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大学教师文化素养概述

一、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出现问题的原因

导致大学教师文化素养不高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教师在文化素养方面是“先天不足”当今中国各大学对于培育文化精神缺乏重视,在教育理念上缺乏人文性、文化性,从而影响了大学生文化品位的塑造。同时,文理分家的大学教育,“产销对路”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严重限制了学生学科视野的拓展,学科间的渗透与交流,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过窄的专业视野,使得某些教师在以绝对正确的口吻传授具体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损害了科学那种“宽容”的怀疑的理性精神,这也是学科专家的视野所限。[3]大多数大学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大学期间没有受过系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的训练,他们是受教育“四个过”(华中科技大学文辅相教授所指出的教育的四个“过”:过弱的人文陶冶,过窄的专业基础,过强的个性约束,过分的功利导向)深刻影响,普遍缺少一种对人类文化精神的关怀,其人文修养、艺术修养、道德修养得不到根本的提高。因此,大部分大学教师在文化素养方面是“先天不足”。爱因斯坦早就指出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2.大学素质教育工作重点错位和教师管理监督的缺失在教师的培训中,同样只注重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提高,而忽略教师文化素养。目前各大学教师管理监督也存在畏难情绪,管理监督工作主要集中在课时分配、教师工作量核算等方面,对于教师职业素养或深层次的文化素养却很少涉及,更没有科学测评标准和措施。另外,在今天的中国大学界,“重科研、轻教学”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心态和事实。在大学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追求高水平,简单地理解为科研的高水平,办学的政策导向、资源配置、学术评价过度地向科研倾斜,这是对大学教育性的消解,对大学本质特性的背离。[4]人们似乎认为是科研而不是教学更能够代表一个大学教师的水平,职称评定的标准又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意识。可以这么说,连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的教学都不那么重视,更何况是文化素养的提高了。

二、关于大学教师文化素养提升和养成的思考

大学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养成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提高和养成的途径有很多,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通过在教学中渗透文化素质教育提升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

大学教师并非都来自师范院校,没有接受过教师教育的训练,即便有师范教育背景,文化修养方面也跟现行高等教育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大学的教学计划要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统一,鼓励教师把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一要自觉地把专业课程本身蕴含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二是把文化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自然地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全面体现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观,从教育教学理念上对教师提出文化素养方面的要求,既丰富了文化素质教育内容,也达到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举办教师“学术沙龙”,跨学科思想交流来提升大学教师文化素养

为了让大学教师能够拓展视野、交流信息,可以定期举办形式多样、内容自由的教师“学术沙龙”。将不同学科教师聚集一堂,在特定的主题下进行自由交谈、思想碰撞。教师在其中可以突破狭隘的专业领域,获得无限创意和灵感。这样无论从科研、教学,或是完善自身学识、修养的角度,教师们都有了全新的看待自身现状和发展方向的视角。通过这样提供文理交融、跨学科思维的渠道,用思想交流来提升大学教师文化素养。

(三)加强各种理论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自身的文化素养的养成

在大学教师文化的提升和养成过程中,外部条件固然不可缺少,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进行文化的自我修养。大学教师应当自觉地将文化修养放在自身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之中。大学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有着丰富个性、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青年人,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还包括文化素养。大学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抓住各种时机充实和提升自己,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内涵,把文化修养变成自身的内在需要。此外,大学教师文化素养的养成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

(四)营造文化氛围浓厚的大学校园文化,通过环境育人,提升大学教师文化素养

校园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师生产生着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深厚文化意蕴的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将使置身于其中的师生都自觉融入其中,思想感情深受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文化修养境界得以升华。因此,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校园的文化品位,能有效提升大学教师文化素养。文化氛围浓厚的大学校园,不仅包括优美的校园环境,还包括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教师群体,还包括校园中纯厚校风和大学管理人员、研究人员、服务人员的教育理念,以及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校园中富有时代气息的建筑群落、独具匠心的雕塑艺术,以及振奋人心的宣传标语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和财富。[1]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校园面积不断扩张。物质设施全新配备的新校园里,缺少的是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学新校区应当更好以人文的理念规划建设,更好地营造文化气息浓厚的文化氛围,创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同时,大学教师不仅是校园文化的教育设计者,其本身文化素养所体现出来的师德、学识水平、人格魅力及教学艺术,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教师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主导作用,传承、培育和弘扬教师的高品位的文化素养,创设人文氛围浓厚的大学校园文化。总之,只有高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大学教师队伍,既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根本基础,也是提高整个大学文化品位的基本保障。

作者:吴先峰 单位:文山学院


    更多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教师文化素养概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96118.html

    相关专题:包头医学院学报投稿 英语口语翻译


    上一篇:交通运输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下一篇: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探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