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行业经济 >

水文化之文化建设论文

1.水文化建设的大众化

在一些人的思维定势中,水文化建设似乎只是领导和宣传教育部门的事,普通职工和社会民众只有接受的义务,其实这是对水文化建设的一种狭隘认识。笔者认为,任何一种文化,要让它被社会普遍认可和接受,就必须注重扩大宣传和教育,从上至下形成一种立体的、环绕的包围圈,让人们置身于这样的浓厚文化圈中,不自觉地感受这种文化氛围,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把这种文化的精髓注入到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中。水文化也是同理,如果没有水利职工大众和社会大众的理解、支持、认可及广泛参与,水文化建设就注定毫无意义,也必定没有生命力。所以,水文化建设要依靠大众、服务大众、适应大众、引领大众、贴近大众,使大众的治水、亲水、爱水、护水、管水意识和理念深入人心,使水文化建设打好群众基础,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水文化建设大众化的重要意义

2.1水文化建设大众化是水文化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基础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水文化研究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客观地说,由于坚持大众化的研究方向不够明确,致使水文化研究中存在着一些脱离大众的倾向。如有些同志对水文化的概念、内涵、作用不明、概念模糊,文化意识淡薄,缺乏一定的文化自觉性,仍然停留在就工程抓工程、就业务抓业务的思维方式上,从而造成文化建设无地位、无思路、无成效;还有的水文化研究与解决中国现实水问题的结合不紧密,缺乏有震憾性的、吸引大众、引导大众的水文化研究成果和水文化产品,水文化理论架构至今没能成形;一些地方的水文化研究一直停留在文章和研讨会上,成为不接地气的空中楼阁,使一些大众对水文化建设产生了消极、彷徨的认识。水文化研究只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大众、贴近生活,才会植根于大众的坚实基础,才能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才能获得国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2.2水文化建设大众化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实践证明,水文化建设如果脱离水利实践和大众化这个中心轨道,无论如何,都难以成为水利发展的推动力。水利文化只有融入到水利各项工作和生产经营管理之中,融入到行业和组织里,融入到水利职工和社会大众中去,才会扎根、生长,才能真正形成行业和组织发展的软实力。

2.3水文化建设大众化是增强全社会水意识和水利基础产业意识的需要

我国水的问题十分复杂,许多问题都涉及制度文化、传统文化、人文价值等深层次原因,从文化角度去审视和解决水问题还没有成为社会大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水文化建设大众化,就是为了以水文化为纽带,在人、水、社会、经济之间找到结合点和支撑点,用文化的力量提高全社会对水和水利的认知程度,提高全社会爱水、惜水、护水和科学用水的意识,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3.水文化建设大众化的主要路径

3.1水文化研究要引领大众

第一,提供一套完备的水文化理论来引领大众。毋庸讳言,目前的水文化研究尚处于水利单位内部个人的“散兵游勇式”的初级研究阶段,研究成果以一般描述性文章居多。相当多的成果尚处于“补课”和“普及”水平,就事论事,理论探讨的深度不够,特别是对水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规律、重大水文化现实问题、水文化实践路径研究不够,前沿性成果少,造成对社会大众的说服力差,大家对水文化建设的认同度受到极大影响。当前急需建立一套对水利行业文化、水利组织文化、水利专业文化等的研究框架和路径,增加水文化课题研究的集中度,改变目前水文化研究内容过于宽泛、庞杂、低水平重复的问题。第二,通过重点突破、阶段推进的研究成果引领大众。水文化是一种应用性文化,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各省市都应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邀请有志于水文化研究的水利职工就水文化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通过开放式、互动式、共享式、研究式的交流学习,形成工作新思路,推动工作新发展。各级水利单位特别是一些大型水利建设与管理单位,也应结合各自实际,对水文化建设目标进行科学分解,细化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重点突破。通过水文化研究的阶段推进、重点突破、项目化管理,来引领大众关注水文化建设、支持水文化建设,进而投入到水文化研究中来。第三,立足于水利实践来引领大众。水文化研究既要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更要注重水文化研究成果在水利实践中的推广应用,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把服务于水利改革与发展、服务和引领水利职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3.2水文化传播要贴近大众

