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 >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直接影响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是高校学生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通过对厦门部分高职院校调研,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阻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原因,并针对学生管理内涵拓展的现实需要和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管理理论体系的需要,提出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透析

学生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水平关系到学校整体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质量,它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为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我们以厦门地区的高职院校为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学生管理信息化产品的运行情况,使用者的信息素养、使用情况、使用满意度,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建设理念等内容进行了调研。同时,还对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并以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身份进行了信息化产品体验。另外,调研还以访客身份在互联网上对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产品进行了查询和使用。在对厦门12所高职院校近400名师生进行高职学生信息化管理问卷调查中,回收问卷348份(其中46份是对学生管理者,302份是对学生),有效问卷347份(其中46份是对学生管理者,301份是对学生),有效回收率99.7%。

(一)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运行情况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成熟,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建设了学校网站和部门网站,开通了微博微信等公众社区服务,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不少高职院校在教学和管理信息化上做了深入的尝试,建设慕课学习平台,推广办公自动化平台,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调查来看,很多院校学工、教务、人事、财务等部门都建有独立的业务系统,信息共享主要在业务部门的内部业务之间,能满足内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流转需求,实现管理工作的自动化方式。多数院校缺乏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已建成的业务系统间资源分离较严重,存在信息孤岛[1]。每所高职院校都建设有自己的学工官方网站,都能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进行宣传更新。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开通办公自动化系统,有的高职院校信息发布、奖助评定、信息采集等都通过此平台申办,有些院校虽然也开通了但却未能在学生管理领域实际运用。由于团市委的大力倡导和微平台的便捷性,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开设有自己的学生服务校园微平台。从层级来说,微平台的建设有校级、系部、学生等不同层面。微平台提供的服务种类也较为丰富,涉及心理健康、党建、团学、专业教育等。2015年福建省教育厅力图开辟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上新阵地而大力推行校园易班建设,从调查统计结果看,公办高职院校基本实现校园易班的构架,但民办高职院校在易班的建设与推广方面反应比较迟缓(见图1)。在对校园微信和微博等信息化产品是否对学生起到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调查时,37.64%的调查者表示有很好或者较好的作用,50.34%的调查者认为起不到教育作用。此外,65.13%的调查者表示学生管理信息化产品能为大家及时全面的提供校园新资讯,68.59%的调查者认为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宣传力度,37.46%的调查者认为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

(二)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满意度情况

以人为本是管理的核心,信息化建设也只有从管理者和学生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出发,以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才是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查发现,36.03%的调查者表示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较为满意或满意,29.97%觉得一般。在对学生信息化产品使用评价调查中发现,63.98%觉得网络系统服务不稳定,经常出错,55.53%觉得信息更新不够迅速,内容不够充实。在对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满意度调查中,41.03%的调查者对本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持满意或者较为满意的态度,58.11%的调查者表示不满意或者一般,其中34%对目前的校园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满意。66.77%调查者表示希望信息化建设能提供更多更有趣的校园资讯,72.82%调查者希望进一步增加互动,建立便捷的师生意见征集和反馈渠道,45.53%调查者希望信息化建设能更加注重人性化服务,切实满足使用者需求,52.07%调查者认为微信、微博和易班等信息化产品能发挥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52.94%调查者希望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及时改进问题,优化服务水平,40.06%调查者认为应进一步优化业务办理与受理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三)学生管理者与学生信息化素养情况

首先,在信息化运用观念上,大部分调查者都认为信息化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领域是有必要的,其中22.48%的调查者认为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十分有必要,49.37%的调查者认为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必要的,28.15%的调查者则认为信息化建设可有可无或者没必要。其次,在对自己的信息化运用技能上,84.15%的调查对象表示能很好或者较好地使用信息化产品。再次,在是否主动关注校园网络社区如官方微博、微信上,大部分调查者表示偶尔关注,54.84%的调查者表示偶尔关注或经常关注校园官方微平台,56.48%的学生调查者还表示会经常或者偶尔关注教师的微博和微信。调查中100%的学生持有智能手机,学生平均每天通过手机或电脑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为1.79小时,学生日常生活已离不开互联网。31%的学生管理者表示尝试过使用信息化最新技术创新学生管理工作,其中28%的学生管理者尝试过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17%的学生管理者尝试过使用“大数据”技术。总体而言,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管理者与学生基本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素养,为信息化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相抵触或者不重视的学生和学生管理者。比如学工自动化办公系统在学生基本信息的更新上,无论是辅导员还是学生,都尚未形成信息的自觉意识,大多不曾想过主动地对信息进行更新,往往到了学生管理的某个流程,基础数据的缺失又让学生管理回归到传统管理习惯,最终各个产品都成了空壳子。

