头痛、嗜睡、情绪不佳、惊厥等;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患儿31例,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痰、口唇发紫等;出现循环系统症状患儿17例,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体热但四肢发凉、心率不齐、血压失常等。大部分患儿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为多种症状叠加。
2护理工作
2.1常规护理
2.1.1尽早隔离手足口病作为一种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3]。为了最大限度的控制该疾病的传染,同时为患儿提供一个无菌的治疗环境,因此对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要及时进行隔离处理,并在隔离区域尽早进行救治工作。
2.1.2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就诊时,通常伴随着一些严重并发症的发作,因此需要进行急救处理。首先要对患儿进行密切的持续的生命体征监测,如对患儿进行心电监测,不但能够进一步考察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对心脏功能是否存在损害外,还能为后期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信息。严密监控患儿血压变化,血压异常也是重症手足口病的一个重要症状。根据患儿血压给予硝普纳(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959),每分钟按体重1.4μg/kg,单次剂量为50mg。此外,患儿发病时常伴有呼吸困难,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以患儿辅助呼吸并根据患儿病情及时调节氧气流量,一旦患儿出现呼吸功能进一步下降,血压持续失常、心率异常等情况,要立即向医生报告,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对于出现烦躁、情绪不佳、嗜睡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对于症状进一步加剧的患儿,要报告医生及时进行腰椎穿刺以及脑电图检查,同时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输注甘露醇(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32026395),按体重1~2g/kg在30min内完成,预防颅内高压或是水肿的出现。对于出现循环系统障碍的患儿,如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等,要除了要进行心电监测外;还要及时对患儿进行血氧饱和度检测,以及抽血查心肌酶血气分析观察心率心律及血压的变化[4]。对于出现循环障碍的患儿,肌内注射舒血宁(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Z14021945),一次20ml,一日一次。
2.2饮食护理由于患儿手足口病累及口腔,因此患儿的日常饮食采用流质食物,以易消化刺激性小的食物为主,不能太烫,必要时给以鼻饲,注意保持鼻饲官的干净无菌,同时每日用温开水清洁患儿口腔,观察患儿口腔内有无继续出现溃疡、糜烂等。
2.3镇痛护理患儿由于手足口等多处出现疱疹容易引发疼痛,可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19990027)以0.9%氯化钠溶液稀释,一次2ml。同时做好患处的保护,防止患儿抓挠患处,以免增加疼痛甚至是引发感染。
2.4安抚护理患儿由于患处疼痛以及全身性多种神经、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受累,同时处于陌生环境缺少家人陪伴,患儿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当做好患儿安抚工作,用亲切和蔼的态度,通过肢体语言多与患儿交流,防止出现行为退化。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由于患儿疾病通常较为严重,且处于隔离治疗,家属常常寝食难安,心理压力较大,此时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儿家属沟通,同时报告患儿的治疗情况,减轻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做好出院指导,向患儿家属普及手足口病的知识,特别是预防与预后的相关家庭措施,出院后一段时间,患儿应当在家休养一段时间,避免去人多嘈杂的地方,注意清洁卫生,注意开窗通气,尽量消除疾病对于患儿家庭产生的负面影响。
3结果
经过上述治疗与护理工作后,所有患儿均痊愈,未对患儿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
4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常发生于出生后3个月至5岁的儿童,病情发展迅速,且临床症状严重,除手、足、口以及臀部等多处出现疱疹外,患儿还会出现多种全身性症状,如心肌炎、脑膜炎、脑水肿等,患儿同时还会表现出嗜睡、惊厥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同时呼吸系统和微循环也会受累,给患儿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同时给患儿家属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根据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病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疱疹性咽峡炎阶段、神经系统受累阶段、心肺衰竭阶段和生命体征稳定期[5]。其中第二、三阶段对于患儿的生命威胁最大,且各个阶段之间无明显间隔,因此在临床诊治过程,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监测患儿病情,及时采取多种救治措施,做好患儿以及周围环境的无菌隔离,做好各种记录工作便于医生对患儿病情变化做出判断,同时严格遵守医嘱,以期提高重症手足口患儿的治愈率,尽可能减低该疾病对患儿健康以及患儿家庭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