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5篇)

第一篇: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推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感兴趣、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时刻影响着广大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双重特性的学科,其教学气氛的构建、教育理念的形成对学生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塑造一种灵活多变的教育状态,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立足于当前实际情况,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价值含义、常见问题及强化措施进行探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堂教学;思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大学生丰富精神文化、增进教育涵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诸多理论课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环。近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程度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学习效率低下;在思想政治实践中,教师对实践融入不重视,学生对实践形式不认可,这些问题时刻影响着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学活动。因此,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魅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价值含义

课堂教学的价值对于教育活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应该说,课堂文化是包含在校园文化中的一节分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理论内容的讲解,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从而在45~60分钟的时间内,塑造一种灵活多变的教育状态。在有限的时间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无限延展,丰富学生的学习思维,传递教师在长期活动中凝聚的价值观念和教学态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包含着大量抽象的思维形式和心理名词,传递着深刻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信念,是一种“人性化”“科学化”相互结合的时间课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控制者,在理论教学中要把握一定的突破点,既要追求生动灵活的教学状态,也要树立清晰明确的发展思路。另一方面,在教学状态中,课堂文化本身就是传递理论知识点的集中地点。只有经历过充分的教学溶解,才能将这些深厚的理论知识传递成为课堂文化,再将课堂文化转化成为实践引导,指引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感受现实生活,挖掘优秀的资源。同时,要集中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个选项教育资源,立足实际生活,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

早在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向相关教育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引各个高等院校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因此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同时,意见还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发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特别是课堂教育,更具有发展的意义。尽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意义受到党中央及教育部门的深度认可,但是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仍不乐观。从总体发展趋势上,呈现出“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发展局面。在高校学生中,他们大多是“90”后到“95”后的学生,处于一个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所以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选择意识和主导意识更加突出,更加追求强烈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但是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更加复杂。他们开放的观念中也拥有迷茫和压力,渴望得到教师、社会、家庭的认可,所以更容易受到思想误区的影响。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在当前很多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专业水准、思想德育创新、教育发展途径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很多高校在理论教学中还保持着守旧、落伍的教育思想,尚未建成“以生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更缺乏对学生思想的深度开拓。这些现象,也再一次表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发展现状和潜在问题。1.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表面化”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净化自身修养的主要阵地。但是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存在着一些较为抽象的政治理论名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明白什么叫作“真正的信仰”,在学生的眼中,他们探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只不过是为了能够通过学期考试,并不能真的将相关理论、名词理解吃透。只是将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在“合格”的基础上,必将导致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更加“表面化”,难以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实际意义和教学内涵并没有形成高效的解读。2.学生学习兴趣的“空白化”很多高校学生已经感受到了较大的就业压力,所以在自身专业课程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但是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他们在日常学习中缺少自己的问题,也严重缺乏独立的意识和思维。他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意义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并不是真的认同其中的内容。所以,他们无论是在学习兴趣还是学习信仰上,都处于一个空白的状态,不求甚解,缺乏追求,特别是对于理论知识,更加难以产生认同,极大地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效果。3.教师思想政治教学的“失范化”在这一教学问题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措施“失范化”。很多教师在教学手法上过于保守,“师权”意识十分严重,所以致使课堂内容“平铺直叙”,毫无技巧可言。其次是学生的“失范化”。受社会及历史元素的影响,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是高校退休之后的教师,后又被返聘回来。因此,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这种“失范化”的发展现象并非个别,已经成了当前各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最具有普遍性的难题之一。

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成效的具体策略

1.塑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在传播人类文化和塑造个体精神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要改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要做的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利用“七一”“八一”等一些重要的特殊纪念日,进一步提升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质量。在课堂上通过“项目分析”等导入方法,在学生和文化之间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发展形象。还可以通过“德育校园文化如何构建?”等调查报告,鼓励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的塑造和传播,并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文化熏陶,丰富他们的文化视野和思想深度。2.教会学生如何明辨是非面对着西方功利主义的侵入,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推进中,教师要针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现象,和当前所提倡的“八荣八耻”系列思想,增加大学生抵制外来不良文化侵蚀的能力。在日常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将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在课堂上提出,由师生一起来评论这种现象是好是坏,孰是孰非。用辩证、统一的观念来看待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将这些理论知识最终转化为精神影响,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3.优化思想政治教学的教育方法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曾经说道,优秀的教师不应该是“送来真理”,而是教会学生“发现真理”。这一观念也从另一方面表现出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思路。广大思想政治教师要不断转变教育思路,开动脑筋,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为趣味知识,使学生能够对思想政治课程充满好奇心和探索心理,使他们能够充分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等专业词汇中蕴含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能够用理智的思想去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改变他们对西方思潮的过度推崇,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他们能够成为一个品质优良、具有深刻文化修养的大学生。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深入的开拓,但是,在发展水平、教学机构和科研成果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常态化问题。因此,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锐意进取,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艳霞

