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 >

高校声乐教学论文(共6篇)

第一篇:高校声乐教学现状及对策

一、教学模式问题

课程设置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学模式是完成课程设置内容的重要手段。尽管随着新时期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更新了不少,但是从整体上看,各高校基本上还在沿袭专业音乐院校的精英化教学模式,采用“一对一”的小班形式传授技巧,而用“大合班”的形式讲授理论知识。从形式上看这种“大”“小”结合的教学模式似乎颇为合理,但是对于扩招以来生源日益增加的我国各高校来说,“一对一”的授课模式很难惠及学生全体,而“大合班”的模式则很难有针对性,教学实效无法保证。因此,大小课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只是流于形式,客观上是降低了教学成本,却并未取得教学效果的实质性改进,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的削弱。其最终结果往往是,经过一个或多个学年的声乐教学,学生仅仅学会了演唱几首歌曲,但这一切只是数量的增加而非质量与学习能力的提升。第四,评价体系问题。在教学活动中,评价体系不仅是对教学活动的引导,而且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保证。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中,评价体系不太科学。首先,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过于重视对学生声乐技巧的考察,而对技巧之外的情感、态度等因素则轻视甚至忽视,也就无法真正检验学生的整体素质。其次,评价主体基本都是教师,这种主体单一的评价模式剥夺了学生以及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的机会与权力,不利于对教学的合理引导,而且在单一的教师主体评价下,有时教师很难做到评价的客观公正,其评价往往受情感、经验等因素影响,这些都是评价不合理的表现。第五,师资建设问题。师资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高校中,除了专业音乐院校以外,大多数高校音乐教育师资较为薄弱,而在声乐教学方面则更显得捉襟见肘,不仅数量上远远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教学需求,质量上更是无法短期内达到预期要求。究其原因,一方面,高学历的理论人才欠缺,不能为声乐教学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高技能的行业专业人才欠缺,不能为声乐教学的纵深发展提供实践支持。除了“高精尖”的学科带头人欠缺外,整个行业的人才梯队建设也是不成体系,无法从上至下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

二、当前高校声乐教学发展的对策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现状的梳理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声乐教学在改革的大潮之下,既取得了一些成绩,更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一定要从这些问题出发,为高校声乐教学的健康发展寻求对策。第一,合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为了切实发挥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作用,其制定必须因地制宜,即各高校要结合本校校情与社会实际,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音乐专业院校可以强化“精英音乐人才”的培养;而大多数师范院校或普通高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一定侧重“师范性人才”的培养,为国家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输送人才;而高职高专院校则要侧重于实践性人才的培养,从而为基层文化事业的繁荣提供人才支持。当然,这几个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完全割裂开来,每种院校在突出重点的情况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声乐知识。第二,优化课程设置。从整体上说,声乐教学课程设置必须要多元化,不能再盲目照搬某一权威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而要把自己学校特点融入到教学当中。除了开设普通的乐理知识、声乐作品分析、钢琴等课程之外,还可以把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声乐加入课程中。这样课程既包括了通识课,又融入了地方民族特色,同时也把高校教学与社会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了。在课程设置中,各个科目不能是拼凑式的,而应当是有机联系的,科目之间应当互相促进,既要重视理论,又要重视实践技能,二者并行发展。第三,更新教学模式。虽然高校扩招以来,生源不断增加,教学师生数量的矛盾日益凸显,但是永远不能忽视现代教育的重要本质: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把数量大而且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根据其声乐知识水平、个性、嗓音等特征分成不同的层次,实施分级教学。其次,在分级教学的基础上,争取在最小范围内实施通识课“大班教学”,以提升教学效率。对于“一对一”的专业课也要做出相应调整,在做好“一对一”的典型示范后,更多关注全体学生。另外,在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的前提下,增加实施任务教学的机会,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之下更多地自主探索。第四,调整评价体系。在现行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体系下,教师一定要采取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降低教师个体因素对学生评价的影响,而且要真实反映日常教学。另外,评价形式应该多样化,不能纯粹对学生声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进行考查,还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综合素质。此外,评价主体要多元化,除了教师之外,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从学生的视角评价可以带来新奇的效果,还可以引入社会评价,比如让学生通过一次社会实践,让相关专家、部门对其评价等。第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高校声乐教学的师资来说,当前形势下,首先,要大力引进人才,既要引进高学历的声乐理论人才,也要引进行业内部经验丰富而且水平高的技能人才。其次,高校声乐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可以轮流到国内知名高校或研究所进修,也可以实施惠及范围更广的校本培训,也可以让教师深入行业内部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从而全方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最后,教师要深入进行科学研究,在日常教学和参加培训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研究指导教学,让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促进。

