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 >

大学生儒家人文精神教育

一、儒家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

(一)人本精神

儒家的人本思想和人本主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人本主义最早产生于西方,所谓人本主义是指:“那些以人为本、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中心并以人为归宿的哲学理论,在严格意义上则是指以人为世界的本体和基础的哲学理论”。由此可知人本主义和儒家的人本精神是不等同的。儒家的人本精神是以人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从肯定人在自然和社会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开始,以在解释问题的过程中最终肯定人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为落脚点和归宿,最终汇聚而形成的精神特质。最早提出人本概念的是管子,他以把人当作人看为前提,进一步从人的人格、人的自我意识和人的需求等方面来阐述他的人本观点。孔子的人本精神则以把人当作人和尊重人为前提和基础,他更加地关切如何做人和怎样做人,同时也更加地重视人的内在道德修养,也就是说他以人达到“内圣”的境界为最终的追求。相比之下孔孟的“仁学”最能体现儒家的人本精神,“仁”是儒家人本思想的核心。孔孟的仁学以“讲人”为核心。“仁”是孔孟的仁学中用来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爱人到人人互爱的人道(仁道)精神是人本精神的生命和灵魂。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人人互爱,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需要人人互爱,因此,儒家人本精神是实现“中国梦”必不可少的“中国精神”。

(二)忧患精神

儒家的忧患意识诞生于春秋时代,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人物是当时的儒学大师孔子和孟子。孔子和孟子对忧患意识较为系统的论述奠定了儒家忧患意识的基元,经过后世的继承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儒家忧患意识的内涵主要有:“忧道”、“忧国”和“忧民”三个方面组成。儒家的忧患意识向内发展促使儒家注重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就是所谓的“内圣”;儒家的忧患意识之向外的发展推动儒家重视政治实践,也就是所谓的“外王”。“内圣”和“外王”就是由此而来,忧患意识是它们产生的动力。孔子的忧患意识主要表现在忧“道”,孔子当时认为“天下无道”,孔子说过“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孔子一直致力于用自己所追求的“道”来治国安邦,他一直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非常重视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儒家忧“民”的忧患意识体现出对民众疾苦的关注,强调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忧患意识,孟子更为忧“民”,他注重对人民生命生活的关怀,并提出了“民本思想”,他讲:“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孟子认为:“得其民,斯得天下;得其心,斯得民矣”。儒家的忧患意识给党和国家敲响着警钟,提醒我们时时刻刻居安思危,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我们认为儒家的忧患意识也是实现“中国梦”必须具备的思想意识,那么忧患精神是实现“中国梦”不可缺少的“中国精神”。

(三)乐道精神

乐道故名思议就是以“道”为乐,那么儒家的乐道精神就是以“道”为乐的精神,即以求道而得道为快乐的精神,也就是在求道过程中所体现的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在得道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孔子所追求的“道”是治国安邦之道,那么孔子在追求治国安邦之道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困难、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儒家乐道精神的体现。在新时期儒家乐道精神也有了新的时代体现,此时的“道”可以是一种学说、理论,也可以是一种高超的技艺,如茶艺界所推崇的茶道和插花界所盛行的花道,也可以是一种理想信念,如小到“个人梦”、大到“中国梦”和“世界梦”。总之,这些“道”给人带来内心的宁静、精神的愉悦和享受,在这种享受中,人们提升了自身的精神境界、陶冶了自身的情操和培养了自身的气质。孔子“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在他求道过程中充分展现出了他的乐道精神。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乐道精神,他说:“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为了获得得道、求道之乐,要坚持自身的信念和原则,不能向富贵、贫贱和威武屈服、投降。孔孟所追求和提倡的乐,不是单纯的物质的、感性的和生理层面上的乐,他们更看重精神的、道德的和理性层面上的乐,这就是他们所追求的“乐心”和“乐道”,儒家乐道精神所追求的终极境界就是“乐心”和“乐道”所塑造的真善美和合境界。我们认为乐道精神在新时期也主要体现为精神的满足,这点也正是迎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所要追求的新时期的“道”,而“乐道精神”也正是在追求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所产生和必须弘扬的“中国精神”。