第一,内容上突出以人为本,紧扣时代主题。广大水利职工是水文化建设的主体,水文化传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一主线,紧紧抓住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个根本,围绕水利中心,把握时代脉博,拓宽思路,改进方法,一方面采取切实措施,激励和吸引广大水利文学、艺术爱好者,积极投身到繁荣水利文化的事业中,创作出一批优秀作品;另一方面,要开展历史认祖、文化归宗活动,整编中华民族治水历史故事和人物,发掘一代水利人的治水精神,展示古今一批闻名的水利工程,编写出版一批与水有关的成语典故、格言警记、诗词歌赋、散文杂谈等系列丛书,丰富传播内容,将水利人科学求实的治水理念、服务大众的情感境界、造福社会的人生追求、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呈现给社会,让人们感受水文化的博大精深,追忆水文化的悠远意韵,了解水利人的无私和无畏,并从中汲取营养、继承精华,以增进全社会对水利多层面、全方位和立体的了解,进而获得更多更好更有力的支持。第二,形式上注重独特新颖,创新活动载体。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载体,广泛介绍和大量传播水文化。要广泛开展大众喜闻乐见的水文化活动,如水文化网站、水文化长廊、水论文评选、水利人事迹报告会等多层次符合不同群体口味的活动,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寓教于理、寓教于文、寓教于乐。要打造一批水利精品工程品牌、响亮的水利人物品牌、过硬的水利文学艺术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引领大众关注水利、支持水利。第三,机制上突出持久规范,注重多措并举。水文化建设不能只靠领导来推动,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机制制度,使水文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持久化,不因领导人的注意而变化,不因人员的变化而改变。要建立“组建研究团队进行顶层设计、强化基地示范建设带动、发挥产业优势群体作用”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将理念设计与大众认可相结合、党政力推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促进水文化建设走大众化之路。

3.3水文化建设要适应大众

第一,领导重视是大众化的关键。单位领导是否重视水文化建设,往往是决定本单位水文化建设水平的最关键因素。目前各地都在强调重视水文化建设,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领导,对什么是水文化、什么是水利文化、什么是水文化建设不甚了了,甚至连基本的概念都很模糊,更何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水文化建设。所以,当务之急是如何增强领导干部的水文化意识。第二,舍得投入是大众化的保障。文化内涵需要外在的物质基础来体现;工程品位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来保障;水文化作品的出版、传播,需要资金的强力支持;开展各项活动,加强水利职工文化素质教育,增加水文化设施,更需要持久深入地投入。没有这些,加强水文化建设就是一句空话。第三,提高水工程文化品位是大众化的内在要求。文化认同首先来源于感观认同。现代水利的景观建设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单纯注重绿化面积和侧重视觉美化效果阶段,与考虑场所特点,综合多元文化内容,结合生态学理念进行设计建设尚有很大距离。如很多地方对水利景观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往往在工程完成后,觉得缺乏文化意蕴,临时添加一个雕塑、水景、花坛等,存在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且形态单一、内容肤浅、造型乏味,缺少时代感,削弱了水利景观的视觉吸引力。还有的对水利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不够重视,出现很多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涵的景观建设项目,或者照搬一些带有文化意味的符号,缺乏空间灵魂与点睛之笔。一些号称加入文化元素的水利工程,基本上没有独到的设计,且强行加入不符工程内容的历史和文化,显得不伦不类,水利景观“趋同化”成为较普遍的现象。也有一些水利工程景观建设大行“复古造古风”,大多数仿古建筑、人造景观只侧重外在模样,都以模仿或杜撰传统建筑形式为主,在工艺上不花工夫,粗制滥造。而把生态理念即人与自然真正合作与友爱的理念运用到水利景观建设中,体现生态原则的案例不多。所以,建设每一项水利工程和每一处水环境,要在保障兴利除害功能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水文化内涵和人文色彩,尽量做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体现先进设计理念,展示建筑美学,营造水利景观,承载文化传承功能。要把当地的人文风情、河流历史、传统文化等元素融合到水利工程设计中,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要用景观水利的理念去建设每一项水利工程,实现水利与园林、防洪与生态、亲水与安全的有机结合。第四,加强水文化人才培养是大众化的根本。各地各单位要下大力培养一批自主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和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水文化建设骨干。同时,把具有不同专长的人才组织起来,建设一支知识互补、优势互补、特长互补的水文化研究队伍,并为他们的学习、培训创造条件。同时要注重树立典型、表彰先进,通过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评选、评比活动,使水文化建设形成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社会氛围。各省市也应完善水文化研究和建设人才的选拔机制,真正选拔一批勤钻研、底子好、善思考、热衷于文化事业的骨干,开展经常性的调研、讨论、评比等活动,使这些骨干在研究中不断提高,使水文化建设后继有人。

作者:赵书会 杨宝藏


    更多行业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水文化之文化建设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xyjj/147258.html

    相关专题:电信技术 论文格式模板


    上一篇:外周中心静脉穿刺护理包产品开发论文
    下一篇:微观经济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思考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