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 >

心理契约对小学班级管理的运用

[摘要]小学的教育活动中,班级是为实施小学教育目标,满足小学生成长与发展需要而建立的正式组织,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存在。班级管理者与学生成员之间构建有益的心理契约,有助于班级及其成员更健康地成长。本文将心理契约理论与相关教育学理论结合起来,探讨了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运用心理契约理论的优越性、适用条件以及建设与维护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心理契约;建设维护

小学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对班级的良性发展、班级成员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影响。近年来,有关心理契约的研究在不断深入,也有学者尝试将心理契约引入其他研究领域,学校中的班级管理便是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小学班级不仅有类似于其他各级各类学校班级的共性,也有着其独有的特性,对小学班级管理特性的分析可以帮助其构建有效的心理契约。从心理契约的定义、小学班级管理的特性我们可以得到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契约的具体内涵: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与班级学生成员之间形成一种以学校、班级现有的管理制度为底线,以实施小学教育目标,满足小学生成长与发展需要为最终目的的主观心理约定。从一定意义上说,班主任以及其他任课老师也是班级的成员,而在小学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更多的是充当“组织的代理者”——管理者,我们可以将其与班级视为契约关系中共同的一方。

一、心理契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功能表现

我现在任教于南京市沿江小学,主要担任了三(2)班的班主任,期间进行了心理契约的尝试运用实验。我以往的管理方法,也体现了朴素的“心理契约”精神,在一年多的实际操作中,成效明显。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运用心理契约理论有着很多影响,特别是在学生的进取心、师生关系的形成以及班级文化氛围等问题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表1、2中可以看出,建立心理契约后,对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显著增多,兴趣较差的学生人数显著下降;纪律很好的学生显著上升,纪律一般的学生人数显著下降,这说明建立心理契约对班级的学习氛围、纪律状况都有着显著改善。除此之外,建立心理契约的优势还有如下几个方面:1.推动班级双向柔性管理。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学校仅靠强硬的班规等行政约束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心理契约应用于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不断了解学生的各方面需要,满足学生合理期望,让学生在价值观上形成共识,才能保证班级健康发展。心理契约相对于校规班规的硬性执行,显得更加柔性。学校班级可以以现有管理制度为主,以心理契约为辅。2.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心理契约是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为基础的,是对学生期望的积极引导。班主任满足学生的合理期望,将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对自己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憧憬,努力拼搏,实现自己的承诺。这种进取心不仅在当下有利于班级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能够成为一种坚定的品质而伴随学生一生。3.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心理契约可以维护班主任与学生间的良性互动:班主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了解学生的期望,满足合理期望,学生也会按照班主任的期望去做好自己,从而使师生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班主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素养,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深入学生,多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对班级的期望。学生对班主任的付出也会理解和感激,进而更加尊重班主任,用优异的表现来回报。4.培育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组织与成员构建心理契约是以相互期望为基础的。其实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共同愿景:班级能够实现教育目标,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班集体健康发展。师生达成心理契约,共同努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以“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尊师爱友、负责自律”为价值核心的班级文化。在这种文化引导下班级才会有勃勃生机和积极向上的整体氛围。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契约的建设与维护策略

(一)教师与学生群体达成心理契约的建设策略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由于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领导作用,我们可以将班主任与学生间的契约关系视为“组织(班级)”——“成员(班级成员)”的契约关系。师生间的“心理契约”是一种非正式的协议,需通过彼此的期望来诉求。在班级管理中,学生对班主任的期望一般是:班主任要具有品德高尚、平易近人、公平公正、见识广博、幽默风趣等优良的素养,能够适时对学生取得的成绩给予一定物质或者精神奖励。而班主任对学生则有这样的期望:勤奋学习、诚实守信、天真乐观、全面发展,班级及其学生成员得到健康发展等。相互期望是师生双方达成心理契约的基础,班主任和每一位学生必须就对方的期望做出承诺,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契约的维护策略

1.班级管理者要有人本理念,尊重每个学生个体。在教育对象是未成年人的小学教育阶段,对于“人性”这个概念,往往会被淡化。其实小学生也有强烈的被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被关爱和尊重的心理需求。小学班级管理中要体现人本主义,即人的主体性、人的情感性和人的创造性。心理契约维护过程中,班主任应充分地认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区别,从而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调动积极性。2.班级管理者要传递真实信息,履行心理契约承诺。心理契约的建立是以组织与成员之间相互的心理期望为基础的。由于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契约的构建一方是小学生,他们的需求多样,心理期望有很大差异,因此很多小学生不能自觉遵守契约而造成心理契约的违背。班主任与学生在建立契约关系的一开始就要实事求是,告诉学生真实的信息,使他们能够知道老师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期望,自己可从老师那里获得什么,同时老师也要真实地展现自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与坚定,这样才能维护契约不被破坏。3.班级管理者要引入柔性管理,形成和谐班级氛围。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的管理而言的,刚性管理就是指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各种制度和规矩来约束监督学生。柔性管理是一种人性化的、宽松、民主、和谐的管理方式。柔性管理可以让学生得到尊重、能够被认同以及在情感上得到呵护。柔性管理不仅可以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还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并让他们为自己的目标、为班级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心理契约强调人的本性,柔性管理更有利于体现这一点。4.班级管理者要及时有效沟通,积极应对各种变化。小学班级管理中有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因此班级管理的情况也是不断变化的,师生间已经形成的心理契约也会发生变化。教师如果能与学生及时有效地沟通,便可以削弱乃至消除变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期望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等特点来确定契约内容。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开展班会、个别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收集信息,避免由于信息错误而导致的心理契约被破坏。当心理契约发生危机时,也要积极干预和处理,找出问题产生的源头,及时调整,才能保证心理契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刘秀花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沿江小学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心理契约对小学班级管理的运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qyjj/192346.html

    相关专题:论文投稿流程 医学论文范文


    上一篇:新周期竞技性艺术体操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