(四)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管理维护情况

目前,高职院校几乎都成立了校级信息化建设协调小组,由一名校级领导负责,领导小组成员为各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旨在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各个部门也根据需要安排专兼职人员对信息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但大部分部门并没能及时对信息进行更新和整理。我们在高职院校的团学微博和微信平台上发现,有些院校的信息只是简单地转发心灵鸡汤和对大型校园活动的报道,阅读量也不高。从与学生管理者的访谈中发现,除非是硬性要求或者是接到行政命令,否则他们是不会主动去更新信息的。日常管理层面上,与学生相关的信息搜集、整理、发布、管理等工作都被下放到辅导员或者班主任等一线学生管理者身上。在团学口,信息化产品管理多由数名学生干部协助负责老师完成,而系部层面则主要由辅导员带领数名学生干部进行日常的信息维护,学生事务的繁杂让一线学生管理者并没有很大的积极性。调查发现,学工处的信息化产品更新度明显低于团学口的信息化产品。官方网页上所提供的信息形式较正式和传统,多为学生事务及相关活动的通知、公告、告示和报道等,而微平台的更新速度明显快于官网,推送的信息也比较灵活。在技术管理层面上,信息化建设主要由学校的信息技术部门承担,或者直接外包给网络科技公司。59.68%的调查者表示信息化产品的技术管理不到位,造成信息产品与现实需要和期盼相脱节,不能很好地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信息化建设之初,管理者希望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管理效率,从而更好地服务和满足学生,也能帮助学生管理者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将重心转移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服务上,但是从调查结果看,并非如此。1.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科学的理念指导无论是大学生合理需要理念,还是学生发展理论,都将“人”置于中心,提倡管理即服务。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很多院校关注了技术而忽略信息化和学生管理的服务本质,这种脱离人性化的信息建设很大程度上无法弥补传统学生教育、服务、引导和管理的不足,导致信息化产品停留在数量上,信息化系统在设计上往往率先或者只考虑直接的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需要,缺乏对所有事务进行归纳、分类和研究,造成系统开发不全面,系统之间不能兼容,信息数据无法共享等弊端[1]。2.学生管理信息化产品质量有待提高从产品的运行情况和使用者满意度来看,学生管理信息化产品并没有很好地提高学生管理效率。信息化产品的质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所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学生管理信息化产品质量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的信息推送质量,如信息更新速度和内容。二是产品所发挥的作用,表现在能否吸引受众,能否优化学生管理流程,能否提高效率。3.学生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有待提升,管理和维护队伍欠缺激励机制学生管理人员是信息系统使用和维护的重要主体,学生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自觉参与、积极维护管理信息系统,关系到能否使用信息化新技术新手段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方式。激励机制的不完善,让管理维护队伍积极性欠缺。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如果无法保障专门的维护和研究人员,信息化建设就只会停留在表面,而无法实质性地推动学生管理工作。

三、优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的急剧膨胀、飞速传递所引起的变革已经在各个领域凸显,学生管理只有走信息化的道路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更好地提高管理效率,适应社会发展规律。