三、结语

高校声乐教学是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但是我国音乐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当今各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生源差异较大的形势下,声乐教师只有立足现状,带着问题意识和改革意识,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在教学中注意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声乐人才。

作者:郑健

第二篇:钢琴伴奏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应用

一、声乐课堂对钢琴伴奏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音乐内涵

声乐作品的不同也会使得艺术作品呈现出的情感、风格、内涵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钢琴伴奏者必须以较强音乐涵养正确的表达出音乐中的情感,因此教师必须对音乐有较强的艺术洞察力。对于声乐作品的把握除了旋律外,还应注重风格、音色等方面的控制,同时还应该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创作理念,从而在对作品进行分析时有更多的参考依据。

(二)教师必须具备娴熟的弹奏技巧

钢琴伴奏不同于一般的独奏形式,钢琴的触键、踏板以及整体的艺术处理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其与独奏的共通点仅仅是一些钢琴的基本技巧。

(三)钢琴伴奏必须与演唱者高度契合

在不同的演唱阶段,音乐的表达也会不断的变化,在衔接的空档时可以利用钢琴伴奏进行填充,当然这对演奏者和伴奏着的默契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演出者和钢琴伴奏者不断的配合演练以提高默契程度,才能够呈现流畅的艺术作品。

二、强化伴奏教师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重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

具有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是完成艺术作品创作的基本前提,理论知识设计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音乐作曲等众多内容,如果教师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较为表浅,那么就难以对音乐作品进行艺术化处理,同时也不能够完全理解艺术逻辑的发展关系和音乐艺术的潜在的音乐框架,在进行演奏时候也显得缺少情感,无法体现音乐蕴含的艺术价值。所以必须让教师加强音乐理论的学习,在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后才能够在伴奏中融于更多的艺术情感,也有助于教师正确的理解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以及风格特征。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除了有完备的音乐理论知识外,教师还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主要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只有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才能够体现钢琴伴奏教学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最终增强钢琴伴奏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以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在钢琴伴奏教学中需要呈现出的伴奏内容和风格种类较多,所以教师必须能够了解各种风格的伴奏特点,并且在教学中灵活的改变教学方法,以创新意识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并经过实践验证后得出一套完善的教学理论,最终应用在教学当中,对教学做出正确的指导。这是一个总结教学经验经过创新得出理论,然后再将理论应用在实际教学中的过程,而创新意识是整个过程的关键所在,利用创新意识能够让教师更加主动的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孙专 单位: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校声乐教学创新路径

一、教学模式较为传统落后,设置课程不合理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新要求,已经不适合在声乐教学中继续使用,亟待变革。但是,很多高校声乐教师仍然一直采用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进行授课,并未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进行考虑,教学模式的设计业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导致对课程的设置十分不合理,过于单一,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目前很多高校声乐教学过度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述,没有及时的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相结合,使得学生难以对声乐课程产生兴趣和热忱,仅仅停留在对教师唱功的模仿层面,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另外,高校声乐教学缺乏特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声乐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值得引起高校声乐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强化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有效路径

(一)明确高校声乐教学目标和内容

改革和创新高校声乐教学必须始终坚持将为社会音乐文化服务作为其教学培养目标,确保声乐培养方向能够及时和社会需求相接轨,不仅对学生声乐演唱能力进行培养,而且还应该加大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比重,鼓励学生对歌唱比赛进行组织,并积极参与到各种音乐会以及演唱会中,亲身感受那种演唱氛围,对优秀的演唱作品进行分析和思考,以便从中得到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自身的声乐演唱和审美能力。同时,声乐教学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高校声乐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声乐创新能力进行培养,鼓励学生加强对各种声乐文化的认识和学习力度,转变教学理念,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创作出更好的声乐作用,实现为社会音乐文化服务的伟大目标和理想。

