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国内经济 >

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因素研究

对于新生儿来说,其各系统脏器功能发育不成熟,肠道菌群尚未建立,肠壁较薄,免疫力低下,容易造成消化道的感染,且一旦感染RV,死亡率较高。新生儿感染RV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容易被忽视。为进一步了解新生儿R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笔者主要以我校教学医院(镇江四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母婴同室新生儿302例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校教学医院(镇江四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母婴同室新生儿302例,排除出生时即患病的新生儿。其中男179例,女123例;日龄均≤28d,平均(15.2±2.1)d,其中7d以下新生儿257例,8~21d的新生儿31例,22~28d新生儿14例;自然分娩122例,剖宫产180例;平均胎龄(38.5±3.2)周,其中早产儿97例,足月儿188例,过期产儿17例;新生儿平均体重(3.2±0.5)kg,其中2.5kg以下即低出生体重新生儿83例,体重为2.5~4kg即正常出生体重新生儿199例,体重在4kg以上即巨大儿20例;在喂养方式方面,人工喂养73例,母乳喂养123例,人工混合母乳喂养106例。

1.2研究方法

采集所有新生儿胎便,并将新鲜粪便收集到清洁且经过灭菌的小瓶中,2h内送检。将收集的粪便标本放入PBS-T20中,充分后,离心30min,取上清液,-30℃下保存。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A群RV诊断试剂盒,对粪便标本中的RV抗原进行直接检测。均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根据院内感染报告记录、住院病历档案以及通过对患儿陪护家长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新生儿家长文化程度、居住地、平时卫生习惯等相关信息进行深入了解,同时,采用一人一表的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新生儿性别、年龄、日龄、出生时体重、喂养方式等。

1.3诊断标准

新生儿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入院时不存在RV感染,入院48h后出现腹泻和/或发热症状,大便性状为黄色稀便或蛋花汤样便,大便常规检查正常,2次新鲜大便检出RV。RV肠炎诊断标准:大便次数有明显增加的现象,大便性状改变;经实验室检测,显示粪便RV抗原阳性或弱阳性;在分型上,无脱水和发热症状为轻型,轻度脱水和发热以及轻度电解质紊乱为中型,重度脱水同时伴有明显发热症状为重型。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Excel办公软件对每月、每个季度的发病例数、院感例数等进行统计。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其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RV感染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标准α=0.05。

2结果

2.1新生儿RV感染情况及其临床特点

送检的302例新生儿粪便标本中RV检测阳性者62例,阳性率为20.53%,46例新生儿为院内感染,占74.19%(46/62)。在RV检测阳性者中,腹泻患儿12例,伴呕吐、发热以及喂养困难患儿1例,伴呕吐和喂养困难2例,腹泻仅伴呕吐、喂养困难的分别有1例、3例,其余5例仅腹泻。腹泻患儿均有便次增多现象,轻者先有轻微呼吸道感染症状,随之出现腹泻,每天大便3~6次,大便多为黄稀糊样或蛋花汤样便,粪便显微镜下检查仅有少许白细胞和脂肪滴;较重腹泻患儿每天大便次数达10次以上,大便呈乳白色或花绿色。12例腹泻患儿中,有2例在3d以内恢复正常,7例在4~5d内恢复正常,2例在7~9d内恢复正常,1例病情较严重,半月内恢复正常。剩余50例为非腹泻新生儿中45例RV阳性新生儿无明显临床表现,另5例中存在呕吐1例,喂养困难1例,呕吐和喂养困难3例。

2.2单因素分析

对新生儿RV感染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新生儿性别、年龄、出生时体重、日龄、喂养方式。分析结果显示,在早期新生儿粪便RV抗原检测中,男性阳性率为20.67%(37/179),女性阳性率为20.32%(25/123),不同性别新生儿R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阳性率21.67%(39/180),自然分娩阳性率18.85%(23/122),不同方式分娩新生儿R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胎龄、出生时体重、日龄、喂养方式方面,新生儿RV阳性率差异则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早产儿RV阳性率低于足月儿和巨大儿,出生<7d新生儿RV阳性率低于8~21d和22~28d,低体重新生儿RV阳性率低于正常体重和高体重,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阳性率低于人工喂养。

2.3多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中得到有分析意义的因素分别为胎龄、日龄、出生时体重、喂养方式,但胎龄、日龄、喂养方式的分析意义更大,主要对这3个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这3个因素是新生儿感染RV的高度危险因素。早产儿RV阳性率明显低于足月儿(OR=0.433,P<0.01);出生<7d的新生儿RV阳性率低于出生为8~21d的新生儿(OR=2.180,P<0.01);母乳喂养新生儿RV阳性率低于人工喂养新生儿(OR=2.312,P<0.01)。

3讨论

RV是导致世界范围内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据统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20%~70%的5岁以下儿童都感染过RV,且有季节性。由于小儿胃肠功能较弱,胃液、消化液相对较少,感染RV几率较大,尤其对于新生儿来说,其各系统脏器功能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下,容易造成消化道的感染,且一旦感染RV,死亡率较高[3]。新生儿感染RV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较轻,较隐匿,无明显秋季发病高峰期,常年均被感染[4],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以及腹泻伴呕吐、发热或喂养困难。本研究在RV检测阳性者中,腹泻患儿仅12例,剩余50例为非腹泻新生儿中大部分RV阳性新生儿无明显临床表现,这可能是因为母乳中存在RV抗体,感染新生儿的RV株与感染婴幼儿的RV株基因不同,新生儿肠腔内有独特菌群等,形成了抵抗RV腹泻的天然机制。轻度感染大多预后良好,而重度感染者可能导致呼吸循环障碍,危及新生儿性命。本研究中的腹泻患儿以轻度感染为主,大多于1周内恢复正常,预后良好。目前,针对RV感染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婴幼儿RV腹泻监测网[5],但要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控方案,还需把握新生儿RV感染的高危因素。本研究的单因素分析显示,而不同胎龄、出生时体重、日龄、喂养方式方面,新生儿RV阳性率差异则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早产儿RV阳性率低于足月儿和巨大儿,出生<7d新生儿RV阳性率低于8~21d和22~28d,低体重新生儿RV阳性率低于正常体重和高体重阳性率,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新生儿RV阳性率低于人工喂养。在多因素分析中,早产儿RV阳性率明显低于足月儿,出生日龄<7d的新生儿其RV感染率比出生日龄在2~3周的新生儿低,而在喂养方式方面,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期RV感染率显著低于人工喂养。这可能是因为早产儿以及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在出生后多入住于ICU,陪护感染几率低,加上ICU病房内消毒及护理程度非常严格,大大降低了RV传播机会;出生7d内新生儿初乳中含有大量保护性物质,或是早期新生儿肠道生理及免疫机制在抵抗RV感染中发挥了作用;母乳中存在母传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母乳喂养可大大提高新生儿抵抗能力,对于降低其患病率和死亡率有着积极作用,是新生儿RV感染的保护因素[6]。综上所述,RV是新生儿中常见的引发感染的病原体,而新生儿RV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新生儿感染RV的重要影响因素是足月、出生8~21d以及人工喂养,另有文献对产妇RV感染与新生儿RV感染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RV感染与产妇感染有着密切关系,宫内感染、出生时感染、生后感染多为母婴传播主要原因。在临床上应根据致RV感染的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控方案,切实避免新生儿RV感染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钟伟华 单位: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更多国内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因素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gnjj/116962.html

    相关专题:工程图学学报 小木虫 连续反应器


    上一篇:医学高职院校人文教育问题与策略
    下一篇:滑雪旅游市场SWOT分析及对策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