(一)以科学的管理和建设理念指导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

1.秉持“以学生为本”理念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借助信息化手段使学生管理更好地发挥育人的作用,帮助学生自我发展。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只有始终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不脱离学生管理理念。学生管理者应时刻谨记管理的核心功能,信息化才能脱离单纯的技术运用这种狭隘认识,切实提升和优化学生管理。比如,一套学生的后勤报修服务系统,不仅仅需要考虑技术层面的实现问题,更应注重学生的体验感觉和方便性。多种报修途径,减少报修层级,增强反馈效率,提升学生用户的报修体验,报修过程其实也是培养学生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提高独立性,提升责任感,养成好习惯的过程。2.秉持“流程再造”理念学生管理的信息化不是简单的信息化技术问题,也不是单纯的学生管理问题,而是信息化+学生管理的融合问题,它的设计、组织、运行和评估都是在信息技术辅助下带有浓重的学生管理元素。管理者所站的高度和具备的信息化意识对信息体系的构建起到至关重要的决策作用,要整合校园信息化这个庞大的系统,单从学生管理部门的需要进行设计显然是达不到学生管理现代化建设要求。当今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流程再造理论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中提供了可能。依赖信息技术,通过网上的工作流程重组,率先在校园学生管理数字化平台上实现流程化服务,是学生管理的一大突破。学生管理业务流程的再造,是通过对现有学生管理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与彻底性的再设计,从实际需要与提高效率出发,将管理重心着眼于为业务的办理寻找最佳、最便捷的通道,需要管理者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以项目为单位协同涉及学生管理的学校各职能部门,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简化流程,实现信息的集成、功能与部门的集成、工作任务的集成[2]。流程再造是对管理理念的实践,通过流程再造借助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让管理结构更加合理。再造提高了源头基本信息的共享率,减少业务办理的繁琐和重复性,将一项工作的多步骤、多部门、多环节进行整合,将相关联的业务,以最终的活动目标为导向,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承接关系、制约因素等流程最优化原则进行设计,达到使用者的最佳满意度。比如,整合教务处、财务处、总务处、学生处等部门信息,实现新生入学的办理业务流程可以这样:新生基本数据导入—学生预报道—在线初步了解报到率—安排学生住宿、班级、学号、一卡通等—新生报到、注册—新生缴费确认,形成新生最初数据—进一步完善学生基础数据—数据存入共享数据库。

(二)提高信息化产品质量

1.明确信息化产品的核心功能推动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管理者转变传统的思想理念,还需要在产品的开发、设计、运行上找准它的核心功能,与学生现实需求契合,才能吸引学生积极使用。比如目前在大部分高职院校难以推广的“易班”,如果只是做成基础的消息发布平台,就缺乏学生的兴趣,也将最终被使用者遗弃。以建设较好的厦门大学易班为例,厦门大学易班接入许多学生服务的实际功能,比如“新生预报道登记”“网薪换实物”“学术报告抢门票”等,并与线下活动相配套,才能吸引学生参与进来。易班的聊天功能绝对比不过学生热衷的QQ、微信强大,如果学生管理者不能找准符合产品特点的核心功能,像“报修便捷通道”“费用查询”“监督通道”等,就很难推动易班工作。2.宣传教育平台从学生出发学生管理者对线上平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直接影响信息化的建设。旧媒体时代的宣传理念,采编的消息多是传统的活动宣传报道类,忽视了学生在线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3]。调查中发现,不少学生都是在“被要求”下进行点击阅读,主动关注的少,信息缺乏吸引力,久而久之便很少关注。而一些能从学生角度和新媒体角度进行消息采编与推送的微平台,明显更能得到学生的点击。另外,与活动捆绑的消息的阅读量也存在明显优势。只有以学生为本,开发更贴近学生喜好的学生信息化宣传平台,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加大投入,避免校园宣传平台只是一些简单的活动报道文字和图片,宣传平台只有落实到校园新媒体的在线引领作用,吸引住了学生,才谈得上拓展与优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才能达到很好的引导教育作用,减弱学生管理中的“管”的方式。3.建设“一站式”学生服务平台再造业务流程学生管理很多业务周期通常都是一个学期或者是一个学年,虽然目前也有院校开始关注用户服务,但也多是通过门户网站的形式将用户操作入口进行了合并,实现了单点登录,但用户相关的业务却并没有打破职能领域的界限,进行统一规划[4]。调查发现,有些高职院校为了自身的工作业绩,信息化产品重复建设,或者功能交叉重叠严重。不同职能部门纷纷建立部门品牌的信息化产品,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最终产品质量也达不到预期效果,大家都做了又都没做好。笔者认为,信息化产品的提供数量不该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只有将产品发挥的实际作用作为考量的核心,才能避开如今求量不求质的现象。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利用信息化手段集中数据资源,贯通业务流程,将数据共享、业务申报审批和信息发布等众多业务服务集中起来,由专门的部门和系统来承担,实行统一管理、内部协调、协作实施,变传统的体外循环为高效的体内协同[5]。一站式服务平台的数据交换模式为部门协同提供了实施基础,无需变更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只是再造了业务流程,在业务流转过程中,直接将上一步骤的结果数据利用数据集成技术作为下一步骤的输入数据,实现信息和流程的无缝对接[6]。学生在同一操作平台上自主进行各类业务申请和填报操作,申请单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分发到各职能部门业务系统中,职能部门处理后数据再同步到共享数据库中,学生并不需要进入到各职能部门的业务系统,在综合服务平台就能完成多个业务功能。