第二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作为国家的重点,它的发展在当今社会不断的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学校作为教育的载体,以育人为主要目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与塑造人上离不开沟通,然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环境日益复杂以及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多样化,致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所以教师在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困难上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解决,这样才有助于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为顺畅,才能更加有针对性与有效性地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对日后研究教师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

前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与人民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尤为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注重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上也针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提出了改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学生既作为教育的对象,同时也作为教育的主体,离不开教育最基本的媒介也就是沟通。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现状

近些年来,高校不断地推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更新政策,虽然取得的成绩显著,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从其效果上看,取得的时效性很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疲软”的现象十分令人焦虑,高校的惯性模式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总是领导掌握着主导权,去帮助与开导着大学生,而学生总是思想存在问题,需要领导或者老师去开导与训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总是希望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被学生接受与采纳,从而忽略了大学生在即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的医师判断与吸收内化的作用。这就导致在对大学生运用灌输思想与宣讲教育的过程中缺乏活泼生动的氛围,进而引发大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中的叛逆心理,从而不能完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学生与教育学生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在沟通方面还存在很多的缺失与不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沟通作为最基本的教育与引导工具,在长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于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意识与观念上还存在种种误区,进而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现状颇为不如人意,通过调查,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学生很少希望教育者指导的问题、学生针对教育者的行为与态度持消极懈怠的态度以及学生的沟通意愿低下等都情况都尤为显著,这就需要高校领导与教师针对这些问题探索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便更好的运用沟通媒介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1]。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所面临的困难

通过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主体而轻视客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分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常把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师生关系并不十分融洽,除课堂外,师生之间的交流尤为少,师生感情淡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趋向单一化,致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可能真正的理解与很好的沟通,从而导致师生的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二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过分注重理性而轻视情感因素,从而致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缺乏情感。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教育沟通通常被看做是道德规范与思想政治理论的简单传递,进而忽视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主要表现在: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忽视学生的心理与情感的需要,大学生的心理与情感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失效。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忽略了大学生的情感培养,进而导致大学生的情感冷漠。三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重视灌输教育,轻视通过沟通的媒介进行教育,进而致使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方式的单向化与静态化模式严重,继而导致受教育者的理解程度与信息接收程度匮乏,学生从内心抵触情绪要种,进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接受障碍与心理排斥,因此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与发展[2]。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途径

要想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面临的各种困难,就必须寻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有效的解决方法有助于高校实现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主要目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沟通能力与素质。通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人格魅力与修养来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进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与综合能力,使自己的人格魅力与人心凝聚力不断提高,积极开展对学生教育的各项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树立正确的沟通观与学生观,来真正的认识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深入的沟通,进而促使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取得积极的成果与显著的效果[3]。二是提高高校学生的自我沟通的能力与意识。学生通过认识自我与提升自我来进行思想的转化,从而达到教育沟通的目的。三是建构课堂沟通为主,家庭与网络沟通为辅助的多渠道沟通方式。充分发挥课堂的沟通为主要沟通的重要作用,实现教育者与学生双向互动的沟通模式,再借助家庭与网络的沟通方式,从而拓宽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等。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现状入手,然后进一步分析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深入探讨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解决途径。在高校中,要想培养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的大学生,就必须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过程更加的人性化,促使沟通有封闭化的教育专项开放化的教育,从而利用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沟通方式,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安志权

第三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政治觉悟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肩负着为我国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各种挑战。本文就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足;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以及教育教学内容方法落后等问题进行考察,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期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思想政治;师资力量;综合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长期以来作为我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生命线,它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党的路线上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战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国外各种思想文化逐步渗透到国内,受到外国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政治信仰动摇、理想信念模糊等思想波动,此时需要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坚定其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承担起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角色。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不小的发展和进步,工作体系逐步完善,工作成果也日渐凸显。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内社会的政治形势和经济形势都在发生着深刻变革的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也在逐步显露。

