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 >

现代工业企业制度成本管理分析

一、现代工业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一)传统的成本观念是一种消极的成本管理,它更注重以节约来降低成本。而现代管理成本强调不仅要注重产品生产成本,更要注重产品在市场上的效益。降低成本是有条件和限度的,有时候过渡关注成本降低反而带来负的效应,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进而使企业效益遭受损失。因此,企业不能单纯关注生产成本,应该依靠新的技术引进和革新降低相对成本,提高企业收益。

(二)由于不断的改革,有些企业部门的管辖范围和相关任务发生了变化,导致成本管理工作跟不上,成本基础台账建立不完整,成本写实不全面,往往注重表面走形式,没有严格的对厂、车间的坏损机器设备、零部件进行登记、修理、报废等进行把关,造成机器修理材料的严重浪费。

(三)成本预算工作的不健全

1.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主要是部分管理人员对相关知识掌握不足,缺乏预算工作必需的方法和技能,在预算管理工作中不顾工作量与效率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不管工作量、定额之间是否匹配。

2.成本预算涵盖项目不全面。因产品的不确定性,使得预算对全年指标控制力削弱,非固定产品在生产时由相应生产、技术部门签订材料、工具等费用,没有完整的成本预算,既是纳入大的预算当中,实际执行中往往加较大预算的偏差也较大。

3.预算管理缺乏基础。预算编制需要充分的调研,但企业有些部门的预算是参照上年实际的“闭门造车”的结果或是想当然的数字,预算管理需要基础制度,但经济核算、定额等方面的管理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4.预算协调性较差。没有一套科学的、完整的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对工资和投资的分析研究不够,对周转量、收入过度关注。各预算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衔接不够。财务、计划、业务等部门在编制预算、制定规划只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有所交流,在预算编制的时间方面衔接不够。

5.企业忽视了对预算编制合理性的考核。工业企业缺乏对各个部门的统一要求管理,对各项预算的考核不严格,导致对各部门的管理力度不到位,从而对预算编制的约束力不强。实际工作中,企业调整预算的程序不科学,不够透明。这使得执行部门很难掌握预算的完成情况,不利于预算的执行,往往出现在年初制定下达预算,年底大幅度调整预算的现象,这样,预算就变成了形式,失去了其本身真正的意义。

二、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开阔成本管理范围,培养全员企业成本意识

企业应注重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不要追求短期效益,因此,对于近期投资较大但以后获利更多的项目,应舍得投资。成本管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是应该着眼于外部环境,一方面,从产品市场需求和同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改进企业成本管理理念。另一方面,成本管理应延伸到产品售后服务方面,如对产品的维修和处置等环节。对于各个环节产生的成本,如技术成本、库存成本、后勤成本和销售成本等都应该有严格的、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从而增加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二)加强成本管理基础工作,重视成本管理方法的创新,选择合适的方法

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是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形式。为了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成本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生产成本的控制上,而应该将管理的触角伸至产品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以及事前预测和控制分析,以便综合考虑产品的各种成本,包括技术成本、信息来源成本、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等,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且,非物质产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应涵盖非物质产品成本,如服务成本、资本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等。目前,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管理的中心也逐渐由企业内部转向外部,更加注重经营决策管理,因此,决策成本管理也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如机会成本、相关成本、边际成本和未来成本等。在企业的管理中,为了保证企业做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也应当综合运用目标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价值工程成本效益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等多种方法。

(三)强化成本的日常控制管理

1.对材料的控制。面对市场经济我们应以材料采购价格和材料消耗量的控制为主。要控制材料的采购成本,要对采购进行招标管理,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择,从而降低材料采购成本。要实行材料领取的总量控制,对企业各种定额要定期进行测定,降低各种材料的消耗量,达到控制总量支出的目的。而且,各部门只能分期分批在规定限额内领用材料,确需超额领用材料,应经过一定审批手续,避免材料的浪费。

2.对生产、修旧利废费用的管理。大型机器设备修理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技术人员大胆摸索与创新,积极开展修旧利废,完善“计划、修复、验收入库、生产领用”的各项手续,充分利用现有机器设备检修能力,能修好的配件,坚决不换新,从而降低大型机器设备的修理成本。

3.建立大额互换配件损坏报废委外修理鉴定制度。对于大额互换配件,要遵循能修则修的原则,实在不能修复的需要报废领新的,要由技术部门、验收部门参与鉴定,确认后可领新;对于委外修理配件,要做好鉴定验收登记,把好质量这一关。

(四)加强事前预测及控制

成本预算要随着产品的开发、变动随之改变,根据一定时期的市场销售计划及生产计划及时调整预算,以滚动预算目标和月度跟踪预测为手段,以管理性支出标准化为配套政策,大力压缩成本费用。

1.切实细化预算指标。企业的各种预算必须要经过细化分解,并下达到与之相关的作业层———生产车间、班组及各个岗位,才能形成约束和激励作用的责任目标,才能称得上是全面预算管理。没有指标作标准,对作业层有关部门无法做出相应的评价。

2.加强协调预算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指标体系。将预算中涉及的主要生产任务、设备数量、设备运用效率与消耗、支出、收入有机联系起来,在编制预算时体现生产经营对资源的合理要求,并保证工作量与相关的定额之间的匹配。如果预算过程中,定额不合理,将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必须做到从实际出发,加强预算指标间的协调,从根本上杜绝长官意志,杜绝倒推成本,总量包干等不规范行为,维护预算的科学性。

3.预算目标要符合实际。为服务成本管理,企业进行预算,所以其预算目标必须符合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客观实际,与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和职工素质等客观因素相适应,不能过高或过低,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协调,使企业各个时期的预算能相互衔接,使得企业当前经营目标与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

4.重视成本预算管理信息化。通过预算管理信息化,使得各项数据信息全面准确而且更具有及时性,从而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加强了预算的协调性,有助于方便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工作。

作者:王琦 单位:西安邮电大学2012级工商管理


    更多市场营销论文详细信息: 现代工业企业制度成本管理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scyx/142772.html

    相关专题: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上一篇:建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及措施
    下一篇:西方职业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