(二)实现高校声乐教学的开放化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必须加强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在对学生声乐演唱能力和组织演出水平进行培养和提高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社会实践,使学生能够及时的与社会相接触,对社会有个更深入的了解,以便为学生日后的进一步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必须对目前的教学弊端进行审视和反思,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经常组织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声乐实践活动。另外,适当的开展音乐文化活动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提高高校声乐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声乐教师作为高校声乐教学的主导力量,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声乐教学的呈现效果和质量。因此,必须不断提高高校声乐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首先,声乐教师必须不断转变自身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并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强化其声乐理论和专业技能,善于对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和应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教师还应该和学生就声乐理论和实践与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和交流,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针对性教学。

作者:王国峰 单位:运城学院音乐系

第四篇: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心理因素

1高校声乐教学中心理因素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心理因素包含了性格、能力、气质等特征,一些个性的倾向例如兴趣爱好、理想信念等也包括在心理因素之中.歌唱艺术是一种人自身的生理器官的活动,但是这种生理活动受到了歌唱者的心理因素的控制以及影响.声乐教学是集合了理论以及实践的学科,其较为复杂并且具有抽象性及多样性.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高校的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授声乐知识以及技能之外,还需要从调整学生的心理因素方面入手来完成教学任务.一个能够在声乐方面获得成功的学生需要具备适合唱歌的生理以及心理条件,声乐艺术成就的大小与歌唱者心理以及生理的因素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虽然一个人的生理条件在成年之后就已经完全的确立下来,声带的长短、薄厚以及口腔和鼻腔的结构已经无法改变,但心理素质却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外界的引导逐步得到调节以至于完善.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起到了调节与指挥的作用,作为声乐专业的学生想要对于自己有全面而又正确的认识,用适当的方法来指导自己提高歌唱的技巧就需要掌握声乐心理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声乐教学中的技能教学是凭借经验以及感觉进行的,由于人和人之间的声乐审美观的不同也导致了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和声乐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异.高校的教师在传授学生声乐知识和技巧的时候向学生描述的唱歌感受也多半是教师的主观感觉,由此可见个人的心理因素的重要地位.

2高校声乐教学中心理因素以及生理因素的关系

声乐艺术的生理表现与歌唱心理是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将生理与心理很好地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掌握和学习声乐技巧并付诸实践.很多著名的歌唱家都认为心理因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就认为,一个成功的歌者除了需要有天赋之外,其精神状态、情绪如何以及自信心等都会影响声音的发挥,在演唱的过程中应该将不利的心理因素降到最小,这样才能发挥出声音最好的状态.声乐的生理因素包括发声、呼吸、共鸣等器官在肌肉组织带动下进行的歌唱状态,生理因素是声乐艺术展现过程中进行心理调节的基础.在进行歌唱的过程中,生理运动是不同的器官针对不同的机制以及特征所产生的不同功效,只有在歌唱的过程中正确地运用生理因素,才能形成正确的歌唱状态,使得歌唱更加的富有艺术感染力.[1](P49)声乐教学中的心理因素指的是人的感觉、思维、意识、联想等心理活动的总称,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馈,心理因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技能技巧的学习以及歌曲艺术表演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声乐表演的生理机制较为复杂,其融合在人的肌体之内,并不是能够直观目测出来的,需要用正确的发声概念以及良好的心理因素去指导生理器官进行正确的运用,一个具有声乐天赋的学生如果不能得到生理因素的正向指导,就发挥不出其良好的声音特质.高校学生在歌唱中的感觉、情绪等心理活动以及性格、气质等心理特征的变化会导致呼吸系统以及肌肉组织等一起产生变化,从而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歌唱时的生理状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声乐艺术表演过程中需要生理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相互协调、高度统一,只有在歌唱的时候具备一定的生理条件,并且进一步稳固以及拓展演唱者的艺术心理素质,才能辅助生理状态发挥到最好,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高校声乐教学的进一步的发展.