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不足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日益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提升学校的就业率,很多高校往往将培养专业人才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也多偏重于专业课,进而忽视了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种传统的智力教育模式,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还有些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过于模糊,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片面的看做党团工作、学生工作,属党团干部或辅导员的工作范围,进而使得工作的开展缺乏针对性,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加之,部分高校的领导及教师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将思想政治教育单纯的作为政治任务来抓,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缺少缜密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随意性和分散性较为突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过于陈旧、落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思潮也在不断发生着变革,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守护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内容和教育方式理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适时地做出调整和变革。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却存在内容方法过于陈旧落后的现象。首先,在内容方面。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并未充分的体现马克思主体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理论内容更新的速度跟不上社会发展变革的步伐,难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性特征,进而造成其时效性降低。理论联系实际的不足,使得大学生不能够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解决现实生活实践中的问题,进而挫伤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敏感程度不够,对出现的一些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不能够给学生进行及时、准确的讲解,以消除其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其次,在方法方面。我国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将其作为政治工具,过多的强调其具有的政治功能,进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健全人格培养的学科价值。在教育的过程中与其他文化课的教学模式相差无几,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过多的强调老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这种“权威教育”不利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另外,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还存在着“关门式教育”的模式,即在封闭的教室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封闭的教育模式使得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显得更为突出。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担教育重任的往往是高校的党政领导干部、辅导员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三者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现有的教师队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露。一是把握高校发展方向的党政领导干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工作一手抓的党政领导干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者、协调者,理应承当其相应的职责。然而,不少高校的党政领导干部往往较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学科建设、专业特色、教学管理等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不够,相互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高校的党政领导干部作为思想政治教教师队伍中的重要主体,其自身的不足严重的妨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升,不利于教师队伍建设。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业务素质不足。随着我国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可谓日新月异,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虽有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开拓的视野。很多教师难以胜任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重任。三是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学历结构参差不齐,硕士、博士学位的辅导员数量较少。而且,随着当前各大高校不断扩招,学生数量与辅导员的数量比例严重失衡,一个辅导员往往要负责几个班的学生工作,达不到预期的工作效果。

(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由于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角色转换的困惑。从高考的巨大压力下突然释放,使得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不知所措,进而陷入角色转换的困惑当中。尤其是在刚刚入学的那段时间,通常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由此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二是人际交往的困惑。随着大学生活的日渐丰富,大学生的社交圈也在逐步的扩大,在这个过程中人际交往成为了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的一道难关。有些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或故步自封,不积极与同学交流沟通,进而造成交流困难甚至出现自闭倾向;或随波逐流,交往对象不加选择,在交往中丧失原则甚至误入歧途。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爱的萌芽在内心增长,感情问题成为了很多大学生的青春苦恼。而感情的纠葛对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大学生由于交往能力的不足陷入情感纠葛的漩涡而难以自拔,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高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当前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早在党的十八大就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纳入到教育改革方针当中,为此,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转变观念。转变传统的智力教育模式,着重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政治觉悟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教育,将素质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内容和重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到教学管理的同等高度,避免重文化、轻思想教育的“瘸腿”现象出现。高校领导层要分工明确,分管负责人要狠抓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严格落实责任制度,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纳入到教学评估和领导政绩考核当中,以此提高高校领导层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着力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工作开展的针对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的改进方面,要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知识的扩充为着力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改进。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前沿理论,及时更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习近平同志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指示以及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教育等内容扩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通过对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敏感度,丰富其知识结构。同时,要加强对法治教育的力度。法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其重要性更为突出。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法律意识,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努力将大学生打造成为懂法、知法、守法的好公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进方面,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摒弃政治工具主义的束缚,增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同时,改变强行灌输的授课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法,走出教室,走向现实生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应正确定位师生关系,摆脱将学生作为教育客体的片面认知,积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在新的历史时期,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依撑,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势在必行。首先,要提高高校党政领导干部的认识,明确责任、狠抓落实。高校党政领导干部要积极与校共青团委协调配合,从宏观角度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战略部署,将如何开展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对工作规划进行部署,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拒绝形式主义。进一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形式,充分调动高校的各种资源打造全校育人的良好氛围。其次,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在进行相关人才的招录和选拔时,提升进入门槛,着重改进教师的学历结构,大力引进高学历的人才补充到思想政治教育阵营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哲学社会科学课的学科建设,以学科水平的提升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强对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举办培训班,选拔优秀的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进修学习,提升现有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同时,要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容,制定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以及组织建设在内的规范纲要,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指明方向。最后,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建立健全高校人才流通机制,根据需要适时的调整辅导员岗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层次,积极引进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人才加入到辅导员队伍。

作者:张娜 钱鹏 陆鑫

第四篇: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摘要: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上海民办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社会环境、民办高校学生自身心理素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等是造成问题存在的部分原因。

