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 >

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按照入选标准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北京市内4个社区参与筛查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共1455例,将参与筛查的人群按照高血压病史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并进行多项相关问诊及理化检查,其中通过比较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观察2组受试人员颈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情况;将高血压组患者分为伴有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和不伴有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2组,观察比较高血压持续时间的长短对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的影响。结果:通过对上述观察数据的单因素分析比较,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高血压组患者颈动脉内膜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受试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颈动脉内膜斑块发生率与高血压病程呈正相关关系,颈动脉窦为颈动脉斑块好发部位;中医证型分析结果显示,苔黄腻、口唇紫暗、脉沉等症状体征在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组中发生率较高。结论:在参与筛查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高血压及其持续时间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均呈正相关关系,颈动脉窦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好发部位,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以气阴两虚为基础,痰浊与瘀血为其主要病理因素。

关键词:高血压;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并且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1]”定期的颈动脉超声监测及有效的动脉硬化控制,将有助于降低或控制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而颈动脉易发生粥样硬化且发病时间较早,是临床观测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况的敏感部位[2]。本研究观察了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高血压病患者及其病程对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影响以及中医常见脉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属于“十二五医改重大专项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的一个内容。所有病例来源于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在北京市丰台区花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佐卫生服务中心筛查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共选取1455例[3]。

1.2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

筛查地40岁以上北京市常住人口;脑卒中高危人群判定标准根据《2011年医改重大专项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既往有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者或具有以下3项及3项以上危险因素者则判定为脑卒中高危人群:①血压≥140/90mmHg或未知;②房颤和心瓣膜病;③吸烟;④血脂异常或未知;⑤糖尿病;⑥很少进行体育活动(根据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方案体育锻炼的定义是每周体育锻炼≥3次、每次坚持30min、持续时间超过1年);⑦超重或肥胖(BMI≥26.0kg/m2);⑧有卒中家族史。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排除既往糖尿病病史及血脂异常病史患者[3]。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方法

1.3.1对参加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制定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防治工作手册,并使用统一的临床观察表。1.3.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功能检查科专业超声医师对全部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进行颈动脉血管的超声检查,并记录受试人员的血管形态、是否存在斑块、斑块存在部位和斑块的数量。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双机分别录入数据,合库后进行数据核对。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非参数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描述,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和趋势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参与此次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人员共1455例,高血压病史及人口学资料统计显示,男性563例占38.69%,女性892例占61.31%;年龄40~90岁,平均年龄(65.62±9.35)岁。根据高血压病史分为高血压组1077例,其中男性413例(38.35%),女性664例(61.65%),平均年龄(66.42±9.38)岁;非高血压组378例,男性150例(39.68%),女性228例(60.32%),平均年龄(63.36±8.87)岁。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人员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受试人员颈动脉超声斑块检出比较

表1显示,颈动脉超声分别检查颈总动脉、颈动脉窦部及颈内动脉3个部位。超声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呈多发态势,即2个及以上部位均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以高血压患者为著。其中,高血压组(1077人)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总人数共616人,检出斑块总数共1014处;非高血压组(378人)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总人数共171人,检出斑块总数共226处。其中,高血压组患者颈总动脉斑块共检出160处(160/1014,15.78%),非高血压组共检出31处(31/226,13.72%);高血压组患者颈动脉窦部斑块共检出604处(604/1014,59.57%),非高血压组共检出148处(148/226,65.49%);高血压组患者颈内动脉斑块共检出250处(250/1014,24.65%),非高血压组检出47处(47/226,20.79%)。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斑块检出率比较[(616/1014)/(171/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数据显示无论高血压组还是非高血压组受试者均以颈动脉窦部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好发部位。表2显示,参与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者高血压病程时间长短不一,所以观察比较了高血压病程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发生情况。其中,高血压组受试人员中病程小于5年者检出颈动脉斑块共173

2.3高血压组症状、舌苔脉象比较

表3显示,在本次参与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的受试者中,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实证多以火热、血瘀表现为主,而虚证主要以气虚为主。实证以口舌生疮、口唇紫暗、苔黄苔腻等4项症状体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虚证以气短、乏力、潮热盗汗等3项症状体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脉象中以沉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以上有统计学差异的症状体征共计8项。其中苔黄、苔腻及口唇紫暗在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发生组中检出率高,而气短乏力、潮热盗汗在高血压不伴颈动脉斑块组中发生率高。可见,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者多以虚实夹杂症为主,中医病机为气阴两虚,主要病理因素为痰浊和瘀血。究中我们得出结论,高血压及其病程长短是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窦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好发部位。

3讨论

高血压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现代医学影像学的诊断,在中医尚无其辨证内容。但其发病可能与“眩晕”“中风”“胸痹”等有一定关系,历代中医各家认为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风、火、痰、瘀、虚等均可对其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综合分析主要有痰瘀互结、本虚标实、内伤虚损等不同分型,病性为本虚标实,瘀血与痰浊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重要病理因素。根据此次筛查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中,高血压患者较非高血压者升高,且随高血压病程的增加,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增高,此结论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4-6]。故高血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影响与时间呈正相关。中医证候学结论认为,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中医病性是以虚实夹杂为主,在气阴两虚的基础上痰浊与瘀血为主要病理因素而导致的。从本研例,占高血压组的16.06%;病程5年到10年者检出颈动脉斑块共199例占18.48%,病程大于10年者检出颈动脉斑块共244例占22.66%。经趋势χ2检测,随着高血压持续时间的增加,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亦增加(χ2=774.001,P=0.000)。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国高血压杂志,2011,19(8):7093.

[2]易兴阳,潘光强,余昌明,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探讨[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2:7-9.

[3]李涛,张允岭,赵晖,等.吸烟与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2):175-178.

[4]吴永成,王亮玉,李雪山,等,颈动脉内膜增厚度及其斑块与高血压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信息,2010,23(5):1231-1232.

[5]程晓君,许鹏,李平.高血压颈动脉超声检测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学,2009,15(24):99-100.

[6]管琳,刘海娜.单纯高血压与高血压伴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特点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37):61.

作者:曹征 张允岭 张志辰 姬少珍 李涛 王建伟 谢玉晗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更多行政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xzgl/104708.html

    相关专题: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 电子商务未来发展趋势


    上一篇:没食子酸对宫颈癌的影响
    下一篇:航空电子设备腐蚀因素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