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 >

文学批评研究伦理学论文(共2篇)

第一篇

从文学作品伦理观念与社会伦理观念的关系出发。用批评的方法研究文学作品伦理观是否与同时代社会伦理观念是否相符。如果存在着偏差,那么偏差的程度有多大。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研究同时代的作家,所呈现的作品中道德倾向的偏差有多大。作家自身的道德理论观念和作品中道德倾向,对同时代不同作家的作品道德倾向是否有影响。最后,从作家道德责任和文学批评家的道德责任出发。作家创作过程中会倾注进自身的道德伦理观,其作品是否做到了道德责任的鞭策,以及文学批评家是否又是在道德责任的道路上进行文学伦理学批评。作家和文学批评家都有着社会道德理论观的责任,所呈现出的作品也会受到道德责任的评估。综上所述,文学伦理学将作家道德伦理观、社会道德伦理观、文学批评家道德伦理观和学术规范涵盖进去,这将有利于我国学术界道德思想的大大提高。这一理论被很好地运用到中国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中,更增加了其适用范围,并使其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不难发现,我国近年来文学批评法的伦理方法大部分都是来自西方文学批评法。我国要想在文学伦理学批评中有所发展,必须要进行创新,探究新方法才能够使我国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世界文学界占据一席之地。我国现在高度重视文学伦理学批评就是为了能够给中国的文学批评添加新的特色,使中国文学研究者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学批评理论并以此来知道实践。我国近几十年来都在研究西方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伦理基础原则,总是受西方文学批评的引导,很难再由较大的发展,永远都是落人后而行。聂珍钊教师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首要目的,首先就是批评中国文学研究者这种没有创新意识的文学研究精神。我们在文学批评研究上必须要拥有属于自己特色的伦理基础,才能够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为我所用,从而更好的发展我国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伦理学批评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目的则是要为“文学创作提出一种必需的道德要求”。我国文学批评出现道德理论价值缺位的现象,道德理论是一个国家赖以发展的人文基础,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文学批评要肩负起道德的重任,以回归道德理论为终极目标,文学伦理学批评就是为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学作品的价值在过去往往体现在其艺术性方面,现在我们要重新审视,道德伦理的研究更应该受到重视。文学伦理学批评并不仅仅是对文学作品及作家的批评,还有不容忽视的教化功能。我国是一个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人文道德伦理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我国人民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者应该充分考虑到中国现在的国情,并与之紧密相连,使文学批评更具有现实意义,体现其有效性。

二、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的适用范围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其他文学批评方法都一样,都有着特定的适用范围。文学伦理学批评论点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文学作品,不同的文学作品也有着不同的伦理论述点。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也不适于用同一个文学伦理学批评观点去论述,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文学作品也会不同。所谓的适用范围,就是指一个伦理适用于一定的文学作品。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理论观点会不同,同种类型的文学作品不同作者理论观点会不同,同一作者不同文学作品理论观点也有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我们用后殖民理论去分析解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这首诗中根本就不存在后殖民意识,因而用着一理论去阐述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文学伦理学批评适用的范围应该是那种具有极大社会道德理论的文学作品,像是描述风景、浪漫爱情这类的文学作品并不适用。在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道路上,要有所取缔,运用到那些真正需要的文学作品中。这也是新方法探究的一项重要的发现,在适用范围内进行研究,使得研究更加的有意义。值得关注的是文学伦理学批评对于绝大多数国内外文学作品都具有有效性,都能够很好的对文学作品做出批评研究。

三、结语

通过研究分析表明,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还不够成熟,未能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和推广。文学理论学批评只是众多的文学批评方法中的一种,有着自己特定的内涵、目的和适用范围。其有一定的创新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作为文学批评方法中一种新的批评方法,理论基础还有待加强,其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这是一个过程问题,时代在进步,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推动进步的手段,是不可避免的。有创新才会有进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新方法探究将是文学革命的一项重大突破。

作者:曹娜 单位:辽宁省盘锦巿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第二篇

历史上有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学者坚持认为道德教育是文学评价的标准,也有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和英美结构主义所倡导的以“审美诉求”[1]为核心的文学唯美主义。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思想虽然为文学创作清除了一些政治、历史、文化等因素的束缚,却引发了诸如伦理、信仰、道德的缺失等社会忧虑。在此情形下,文化和文学的伦理转向成为必然,文学批评的伦理转向在后现代语境下呼之欲出。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化伦理转向也推动了文学研究的跨学科发展。伦理学和文学在研究对象上存在的交集为文学批评研究中的伦理学方法论提供了可能。现实社会中的道德现象和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而文学作品恰恰是使用恰当的艺术手法将其集中化、典型化地再现于读者。由此看来,从伦理学批评视角进行文学批评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并且文学作品本身也为伦理学批评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道德素材和更加广阔的使用空间。事实上,文学伦理学批评实践可追溯至希腊文学及当时的文学批评,包含有伦理学思想的道德观念在古代希腊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得以体现。例如,在荷马史诗和希腊神话中,伦理关系和道德行为已经通过象征形式得以表现。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希腊社会中伦理道德的发展状况。由此可见,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思想和文学渊源早在古希腊时期已经萌芽发展。我国文学伦理学批评在2004年由聂珍钊教授在《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一文中首次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和论证。由于文学被认为是伦理道德的产物,所以作为文学评论的一种方法,文学伦理学批评主要是从伦理的角度去解读和阐释文学作品的伦理特性。其有别于传统的道德批评之处在于,文学伦理批评以文学作品中的特定历史伦理道德,即“伦理环境”,作为解读作品的依据,要求批评者准确回到“文学的历史现场”,而非批评者当下的道德立场。伦理线和伦理结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两个关键概念。文学作品的伦理性分析就是发现并解构文学作品存在的伦理结和伦理线,从而实现对作品中人物伦理身份的分析,探索文学作品中所深含的伦理价值。[2]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理论在借鉴西方伦理学方法的基础之上,充分结合了我国文学批评的研究现状,不仅打破了文学批评领域多年以来主要以西方文学批评思想和方法为主导的局面,而且增强了文学批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

