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高校管理下公共艺术论文2篇

第一篇

一、艺术类社团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

(一)艺术类社团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核心,是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作为高等院校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艺术类社团不但传承校园文明、实施素质教育、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的重任,还是高校对外展示校园良好风貌的重要窗口。而且,通过参与艺术类社团,可以培养学生们感受美、评价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艺术类社团是大学生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参加各种艺术类社团的过程中,学生们逐步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们基于个人的兴趣参加各种艺术类社团,在发展自身爱好的同时,得到了艺术技能的提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他人的认同,在接受美育的同时也培养了健康的人格。

二、艺术类社团在管理中注重的原则

(一)注重精英教育和普及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一,来参加艺术类社团的学生,都是凭借浓厚的个人兴趣加入的,但是只有少部分学生受过专门的艺术技能的训练和学习,更少一部分是学校专门招收的艺术特长生。对于在艺术技巧方面程度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比如,对于艺术特长生,需要对他们严加训练。俗话说“琴不离手、曲不离口”,只有严格的训练,才能保证这些“精英”们的专业技巧不至于丢失,才能在各项展演、比赛和演出中发挥出相对较高的水平。而对于凭借自己浓厚的兴趣却没有进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加入到艺术类社团中,对于他们的管理应该是开放式的,因为艺术技巧的提高不是短时间可以达到的,在保证他们浓厚的兴趣的基础上尽量可能多的给予他们专业上的指导,把重点放在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和艺术修养上。

第二,对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来说,如果说参加艺术类社团的学生可以被称为这一领域相对“精英”的话,那么对于教授参加各类艺术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学生就可以称之为“普及教育”了。这两种教育方式有一些不同,首先,由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体制的不成熟,大部分学校对于参加艺术类社团排练的同学是不给学分的,也就是排练课程没有进入到教务处的大课表,虽然来参加艺术类社团的学生都是凭借浓厚的个人兴趣和强烈的追求艺术的心理来排练,但是没有学分的排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艺术类社团成员的流失。另外,艺术类社团的排练和公选课的教学还在教育的形式和活动内容上有所不同,艺术类社团的排练重实践,对于艺术性要求更高,而且基本都是小班授课,小组排练,教学效果较为突出,而公选课授课面大,但是实践少,艺术性相对不强。综上,只有把两种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对艺术类社团进行管理,也能更好的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

(二)注重引导和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1.师资队伍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要符合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方向

首先,从教育者来看,教师大部分都是专业院校出身,本身在专业院校接受正规的专业训练,习惯于专业院校的指导学生方式,而在普通高校,学生都是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艺术技巧水平和艺术修养参差不齐,对于怎么调整教授方式,使之更加适应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发展,是教育者应该充分考虑并且研究琢磨的问题。其次,普通高校的学生一方面没有艺术专业院校学生的专业水平,另外,他们也不像专业院校的学生在艺术训练上花费很多时间。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公共艺术教育类课程只是课余时间所做的事情。但是对于艺术类学科的特殊性,没有大量的时间练习是不能真正掌握或者表现一部作品的,这也会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大打折扣。

2.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还处在摸索阶段,所以各方面的保障都不是很尽如人意,而且艺术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成果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凸现出来,而且由于各方面的不够重视,艺术类学科老师的正常排练时间不能和其他学科老师上课一样算作正常工作量,或者在工作量作比较的时候会打折,这种评价机制,会使公共艺术教育的成果评价就显得更加微乎其微。因此,公共艺术教育应该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效果评价模式。

(三)艺术类社团的发展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相比较艺术类课程来说,艺术类社团更加注重实践

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生展示自己艺术方面的才华,参加各类艺术团排练的同学,可以比听公选课的学生多了很多实际动手的机会,艺术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学习不能光听和看,自己亲身的体验才能得到更高层次的艺术体验,而这些体验是在课堂中单纯听老师讲课的学生所不能感悟的。比如,很多学生喜欢流行歌曲,认为唱流行歌曲很容易,但是通过加入到声乐团有了专门的老师指导,才知道原来流行歌曲的演唱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和容易,也需要学习很多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因此,在这方面,艺术类社团在整个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艺术类社团弥补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功利性的不足,提升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质量

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学生参与艺术类选修课程,大都考虑到这门课比较容易结业,学分较好得到,较少同学是出于真正的艺术兴趣而选修这门课,而老师们处于对这些学生的普及教育,在选课上课内容的时候也是尽可能的浅显易懂,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共艺术教育的质量。而艺术类社团则不同,学生参与这些社团都是凭借浓厚的个人兴趣,而且还有人是受过专门的艺术训练的特长生,那么这些人在参加排练和接受指导的时候,上课的积极主动性比一般上课的学生要强很多,那么上课的效果和质量当然也就比单纯听公选课的学生要好很多。再加上他们又参加艺术社团,又去听公选课,那么这种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就和单纯功利性想法的学生大不相同。所以,笔者认为,艺术类社团在提升公共艺术教育质量上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艺术类社团更加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对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类课程来说,参加选修课的学生可以是全校的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和班级,在同一课堂上课,相互之间不熟悉,有可能上完一个学期班上的同学都不认识,更谈不上什么合作。而艺术类社团的学生不一样,虽然有不同的社团,但是在一台晚会中就能相互合作和了解,而且晚会的演出,没有大家的团结协作,是不可能做好的。比如,交响乐团的学生在演出的时候,会有话剧团或者其他社团的学生帮忙做剧务的工作,如果没有大家的协作,演出不可能顺利进行。而对于90后来说,在演出中团结协作,更能培养他们关注他人,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这也是高校人才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自身的工作体验和管理经验,认为对于艺术类社团的管理,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与时俱进,使之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刘翔华 单位:南京审计学院艺术教育部

