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行业经济 >

农民人力资本动力机制研究

一、农民人力资本提升的重要性

农民人力资本是伴随着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是人力资本理论在当前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农民问题中的具体实践。农民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是农民通过集中一段时间,参加一定组织形式的学习活动进行农民个体知识的补充完善和技能的创新拓展,从而形成的为个体自我提高、促进家庭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人力资本,主要有技能培训、知识培训、健康培训等形式。并且通过和其它生产资料的结合,达到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通过农民人力资本投资,不仅可以提升农民个体和农民家庭的知识水平与实践技能,更可以从整体上提升农业人口的素质和农民适应现代农业生产、融入市场经济体系的能力,最终促进农村健康有序发展。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或市民化,最重要的是农民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和旧的思想观念的破除,而这就离不开对农村社会在教育、培训、法制、社保、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产品方面的投入,离不开国家对农民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关注。同时,中国新型城镇化在构建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方面,农民人力资本的提升是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空心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农民社会地位、培育农业接班人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同时是城乡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智力基础。因此,中国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在农村中的集中体现即是加大对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同时农民人力资本投资也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条件和保障。

二、城镇化进程中农民人力资本提升存在的问题

中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一方面要实现农业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或就地市民化,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另一方面要重视农民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在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数量上转移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转移人口质的提高,使农民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城镇化要求,并能走上健康持久的城镇化轨道上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化”。当前我国农民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民人力资本投资量的不足以及结构的不合理。我国农民人力资本的投入与其他大多数国家相比,总体还是处于较低水平。结构上,由于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投入仍然薄弱,以至于大批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二是在职培训力度和规模小。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政府虽然也提出政策给予农民相关培训,但培训由于资金短缺和受训者考虑到参加培训时的成本高和收益低,导致培训的力度和效果都不是太明显;三是农民的健康投资水平低。基于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虽然农民的社保水平较之前有很大改善,但仍然还处于较低水平,不能满足农民对人力资本的需求。

三、城镇化进程中农民人力资本提升的动力机制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因此必须重视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在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的前提下,才能稳步推进中国的新型城镇化。通过提高农民培训,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及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由于农民人力资本投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主要可以通过制度、政策、教育等方面展开。

(一)制度创新

国家要从制度层面给予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做好顶层设计,主要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弊端,完善土地产权制度,不断深入改革户籍制度,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和完善的人口迁移政策,推动城镇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改革,从制度上遏制因户籍本身造成的诸如教育、培训、医疗、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要经过实地调研论证总结的基础上,以试点的方式分阶段有序推进各地区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农民人力资本投资的制度安排,让农民、政府在可行性的系统框架内最优化自己的选择。农民的生育和子女教育问题也属于农民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城镇化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因而要出台和完善从农村到城镇有关农民工生育和子女教育方面政策倾斜与制度保障。

(二)健全农民工培训和就业服务的政策补贴和激励机制

政府和社会要加强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引导,特别是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社会资源主动参与,逐步建立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各方成本分摊和利益获取机制,形成多元有序的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从政府层面来看,大力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制度,使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灵活地选择专业范围和培训项目。从社会组织和用人单位来看,根据社会当前和未来展望,集中为农民工提供免费有效的就业指导咨询和在职培训。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农民工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和家庭情况,选择提高生产技术和专业水平的职业培训以及各类社会综合知识和法律法规政策。

(三)开展农民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

政府要加强宣传,引导提示农民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城镇化是一项长期性任务,农民在市民化的同时,也应适应社会发展趋势,重新定位自己,为自己提出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要根据自身特点、所处当地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进行职业规划和创业谋划,当前的城乡收入差距是一个客观想想,政府要引导广大农业转移人口正视这一问题,并且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来不断提高自我的城镇化适应能力。城镇就业不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唯一就业渠道,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优势,通过创业教育,发现自身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制定可行性的创业计划,实地调研考察,政府和企业要在其中做好桥梁作用,特别是创业启动资金支持和拓宽融资渠道,以及要进行农民创业管理培训,做好业务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基本风险规避措施。

(四)鼓励专业人才深入农村,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新型城镇化要通过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市场前景,让更多的专业实用人才在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中落地生根,示范和带动农民积极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民的整体知识素养和能力技能。这既有利于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又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城镇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可以从提高优惠政策和新型经营主体素质方向入手,二是可以从引进人才与农民在职培训和专业继续教育结合起来,把农村产业发展和城镇二三产业发展统一起来,营造创新驱动、积极向上的新农村环境入手。此外,各地政府要培育一批职业农民,服务于现代化农业,要大力培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等农业新型职业农民群体,让他们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最后,要通过调整政策导向,加大扶持力度,建设农业社会施工管理论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构建供产销一体的农场体系,建立完善与企业的联系,做到资源共享。

作者:邹君华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更多行业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农民人力资本动力机制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xyjj/173478.html

    相关专题:计算机论文 内蒙古医学杂志


    上一篇:食品包装中增塑剂迁移风险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