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 >

中国画在学校美术教育的作用

一、中国画的特质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十分悠久,流传下来的佳作也不计其数,且在绘画技法与绘画理论方面总结了许多经验,这些成果都影响着后世美术教育的发展。从两千多年前的西周帛画作品来看,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绘画技法与视觉表现形式,而发展至宋朝时期,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其绘画作品多以一“理”字为主流,以写实绘画为主要形式,以中国画为美术教育内容,但这与当代美术教育所包含的艺术门类(油画、中国画、版画、雕塑、壁画等)又有所不同。中国画之所以成为世界艺术史不可或缺的艺术门类,多是因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艺术理论与绘画技法。周积寅先生曾言:“中国画的哲学核心即道,画即是道,体现着中国画特有的本质。”潘天寿先生在《听天阁画谈》中也曾指出:“绘画之技法,不外乎点、线、面三种形式,中国画多以点、线为主,西方绘画多以面为主,这些言论无不体现了中国画的特。同时,中国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民族精神与儒、道、楚、佛等哲学思想的影响,其画作多能展现创作者的人文精神内涵与生活意趣。尤其是明清之后“文人画”的出现,更促进了写意绘画艺术的发展,而这类成就恰是中国画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是中国学校美术教育借鉴的源泉所在。

二、中国画课程教学的价值所在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美术教育的教学过程属于特殊的创造价值的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客体认知,逐步改造适合自己的主观世界,使主体具有价值特性。中国画的发展历史悠久,经过了数千年不断地革新与发展,创造出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技法,形成了独具中国韵味的绘画语言体系。传统中国画不强调明暗光影关系,不讲求焦点透视,对物象描绘不拘泥于外表形态,多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为主,同时,在构图布局、艺术分料、用笔、敷色等方面极具民族特色。特别是中国画讲求“留白”,追求“阴阳相生”、“黑白成像”、“气韵生动”的意境。另外,中国绘画艺术的主要魅力在于能够体现绘画者的道德情操与人格修养,笔墨技法是绘画者用来表达思想信仰、抒发内心情感、描述对象的主要工具,其用笔技法、审美情趣、精神内涵等无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因此,学生在学习、鉴赏中国画作品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逐步接受精神层面的洗礼,摒弃粗俗愚昧,克服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懂得如何与人为善。同时,中国画受传统佛教禅宗思想的深远影响,其“意象”思维方式恰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实践所得,它既不同于西方的“具象”思维,又有别于“抽象”思维理念。“意象”思维方式将事物“人格化”,寻求人与事物之间的主观感应,倡导客观物象与主观意识之间的共通性。这类思维方式更注重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由此可见,将中国画引入学校美术教学体系中,不仅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传统文化精神的体悟也极具现实意义。

三、中国画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意识体现,它重视画作的文化审美功能,强调绘画技法的重要性,其继承与发展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底学习,同时,中国画的学习对学生观察能力、创造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中国画的“形”对学生造型能力、观察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人类在长期的艺术实践活动过程中,总结了丰富的造型理论知识与经验。如西式“写实”绘画体系中的光影关系、艺术解剖学、色彩构成、透视学等,中式“写意”绘画体系中的“以形写神”等。在《说文》中提出,“形,象形也”,这里的形多指客观万物呈现的结构、轮廓、动态等,而美术术语中的“造型”也是如此。如今,多数院校美术教育的基础课程教学目标之一为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提升学生对物象“形体”的描写能力。所以,学习中国画的造型艺术,对提升学生对物象形体的把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绘画观察方式的不同,也会导致造型方式不同,西方绘画以“写实”为主,强调客观物象的真实性,讲求“焦点透视”、“近大远小,近实远虚”与固定试点的观察方式。而中国画以“写意”为主,重视主、客观的结合,讲求“边走边看”、“以大观小”及“散点透视”的观察方式。例如黄公望的《富山春居图》,其高远、平远的绘画表现技法使得画面可看、可游,灵活多变。同时,中国画对客观物象的表现不拘于肖似,讲求“意象”表达,主要以传达物象神韵及作者主观情感为主。因此,能够舍弃部分与物象特点无关紧要的部分,甚至能够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对所绘物象进行深入刻画。另外,中国画对物象形体的处理也十分精妙,特别是“18描”中国画技的产生,更是中国画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一大飞跃。如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八十七神仙图卷》等,其行笔侧锋突出且快速,线面变化丰富。这些造型绘画技巧多能够提升学生的准确描绘能力、塑造能力与结构分析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还能够提升学生手、眼、心的表现、观察与理解力,使学生通过形态描绘来更好地认识自然,表现自然。

