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 >

博物馆的公共艺术设计研究

一、博物馆公共艺术的作用

置于博物馆建筑上的公共艺术是博物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博物馆建筑角度来看,公共艺术能够提升建筑的文化特质,为建筑注入更多内涵,增强博物馆建筑的识别度,如果说地方博物馆是地域文化名片的话,那么置于博物馆建筑上的公共艺术则是博物馆建筑的文化名片,代表着博物馆的品质与文化内涵,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公众对建筑的认可度。从地方城市的角度看,博物馆公共艺术暗含公众对城市文化的整体印象,它对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城市品位,树立城市新形象,维护文化多样性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关系

博物馆公共艺术设计属于专项设计,是一项复杂的艺术工程,涉及建筑、雕塑、公共设施、导视、景观、地域文化等诸多环节,在设计中重视公共艺术本身的同时,应当注重分析,处理好与相关领域的关系,从而让公共艺术最大化发挥其功效。下面以江西省吉安市博物馆公共艺术设计为例,探讨公共艺术与建筑主体、馆内藏品的关系。

1.与建筑主体的关系

博物馆公共艺术设计应与建筑主体形成融洽的共生关系,建筑是公共艺术的载体,公共艺术是建筑的文化装饰,公共艺术应对建筑进行分析,理解建筑设计意图,量体裁衣,这样才能设计出与之协调的公共艺术,对建筑造型进行有益的补充,并且在文化范畴升华建筑内涵。设计过程中需要尊重原有的建筑结构、建筑色彩、建筑材质,在原有设计基础上进行设计,来达到提升博物馆地域文化内涵的目的。吉安市博物馆建筑设计具有良好的建筑功能布局以及内部空间营造,并且预留了大量公共艺术设计切入点,如建筑标示、建筑外墙装饰条、入口浮雕墙、楼梯间外墙空间等,在公共艺术的设计过程中需对这些元素的空间形态、尺度等方面加以深入研究。

2.与馆内藏品的关系

博物馆内的藏品是建筑公共艺术创作的文化来源,而建筑公共艺术是馆内藏品的艺术提炼。在设计过程中,有必要先深入了解馆内藏品的情况,再提取相关文化符号、图形,融合当地文脉进行再创造。馆内藏品注重的是文化展示,而公共艺术偏重建筑装饰,数量应少而精,内容风格与馆内藏品相呼应,取其精华,做到不只是单纯的文化堆积,使人在看建筑外形的时候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细细品味馆内藏品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博物馆公共艺术设计的特性

在吉安博物馆建筑公共艺术设计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建筑公共艺术的共性。

1.文化地域性

公共艺术作为文化的艺术载体,其本身就强调作品对于地域文化的表达,有特色的公共艺术才更有生命力,置于地方博物馆建筑上的公共艺术需要能够凸显博物馆本身的文化内涵,强化文化建筑的符号标示性。吉安古称庐陵,是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这里人才辈出,名士荟萃,文化发达,流传至今的“古庐陵八景”是吉安历史文化繁荣的见证。在建筑主入口设计有以古庐陵八景为蓝本的装饰浮雕,通过现代山水浮雕的构成手法将庐陵八景通过云纹与水纹相连接,体现庐陵的文化内涵。而在建筑立面上设计了60块窗型浮雕,内容取材于庐陵文化中极具地方特色的庐陵石窗。庐陵石窗的雕刻艺术,源于古代的吉祥图案,它把远古图腾和民间吉祥寓象,用图案表现在石头上,寄托着百姓追求吉祥安泰生活的美好愿望。

2.形式原创性

公共艺术是强调造型的艺术形式,从某种角度来说作品的形态决定了作品的成败,在外立面的装饰改造必须与地域文化相融合,这种装饰性的融合最重要的就是在原有的结构设计上进行再创造,例如吉安博物馆浮雕立柱,原本的立柱只是单纯的装饰性图案,并无任何意义。此次改造我们将“吉安博物馆”五个篆体字设计为大块面的高浮雕图案(图2),远观是浮雕图案,细细品味可看出是“吉安市博物馆”。侧面结合字体的结构,设计为大体块浮雕面。本设计从宏观角度出发着重表现吉安市博物馆整体的文化氛围,粗中有细,以小见大,浮雕立柱为博物馆最醒目的立面空间,此举使得该立面空间在原本大气、稳重的设计下更具标志性和视觉冲击力。

