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国内经济 >

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3篇)

第一篇

一、强化教师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教师必须在教学培养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应具备对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理解能力,并成为不同文化的传播及解释媒介,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差异,使他们尽快树立跨文化意识。虽然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跨文化交际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他们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还不足以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对比和分析。培养和提高外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对他们进行短期的集中培训或请专家作系列讲座,同时进行自我学习与自我完善,以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此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应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讲解,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完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创新,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分组教学、话题讨论、通过词汇、阅读、口语教学等方式实施跨文化交际教学。

二、用教材和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语言和文化教学过程中,应尽力充实英语教材,选取在各方面具有使用价值的实用性教学教材,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编写外语教材应考虑到语言知识、应用知识和文化知识等方面。当然,要正确理解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围绕教材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才能赋予其生命力。教师应该充分挖掘现有教材的文化内涵,通过教材提供的语言素材,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外部世界的了解。目前,课堂教学仍是多数学校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马海旭,沈阳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及语言文学。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又要讲解语言的使用规则和得体性。针对教材中出现的词汇、语篇以及文化背景进行中英文介绍和对比,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开设有关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英美概况等选修课或讲座,使学生详细了解国外礼仪习俗,善于发现目的语文化特点以及语言规则,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三、充分发挥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的作用

除了进行文化教育,教师应当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能够了解不同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社会关系等文化内容;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则是了解当前国际社会动态及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关系最直接的途径;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观看外文电影并加以讲解讨论,这也是丰富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有效途径。另外,英文电台及卫星电视频道节目都是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社会礼仪的主要渠道。外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改变传统,创造轻松、愉快的语言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其有更多的机会练习或模拟各种情景对话,参与形式多样的语言交际活动。如请外籍教师作专题讲座,并鼓励学生多与外籍教师进行直接交流,让学生增强语用能力,形成对不同文化的认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英语教学是语言能力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的结合,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厚此薄彼。语言教学中强调文化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以进行交流,使外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言和文化是相互的关系,进而更加透彻地去理解并习得更广泛的知识。要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探索实践,最终实现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马海旭 单位:沈阳工学院

第二篇

1引言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华尔在他的代表作《沉默的语言》中首次提出跨文化交际的内涵,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的诞生。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指的是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下的人出于各种目的进行交流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际上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往来日益密切,人们逐渐认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在高校英语教育方面,也逐步加强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在我国起步较晚,直至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学者才开始关注跨文化交际。虽然英语教学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历史,但文化教育始终没有得到同等的重视,直到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观为止,英语教学才把如何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目的,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语言教学必须要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地位已日趋稳定,它不再是一个语种的狭隘范围,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文化教育要放在动态发展的环境下进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教育与语言教育的地位同等重要。

2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缺乏的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我国目前大学生英语教学实际情况不容乐观,教学中主体文化意识的缺乏导致学生对英美国家的文化认识存在较大的偏差,降低了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了解多元文化的存在是学好英语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手段制约了跨文化交际的开展,已不能继续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下面,我们就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缺失现象进行简要分析。