(二)中国画对学生人格养成的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画多简练、豪放、洒脱、大气、意蕴浓厚,工笔画则结构严谨、笔触细腻、层层晕染。在美术教学中引入中国画可让学生在欣赏、描摹过程中把握作品的整体神韵,以提升对物象的综合概括能力。同时,中国画重诗、书、画、印等的结合,在“立意”时具有极强的灵活性,这种灵活特点多体现在画面的取势、开合、空白、疏密、透视、虚实等。这与西方绘画艺术相比,具有较高的人文情怀。另外,中国画强调画品与人品的统一,俗语云:“人品不高,落墨无法”。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也曾提出,“画事须有高尚之品德,宏远之抱负,超越之见识,厚重渊博之学问,广阔深入之生活,然后能登峰造极”之言论。因此,引入中国画课程教学还能够引导学生品位国画中的画品与人品,以提升自身品德。

(三)中国画对学生创造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

古画模仿是最为传统的入门教学方法,它仅是制作的初级过程,而艺术的最高境界则是创造,故仅以临摹画作示人的作品,犹如一台复印机,而仅知道写生的人,仅是自然万物的俘虏,不能别具匠心,抒发灵性。同样,若无模仿为基础,文化也难以得到传承。而国画以其独特的写意特质,有助于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融合自身情感进行创作,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中国画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写生是西方画派的主要特征,写意是中国画的主要特征。写生需依托实物,而写意则依托于创作者的记忆力,以想象为主。因此,修习国画作品的人多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但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思维力不仅是人脑的思考能力,也指人的思想观念。近年来,中国画在创作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群体艺术观念,积极引用各类新材料、新方法进行绘画创作,呈现出一幅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及择物观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中国画对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作用

将中国画作为学校美术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既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又是对中国艺术元素的支持。多数优秀的艺术表现形式都是某一时代发展的缩影,都体现着民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审美趣味与社会生活等。扎根于中华文明的国画艺术从来都是东方艺术的典范,其色彩晕染、章法布局与笔墨造型等无不凝聚着中华文化的艺术内涵。因此,将中国画引入学校教学体系,既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是学校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必须肩负的使命。

(六)中国画对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

中国画强调意境,注重人、诗、书、画、印的结合,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与写意性。这种特性体现在画面主次、取势、透视、虚实、呼应、开合、题款与边角处理等方面,适应安排朱印与题跋,能够起到稳固构图的作用。由此可见,中国画可借助多种艺术形态语言进行语意表达,这与西方绘画形式相比,在审美方面具有更多的阅读性与人文情怀。另外,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受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阶段需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为学生营造充满活力的审美艺术氛围。四、结束语综上所述,中国画对学校美术教育的推动作用,会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而愈发重要。同时,学校在开展中国画的教育过程中,也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集各家之所长,实现中国画创作的新高度,借助中国画的艺术特质与画品之风,促进学生审美意识、创新能力、观察能力等的全面发展。

作者:刘佼佼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更多行政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中国画在学校美术教育的作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xzgl/97892.html

    相关专题:毕节学院 全国税收征管规范1.0


    上一篇:广播发射台防雷设计综述
    下一篇: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