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论促进民生改善老区农村教育发展

一、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完善农村学校管理,落实老区农村学生受益的民生工程

针对老区农村学校教学方法滞后、教学内容陈旧、学生课业负担沉重与权益维护困难、学校管理落后等境况。要围绕老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地改革当地农村教育的内容、结构、教学方法,激发教育对象的求学欲望,创新学习方法,以充分调动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强化农村中小学管理制度,推进农村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拓展农村教育发展的内强性发展空间。首先,老区农村学校要着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立足老区农村学生的实际,围绕深入开展“教育质量效益推进年”活动,全面执行中小学6项减负令,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把“小学减负、初中减压、高中增效”的要求贯彻到位、落到实处。切实改善老区农村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方面的民生问题。其次,强化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特别关注老区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深入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深入开展农村中小学生学习辅导站工作,组织学校名师或外请专家利用节假日到学校辅导站坐堂助学,把学校学习辅导站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学校助学品牌、农村教育服务品牌和政府民生品牌。再次,创新老区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法,针对老区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整合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教育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恒立成才之志,努力学好本领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回报老区。最后,教育管理部门要成立农村教育督导小组,不定期的对农村学校进行明查暗访,督导老区农村学校的常规工作和教育民生的落实工作,对农村学校的常规管理、课程开设、师生上课、教案与作业批改、教育民生工程的落实与实现、学生权益的实现等状况给予督查,从而保证农村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稳步推进。

二、巩固农村教育成果,规范老区城乡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推进教育公平

当前老区农村适学人群“有学上”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上好学”和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等方面仍然形势严峻。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悬殊,老区农村的中小学更因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优质的教育资源难以获得。所以,巩固老区现有的农村教育成果,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惠民政策、惠农政策在老区农村教育领域内的全面贯彻落实更是意义攸关、势在必行。首先,要在巩固实施义务教育“三免”和补助寄宿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费政策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免除老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住宿费,由政府出资购买校方责任险,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四免一补一包”,完善老区农村贫困学生的资助制度,切实保障老区农村困难户子女、残疾青少年儿童平等的接受义务教育,稳步推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让老区人们满意的农村义务教育。其次,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强化城乡教育服务均衡发展机制。通过优化教育结构,强化办好每一所学校,要彻底停办重点中学、实验小学、示范性幼儿园,让有限的教育资金、资源多向条件艰苦、力量薄弱的农村学校投入和划拨。最后,建立城市名校对接帮扶老区农村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的“班班通”工程,帮助老区农村薄弱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硬化城镇强校与老区农村薄弱学校“捆绑式”共同发展模式,以强校带动弱校,全面实行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队伍、教研管理、质量考核捆绑,促进区域内城乡学校共同发展、共同提高。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区域内广泛实施骨干教师城乡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城乡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定期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等制度,切实解决农村教师不足、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优秀名师严重匮乏等问题,使老区农村适学人群能够在原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完善农民职业教育与技能的培训机制,切实提高老区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

正如印度诺贝尔奖获得者玛蒂亚•森所强调:“教育作为一种基本能力,其被剥夺与否,是衡量社会是否提供给底层一条改变其命运的通道以及政府的公共政策是否得当的核心因素所在。更好的基础教育能直接提高生活质量,还能提高了一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使其免于收入贫困。”[3](P53)所以,针对当前老区农村文盲比重大、贫困人口多;农民的继续教育少、职业技能教育差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低等状况,各级老区政府的教育政策和投入应该民生问题凸显的弱势地区———农村和弱势群体———农民,围绕民生改善,加强引导和帮扶的力度,为老区农民的职业教育与技能的培训工作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而建章立制,通过制定有利政策法规,找准有效对策途径,采取切实措施,创造有益环境,提供有力保障来提高老区农民素质、以增强老区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推进老区农村经济社会的新一轮发展、从而改善老区农村和农民的民生状况。首先,要在老区农村全面贯彻落实“职教强技”要求,坚持文化与素养并重更重素养,坚持知识与技能并重更重技能,坚持就业与创业并重更重创业,强化技能型农民工的培养力度,对老区农民中有就业创业能力和需求者提供免费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其次,结合老区社会经济特点、自身条件与发展需求,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老区的“两基”教育,广泛开展通俗易懂、针对性强、实用性广的职业技能培训与科普活动,激励老区农民去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技能,引导和支持农民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发财致富,从而为老区农村民生改善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最后,强化老区农村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准确收集各种就业创业信息,帮助老区农民科学分析现状,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老区农民立足自身条件,以市场为导向,以务实和发展的眼光,立足老区的现有资源,合理调整当地农村的产业结构,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能副则副,发挥各自优势,在现有基础上做大做强,加快发展规模种养业、兴办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或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组织,适度发展加工工业。

四、加大农村教育师资建设力度,逐步改善老区农村教师的民生状况

加快农村教育师资建设力度,改善老区农村教师的民生状况也是燃眉之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首先,要有效利用国家对农村教育师资培养的资源,大力引进农村教育硕士、定向培养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人员、到农村支教的大学生毕业生、农村教师的“国培计划”人员。为稳住这些人才还需对这些同志给予精神上的安慰物质上的奖励,在绩效工资、福利待遇和职称评定等方面更要向他们重点倾斜,政府设立老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项补助资金或制定特殊优惠政策,确保他们的工资福利和职称评定同等条件下要高于和优于城市老师。其次,要积极创建城镇优质中小学、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与农村薄弱中小学的帮扶机制或对口援助机制,积极组织实施优秀校长到老区农村薄弱学校轮岗、紧缺专业教师下老区“巡回”教学、“特级教师讲学团”巡回到老区农村学校送教等活动,以缓解老区农村薄弱学校师资匮乏尤其是优质师资奇缺的窘况。同时鼓励城镇骨干教师、紧缺专业教师到老区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带教或“走教”、“联聘”,实现区域内优秀教育资源共享和合理的配置,加快建构城镇名师与老区农村教师间的教学教研、学术交流等帮扶带接机制。以此带动老区农村学校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再次,要逐步缩小城乡教师之间与其他垄断行业人员的收入差距,切实改善老区农村教师的教学条件和生活环境,确保他们享受政策规定的各种待遇如期兑现,住房、就医、保险、养老等问题妥善解决;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在高级专业职务聘任和各种表彰奖励中的比例;对长期扎根与老区农村中小学,特别是条件艰苦的农村中小学的优秀教师,政府部门要给予特殊的表彰、奖励和特殊津贴,做到事业留人和服人、感情留人和服人、待遇留人和服人,从而稳定和优化老区农村教师队伍。最后,全面推进老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规范绩效工资发放重点向条件艰苦、师资力量薄弱的农村学校老师适当倾斜,以吸引外来人才和稳住现有人才。同时,“严格核定城市教师编制,积极引导超编学校的富余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合理流动,抬高没有农村基层教育经历的城市教师晋职晋薪晋升的门槛,逐步推进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使教师工作环境的选择朝公平和正义的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推进农村教育的长效发展”[6]。总之,全面提高老区农村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改善老区农村教育发展过程的各项民生问题,推进老区农村“学有所教,学有优教”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彰显老区农村教育的民生价值,仍然是任重道远。

作者:聂火云 涂平荣 单位:宜春学院 农村社会建设研究中心


    更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论促进民生改善老区农村教育发展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rlzygl/97503.html

    相关专题:旅游资源 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


    上一篇:高校二级财务管理改革
    下一篇: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