2.1大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时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掌握程度进行了测试,主要目的是对其跨文化常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分析。我们的调查对象是吉林省北华大学法律系二年级1班、三班的90名学生,问卷内容包括30道单选题,涉及英美国家的日常生活习惯、文化风俗、节假日、饮食习惯等项目。据问卷结果显示,学生的正确率较低,对跨文化交际的掌握能力欠佳。例如,只有36%的学生知道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堪培拉,其余64%的学生认为是悉尼,有25%的学生认为巴西首都是巴西利亚,59%的学生认为是里约热内卢。有71%的学生不知道美国国旗上到底有多少颗星星,说明他们不了解美国共有50个州这一基本的知识点。在日常生活常识方面,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参加英美国家举行的宴会时,客人一般会比规定的时间晚10分钟左右去,这不仅可以为主人提供充足的准备时间,也可以避免自己的尴尬。此外,在称呼语的运用方面,91%的学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认为孩子不能直呼父母的名字,认为这是对家长的不尊重。但是在英美是可以这样做的,会显得家长与孩子关系平等、亲切随意。在社会文化常识方面,只有22%的学生知道大本钟是英国标志性建筑物,有39.6%的学生知道美国独立日是每年的7月4日。通过这一问卷调查我们清晰地了解到,我国高校大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知识面非常有限,对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存在很大程度的混淆,有些人甚至丝毫没有认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国际间各项政治、文化、贸易往来的日益密切,我国的人才培养逐渐朝综合性、国际化方向迈进,这不仅是国家的需要,更是世界的需要。但就我国目前现状来看,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培养还处于模糊时期,这对日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外语能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2.2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探究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也能使其在实际交际中更加得心应手。但萨皮尔沃尔夫理论指出,母语与目的语的差异越大,母语对目的语的干扰作用就越明显。由于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我们在学习时会遇到各种跨文化方面的障碍。首先这种障碍来自于认识上的误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风俗和民族背景,我们在跨文化交际方面最常犯的通病就是用自己的立场去评价别人,导致交际的失败。比如一位中国朋友在其三亚旅游期间为他的美国朋友带去了当地的一大包特产,这位美国朋友很高兴地接受了并同时给了中国朋友一小袋咖啡豆,还说是他姐姐从巴西快递过来的。这时中国朋友就会觉得美国人很小气,用一大包特产换了一小袋咖啡豆,这是因为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其中的“礼”应该是等值的,而美国人比较讲究心意到了就好,并不在意是否等值。其次,当学生对英美文化没有直接明确的接触时,容易在潜意识中形成刻板印象。比如我们通常觉得东北人豪放,香港人精明,温州人爱算计,即使我们不认识任何一个东北人、香港人或者温州人,这些都叫做刻板印象,有时候这种认识可能是错误的,因为这些抽象的概念会使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忽略个体的差异。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刻板印象的形成受家庭、社会、媒体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3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培养策略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不仅要重视西方文化的导入,还要重视本土文化的导出,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还要注重文化教育的培养。下面我们就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培养策略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对教育工作者提供相关的参考意见。

3.1树立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观念

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教师在文化教学中仍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想要提高文化教学成果,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跨文化教学理念。第一,要将语言技能与文化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上适当引入跨文化交际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第二,要格外重视文化差异的教学,对于中西方风俗习惯、法律法规、时间观念、饮食习惯、问候语以及政治体制方面的不同要特别讲解,同时注重第二语言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同步输入。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不同文化的差异性,既要吸取西方文化的先进性,又要避免盲目崇拜,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3.2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多元化评价

当前高等英语教育的文化教学评价标准还是以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衡量,这种评价方式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已不能适应当前的评价标准,因此跨文化交际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学校不能单一地将期末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是要把日常测试、课堂积极程度、学习态度和作业质量等多项因素作为综合评价的因素。此外,还可以开展师生之间的互评机制,力求从多个角度对跨文化学习进行监督和评价,对学习方法不断探索创新。

4总结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要坚持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统一在一起,既不能脱离实际,又不能过于刻板,在保证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时,采取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舒适的学习环境中理解和接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不断提高英语综合素质和能力。

作者:林池容 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Spitzberg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广义上指的是交际者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下所表现出来的适当且有效的行为。Chen和Starosta则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指交际者谈判文化意义并适当地在特殊环境下使用的有效的沟通行为,以便确认双方多重认同的能力。高一虹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或素质”。可见,虽然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众多,却具有一些共同点,如交际的跨文化性,交际的有效性。如何才能做到交际有效?本文更为赞同张红玲的看法,她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掌握一定的文化和交际知识,能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跨文化环境中,并且在心理上不惧怕,主动积极愉快地接受挑战,对不同文化表现出包容和欣赏的态度。”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素

Spitzberg与Cupach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三要素,即动机、知识和技能,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同。贾玉新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和交际方略能力系统组成。杨盈、庄恩平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全球意识系统、文化调适能力系统、知识能力系统和交际实践能力系统共同组成。他们指出这四大能力系统相互交织,缺一不可。张卫东和杨莉则将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系分为文化意识、文化知识和交际实践三个维度。从以往的研究可以看出,这些分类都较为宏观,不太具体,对大学教学的指导意义不明显。因此,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跨文化能力

在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素进行阐释之前,首先本文要说明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跨文化能力的关系。国外学者基本一致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同于跨文化能力,可以互换使用。而国内学者对这两种说法的理解却有差异。一部分学者如胡文仲、杨盈、庄恩平等在自己的研究中明确指出这两种说法概念等同。而吴越、梁晓鹏则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涵盖了跨文化能力的概念。而本研究的立场倾向于第一种,即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同于跨文化能力,由此避免将研究限定在“交际”的概念上而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要素的新解