3发挥心理因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客观现实中,人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才能去积极学习、探讨.高校的声乐教师应该了解并且掌握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通过与学生的接触以及交谈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声乐教学计划,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入手来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兴趣,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声乐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研究并且揣摩学生的心理因素,不断寻找到合适的突破口以及方法来调整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得高校的声乐教学得到更好的开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着重发掘学生个性中的一些潜在动力,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来进行声乐学习,对于自己的缺点也要客观看待、努力改进,以便能够很快地进入主动学习状态,逐步地培养学生对于声乐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3.2增强学生的歌唱信心

声乐学习是长期而又艰难的训练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以及信心,信心是声乐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无论是多么艰难的事情,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就能够完成.有些学生在没有老师或者同学在场的时候能够较为流畅的演唱和表演,但是有其他人在场或是站在舞台上的时候就开始紧张,甚至于无法正常的发声.有的人紧张的时候心跳加速,呼吸的位置也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样的情况势必会影响声乐教学的正常进行;有的学生在众人面前演唱并不紧张,但演唱到某一个歌曲比较难的位置时就会出现紧张甚至恐惧的心理,使得原本就有一定难度的歌曲被学生演唱起来更加困难,甚至有些学生心理出现一定的障碍,对于某些特定的音节每次都会出现同样的问题.[2]高校声乐教师如果遇见此类情况应该采取鼓励以及心理疏导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信心.紧张以及缺乏信心会导致人的思路混乱,不仅在演唱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处理作品,甚至很多时候可能连歌词也会忘记,而建立起来的良好信心会使得人的心态变的十分平和,呼吸的支点也会跟随着落下,这对发声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声音在此时也能够最大限度的以最好的状态展现出来.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信心,在客观地指出学生的缺点加以批评指导之外,要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优点加以表扬,以增强学生在声乐学习以及表演过程中的信心,养成良好的歌唱心态.

3.3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

声乐教学中所传授的歌曲在表达的过程中需要较为丰富的情感与情绪的支持,人的情感是对于周围事物的反馈,并且人的内心感受会从情绪中表现出来.每首歌曲所要传达的感情以及表现的情绪也是不尽相同的,准确地表达歌曲的艺术思想和特征对于成功地演绎歌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对于歌曲情感的掌控能力决定了演唱是否能够打动观众,一般情况下情感较为丰富的人对于音乐的感觉也较高,所演唱的歌曲也比较容易感动周围的人.声乐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演唱者对于自己所要演唱的作品的词、曲的艺术内涵的理解以及表现.声乐表演过程中的情感是建立在其生理活动基础之上的心理活动,歌唱者的情绪波动会间接或者直接地对演唱与发声起到影响.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十分透彻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且将其转化为清晰而又明朗的语言,将曲目所要表达的感情很好地传递给学生,使得学生从心理上真切地体会到这种情感,产生共鸣,在歌唱的时候将歌曲的情感融入到声音之中进而展现反馈给听众.[3]

3.4锻炼学生的意志

要想熟练而又准确地把握发声的技巧以及学习到更加专业的声乐知识,学生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进行体会和实践.在高校声乐学习、训炼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心理的意志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歌唱水平的发挥程度还是人体肌肉对于动作完成的效果都是受到意志力的控制.高校声乐教师要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面对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将自身的意志力水平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师对怯场的学生应该鼓励其多登台体验,更多地参与到声乐演出之中,克服心理素质差的状况;有些学生对于歌唱时的高音部分无法很好地掌控,教师就应该多鼓励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增强自己的意志力,歌唱时更多的思考总结,不断地调节自身的生理状况去适应环境.高校教师应该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的意志力得到提升,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完成既定的目标,实现高校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培养出高质量的声乐人才.

作者:常建萍 单位:陇东学院

第五篇:高校声乐教学现状和发展

一、学校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音乐教育角度的制度欠缺

在学校教育制度的规章影响之下,音乐领域发展不健全是整个教育领域的通病。就在这种不健全的制度影响之下,音乐发展也遇到了相应的瓶颈。学校规章和教育大纲制定存在的问题也不是这个教育制度解决等完全改变的。以此同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大纲建设,更加有助于教学计划的缓步推进。很多学校在声乐教学方面都是盲目的,他们并没有结合实际,调查一下我们国家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音乐人才,又需要多少这样的人才,社会的饱和度是多少,人民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哪种音乐传统需要创新。这些都是目前最需要知道答案的问题,但是大部分学校却没这方面的了解。因此导致制度制定的不合理,不完善。

