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行业经济 >

色彩风格在电影艺术运用

一、20世纪30至40年代的社会悲剧美学时期

20世纪30至40年代的中国电影依旧以现实呈现的民族抗战、阶级斗争为线索,从对现实的关注到表现现实的描绘,再到阶级斗争以及民族之间的抗战,这些意识形态的共识加之其他多种因素的外力作用,使电影不自觉地进入悲剧美学的表现范畴。这时期人们遭遇困境的场景,惨淡的生离死别,血腥的战争场面,残酷的阶级压迫动向都无形中形成了电影艺术画面的社会悲剧美。这近20年的频繁战乱以及阶级压迫的黑暗社会现状,正处于美学形态剧烈变化的时期,人们深深的失望感是基本的审美意识基础。30年代以左翼为代表的时代现象对电影艺术的影响,以及审美趋向的确定和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都发生改变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综观30至40年代社会悲剧美的趋向,都隐性地体现了凄惨、悲戚和苍凉的多重内涵,这是中国电影艺术首次具有粗大厚重的审美时期。其电影艺术中的色彩运用往往也表现出社会悲剧审美的趋向。主要体现在《风云儿女》《八百壮士》《八千里路云和月》《狂流》《渔光曲》《桃李劫》《压岁钱》《三毛流浪记》《一江春水向东流》《生死恨》等影片中。毋庸置疑,中国电影的悲剧意识在此基本定型,其悲观性色彩黑、白、灰等在影片中的运用也很明显,无论是黑色、白色还是灰色,都深刻地表达了影片的主题和思想内容。从不同色彩的运用与视觉语言表达上,多方面表明此时期的电影艺术对人生的深层次境界,展示出从肉到灵的凸显,民族文化忧患传统在电影艺术中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如影片《生死恨》中,红色的运用体现在舞台的背景、道具、演员的服饰、配饰和化妆等方面。在这部戏曲影片中,舞台背景、活动场景、道具、华丽的戏服、演员的化妆、五彩的配饰以及戏台上多变的灯光效果都拍成了彩色,红色、黄色、黑色、白色、紫色、蓝色等色彩得到了尝试性的运用。这种勇于尝试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二、20世纪50至60年代,诗意且充满幻想的英雄美学时期

20世纪50至60年代,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怜新弃旧”的主体思想和赞颂英雄新人的趋向日益明显,审美意识的转化也使中国电影艺术的整体趋势发生很大的突破,诗意且充满幻想的英雄美学逐步呈现。浪漫化的色彩、暖色系的颜色如大红色、绛红色、鲜艳的黄色等色彩在多数影片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在这一时期,色彩运用比三四十年代更为广泛和丰富多彩。在新中国新时期美学追求和焕然一新的美学形态之下,产生过不少杰作。广泛体现在《白毛女》《青春之歌》《红色娘子军》《林家铺子》等影片中。

三、20世纪80年代,真实化的纪实美学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的社会局势有了巨大的转变,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涌现出从未有过的新思想与美学形态。到了8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处于一个革故鼎新的阶段。一大批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如《天云山传奇》《人到中年》《乡音》等新的审美观念出现,超越了艺术形式探索层次方面从而进入艺术思想全面改观的阶段。80年代的社会思想改革,把中国电影推向了现实主义之路,此时期中国电影走上了与世界电影共同的轨道。在视觉表达和色彩运用上,同样也深受现实主义的影响。原始的色彩、自然景象的色彩、城市的色彩、爱情的梦幻色彩等融合运用,其表现技法多样,表达内容和电影艺术风格则始终以真实性反映社会本来面貌。

四、20世纪80年代中期,表现化的影像美学时期

俗称为第五代的中国电影,形成于文化反思的社会背景下,探究其历史蕴意和文化脉络,与时代的潮流正好契合,是新时期纪实美学基础上另一个开拓发展的潮流。这种变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孙中山》《红高粱》《良家妇女》等电影已自然的增强视觉符号造型的审美情趣,从而实现电影艺术的创作途径。第五代电影是传统民族电影艺术化的延伸,这其中对画面的重视和追求意蕴的基点是一脉相承的,通过富有韵味的场景造型艺术和视觉画面呈现丰富的底蕴,改变了以往电影的单一模式。黄土高坡(《黄土地》),刻意铺造的黑白色调空间(《黑炮事件》)等构成写意性很强的银幕语言。这些大胆强烈的艺术造型被显眼的视觉色彩冲击力所感染,直觉的触动产生了动人的美感。第五代电影艺术创作为90年代更为朴质本色的现实表现铺平了道路。

五、20世纪90年代,多元化的生命——自由美学时期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电影变化表现在制作形式的改变,当时出现了电影的合作制作,并很快兴起,这种合作模式冲击了外国大片的引进。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思想观念的快速转换,都对这一时期的电影创作以及审美趋向带来了强烈的影响。自由美学时期,涉及更多的题材是革新、票房、策划、档期、买断、盗版、明星、市场等,而和艺术鉴赏直接相连的编剧、创新、手法、思想等则逐渐少见,多元化的审美格局是以前从未达到的。于是,90年代中国电影艺术风格与色彩运用手法呈现出差异化、多样化趋势。如张艺谋的电影创作是个性化和时代气息共鸣的产物。其丰富的色彩大胆地运用到影片中,从写实化的农村片《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到表现现代都市生存状态的《有话好好说》原汁原味地呈现在大众眼前;而优美抒情格调的《我的父亲母亲》中,则显示了别样的内在情怀。其色彩的丰富运用之广泛,不言而喻。《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色彩运用特点与风格,以黑、灰、白、红冷暖色调的冲击为基调。首先留给观众印象最深刻的色调莫过于由始至终贯穿于整部影片中硕大无比的红灯笼。红灯笼是中国传统喜庆的象征之物之一,在这部影片中却点燃了这深宅大院里妻妾之间勾心斗角、争风吃醋、相互攻击的罪恶欲火,几个女人为这红灯笼所表现出的心灵扭曲与疯狂,谁有了挂灯笼权,谁就有了主人以下的最高权力。于是,这原本吉祥喜庆的火红灯笼成了她们追逐权力、地位的动力,红色成了欲望的视觉符号。红色,一直作为一根红线贯穿其中,使得冷暖色调的完美结合,营造出强烈的情感冲突,构成了全片的凝重而冷寂、焦躁而窒闷、饱含热情而又渗透罪恶的悲剧氛围。而这种悲剧氛围又恰到好处地配合并提升着影片的艺术感染力,使人油然而生地觉得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和沉重感,在不知不觉中为这色彩运用所产生的艺术魅力所倾倒和感染。

作者:陈慧君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更多行业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色彩风格在电影艺术运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xyjj/147514.html

    相关专题:法学论文写作 pdf 中级工程师


    上一篇:绿化工程施工园林绿化论文
    下一篇:探索网络文化与学生礼仪教育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