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 >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实践

摘要:国家在建设,社会在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到来,实现素质教育比以往更显迫切。为了更有效合理地实施教学,需要教师更加深刻地理解素质教育的五种内涵,在教育中平衡好应试和培养人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说了这么多年,就结果而言,其果实并不是多么丰硕。的确,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理论形式它无疑非常完美。在保证学习进度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健康,希望学生全面发展。但教学资源的不均等以及学校设施的残差不齐,导致素质教育始终留在我们的嘴里,学校的白墙上。这时候,我们静下心来,再次审视被说了无数遍的素质教育时,发现作为教师,我们还有不足。素质教育包罗的内容很广,但就教师而言,要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就要做到其五种内涵形式。首先,教师是面对所有同学,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教师不应对创新报敷衍的态度,比起书本的准确的背诵,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的道理反而更为重要。这个时代是尊重个体的时代,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不是工厂,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也不是一个个产品。作为文科教师,素质教育只有被我们准确地把握住内涵,理解其含义,将理念转化为本身的追求,在课堂上坚持以人为本,依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实事求是的调整改革中不太适用的教学理念、讲课内容、上课模式、教学方法……才能把语文教学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进行研讨。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机地将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学融合在一起,起到语文教学工具性、人文性的功能。

一、面对所有学生

客观事实上讲,一个班的学生不可能都是成绩优秀的好学生,有的学生不喜欢语文、有的学生没有语言天赋、有的学生基础不牢很难短时间的提高语文成绩,这些都是教师所要面对的切实问题。只有明确了学生的差异性,我们的素质教育才有的谈,不然存在于幻想中的所有学生都热爱语文,理解力超群,懂得自主学习的理想国或许存在,但并不适用于广泛教学,到最后只能是纸上谈兵。就好比过去我们讲素质教育,这需要资源,需要师资力量,需要国家资金政策的倾斜。仅仅是口头的口号,墙上的标语并不能切实将学生的整体素质稳步提高。有了资源,我们老师的责任也就日益明显起来。国家在说建设,家长在谈素质,后备力量做足之后,真正实施起来的还是像我一样的每一位一线教师。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面向所有同学而不是三分之一或是五分之三的“好同学”。尊重学生,不歧视、不排斥任何一名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理解学习的意义,作为学生同样也要尽自己的责任。“理想国”确实不存在,但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便是我们教师存在的意义。我们以满腔的热情、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教学技艺为学生保驾护航,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教师的教学并非纯粹的照搬知识,它需要我们对知识进行理解,以自己的身体为熔炉去芜存菁,以学生的视角反复思考,以何种方式能让学生更加顺畅的接受知识。对于这点,我们作为教师不能和学生脱节,需要时常保持交流,理解学生心理和个性,学生们对哪方面乐于接受,我们就以哪方面为诱因或桥梁进行教授。早在千年前,孔丘就提出因材施教,那时的老师都知道学生的差异,承认自己的不足,怎么21世纪的今天反倒沉溺于自己的世界中,忽视那些学习不理想的学生呢。要做到面向每一位同学,并非是以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位同学。根据学生上课表现,将学生的分为几层,优秀的学生作为领航员,领读课文发表感想。学生的思考更接近学生,教师要认真听聆听他们的思考结果,以引导的方式纠正不足,这个过程是所有同学都在思考的过程,这样的引导就不单单是面向一个同学,而是面向全班同学的引导。接下来是表现一般的学生的领读,这类在课堂上占绝大多数,对他们要多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略差一等的学生要多鼓励他们发言,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让学生感受到在这个班级自己同样有着一席之地,进而迸发出斗志。实践表明,只要教师不怕繁琐尽心尽力的关心每一位学生(学生是很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不自觉地在课堂上他们能听进去,而这时候如果教师懂得把控场面的气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语文是传达中最重要的学科,也是素质教育中最主要的学科。无论是语文的文学性还是人文性,他起着开启民智,培育民德、提高审美的重要作用。阅读是认识社会,反观自我的一个重要形式。要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首先就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最先发展。而这个发展就是要学会引导,学生喜欢赛车,那就让他以这个为主线锻炼看待事物的能力,赛车圈用什么做的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面对社会的复杂和无奈,我们要以什么态度来面对。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创新和实践已经不是单单一门学科的事情了。整个社会都在呼吁创新,国家也在一次次的会议上强调我们国家要成为创新型国家。但创新从何而来,它不是明白就可以做出来的。这需要文化,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持,所谓水之积也不厚也,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也。培养创新落到实处,需要我们教师从平时的教学和考试中慢慢改变,现在我们还有那么多学生在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的重压下抬不起头来。究其原因,是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问题。有的老师还停留在释词、析句、分段、归纳大意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色等呆板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上,以为高考考的就是这些,就得这样教,只注重了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只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和社会性,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将语文越教越死,以至走向死胡同。语文本来就是一门感性的科目,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本来就是个花入各眼,答案只是一个参考,没有一个答案是唯一不变,更不是绝对的标准。拿鲁迅的文章上来说,《出关》是一篇非常著名的新编小说,有的人看到的是大环境下对儒家的批判,有个人看到的是暗讽某些人,有些人看到的是一代泰斗最终消失于人世间的感慨。它是出题人根据作者写出的感想,谁能说它就是百分之百符合作者的意思呢。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科学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多提出质疑,发表不同看法,最终找出最好、最有创意的答案,这才是踏踏实实实现创新的正规途径。平日的教学生硬死板,考试机械硬套,关键时刻要备受考试折磨的学生拿出创新意识,这怎么可能,依附标准答案的延伸便是依附权威,没有自己的想法,被浸透到骨子里的刻板的学生如何瞬间改变。实践的重要性相信任何一个进了社会的学生都能理解到,但奇怪的是在学校的时候,学校很少关心实践的方面,甚至有些老师也极少谈到实践对未来的影响甚至比多学一门知识更重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有了热情便会细心的观察生活、观察自然,最后学生会把目光转到自己生活的社会上。之后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参与采访、调查、生产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就易逐步对社会上的事物形成一定的感知和印象,便于其将课本上的理性认识用客观对象进行比较对照,采用实践活动的结果来检验理性认识的真理性。

参考文献:

[1]任兆聪.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的灵活应用[J].新课程,2014,(10).

[2]王会玲.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原则及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23).

[3]袁志新.师友制视角下初中语文素质教育新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29)寝室管理论文

[4]陈伟龙.高中语文素质教育探究[J].学周刊,2016,(08).

作者:钟长勇 单位:广西梧州市岑溪市三堡中学


    更多世界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实践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sjjj/292365.html

    相关专题:制冷技术 论文写作格式


    上一篇: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的关系
    下一篇:高职高专实验室安全及风险管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