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少数民族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搭建好少数民族文化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贵州是一个山美水美,气候宜人和资源丰富的地方。早在1960年周恩来同志在贵州作短暂逗留时就对贵州人民殷切的寄语。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贵州多元文化的维护工作。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系列的多元文化保护模式,如民族调查与集成出版保护模式,民族双语教学保护模式,民族文艺之乡命名保护模式,博物馆与生态博物馆保护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级保护模式,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保护模式[3]。2002年,贵州省开展了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试点工作,自此项工作实施以来,全省民族地区共有四百多所中小学相继开展了民族文化进课堂的工作,很多中小学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民风民情适时地编写民族文化进课堂的教材。如安顺市民族中学编写的《屯堡文化》、赫章县珠市民族初级中学编写的《乌蒙彝族舞蹈》和望谟民族中学编写《民族体育运动与健康》[4]等等,这些书籍教材都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典范,体现了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的生机活力,在编写教材的同时,各中小学还积极邀请当地的民间文化艺人走进校园,开展讲座、举办培训班等。作为高校来讲,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就要搭建好少数民族文化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下和网上平台建设。网下平台即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将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吸纳到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任务计划中,安排一定学时,这样既能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减少“思政课”因空洞的理论介绍而难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而带来的学生厌学情绪,又能增加学生学习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各种大型集会活动如专题讲座、文化活动月活动、社团活动、开学典礼等,在活动中举行一些民族特色鲜明的歌舞大赛、各少数民族传统习俗知识竞赛、少数民族服饰秀、少数民族工艺展等等,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网上平台即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如网页、QQ、微博、微信、贴吧等载体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和交流,使广大学生在交流中相互了解、学习和借鉴,增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和了解。

二、挖掘和整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长效性

贵州是多个民族聚居的省份,据文献资料显示,世居在贵州的少数民族就有17个之多。各民族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发展,不断地形成了独具自身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各不相同,而且即使是同一民族,也会因为地域环境的关系同一民族的文化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交错在一起,形成了我国西南一隅的民族文化宝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充分挖掘和整理这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宝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添新鲜元素和活力,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实现高校全方位育人目的,提升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对贵州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环境下,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星星,它的存在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来自贵州各少数民族的大学生们从小就受到自身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在他们身上体现着民族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这是将贵州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础和前提。其次,贵州各民族文化工作者提炼和整理的贵州民族文化资料为少数民族文化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桥梁和纽带。近年来,贵州民族文化工作者在搜集和整理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吴正光老先生的《沃野耕耘——贵州民族文化遗产研究》,田永国等著的《贵州近现代民族文化思想研究》,杨昌儒等著的《贵州世居民族节日民俗研究》等等。最后,要发挥网络载体作用。现代网络传播媒介特别是微信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低头一族”已经成为手机用户的代名词。而手机用户中,大学生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好这一趋势,利用现代传播载体,将贵州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部分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影响着广大学生,从而形成网下理论灌输,网上持续影响的教育氛围。

三、校园“民族文化角”的构建

所谓校园“民族文化角”是指为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而进行的与民族文化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的场所。校园“民族文化角”是学生认识、学习各民族文化知识的渠道,也是网下丰富学生知识面的良好活动载体。校园“民族文化角”构建的目的旨在扩散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学习生活。要构建好校园“民族文化角”,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和教化功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考虑地点和时间,校园“民族文化角”受众对象是广大师生,因此,活动地点要尽可能的大和空旷,可以选择在公共阶梯教室、大型学生活动室或者足球场进行,时间以两个小时为宜,尽量避免在周末开展。其次,加大活动关注度。要利用网下平台如校园黑板报、展板的形式将每一次“民族文化角”的活动内容以海报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网上平台如QQ群、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等媒介将活动的相关活动事宜发布出去,使活动覆盖全校师生。再次要抓好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每一期的“民族文化角”活动都要经过周密的安排,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达到活动预期的效果,最好是在学期开始时,负责活动的学生主管部门就要安排人员根据每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的不同做好活动的计划部署。最后,活动内容的丰富和多样化。校园“民族文化角”旨在增强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知识的学习氛围,扩展知识的学习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项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丰富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独具特色的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熏陶,享受民俗节日的乐趣。因此,内容必须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形式上要新颖,不能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要结合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通过形式多样的现代元素来组织和开展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既增长知识又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的涵养。

四、充分发挥实践教学,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

俗话说,“听一千遍不如看一遍,看一千遍不如做一遍”。实践是知识的源泉,离开实践,我们从课本上学到再多的知识就像不会结果的果树一样,中看不中用。“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课程,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重要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好,能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即增强学生培养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意识;接下来是第二步,即如何将这种认识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良好发挥离不开传统的理论灌输,但更离不开实践教学。因此,要进一步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途径,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就是要进一步增强高校与地方教学实践基地的联系,让更多的学生走出教室、走下社会,利用课堂学习的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民族文化同样具有很强的教育、教化功能,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讲更是如此,所以,高校要进一步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增加一些如民俗博物馆、民族文化村寨等的实践教学基地。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的时候要明确实践教学内容形式,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教学,切忌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如观读类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组织学生到民俗博物馆,观看一些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影视资料并撰写读书心得和观影感;其次是调研类和服务类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或是寒暑假期间等深入到少数民族文化村寨,运用所学的“思政课”理论就当下一些社会问题进行调研和开展社会服务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最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基层,更能近距离地理解和认识到少数民族村寨的发展历史。俗话说,雨露滋润的树木才长得茂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地吸收少数民族文化中一切有益的教育元素,搭建好少数民族文化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将其与当下时代大背景很好的结合,才能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实现好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作者:马露 罗明红 单位: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遵义师范学院


    更多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少数民族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152850.html

    相关专题:材料失效分析 男生女生银版投稿


    上一篇:图书馆中小企业信息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