(四)笃行精神

“笃行”从字面上看就是与实践相关,儒家的笃行精神就是儒家注重入世所推崇的“自强不息”的力行精神,儒家的“笃行精神”是一种积极投身现实社会,奋发进取,自强不息,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理想和自身价值实现的精神。儒家所追求的修身、齐家和平天下的境界和新时期的“中国梦”从某种意义上讲如出一辙,儒家为了达到这种境界,儒家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卦·易传》),自强不息、身体力行的“笃行精神”是备受儒家推崇的精神。儒家人本精神的弘扬、忧患意识的消解和乐道精神的满足都有赖于笃行精神的践行和支持。儒家“笃行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人修养层面。孔子强调:“知行合一”,儒家认为个人要实现“立德”、“立功”和“立言”三不朽的统一,就要充分践行和弘扬自强不息、身体力行的“笃行精神”,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第二,用人标准层面。孔子重视对人行为的考察,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他强调:“君子不以言举人”,同时他还重视对人的行为动机的考察。第三,入世经世层面。儒家主张自强不息,立功成器。儒家强调每个人要以天下为己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儒家这种积极入世的品格和身体力行的“笃行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和忧患意识的力量来源。我们中华民族这种“刚健”、“自强”的思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有了儒家“笃行精神”,当代大学生在“中国梦”的正确引导下加强儒家人文精神的教育,培育和充分弘扬自强不息、身体力行的“笃行精神”可以有效地摒弃光说不练的思想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实现“中国梦”的进程。

二、“中国梦”与大学生儒家人文精神教育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由此看来弘扬“中国力量”和凝聚“中国力量”对实现“中国梦”至关重要。要想使“中国力量”得以凝聚首先要尊重和重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即“以人为本”,那么加强大学生儒家人文精神教育,培育和弘扬儒家的人文精神可以更好地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那么加强大学生儒家人文精神教育,培育和弘扬儒家“乐道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做到身体力行,特别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那么加强大学生儒家人文精神的教育,培育和弘扬儒家的自强不息、身体力行的“笃行精神”正是实现“中国梦”所需要的“中国精神”。因此,加强大学生儒家人文精神教育,培育和弘扬儒家“人本精神”、“忧患精神”、“乐道精神”和“笃行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支持。

三、“中国梦”视域下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时代价值

1.儒家人文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价值在“中国梦”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重塑大学生当代人文精神观,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本主义观,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修养,促使大学生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在大学生中道德滑坡和缺失、对人冷漠的现象并不少见,不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主流还是好的,但依然有部分大学生道德素养甚是低下,他们在生活中不与同学真正交流,对周围的同学乃至自己的授业恩师极其冷漠和不尊重,甚至对自己的家人也缺少足够的关心和付出,特别是近几年大学生残害同学的事情多次发生,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伤害。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存在的道德素养方面的问题,加强大学生儒家人文精神的教育,培育大学生的“人本精神”,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对大学生开展儒家人文精神教育正是抵制和防御大学生道德滑坡的一剂良药。

2.儒家人文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教育价值儒家的自强不息、身体力行的“笃行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境界具有重要的行为教育价值。那么在“中国梦”的正确引导下加强大学生儒家人文精神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培育和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身体力行的实干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所以,儒家人文精神中的“笃行精神”正是实现“中国梦”所需要培育和弘扬的“中国精神”。儒家的“笃行精神”在新时期主要表现为现实的实践行为,自强不息、身体力行和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通过加强大学生儒家人文精神的教育可以促使当代大学生在现实实践中充分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助于大学生更好更快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最终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增光添彩。

3.儒家人文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教育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儒家传统文化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核心内容,尤其是儒家人文精神,儒家人文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端正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加大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度、丰富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提高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势在必行。儒家人文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加强大学生儒家人文精神教育,促使大学生正确地看待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更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繁荣,最终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新时期的红色文化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其中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自强不息的“两弹一星精神”等“红色精神”正是对儒家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展。然而现如今有部分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持漠视态度,对红色文化也是极度排斥,其中不乏在校大学生,他们认为儒家的传统文化已经过时,红色文化也太虚无缥缈,儒家的人文精神对现在社会毫无用途,对红色精神更是抛弃殆尽,更不要说培育和弘扬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同时也弱化了对党和国家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因此,大学生培育和弘扬儒家人文精神是大势所趋,是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我们知道儒家所提倡的人文精神总的来说是关于人的阐述。

儒家的人文精神从人本思想、乐道精神、忧患意识和笃行精神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关于人生价值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思想。儒家人本精神所蕴含的人生价值观有助于新时期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加强大学生儒家人文精神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促使大学生正确地看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及时地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养分,进而为实现“中国梦”而集聚“中国力量”。

作者:高军龙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生儒家人文精神教育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qyjj/90627.html

    相关专题:永暑礁 论文代发机构靠谱吗


    上一篇:高校语音室计算机硬件检测与维修
    下一篇: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护理的应用效果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