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国内经济 >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一、工作室模式的构建

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自动控制等学科的基础理论,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解决机电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行业、计算机应用等行业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及系统维护等方面工作,能将机械与电子技术进行有机融合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可见本专业学生今后涉及的工作范围非常广泛,学生所应具备的各项基本技能如机械CAD、C语言编程,各项专项技能如PLC应用技术、单片机接口技术,以及机械与电子两大专业技术的综合技能如机电一体化设计等,这些技能的掌握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较好的实现。(一)工作室的建立工作室的建立,首先,为工作室提供足够大的场所和空间,建立专门的机电专业工作室,工作室成员在活动期间到工作室学习和讨论。其次,工作室内为学员提供设施条件,如机电行业常用的手工工具、互联网电脑和打印设备等。同时,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液压气压、机电传动控制、单片机、机电一体化等实验室为工作室成员开放。学院各部门配合工作室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协助。(二)工作室的人员组成首先,选择具有行业经历或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优秀的专业教师、实验教师、工程师作为工作室的指导成员,指导教师必须长期热心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且该队伍必须具有固定性,负责工作室的日常教学组织活动和管理工作,每名教师可以负责一到两个小工作室。其次,按照学生自愿报名并从中择优的原则,吸纳优秀学生加入工作室,也欢迎其他专业的学生加入。这项人才的储备工作从学生入学时即开始启动,作为工作室最充满活力的学生成员必须由四个年级组成,并随着大四学生毕业和新生入学形成流动性梯队。工作室按照工作任务的不同、学生兴趣爱好的不同划分为若干个小型工作室,小型工作室不固定,随着任务的完成会出现新的重组。每一个小型工作室基本以大三学生为组长,负责日常联系、活动组织、资料整理、信息上报等工作。(三)工作室的规章制度由工作室的所有教师通过调研和取证,经过上级管理部门的审核,最终制定工作室的组织管理和工作制度。其中要明确工作室的上级管理部门、工作室的组建原则、教师成员的职责、学生成员的职责、室内设备物品的保管和使用方法以及工作室建立活动档案,并做好各类基础资料、信息收集和应用等方面的细则。由工作室的所有教师与教务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成绩评定和学分细则,包括创新学分的认定范围、认定标准、认定程序和用途与记载。在认定范围中,要明确列举科技创新活动的具体范畴;在认定标准中,要明确各类科技竞赛、发表学术论文、科研成果、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发明、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等详细计分明细;在认定程序中明确申报时间和各部门审批程序;在用途与记载中明确学分的记载情况。

二、工作室模式的实施

在工作室构建后,工作室模式能否最大效率发挥作用,主要取决于其实施情况。只有开展有效的组织形式、运作方式和具体方案实施,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导向作用,从而在创新与创业实践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一)工作室的教学运作首先由教师和学员共同计划时间进行教学组织安排和总体规划,然后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一定学时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包括(1)基本技能的学习,如机械CAD中的二维和三维绘图软件的使用、C语言编程的熟练掌握;(2)专项技能,如PLC应用技术、单片机接口技术等。教学采用教师少量讲解并布置大作业和高年级学生讲解及辅导的方式进行,使得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形成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实践充分证明,在这样一个开放自由的平台上进行学习,是学员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因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内在的主观能动性。学员普遍反映,他们更愿意为某一个既定的实践目标学习,而不是为考试而学习。(二)工作室的项目内容教学仅是工作室模式的一小部分内容,其目的主要是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实践操作,由于成员存在年级差,因此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对于低年级学员仅仅是个入门而已。工作室模式的核心部分是全体成员所要承担完成的实践性任务,实践性任务主要包括教师的科研课题、学科竞赛和学员自主选题。组织对科研有较浓兴趣的学员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做教师的科研助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的指导和训练学生查阅机械手册和整理重要文献资料的能力,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数据的能力。机电方面的学科竞赛种类繁多,将高质量的学科竞赛引入工作室,学科竞赛有命题的和非命题的,有实物制作和软件仿真的,学生在参与中可以深刻体会专业知识的应用情况,而且在参赛中所需要的诸如理论计算、方案论证、说明书的书写、机械图的绘制、程序的编写、PPT的演讲等,都无疑从多个方面对学员进行了锻炼。可以说,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交流能力最好的方式。同时,由于学科竞赛的时间段不同,所以工作室内全年都呈现着忙忙碌碌的状态,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学员也可以凭借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自主选题,或者按照省教育厅每年下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自主选题,这种方式更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更切合学生的知识结构,收效会更好。(三)工作室的成果形式工作室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源源不断的动力,除了取决于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各种奖项和证书的获得,即工作室的成果。国家级、省市级学科竞赛都会获得不同等级的获奖证书,指导教师可根据学员的作品设计情况,帮助引导学员申请专利,或者撰写学术论文。这些成果一方面体现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另一方面也为将来的就业增加了砝码。拥有丰硕成果的工作室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加入,工作室因此进入良性循环中。

三、工作室模式的意义

基于工作室模式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可带动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从而推进人才科技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一)通过实践研究,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所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有明显改进,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二)工作室学生团队由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成员组成,形成专业和技能的互补、相互促进自主学习、以大带小的流动梯队,保障了工作室的活力和生命力,从而实现了工作室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三)工作室指导教师团队由不同年龄、不同技术职称、不同专业的教师与工程师组成,形成完整的教师梯队,作为工作室的核心力量,可以保证工作室的正确导向作用。(四)工作室的实践项目来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团队的自主选题以及国家、省市级的各种学科赛事,从难易程度上可以分层次作为不同兴趣小组团队的可应用的学习资源。(五)工作室的学生成员的科技创新成果和学分挂钩,并计入学生学籍档案,可以有效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强化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六)工作室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实践平台。重在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而依托工作室的学生,可以通过在研项目的分工合作以及取得的成果为他们日后创业就业提供动力与支撑。

四、结语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教育的总体要求,高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人才的重担。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构建工作室模式,是为大学生创造一个促进其个性和潜力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是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专业综合素养搭建的一个较好的平台。

作者:刘军 王琳 宋丕伟 单位:大连科技学院


    更多国内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gnjj/178985.html

    相关专题:农村信用合作社 药学论文网


    上一篇:企业监管视野看待法律服务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