关键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上海民办高校;大学生大学生日常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实效性事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能否真正实现,从而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的实现。为深入了解上海民办高校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现状,提高其的实效性,上海市高等教育协会课题《诗教:增强上海民办高校日常思想实效性的有效途径》的承担者通过设计《上海民办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和召开学生座谈会这两种调查方法对上海民办高校进行了实证调研,以期掌握我市民办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现状的第一手资料。

一、取得的成绩

上海民办高校大学生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理想信念坚定,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高度认同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办高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积累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多数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择业观呈现多元化趋势,且更务实接地气,创业意识较强;民办高校学生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工作持较高的认同度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民办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部分学生政治信仰迷茫,信教问题日益突出;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存在焦虑情绪

三、影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当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是相当复杂的: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由于利益分配格局的多元化导致人们思想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再加上我国正处于长时期的社会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过程伴随着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不断涌入,给大学生的思想也带来不小的冲击,加上某些西方国家一直没有放弃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大学生的争夺,他们不断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动摇干扰大学生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信息化时代,网络的普及使得大学生一方面可以更加便捷的学习、获得更多的信息来源、拓展知识面,但是网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和文化使得部分媒介素养不高的大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判断出现偏差,这样的社会大环境导致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2.民办高校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产生了不小的阻滞力首先,民办高校大学生比同层次公办院校降低1~2个批次,学生生源主要是一般高中生和三校生(中专生、技校生、职校生),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认知水平不高,从而导致民办高校学生的接受能力不高。其次。民办高校学生接受动力不足。再次,民办高校学生的接受心态不够积极。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素质相对较低,具体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毅力和刻苦精神不够,混文凭现象不少。上述民办高校学生在接受态度、接受心态、接受动力方面存在的问题,都构成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严重阻滞力。3.日常思政工作队伍参差不齐,工作积极性不高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开展过程来看,辅导员在其中的角色是最为重要的,他们承担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指导学生工作开展工作等多项职能,但是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组成的特殊性导致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就笔者调查的这5所民办高校辅导员来源来看,这些学校大多会选择一部分退休返聘人员担任辅导员,同时会选拔一部分自己学校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另外,还会招聘部分具有硕士学历的毕业生,在这3部分来源中,前两者的比列占到了辅导员队伍的多数,这样的队伍组成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存在了一些问题:如退休返聘人员绝大多数对工作岗位很珍惜,工作也很努力,很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困难和健康成长,对学生要求和管理也很严格,但由于育人所需要的现代知识普遍比较缺乏,对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往往缺乏有说服力的理论指导,工作方式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跟上时代的发展;本科留校的毕业生大多不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专业素养和工作经验、工作能力都有待提升,同时本科毕业留校的学生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往往会选择边工作边考研读在职研究生,这样的时间分配势必会影响到其无法全心投入到辅导员工作中去。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另一支重要力量就是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在坚持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模式思路下,他们往往是很多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直接策划组织者,尤其是在班会、社团活动、生活园区管理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其自身毕竟还是学生,无论在知识结构、思想觉悟和认知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再加上缺少来自辅导员、社团指导老师、等的及时指导,导致其策划组织的活动往往重娱乐轻教育、重形式轻实效,影响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4.部分活动在教育内容上缺乏针对性、教育方法上形式单一,教育过程缺乏反馈环节。通过调研发现,在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方面,民办高校的主题班会活动存在内容丰富性有余而针对性不足的问题,在“您觉得学校开展的主题班会丰富且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吗”这一问题上有86%的学生认为主题班会内容丰富,但是认为既丰富且满足需求的只有55%,也就是说有将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主题班会的内容针对性不足,无法满足自己的接受需求。这种针对性、层次性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当代大学生受社会转型形势影响所产生的新的道德困惑和道德偏差如生命道德、职业道德、性道德、媒介素养等未能引起教育者的重视,未列入教学内容,而大学生本身则是十分渴望接受这些与个人发展极为密切的道德引导的。第二,有的学校班会主题的确定是由学校和学院统一制定,这虽能保证班会主题得到普遍实施,但也忽视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有不同的主题需求,从而导致主题班会的内容未能很好的体现出层次性、专业性。“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教育实效之间存在着促进和引领作用关系,在教育过程实施方法上,要注意教育效果对于教育方法的反馈调节作用,即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以评估的结果和信息的反馈来调节教育活动的开展”,笔者通过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了解到,民办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活动结束后反馈调研活动鲜有进行,学生的评价主体未得到很好的实现,影响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正如有学者所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境界,是否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大学生最有发言权。只有把大学生作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主体,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高度关注和自觉参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迟春丽 迟春霞 单位:上海杉达学院

