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 >

生存教育对高校德育教育的应用

摘要: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生存教育主要是锻炼大学生的社会生产能力,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大学生发展现状看,由于在社会转型及各方面因素的冲击下,学生的思维存在一定的偏差,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在这种环境下,高校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就需要将群体的社会价值与个体的存在价值、发展性及目标性进行有机结合,并在生存理论的引导下,强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基础的校外生存技能,能够在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站稳脚跟。

关键词:生存教育;高校德育教育;应用

1前言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深,在高校教学改革下,我国的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与社会压力。在生存面前,很多大学生表现出消沉、抵触的情绪,甚至有的大学生由于受到家庭成员的溺爱,常常无法适应校园与社会的反差,而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诱发各种暴力、自残、交通事故等不良事件,影响到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德育教育,尤其要强化生存教育,帮助大学生完成心理的过渡,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

2生存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高校在德育教育中,通过生存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存能力的重要,树立人与社会与自然的正常观念,让学生能够在社会压力面前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来摆脱当前的困境,有效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2.1强化应急教育

在高校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生存教育的重要作用,将生存教育有效融入到德育教育中,而不是单一课程与单以系部中,让大学生提高对社会生存能力的认识。由于各个行政职能及教学部门有着相互交融性,因此,高校要动员全体教职工,融合全方位的师资力量,在教学全程中,向高校学生传达生存教育的思想,将生存教育课程资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融合[1]。特别是应急教育,高校更是要将保卫处及后产处调动起来,并适当引官兵联合形式,组织防灾救灾、应急疏散等演练活动,让学生在大规模聚会时,掌握突发事件的自我保护方法,以防止踩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还可以将宿舍管理也利用起来,开展各种文明用电规范,以免发生火灾,并开展火灾紧急疏散、灭火救援活动,让校园各部门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

2.2加强心理教育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还不完善,主要以三种模式,即党政机关、基层工作、直属机构模式为主,并以党政机关作为主流模式。由于党政机关模式,主要认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延伸[2]。因此一般在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将其直接纳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畴。导致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趋于形式化,没有专业教育作为支撑,且教师的工作性质与角色倒位,疏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整体预防。所以,在高校生存教育中,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并讲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掌握生存技能,能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并掌握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求职择业能力、恋爱交友能力,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3]。

2.3加强校外生存教育

在高校生存教育中,可以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适当增强校外生存训练,进而有效拓展学生的野外生存技能,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同时,高校也要增强校外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利用校外实习的机会,有计划、有目的、有任务地完成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校外实习,深入到社会生产第一线,在实习过程中亲身参与、亲身实践,从而在实践与体验中得到生存技能的提高。同时,高校要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大学生主动融入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关注民生,了解国情,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心系社会,通过组织社区服务活动、志愿者活动来达到学生教育的目的。

2.4强化生命教育

高校生存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在教学中,让大学生学会情绪管理与人际交往,并将生存意识融入到大学生的一生中。因此,在高校德育教育中,还要强化并延续生命教育,通过德育课程设置,加强对大学生生命价值的教育,让大学生从人生哲学、道德、宗教方面领会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并在生存教育过程中强化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强大学生的生命审美教育,让大学生学会感受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并体验到生存的意义。

3结束语

在高校的德育教育中,要充分利用生存教育,让学生领会到生存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从容面对社会压力。同时高校要注意将课堂教学、社会体验、认知教育、社会实践等融入生存教育中,让大学生更好的感悟生活,并学会在各种困境面前理性分析,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翟春,张洪涛.大学生生存教育的德育价值[J].现代教育管理,2014,(10):105-109.

[2]李礼,李超民.论高校微信德育平台的构建[J].学术论坛,2014,10(8):162-166.

[3]吕卫华.文化再制视阈中的高校德育解析[J].江苏高教,2015,(4):102-106.

作者:索志慧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生存教育对高校德育教育的应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qyjj/90392.html

    相关专题:护理论文发表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上一篇:电气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研究
    下一篇:企业财税信息化管理应用模式探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