二、针对现在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途径

(一)改进学校管理制度,优化课程结构

学校领导一定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健全的高校声乐管理制度,对学生的教学制度和考核制度应该做一个调整,不能对学生太过放纵,严格管理学生的上课情况,务必保证学生的上课出勤率。但同时,学校更应该以服务者的身份出现,结合同学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方法,设备等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制定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相贯穿的制度。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程结构,使教学课程更加丰富多彩,可以借鉴其他国内或国外优秀高校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做到与时俱进,针对现在声乐的发展,结合一些流行的新鲜元素,加入到课程教学中。多给学生们实践的机会,在一些学校或者社团的活动上,调动声乐系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他们的信心,增加他们的舞台经验,锻炼他们的气场,这样能起到一个调动学生的兴趣的作用。还要加强与其他高校声乐方面的学习研究和讨论,在成长的路程上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借鉴,共同推动声乐的发展前进。另外,学校也应该加强学生之间的竞争,使学生产生危机感,让他们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从而,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年轻、有新鲜活力的教师

教育的一大主力就是教师,而教师又是推动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教师在教育中所占的位置是及其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教师一定要改变旧的教学方法,一定要与专业知识和现代的流行元素相结合,不仅要讲到声乐的基本乐理知识,还要结合它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们深切的体会到这个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强大的生命力,运用到现在流行的元素可以增加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听课效率,这样学生才能真真正正的体会到它在当时存在的意义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同时,老师应该对自己的身份进行重新的认识,不要把学生看作是瓶子,对其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在教学中,应该成为朋友,而不是成为对抗的“敌人关系”。师生之间加强交流,亦师亦友,学生了解老师,老师懂得学生,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工作,才能因材施教。吸引年轻和有新鲜活力的教师,主要是为声乐教学注入新的力量,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改变传统教师的思想和教法,把整个教师队伍“搞活”。提高教师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老师的整体素质。

(三)学校应该加强对声乐教学的建设,提高声乐的教学地位

现在的一些高校还是觉得声乐教学不太重要,但是就目前社会发展的情况来讲,声乐教学的重要性是越来越突出,在一些西方国家,声乐教学不论是在教学手段还是教学制度上都已经很完备了,至今我国大学的音乐普及教育还相当落后,绝大部分还没有建立起来。在越来越国际化的中国,声乐教育一定不能落后,而且现在社会对声乐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大,一定要把声乐教育做一个长期重点发展项目建设。声乐的教育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发展,启发他们的创造力,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全发展都是很重要的。当前,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声乐作为一种文化,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所以声乐发展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该加强对声乐教学的建设,提高其地位。

(四)注重培养社会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培养声乐教育的社会性氛围

培养社会性音乐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同时,进行全社会对音乐知识的普及也是进行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方法。在一个懂得欣赏艺术和音乐的社会氛围中,整个音乐教育事业才能更加富有成就感。这种对音乐教学事业的重视和有效维护更加能够促使音乐事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和发挥。对于整个音乐事业的发展来讲,音乐发展取之于社会生活,并且实践于社会生活。只有真正的重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音乐教育的实践性,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具有有效地艺术审美。同时,这对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多国民的文化修为又着重要意义。推动我们的民族成为一个有水平,有修养的民族。

三、结语

总之,声乐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多维的思维方式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一种对大学生智力开发、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现在经济的飞速发展确实给声乐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和问题,但是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做到理论与实践、传统与时尚的创新和发展,健全我国的教育行业,绝对不能固步自封。

作者:陆宗武 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第六篇:高校声乐教学与社会需求

一、突出创新重点,使声乐教学改革的创新做到有技可施

声乐教学改革的创新要做到与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相结合,首先必须要了解和认识到目前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存在着那些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合的方面。笔者认为,存在着几个“不符”。1、教学对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的需求不符。普通高校音乐学院的招生对象与专业音乐学院的招生对象有所不同,在招生规模、录取标准、专业教学的师资配备等多方面都有区别,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不能用专业音乐学院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来进行声乐教学,把培养目标确定为“歌唱型、表演型”是不切合实际的,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声乐教教师们应当理性地看待他们的声乐教学对象,“先天不足”的学生是普通高校音乐学院的多数。所以,重新确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音乐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声乐教学改革创新的先导。2、教学课程设置单一与社会多元化的需求特性不符。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课程设置单一是一种普遍的现状。声乐技能课,乐理、和声、钢琴和视唱练耳都只是围绕声乐专业主体的基本课程,缺乏与社会实践、社会需求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课程。即便是声乐课堂上,也没有系统的声乐基础理论的讲解,学生跟随老师简单、盲目的模仿歌唱,这样的教学,肯定是缺乏创新意识的。3、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与社会文化环境的需求不符。一直以来,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从演唱方法到声乐教材的使用上基本沿用了专业音乐学院声乐教学的一整套做法。“重洋轻民”与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需求不符,许多声乐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学唱大量的外国作品,而对歌曲的实际内涵不知所云。这样的教学与演唱根本谈不上音乐情感的表达,更不用说去很好地表现歌唱的技巧与能力了。

