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 >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学风建设研究

【摘要】学风的好坏往往是评价一个班级好坏的重要标准。好的学风是促进班级不断发展的动力,一个班级良好的学风可以折射出班里同学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它可以有效地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个班级的生命。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学风现状的分析,探索出适合辅导员班级管理中学风建设的方法。

【关键词】学风;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784(2015)04-94-3

作者简介:余秋玥(1988—),女,四川成都人,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学风,顾名思义,是指学习的风气。在如今的理解里学风包含着二种含义,一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有时也特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学风的好坏往往是评价一个班级好坏的重要标准。好的学风是促进班级不断发展的动力,一个班级良好的学风可以折射出班里同学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它可以有效地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个班级的生命。而目前高职院校中的学风并不乐观,主要体现在课堂上的听课成效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整体学风不积极。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在高中时并不属于好学生,甚至是班里的差生,这些所谓的“差生”聚在一起时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大环境下学生整体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们学在一起、住在一起,很容易相互受到影响;二、过短的学习期限不利于学风的培养。高职院校的学制是三年,比本科院校少一年,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很有限,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第三年多是外出实习期。一个班级建设出良好的学风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可是在大二下学期开始,部分学生就急着离校工作实习,一个班级刚刚培养好的学风,又面临着考验;三、学生对专业的热情度不高。有一些学生在大学里的所学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而是受高考分数的限制调剂到这个专业,导致学生本身的学习热情就不高。另外,如今就业压力大,少数学生受到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学习积极性不强、方向不明确,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过于模糊,形成了学不学无所谓的心态;四、学习心态过于死板。一部分学生并不迟到旷课,但是学习的效果却不理想,主要由于这类学生,仅仅满足于老师上什么就听什么,不思考、不复习,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甚至有些学生只有人到了教室,心却仍在九霄云外,或是上课聊天、发呆、玩手机,这部分学生可能直到毕业还没有弄清楚自己到底喜欢这个专业什么,最应该学的是什么,今后能做些什么,浑浑噩噩地度过大学三年。身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深刻体会到学风建设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学风建设,贯穿辅导员班级管理的每个环节。在学风建设上,辅导员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辅导员自身是关键

在高校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不是任课教师,不是校领导,而是辅导员。辅导员在学生心中往往有着双重身份,老师和哥哥姐姐,所以辅导员要善于利用这两个角色,既可以用老师的身份监督教育他们,也可以利用哥哥姐姐的身份,开导劝解他们,还可以借鉴自己上大学时的经历,从学长学姐的角度给他们出出有利学习的主意。作为辅导员,要想抓好学风建设,首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给学生树立起严于律己的形象,自身要积极上进、不断充实自己,用先进的思想、知识武装自己,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可以通过课前点名的方式督促学生按时到课。但是现在的学生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出现了很多应对点名的方法,作为辅导员当然也不能一成不变,可以采取灵活的点名方法,如课中点名、抽点等,也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定的奖惩制度。然而,并不是只要做到点名就能很好的改善学风,对于长期缺勤的同学,要重点关注,多监督多督促多谈话。

二、抓住各年级特点改进学风

大学期间是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每一年学生的心理状态都不一样,对自我的认识也不一样,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和课程的改变做出相应的变化。

(一)大一,是关键

很多学习习惯的养成、观念的树立是从大一培养的,有经验的辅导员都知道,如果大一把班级制度定好,学风整顿好,大二、大三的时候在班级管理上会轻松很多。这一年,学生们完成了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大家从家长的管制中脱离出来开始集体生活,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朋友,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心态。一部分学生对大学充满了好奇,他们从高强度高压力的高考中释放出来,面对崭新的大学生活,他们充满了学习的激情,对校园里的一切活动都跃跃欲试。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高考的失利就读了高职院校,入校时就抱着消极的心情,对校园里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这部分学生辅导员在大一时一定要把他们的观念思想转变过来,否则整个大学三年他们都会保持着这种心态,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会是班级学风建设的大难题。大一新生在心理上行为上都更容易受到引导,有极强的可塑性。新生的入学教育是学风建设的关键时期。所以,辅导员要抓住入学教育这个机会,在入学教育上尽可能的介绍大学里积极的一面,结合学生的心理,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多介绍专业相关的信息,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另外,大一开始时,辅导员就要制定好完善的班规,在班级管理中要体现出“严”,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对于影响班级学风的事件要严肃处理,这样做为大二的班级管理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大二,专业发展是重点