第五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

摘要:新媒体正从各方各们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这种背景下弊端日显,创新教育模式,革新教育方法,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成为了摆在各大高校面前的又一崭新课题和艰巨任务。本文指出了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些帮助。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新媒体以其范畴广,速度快,内容丰富多变,言论个性自由,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当下新媒体已经在方方面面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弊端日显,需要紧随潮流,不断革新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大学生。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教育方式方法滞后

由于新媒体实时性,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传统的思想教育手段和教授关系正在受到冲击,教育者传统的说教式地教育模式相对于网络自由开放的信息接收而言,逐渐被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所反感。并且传统的教育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得学生有被压迫感,让他们更加愿意通过搜索引擎来了解他们想要的知识,而由于没有老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加上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良莠不齐,很容易让学生迷失自我。滞后的教育方式不被学生接受和认可,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一个一厢情愿的尴尬局面。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愈显乏力

教育方式的滞后往往跟教师观念,技能和方法的更新过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很多高校由于对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战略性认识,没有第一时间对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进行适时的建设和革新,特别是对于战斗在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辅导员队伍,缺乏投入和提升。由于没有专业的培训、引导和学习,很多辅导员缺乏对于新媒体的重视和了解,甚至完全不知道流行的网络词汇和话题,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而这时候再延续传统的说教模式,更会让学生厌恶。从而适得其反,根本无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三)信息监管理难度加大

由于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特点,使得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很多网站为了博取人们的眼球,迎合人们的口味,故意捏造,夸大事实,混淆视听。而学生由于心智上尚未成熟,甄别好坏的能力较低,容易轻信网络传言,被引上歧途。正因为网络信息的自由开放,其传播渠道往往多种多样,堵得住东边,堵不住西边。很多高校在监管上一直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但是收效甚微。

二、对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教育方式,转变教育方法

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及时转变观念,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以适应历史潮流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趋势[1],在教育方式上应当将新媒体引入课堂,多将学生感兴趣和关心的网络热点问题作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赋予其中,正能量地引导学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使学生不产生逆反情绪。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熟练和科学地运用新媒体手段,转变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利用微信平台,学校官方微博,BBS站等方式,进行课堂之外的教育,并且多跟学生交流互动,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例如笔者所在高校,就有辅导员建立了《校园夜话》微信平台,将自己的学生加进来,大家在里面畅所欲言,辅导员积极正向引导,在欢快的气氛中就将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开来,笔者觉得是一个极为成功的例子。

(二)打造适应新媒体时代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

尼葛洛庞帝曾指出:“信息社会,最大的鸿沟横亘两代人之间,当孩子们霸占了全球的信息资源时,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的是成年人”[2]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想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对于新媒体的学习和掌握,乃是当务之急。所以各高校要予以充分重视,将打造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放到战略化的高度。努力提升思想教育者的媒体素养。[3]首先,要对他们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让他们了解和掌握各类新媒体技术的功能和运用。其次,要提高他们的媒体敏感度和素养,让他们能够对新出现的网络热点问题有一个敏锐的判断和分析,并且在短时间内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学生还处于接受信息的最初阶段的时候,就将其哺育给学生,避免学生被其他歪曲负面的信息所迷惑。各高校还可以组建思想工作教育者的网络公共平台,各教育者在上面及时交流和互换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深化教育内容。

(三)构建科学高效的网络监督机制

网络平台是一个公共自由开放的平台,上面资源丰富,包罗万象,良莠不齐。由于其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受限制,使得很多负面的,虚假的信息很容易流入进来,而高校学生由于缺乏判断能力,很容易被这些信息误导,在不知不觉中偏离了正确的思想道德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并且高效的网络监督机制就变得尤为重要。首先,各高校要建立一个实时的校园网络监督和反馈系统。对于一些重点的黑名单网站予以封杀,对一些偏激言论进行管制,对一些“灰色”信息进行截流。其次,笔者认为,堵不如疏,学生都会对热点问题,新鲜事物好奇,并且予以判断,学校若对这些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对于学生言论进行正确的引导,及时指导,纠正,约束不正当的言行,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可以借势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最后,各高校应该将外在的监督和内在的警醒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网络思想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将监督的盾牌竖于学生心中,变外在的监督监管为内在的警钟长鸣。这样既可以大大降低学校监督的人力成本,又可以提高监督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叶丹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涵、特点及途径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2006,(6).

[2]刘姝琳,王巍.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时代教育,2014,(20).

[3]许紫薇.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探微[J].纺织教育,2006,(4).

作者:纪良晨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5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qyjj/80308.html

    相关专题:化解金融风险 中国直销企业名单


    上一篇: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论文
    下一篇:差供型豫剧剧团现代管理模式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