3.功能艺术性建筑的本质可归纳为三点:空间、功能和美学。建筑之美离不开实用功能,而赏心悦目的造型同样会让功能性也能成为一种美学上的欣赏对象。审美与功能的结

合在博物馆这类文化建筑中尤为重要,建筑的文化气质除了通过特定区域的文化装饰展现之外,各种功能性设施的造型也是进行公共艺术创作的理想载体。功能性设施是建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例如护栏、建筑标示牌等,要将博物馆设计成为统一的文化空间须在实用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使之达到“功能美”。在吉安博物馆公共艺术设计中,将台阶两侧护栏纳入设计范畴,创作了卷轴造型护栏,保证护栏防护功能的前提下在卷轴上雕刻反映吉安吉州窑文化的浅浮雕,与文化装饰功能有机结合,在给人以独特的视觉感受与营造浓郁文化氛围的同时,也让建筑完善了基础功能。

4.空间多样性

公共艺术是空间的艺术,在公共空间中塑造创意形态展现面向大众的文化内涵,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展现独特的空间造型语言。博物馆建筑是公共艺术依附的空间主体,为了与建筑造型语言形成一致的空间语境,需要对建筑空间形态进行深入研究,设计与建筑相辅相成的公共艺术,避免模式化的设计导致公共艺术空间形态的雷同。吉安博物馆建筑设计一大显著特色便是建筑入口上空大尺度的挑空设计,使得建筑三层局部形成内向庭院空间。针对这一空间建筑特质,公共艺术设计进行了相应的空间设计,在建筑中空顶设计了悬挂装置。(图3)方案造型提取吉安泰镇和蜀口村极具地域特色的“及第门”斗拱造型元素,以吉安本地特色建筑符号体现吉安文化,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对其造型加以抽象精练,使之与建筑形式相协调,自上而下的斗拱造型在空间中构成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在满足建筑力学的条件下,将建筑空间充分利用,并且丰富了博物馆公共艺术的空间形态。

5.科技创新性

科技与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当今设计的创新往往首先表现为科技手段的创新,尤其是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科技元素的加入使得作品的公共特性与创意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博物馆建筑公共艺术设计中,合理采用科技手段能够表达异于传统雕塑或者浮雕等静态展示作品所带来的艺术感受。吉安博物馆大门公共艺术设计是整个建筑的点睛之笔。(图4)大门造型以竹简为基础元素加以抽象提炼再设计,并且在大门中加入感应设备,在特定时间竹简大门会自动卷起或展开。当卷起时,人们可以通过象征文化之门的“竹简”走入博物馆中,体现的是作为“门”的功能。而当竹简展开时,铜质的竹简上呈现的是吉安博物馆志,向观者展现的是浓重的文化意味,“门”则转换成为文化景墙。科技在隐形中成为公共艺术作品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为作品带来创新的可能,使得原本略显沉重的题材变得鲜活。

四、结语

城市的形成是多种文化的聚集,每个城市有自己的地域文化归属,建筑是最直观的城市文化内涵的体现。建筑公共艺术设计,应以本地区或者本民族的地域文化为依托,在充分考虑建筑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艺术的优势,让建筑的地域特色及地方文化得以体现。目前,我国城市中仍有过多偏中庸的建筑形态存在,成为城市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借助公共艺术的设计手法将建筑外立面进行再设计,使建筑重新焕发活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建筑公共艺术设计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和特点。除了响应国家节能环保的号召,更能提高建筑的有效生命期和合理实用性能,有利于城市固有文脉,并创造出更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城市新建筑,建筑外立面改造不仅提供了一种建筑思路,而且提供了一种建筑有效地与公共艺术结合的方法,从而使人们清楚地看到建筑在当今经济社会中所蕴含的巨大生命力,能使得公共艺术在城市的发展中更有用武之地。同时建筑不仅是一种设计的理念和创新的表现,更是一方儿女,一方水土的精神,尤其是当建筑被赋予文化内涵以及标识性的意义时,希望在现代遍布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中,多一些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特别是能起到代表性意义的公共建筑。因此探索一条地域文化与现代建筑相融合的公共艺术创作之路,地域文化建筑再创造和发展,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作者:张新宇 郑冬瑾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


    更多世界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博物馆的公共艺术设计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sjjj/157540.html

    相关专题:电商对实体店的冲击 集团经济


    上一篇:旅游资源与影视文化论文
    下一篇:民族地区移动电子政务发展新思路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