一、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发展

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社总库”将“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相关学术论文数量检索结果统计如下:通过对以上检索结果的分析,可以将文学伦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理论提出,体系建构阶段。聂珍钊教授作为我国文学伦理学批评第一人,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建构做出了最为杰出的贡献。聂珍钊教授指出了文学伦理学批评应运而生的必然性,并且论证了该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其文学渊源等。在此基础之上,聂珍钊教授又针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术语作了详细的论述和实践指导,进一步完善了该理论的主体框架。在这一阶段,教授王宁、刘建军、乔国强、邹建军、克努特等人从不同侧面均为该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做出了贡献。[3]第二,理论推广,实践应用阶段。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在最初阶段主要停留在理论层次的研究和论证上,而在随后的研究中更多地表现为对该理论的实践应用。该理论的实践应用涉及小说、诗歌、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有某一作家不同作品的文学伦理学分析,从而对该作家伦理道德观念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背景和形成过程等进行的研究。例如,针对弥尔顿诗歌的伦理学批评、渡边淳一作品中“生命本体和伦理道德”的伦理学批评、托妮莫里森小说的伦理学批评、耶利内克小说的作品的文学伦理学研究;也有针对某一文学作品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主要探讨该作品和现实社会中各种道德现象的关系。例如,针对《紫颜色》两性关系的文学伦理学分析、《榆树下的欲望》中伦理缺失的伦理学分析、《红字》中丁梅斯代尔“自我实现”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对《玫瑰园中的影子》中工业化背景下人性异化以及婚姻伦理丧失的文学伦理批评、《爱玛》中的婚姻伦理观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幻灭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等等。在这一阶段,文学伦理学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为我国文学批评领域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第三,理论完善,研评促建阶段。在这一阶段,学者除了尝试使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作家和文学作品之外,还在不断讨论和完善相关理论的建设。国内学者在此阶段发表了一些相关的评论性的学术论文,例如,张杰、刘增美发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多元主义阐释》[4];修树新、刘建军发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现状和走向》[5];车凤成发表《文学伦理学批评中“诸伦理形态关系”辨析》[6];杨金才发表《评聂珍钊等著的〈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7]等。此外,刘茂生教授、朱宝荣、丁曦妍、刘保安、蔡云艳、北龙云、朱丽娟、裴浩星、李海明等学者均针对文学伦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作了广泛而又深入的讨论。在这一时期,学者们通过进一步讨论研究发现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和实践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伦理与道德概念的混淆、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相关概念不够明确、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的混淆,等等。但得益于我国广大学者的热情参与、理论研究和批评实践的研评促建,文学伦理学批评在我国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

二、文学伦理学批评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走向分析

第一,关于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的建设与完善。目前,国内文学伦理学批评实践表现出了对批评理论研究和理解不透彻,批评实践浅尝辄止甚至出现概念混淆的现象。由此可知,文学伦理学批评发展至今还未确立一整套范畴清晰、理论完善、语码规范的文学批评体系。因此,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其基本范畴、理论内涵、核心概念等内容仍需要进一步的建设和完善,有待于广大学者进行更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不断增强该理论和实践方法的普遍接受性,使其朝着完善的学科体系建设发展。第二,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对象的拓展。纵览十年来的有关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成果,多数学者只是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针对某一部文学作品进行解读。这样的研究本质上属于相似命题的低水平复制,对学科发展建设作用甚微。因此,针对某一作家作品集的文学伦理学解读,针对某一历史时期不同文学作品的文学伦理学解读,针对小说之外其它文学体裁作品的文学伦理学解读,针对作家与作品、作家与读者视角的文学伦理学解读等,都应成为我国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第三,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方法的突破和创新。回顾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推陈出新多数建立在多元并存和跨学科的基础之上。因此,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体系发展和实践应用也必将呈现多元化特征和跨学科性的发展趋势。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会产生什么样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应该尽早受到学者的关注和探索,诸如与政治、历史、哲学、生态学等学科的交叉。另外,既然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在方法论角度存在相似之处,也自然有相互借鉴的可能性。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也是未来该领域需要探寻的问题,且具有极大的创新可能性。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提出和实践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不仅在文学批评领域增添了来自中国学者的见解,更为当今社会人文精神的建构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文学伦理学视角下的文学作品在体现文学作品固有的传统价值的同时,还展现和宣扬了社会伦理道德的基本价值观,为读者树立了真善美的人伦理想,使得文学伦理学批评真正意义上成为人文精神建构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宋志宇 单位:晋中学院


    更多市场营销论文详细信息: 文学批评研究伦理学论文(共2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scyx/149396.html

    相关专题:军事历史 文体用品与科技杂志


    上一篇: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数据管理的应用
    下一篇:电气技术的高层建筑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