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古诗教学模式与学生语文素养培养

摘要: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朵奇葩,言简意丰、令人回味。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学法总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一线两步一法教学模式,即“一线”与朗读能力的培养;“两步”与习作能力的培养;“一法”(渗透学习方法)与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的优化,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语文素养;朗读能力;习作能力;自学能力

一、引言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旖旎多姿的中华民族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极为珍贵的文学宝藏。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朵奇葩,言简意丰、令人回味,蕴含着意境美、音乐美和语言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提出:第一学段诵读浅近的古诗——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第三学段背诵优秀诗文60篇。而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多重视对字词的解析、段落的梳理以及辞格运用等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学法总结。“如何巧用古诗(一线两步一法)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成为我课堂教学的一个大胆尝试。

二、“一线”与朗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都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段学生朗读能力弱,一字一顿,拖腔拉调,大声唱读。中国古诗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非常适合课堂教学朗读能力指导。利用“一线”,即以朗读为主线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在教学古诗《赠汪伦》时,鼓励学生朗读,再播放古诗朗读(感受古诗朗读的语速)。通过对比,纠正学生拖拍、唱读的毛病。了解诗中要表达朋友送别时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教师指导:表达要“舍不得分别”,语速自然要放慢,语调舒缓,诗中能表达朋友间深厚情谊的词语“欲、忽闻、深千尺、送我情”要重读。这样,学生就容易解决“有感情朗读”的尺度了。再借助从古诗学到的朗读技巧迁移到课文的朗读中去,学生的朗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三、“两步”与习作能力的培养

(一)“感知诗意”与遣词造句。感知诗意即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的同时,着重体会作者能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选择相应的词语。作文教学中,常常要求学生的作文要“用词准确”,但如何判断自己的用词是否准确、恰当?怎样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难以突破的。我尝试把感知诗意与遣词造句结合起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教学《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这一句时,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当教师解释:铺是把东西在平面上展开时,学生自然生成“残阳能铺吗”的疑问,然后从“道”入手,鼓励学生组词,如“一道山、一道难题、一道光线……”使其明白“道”在这里是作为量词,不能与“太阳”搭配,进而明白铺在水中的不是残阳,只能是残阳发出来的光。因此,“铺”在这里解释为“斜照”。那么,“铺”字是否可以换成“照射”呢?这时可通过观察日落图:太阳落在地平线上时,太阳与海面在同一平面上,远远望去,如同一床巨大的金色地毯,“照射”则不能表达出这样的效果。最后使学生知道一个“铺”字,不仅生动描绘出当时江山尽染、水天相接的情景,而且把静景动化,把江面写“活”了,体会诗人“用词准确”。这样教学比生硬地为学生解释为什么在选词造句时,“词语搭配要恰当”容易得多了。

(二)“进入诗境,体悟诗情”与布局谋篇。在学习《寻隐者不遇》一诗时,我作了这样一个大胆预设:先理解“童子、言、师、此、云深”等词语,然后启发思考:(1)诗人会问“童子”什么?每次问心情如何?(2)“童子”又是怎么回答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说明了什么?让学生理解诗意,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主题。此时,我加入一个补充练习:以“诗人为什么要去寻访隐者?”为开头进行续写。通过有目的练习,学生一方面可以掌握叙事的结构,另一方面了解与中心有关的材料要详写,反之,略写。这样学生在作文中就知道如何布局和处理材料了。四、“一法”(渗透学习方法)与自学能力的培养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信息的大量涌入,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上必须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入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已经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能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结合这一实际特点,“学法渗透”显得尤为必要。在学习《夜宿山寺》这首诗时,先请学生回顾《春晓》一诗的学习方法,通过讨论,学生归纳出学习古诗的一般步骤:了解诗意、想象诗境、领悟诗情、课堂背诵。根据以上步骤,师生共同总结学法:(1)了解诗意。布置学生通读古诗,抓住关键字眼“危、百尺、辰、高声、惊”,感知诗意:诗人投宿到山上寺院时所看到的景象。小结:初读知诗意;(2)想象诗境。结合“高百尺、摘星辰”等词句启发学生想象,进入诗境,以诗人身份进行朗读。小结:精读想诗境;(3)领悟诗情。出示课件,思考:望着这幅高入青天的山寺楼台,你的感觉如何?(神秘、惊叹)诗人描绘高楼的奇伟景象,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喜悦、赞美)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

小结

美读悟诗情;(4)课堂背诵。训练学生有节奏、韵味朗读古诗同时,尝试背诵。小结:熟读背古诗。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课内外古诗游刃有余,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古诗文夯实基础。古诗教学模式优化,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两者相辅相成,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了真正课堂的“高效”。

参考文献:

[1]欧红淑.古诗教学[工业经济论文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9(00)

[2]周明.小学古诗教学方法实践探索[J].教育科研论坛.2009(09)

作者:赵静欣 单位:大庆市火炬学校


    更多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古诗教学模式与学生语文素养培养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159762.html

    相关专题:天津市滨海新区 内燃机


    上一篇: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故障诊断分析
    下一篇:刍议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