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行业经济 >

高职农业技术的课程设置探索

1高职农业技术类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1.1以社会对农业人才的需要为原则,符合农业经济技术发展趋势

人才的培养必须立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是有弹性的,要随社会需求、农业经济技术发展的变化而变化,课程设置,要富有动态的前瞻性,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不能为“稳定”而稳定。

1.2以本校实际为原则,服务地方特色农业经济

课程设置的改革还要把本地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本校实际相结合。农业技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改革,必须建立在对本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基础之上。使课程的设置既具有国家规定的统一性,又具有与本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灵活性。而且,课程设置的改革还要立足于本校实际。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由学校负责的,课程设置更是由学校实施的,学校是课程设置的实践者。学校在课程设置实施的过程中,体验和发现问题,从而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提供有力的佐证。另外,课程设置还应适应本校学生的智能特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自我调控能力;应以能力为本位:由教育专家、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分析专业职业能力,确定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延展能力和发展能力;以够用为度进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能够正确处理就业与专升本的关系。

1.3以强化应用性、技能性为原则,体现高职办学特色

高职培养的人才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是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也是反映高职办学特色的根本所在。真正建立以应用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课程设计应按照岗位、职业所需的能力为中心展开,通过对工作岗位的分析,确定所需的能力或能力体系,然后有针对性地来确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中保证实践教学的比例,并把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流于形式。

2高职农业技术类专业课程设置的实施

农业技术类专业很多,现以我校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为例简要说明。

2.1确定课程设置目标

由专业委员会通过对社会需求岗位的调查,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结合学校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具有中药栽培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从事中药栽培新技术的开发、研究、推广、中药材加工、炮制等工作,科学地指导地道药材生产、药用植物规范化种植技术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2完善课程设置内容

根据确定的课程设置目标,由专业所有教学与教学管理人员共同研究,行业、企业与社会共同参与,根据社会需求,根据院校实际制订达到课程设置目标所需要的课程。本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包括五大类:通识教育课程、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技能实训课、选修课。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政概论、思政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等。职业基础课主要设置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用植物学、植物生长与环境、组织培养技术、药事管理法规等。职业技术课主要是围绕中草药栽培应用方向而开设的中草药栽培技术、中草药组培快繁技术、中草药遗传育种技术、中草药病虫害防治技术、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技术、中草药贮运与加工技术等课程。该课程内容应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技能实训课带有综合应用的性质,把职业技术课学习的零碎知识应用起来,并强化技能训练,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以缩短就业适应期。本专业开设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中草药栽培技术技能训练、中草药组培快繁技术技能训练、中草药遗传育种技术技能训练、中草药病虫害防治技术技能训练、中草药贮运与加工技术技能训练、岗位就业综合实训、企业经营管理综合实训等。选修课是职业技能的延伸,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所需要的重要课程。主要开设中药资源学、中药商品学、制药工艺学、药用菌生产技术、药用动物饲养、中药鉴定学、医药市场营销、企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

2.3突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

(实验实训)是职业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也是职业教育的闪光点。实践教学内容应以岗位为标杆,突出实际操作技能培养。该专业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实践、实习实践和毕业课题设计实践。课程实验实践。课程实验是对课程内容的实践。在高职课程实验环节主要以植物生长环境、植物生理生化等实验为主,是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升华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以往课程实验部分是参考本科相关课程实验教材的实验项目,尽管实验内容涵盖面较广,但也造成了重点不突出,实用性不强;在实验类型上,也有相当部分实验以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为主。此次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增加了实验课时数,由任课教师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及学校条件安排实验题目,并将学生分组,每组撰写涵盖实验思路、实验用品、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实验心得在内的综合性实验报告,并在实验报告评分标准中大幅增加实验心得权重,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自我掌握。实习实践。实习是衔接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的最主要环节,是学生对将来工作岗位有全面深入认识的直接机会。实习实践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分为认识实习、专业实训、毕业生产实践三个部分。认识实习设置在第二学期末,通过对中药材GAP基地的参观可让学生对中草药栽培技术有感性认识;专业实训设置在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由专业任课教师指导,使学生掌握中草药生长发育及加工炮制的实践基础知识;毕业生产实践设置在第五学期,学生深入实习单位,此阶段教学参考职业中学教学模式,采用一线生产工人同学生形成“一对一”模式,以师徒形式直接参与劳动实践。毕业课题设计实践。毕业课题是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否综合运用的重要环节,也是对理论知识的温习与回顾。这一环节由教师给学生安排与生产实践相关的若干课题,将学生分成2-3人的课题小组。采用分组的形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相互合作的集体意识。

2.4采用多种考评方法

对课程教学的考核应以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为核心,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采取答卷与口试、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要对学生学习态度、思想品德,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及技能掌握和熟练的程度等进行综合评定。注重平时教学过程的评定,将平时考查和期末考试成绩有机结合,综合评定成绩。理论课一般采用笔试方式,而在技能考核上,以双证作为考核标准,结合国家职业工种技能鉴定的教学要求,确定某一专业的技能考核内容,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即毕业证和至少一门职业技能工种资格证。无论理论还是技能不及格,均判为本门课程不及格。综合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可以答辩方式评定成绩。农业技术类的课程设置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与时俱进的工程,农业技术类专业要根据当前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岗位需求现状,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为社会提供产销对路的优质人力资源,同时也取得本专业的发展和壮大,为发展农业经济服务。

作者:杨文玺 王英 单位: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更多行业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农业技术的课程设置探索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xyjj/149434.html

    相关专题:榆林学院学报 西部资源期刊影像因子


    上一篇: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资料管理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