二、确立创新策略,使声乐教学改革的创新做到掷地有声

(一)确立培养目标

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改革创新只有切实把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服务社会,传播音乐文化艺术的思想意识相结合,才能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艺术的繁荣,才能赢得社会的肯定和认可。1、培养学生的歌唱审美能力和音乐文化的鉴赏能力。在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必要的,但如果只是停留在这一层面,忽略声乐艺术是美和情感表达艺术的本质。学生就只能成为“发声机器”。歌唱的技能技巧是表现音乐美和情感的手段,而进行美育的教学才是声乐教学创新的关键。因此,在声乐教学改革的创新中,强化审美意识,培养审美能力是声乐教学中的重点。同时,在社会音乐文化多元化的环境中,学会鉴赏各种音乐文化类型也是十分重要的,培养这种能力,才能自觉地抵制一些“低俗、媚俗”的音乐文化对自己的干扰和腐蚀,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2、培养学生服务大众声乐文化的创新意识。大众声乐文化的形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群众性声乐文化的普及是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具体表现。同时,高雅音乐文化对文化艺术市场的辐射作用,也是大众声乐文化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之一。这种社会现实的客观存在,要求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改革的创新中,要研究其特性,理性地认识这种文化现象对高雅音乐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大众声乐文化具有“市场性与通俗化”的基本特征,但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性与通俗化”的文化,它依然承载着社会的民俗民情、心理审美意识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容,认清这些,才能主动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服务大众声乐文化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帮助大众提高声乐文化的鉴赏能力和对不同声乐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能力。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创新要突出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成为“一专多能”、综合素质高,服务社会意识强,适应社会能力强的实用型、复合型的人才。一、提升文化素质。音乐生在人校前,由于要通过专业考试,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找声乐老师上小课,培训、补习视唱练耳和第二专业的学习上,对文化的学习放松了。而且,音乐生的文化要求要比其它专业低,客观上造成了音乐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先天不足,主观上也存在着一大批本身文化成绩较差的学生,希望通过艺考的捷径,跨进大学的门槛。所以说,文化素质差成了培养创新性音乐人才的一大障碍。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培养音乐人才的文化素质,开设各种与音乐艺术相关的其它课程,优化和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二、加强专业素质。专业素质的培养应当注入新的内涵,声乐专业的学生不应当只能唱几首歌,还应具有伴奏的能力、编曲的能力、指挥小型演唱会的能力等等综合性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使声乐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三、锻炼艺术实践能力。声乐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在校内、校外进行一些声乐演唱活动,用以检验声乐教学改革创新的成效。在活动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能力,又能从另一方面开发学生的其它素质和能力比如:组织协作能力、交往活动能力、抗压能力等等。

(二)、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是声乐教学改革的实质性主体,一切新的观念、方法、措施都将从教学模式的创新上体现出来。新的教学模式应当是旧模式的扬弃,而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比如,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在保留的基础上,可以发展成一对二、一对四,一对多人的模式,在课堂时间的设置上可以相应地进行调整;声乐理论的讲解应当从声乐教师凌乱,无系统的传授中,利用现代多媒体的直观感,使学生能更加形象、具体地理解和认识发声器官的发声原理;确立相对全面、综合的评价机制,声乐考试不能只用一、二首歌曲的演唱作为考评的标准,这样会使得多数演唱能|力较弱的学生逐渐丧失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创设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条件。

作者:汤飞宇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声乐教学论文(共6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qyjj/81146.html

    相关专题:rogers 测验法


    上一篇:社会营销的长效机制
    下一篇:大学青少年传统价值观论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