(一)语言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世界上找不到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文化的传播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文化传播和展现的手段,因此,掌握目的国的语言是了解目的国文化的前提,也是进行成功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基础。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能力既包括语言知识也包含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对单词及语法等的使用不能只停留在字词和句法的表面,而是要考虑到文化语境,注意其所携带的文化内涵,由此确保语言的正确运用。

(二)文化知识

文化是一群人所共享的习俗、价值观、行为习惯、交流方式、思维方式、语言、文学等的总和,其包罗万象,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将一群人与世界其他部分的人分开,是人们身上深深的烙印,是生活在这种文化中的人的标签。跨文化交际离不开文化,交际的双方都带有自己的文化标志,各自的交际方式都是在自己的文化语境中进行,要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思从而达到成功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就要求掌握目的国的文化知识。

(三)态度

态度在跨文化交际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端正的态度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成功。态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尊重不同文化。交际者要尊重不同的文化,以开放的态度来对待不同的文化。其次,客观看待文化差异。交际者能将自己的文化与对方的文化进行比较,积极发现异同,并接受这种差异的存在。以客观的态度来对待这种差异,不一味崇尚别国文化。要克服民族中心主义,消除文化偏见,要明白文化只有异同,没有好坏和优劣之分。另外,对别国文化抱有好奇心。好奇心是推动了解别国文化的动力,有助于激发个体积极主动地接触和了解别国文化,从而掌握文化知识。

(四)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包括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交际策略和交际语境四个要素。语言交际能力首先要求对目的语的掌握,不仅需掌握字、词、句等形式上的知识,而且还需理解其所携带的文化内涵。语言交际能力包含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两类。口语交际能力指在使用语言进行对话、演讲等口头表达行为从而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书面交际能力指使用语言进行写作等书面表达行为从而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在交际中,信息的传递不仅依靠语言,还借助于一些非语言形式如停顿、面部表情、音调、着装、姿态等一切可以用来暗指其他意思的事物。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尤其是口语交际互为补充,常在交际过程中搭配使用。交际策略指在交际过程当中所使用的有助于交际成功的技巧和策略。这些技巧和策略包括交际活动的开始、话语轮换、交际出现失误后的补救策略以及结束交际活动等。所有交际都发生在一定的语境当中,无视语境因素的交际难以成功。交际过程中需注意交际发生的时间、地点,需要关注交际对象的特征,如年龄、性别、身份地位、文化背景、教育背景,并且要注意交际双方互相作用中的角色和意图。

三、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建议

(一)增加培养途径

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有两种:课堂传授,课外辅导。课堂传授对于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来说依然是主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应将跨文化交际的培养目标贯穿英语教学的始终,有意识地讲解字、词、句的文化含义,并对跨文化交际策略进行介绍。课外辅导也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及学校可组织各种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文化周、英语沙龙等,组建英语报社或英语兴趣小组等,以及为学生提供到海外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使用目的语交际的机会,在实践中体验跨文化交际。

(二)将教学方式多样化

跨文化训练的方式可多种多样,教师可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提供阅读材料、组织讨论、头脑风暴等,还可设计更多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及情景表演等。此外,为学生提供互动式训练是另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邀请来自目的国的人员到班与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习到目的国的文化并可以练习各种交际技巧。

(三)培养教师团队

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师队伍仍以英语专业毕业生为主,极少教师拥有海外留学或游学经历,因此这些教师大多缺乏充足的跨文化交际实践经验。对此,本文提供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强师资的培养,多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讲座并支持教师赴海外游学和交流。此外,吸收外籍教师进入大学英语的教师团队,可让外籍教师与中方教师合作授课。另外,直接聘用海外归国人员。海外归国人员具有充足的跨文化交际经验,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丰富教学资料

市面上有关跨文化交际的英语教材种类繁多,鱼龙混杂,难以挑选出适合的教材。再者,没有任何一本教材可以囊括所有内容。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只使用一本教材,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补充教学资料。量身打造的教学资料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的达成。

四、结语

深化的国际合作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具备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掌握外语、熟知文化、端正态度、运用技巧是进行成功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应通过扩展培养途径、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组建有利的师资团队以及提供科学且实用的教学资料来达到培养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目的。

作者:张蕾 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国内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3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gnjj/127005.html

    相关专题: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 灌溉排水学报


    上一篇: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与创新
    下一篇:3+1培养模式毕业设计管理初探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