高职院校中大一的课程多是公共课程,例如英语、形势政策、体育等,到了大二更多的课程是专业课,大二这一年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最重要的一年。作为辅导员在日常管理中要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特点,今后的专业发展、地位、作用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由原先的“填鸭式”学习变为自主式学习。在平时辅导员也要经常和专业任课教师沟通,了解班级学生的课堂表现,多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相关的比赛活动,使学生在比赛中获得存在感、成就感,减少高职院校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对于在比赛中获奖的同学,要大力在班里宣传,激发其他同学参加比赛的热情。另外,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应该督促学生多考证书,如找工作时普遍需要的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等,为学生找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大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高职院校中,大三下半学期往往是实习期,小部分在校成绩较好的学生急于将学校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中,希望提前出去实习,他们认为在学校里自己成绩不错,到了社会上也会不错,这犯了“井底之蛙”的错误思想。社会上的专业需求往往不局限于学校所教的知识,它们需要学生更多的专业素养。还有部分学生,大一的新鲜期已过,到了大三反而没有目标,导致大三的到课率有所下降。身为辅导员,在大三的班会上可以多介绍如今的就业形势,帮助学生分析就业问题,多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对口岗位的要求,使学生的目光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内,让学生对照自身查漏补缺,在大三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有目标地完善自己,充实自己。

三、善于利用班干部

大学不同于高中,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辅导员也不能每时每刻和学生在一起,改善学风跟高中相比存在一定的难度。而班干部他们是班集体的一员,比辅导员更了解班里的实际情况,知道学风建设中存在着哪些问题,也知道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意见,可以及时地将这些信息反馈给辅导员。要想在学风建设中事半功倍,首先,班委会的建设很重要。辅导员在大一时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于表现良好,乐于帮助老师做事情的同学要多加关注,建立分工明确的班委会,这些班干部必须以身作则,有很好的表率作用,在班里有一定的威信;其次,要首先让班干部们意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积极性,这样,辅导员在抓学风建设时才会得到班干部的配合和支持,积极主动地搞好班级学风建设;再次,辅导员要明确各班委的职责,完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班干部的工作热情,才能使班干部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四、先进、后进两头抓

高校中,辅导员带班人数多,学生建设如果从每个学生上入手是不切实际的。一个班级中,最容易记住的往往是最好的和最差的学生。我们就从这两头入手,树立学习典型,以典型带学风,鼓励先进生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学习上多帮助后进生,结合学校年度评优,对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大力的宣传,树立典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每个后进生的形成原因都不一样,辅导员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处理,要了解他的成长环境、心理因素,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并做到跟踪教育,细心发现后进生的每一点转变,及时给予鼓励。他们的心灵更脆弱,更渴望老师的关怀。由于成绩的不好,后进生对老师会产生畏惧的心理,辅导员要主动接近他们,要保护好他们自尊心,不在班级中大肆批评,更多的采用个别谈话的形式,使后进生从心理上有所转变,不畏惧上课。后进生的学风教育,不是一时半刻能见成效的,辅导员要有诚心、爱心、耐心。总之,良好的学风是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促成学生成长成才的可靠保证,也是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主旋律。学风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更关系到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全校教职工共同的责任。身为辅导员,在班级的学风建设和管理中,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长期性、复杂性,要做出正确的引导和监督,充分发挥辅导员的职责和作用,将学风建设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中军.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研究方法与实证[M]政治期刊.人民出版社,2010.

[2]林娜.新世界高校辅导员工作重点难点问题探析[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王小红,杜学元.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余秋玥 单位: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更多市场营销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学风建设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scyx/169594.html

    相关专题:婴幼儿早期教育与保健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上一篇:骨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农业企业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获利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