(三)提升学生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

1.加大培训力度学生管理人员是信息系统使用和维护的重要主体,系统是根据人的需求不断发展与完善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新系统的应用培训是推广信息化的关键。除了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信息化理念引导,学校可以适当地增加校外的学习培训,让学生管理工作者通过对他校的学习感悟,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素养。学生管理人员只有拥有较好的信息化素养才能做到自觉参与、积极维护,因为很多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都依赖他们,如果没有树立学习意识,出现问题时,管理人员就自然选择熟悉的传统工作方式或者直接推诿给技术人员,这样不利于信息化的推广。2.调整人事管理制度不少信息化产品的维护集中在一线学生管理者身上,团学口的信息化产品更需要有兼职团学工作的辅导员的大力协助,工作量的增加,让不少辅导员压力增大,最终影响信息化产品的运行效果,笔者认为,人事部门应当调整相应的工作量计算考核制度,提出具体的举措分担集中在这些辅导员身上的工作压力。比如,辅助信息编辑的学生管理人员可参照投稿奖励给予一定的金额奖励;参与信息化产品开发设计的辅导员应适当减少带生数;以计算工作量或者增加绩效等方式,鼓励相关业务人员学习和钻研信息化,并与专业技术人员一同对产品的开发和维护升级进行合作;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增加学生管理人员,甚至是根据需要配备专业人员,更好地适应信息化需求。3.创建激励机制鼓励使用新技术拓展学生管理方式近几年频繁出现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社交网络、大数据为特征的第三代信息技术架构[7]。“互联网+”和“大数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中体现。充分利用信息化新技术,往往能创新学生管理的思路,获得更为有效的管理方法,开拓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高地[8]。例如,通过对学生就餐、日常消费数据的实时监控分析,就能为精准学生资助提供重要参考决策。通过移动终端的移动轨迹,可以了解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对一个群体移动终端的轨迹,可以了解学生的习惯爱好,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实现精准管理。这些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需要在学校良好的激励机制下实施。系统的,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能调动管理和维护人员参与研究学生管理信息化的积极性,从主观上提高他们的信息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建良.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创新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3.

[2]周湘梅,毛杰,沈权权.基于流程再造的高校学生综合管理系统建设———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6,15(5):40-45.

[3]曾丽萍,新常态下高校网络新媒体运行路径的探析———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6(1):109-111.

[4]张凯,朱亚晓,宓言永.构建“一站式”个人服务中心[J].中国教育网络,2010(11):62-63.

[5]李方裕,堂叔怡.大学生事务管理研究———基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视野[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175-183.

[6]赵泽宇,张凯,宓詠.高校一站式信息化服务[J].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12,3(3农业职称论文):52-59.

[7]李国杰.对大数据的再认识[J].大数据,2015,1(1):1-9.

[8]万辉.大数据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4):48-51.

作者:蔡颖雯 万振环 陈敏 单位:厦门医学院


    更多世界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sjjj/292051.html

    相关专题: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 黑河学院


    上一篇:自检电路等效测试电路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