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 >

民族艺术传承的思考

一位孩子的家长慕名而来找到其其格,想让自己12岁的女儿拜师学习长调,其其格想试一试小女孩先天嗓音条件,小女孩憋得脸红脖子粗。我当时看到这的时候,心想这位穿着蒙古族传统服装的小女孩,一定有天籁般的嗓音,即使没有天籁般的嗓子起码也能够哼出几首长调民歌吧,然而小女孩憋了半天,又在大人的使劲鼓励下,终于唱出来,唱的不是长调而是“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你我就像划拳般恋爱,竟是猜,洗刷刷,洗刷刷,噢噢”。这是一首当时的流行歌曲,名字是《洗刷刷》。这让笔者很吃惊,电影的对白是蒙语对白,而小姑娘竟用汉语唱的这么流利,是出乎笔者的意料之外,试想为什么这个蒙古族小女孩一句长调都不会,即使没人专门教授,从小生活在大草原,耳濡目染也能会哼几句吧。一个古老的时代相传的民族歌唱艺术形式,为什么会面临这样的境遇,值得我们深思。长调大师拉苏荣对于长调的困境也忧心忡忡。正如前面提到的全球经济化,国内市场经济的影响,还有传播媒体的影响,笔者认为这是主要的两个原因。市场经济以经济效益看发展,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慢慢奔向小康,而民族艺术形式却成了城市居民假期休闲娱乐的方式。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深深影响了民族艺术的生存土壤,更影响了民族艺术的传承人和艺术的原生态,而原生态的民族艺术土壤就是在民间在田间地头。这些艺人不再安于现状,想赚更多地钱让自己生活的更好,他们想和城市中的居民过一样的生活。

而很多城市居民喜欢开着私家车在节假日时候到民间欣赏民族艺术,再吃一顿农家饭,以这样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生活品味的提高。这种观念深深影响了民族艺术的传承主题——人,老一辈的民间艺人由于生活的原因和对故土的眷恋,还能安于现状,而对于改革开放后处于经济发展大潮中的年轻人,很做到这一点。他们走在现代化的城市当中,满大街的灯红酒绿,行人时尚的穿戴,高档的消费观念,这让他们深有感触,让他们浮躁。而有些民族艺术也限定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比如面临失传的牙雕工艺,很多人不愿意学,有的学徒半路就转行了,成不了大师作品也卖不上好价钱,因为想成为大师级人物,需要坐10年以上的冷板凳,这让很多的年轻人很难坐下来专心研究和学习,10年后能不能成大师也不能确定,即使10年后成为大师,很多年轻人也没那个耐心等待慢慢岁月。陕西皮影艺术也面临后继无人的情况,皮影大师精湛的制作皮影技术,还有表演手法等都面临失传。皮影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年轻人不爱看了,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电影电视游戏充斥着年轻人的生活。当前,考大学然后就业还是年轻人基本的人生道路,一旦自己走进大学校门,他们会认为自己走进了艺术的殿堂,无需再跟民间艺术家学习了,甚至看不起民间艺人的那些“套路”。殊不知有些民间艺人比高等艺术院校的教授更有水准。

例如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专业就聘请了一位民间艺人给本科生上专业课,内蒙古大学二人台专业也聘请了民间艺人来讲课。还有大家熟悉央视“星光大道”走出来的歌手阿宝、王二妮等,都没进过正规的艺术院校,先天嗓音条件加上原生态的西北民歌,在场的观众和评委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师承的就是民间艺术家。如今媒体是越来发达了,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电影等一些主流传播媒体,尤其以电视电影的传播更为主导性,电视电影是图像为基本元素,图像的传播优越文字传播,也就是说人对图像的记忆大于文字。观看电视节目是普通大众工作之余的休闲方式之一,因为看电视节目不像看书那么费神动脑子,而且电视节目中文字、图像、声音、表情、动作等一目了然,给受众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和冲击力。人们大部分的休闲时间是在电视机前或者电影院里度过的,普通大众的信息来源主要是电视,而电视媒介人也是看到了这一点,各种广告、宣传、讯息、重大时事、赛事等等都通过电视的传播形式,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对现代社会的华章杂志简介详见

我们从民族艺术的角度来审视电视媒体的传播作用。当前电视节目中大量充斥着选秀活动,比如央视的“出彩中国人”、“中国好歌曲”、星光大道;地方台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最美和声、中国梦之声、中国好声音,加上其他地方台的此类节目的模仿,打开电视让人厌倦,但是这些“造星”节目却受到很多青年男女的欢迎,他(她)可以以此有出名的机会,让很多年轻人成就了梦想,就是这种一夜成名的现象大大影响了年轻的价值取向和世界观。他(她)们中的很多少男少女不再踏实安分地去学习、去工作,每天想着走捷径。对于传承民族艺术的少男少女的影响也是很大,如上面提到的蒙古族小姑娘一张嘴就“洗刷刷”起来。而对于宣传民族艺术的电视节目少之又少,像“青歌赛”民族唱法、“民族器乐大赛”等这样的节目几年才一次,对于“书画”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它的电视观赏性又很弱,对于宣传传承民族艺术非常不利。只有民族艺术的影响力大了,学习的人关注的人才会多起来。对于传承民族艺术,本民族的人们责无旁贷,可是我们看到的也不尽然。

例如很多蒙古族歌手放弃蒙古族传统音乐,走的是通俗音乐的路子,为什么不对民族音乐做出自己的贡献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民族音乐受众面比较窄,从事这项工作很难让歌手成名,或者说成名的范围很小。而走通俗音乐的路子有很大受众面。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笔者以为这个问题是全社会都要关注的,但媒体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能为了收视率为了点击率故意制造噱头。这种社会现象是价值观的现象,除了改变人们的价值取向外,媒体是使知识和民族艺术等成为社会公共信息的主要渠道,只有传播档案管理论文给公众,民族艺术的效力和价值才能够得到实现。

作者:朱俊威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民族艺术传承的思考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qyjj/159811.html

    相关专题:公民与法案例分析 制冷与空调


    上一篇:错误资源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