第二篇

一、建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平台

同时,在课程设置上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一方面要开设艺术理论和艺术赏析的课程,用以丰富学生的艺术理论基础知识。这个层面的教学应以大量的案例和生动的艺术作品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不可枯燥讲解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在艺术实践方面成立类似兴趣班的小组,让部分在艺术天赋或兴趣方面有较大可塑性的学生获得更进一步学习和施展自己艺术才能的机会。根据艺术教育的特性,这个方面教学的实施应是较小范围的,难以普及到每一位学生。因此,两方面的结合解决的是高校艺术教育共性和个性的问题。

二、以学生艺术社团活动为载体,实施公共艺术教育

学生艺术社团有两种形式:一是由有共同艺术理想和艺术兴趣的学生自发组建的,二是由学校层面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出面组织的艺术社团。不管哪种形式的社团,都是对公共艺术教育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不仅是有基础的学生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也是其他无基础但感兴趣的学生学习艺术技能的好场所。艺术社团的成员完全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主动性强,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同时也不会受到教学学时的限制,可以系统地对自己感兴趣的艺术门类进行长时间的学习。实践证明,艺术社团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要在政策层面对艺术社团给予支持,如指导教师的委派、经费的报销、场地的提供等。

三、开展艺术类的具体活动,为公共艺术教育的成果提供展示平台

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以及艺术教育机构应把握全校艺术教育活动的定位,可以每年定期举行大型艺术主题活动,如以重大节日(如国庆、元旦等)为时间节点,也可以某个艺术门类为主题举行一年一度的展演活动,如校园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书画摄影艺术展览等。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激励与奖励机制,以量化形式对表现突出的指导教师和学生给予精神与物质的奖励,以此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各类艺术实践与竞赛活动。这样,公共艺术教育的成果可以得到充分展示,学生也有了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充分利用所在城市的公共艺术平台进行公共艺术教育

现代城市都十分重视公共艺术平台的建立,如各地建有的博物馆、图书馆、歌舞剧院、电影院等,这些资源都可以成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平台。教师经常组织大学生到这些场所参观或进行艺术实践,通过耳濡目染,亲身接触大量鲜活的艺术形象,在感性和实践层面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以博物馆为例,地方博物馆一般都浓缩了各个地方的地域文化与历史,涉及的专业和知识面也非常广泛。高校的艺术教育偏重理论教育,而地方博物馆则更注重实践教育,注重审美感受与应用,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够使公共艺术教育更加完善,资源与教学形式也更加丰富。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也成为培养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场所。许多博物馆内都藏有大量从古至今各个时期造型艺术的代表,如精美的工艺美术品、绘画作品等,展现着不同时期的艺术之美,人们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也获得了艺术知识与启迪。没有博物馆参与的公共艺术教育是一种不完备的、有缺陷的艺术教育,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通过参观博物馆,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就更丰富、更完整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五、利用本地区地域文化艺术资源进行公共艺术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作为普及型的教育方式,应该对各艺术门类进行较为系统的了解,使学生对艺术有全面而系统的认识。然而,谈论与普通大学生相距甚远的艺术门类,会使公共艺术教学形式空洞,内容虚无,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及质量的下降。因此,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利用学生身边的艺术元素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益的补充,学生能够方便接触的、在平时显而易见的本土地域艺术资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产生了丰富而灿烂的地域艺术文化,如古建筑、民族歌舞、民间服饰文化、民俗活动等,无不如璀璨群星,散落在大江南北,成为国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资源。高校在实施公共艺术教育时,应将地域文化艺术资源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公共艺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艺术资源相结合是一个双赢的选择。从学生受教育的角度来讲,地域艺术资源给学生带来了异彩纷呈的艺术文化,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地域文化,接触更多的艺术门类。最重要的是,这些地域艺术文化就在学生身边,如北京的故宫、上海的中山路万国建筑群、海口的骑楼老街、海南的黎锦苗绣等。平时能够接触到,已经熟悉于心,通过公共艺术教师的深入讲解或现场引导,介绍其艺术价值,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产生进一步了解乃至研究身边传统文化艺术的愿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激发了学生学习艺术的热情。此外,从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扬角度来说,通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平台,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艺术,可以使地方文化艺术得以传播普及,发扬光大。

六、对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要想做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一支稳定的、艺术素养高的教师队伍必不可少。现在许多高校都采取由艺术专业院系的专业教师兼任公共艺术教育的授课教师,这样做有利有弊。艺术专业教师在单项艺术门类的业务能力上钻研较深,但非艺术专业学生需要的是普及性质的艺术知识,要有广度,深度上不宜过于深入。同时,在教学实施和管理上,兼任教师往往受制于教师的所在院系,因此,成立专门的公共艺术教育教学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从事公共艺术教学的教师一定的支持,对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良性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现代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培养具国家经济论文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成为高校需要反思的问题。以往过于功利的教育模式,使得高校培养的毕业生缺乏创造力。而艺术教育特有的发散性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艺术、对生活的热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基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大力提倡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势在必行,着力研究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办法,意义深远。

作者:李锦林 单位:海口经济学院


    更多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管理下公共艺术论文2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162186.html

    相关专题:华北煤炭医学院官网 温州商会


    上一篇:宿舍文化下医学生激励机制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