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后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湄潭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并对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阴性组与阳性组患者记录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多元回归法对脑微出血阳性组患者实施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两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脑白质稀疏及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脑白质稀疏、高血脂及腔隙性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微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阳性组缺血性心脏病、脑梗死及病死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阳性组患者脑出血发生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较高的脑微出血发生率,而且脑出血和患者高血脂、脑白质稀疏、腔隙性脑梗死及高血压等因素密切相关。

【关键词】脑微出血;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发生率

随着我国辅助检查技术与医疗水平近几年的迅猛发展与提升,使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存在的脑微出血现象逐渐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1]。本研究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与探讨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后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100例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男56例,女44例,年龄48~81(65.25±10.5)岁。以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颁布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1995)为诊断参考标准,患者发病时间均未超过72h,合并血管瘤、颅脑肿瘤、脑血管畸形及颅脑外伤所造成的脑出血和其他内科疾病患者未纳入。对所有患者进行头部CT检查,检测出微出血灶的患者为阳性组,没有发现微出血灶的患者为阴性组。

1.2方法:1.2.1患者临床资料记录:详实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经济状况、个人喜好等一般资料;患者习惯与生活方式,既往患病史、家族相关病史;应激性生活事件、性格等社会心理因素;抗血小板凝聚物等服药史等。1.2.2实验室、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患者入院后定时检测血压,并给予凝血功能、血常规及血液生化等检查。并对所有患者实施心脏彩超与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患者存在微脑出血(CMB)灶与否进行判定,并明确患者存在腔隙性脑梗死与否。由2位放射科权威性的医师共同审阅影像学检查结果。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t检验,因变量为CMB,自变量为各项记录指标,对其实施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危险因素比较:本研究100例患者中CMB阳性组31例,男15例,女16例,年龄59~84(76.23±8.51)岁;CMB阴性组69例,男39例,女30例,年龄61~82(75.56±8.10)岁。两组年龄、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高血压、脑白质稀疏、腔隙性脑梗死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CMB阳性组危险性因素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性分析CMB阳性组患者危险性因素,结果显示,高血压、脑白质稀疏、高血脂及腔隙性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微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见表1。

2.3两组后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阳性组缺血性心脏病、脑梗死及病死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阳性组脑出血发生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最早发现CMB的是Bouchard与Charcot,这是大脑实质的一种亚临床损害,一般都是由颅内微小血管病变所导致,患者小血管微小出血为其主要特点。因为CMB临床症状不明显,所以始终被人们所忽略。研究资料数据显示,CMB发生率大约为20%~65%,另有研究指出,人种不同,CMB发病率的差异性也比较明显,男性患者发病率要高于女性。然而,本研究阴性组患者和阳性组患者性别比例差异不明显,该结果与我国国内相关研究相符,其原因可能与国家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生活水平等差异性相关。作为脑微出血的一个相关因素,年龄因素在很多研究中已被证实,CMB发生年龄段基本上都在4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形成脑动脉硬化,脑实质发生退行性改变,再加上大量基础性疾病的逐渐累加,对CMB发病率具有一定影响,所以,年龄是综合多种因素的一个体现。相关研究显示,年龄的增长会相应增加急性脑梗死并发微出血的概率[2]。临床上很多老年人服用常规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血栓,现阶段,对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CMB老年人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是否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国外研究显示,高龄脑卒中患者合并CMB的患病率较高,并且随着年龄增长,CMB发病率也在增加[3]。CMB、腔隙件脑梗死、脑白质疏松均属于脑小血管病变。多发性CMB提示脑小血管病变程度严重,是后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所导致的脑微小动脉硬化狭窄,是现阶段腔隙性梗死的关键性因素,而高血压也是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基于微血管病变病理生理基础,国外很多学者在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的研究中提出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损伤慢性高血压患者脑内靶器官的一种类型。有研究发现,溶栓患者CMB分布区即为后期出血转化的部位[4]。CMB位置与脑出血部位具有区域相关性,同时发现在皮质-皮质下区域两者的联系强度最强,CMB较为集中的部位再发出血的概率较大。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脑白质稀疏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脑白质稀疏、高血脂及腔隙性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微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阳性组缺血性心脏病、脑梗死及病死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阳性组脑出血发生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较高的脑微出血发生率,而且脑出血和患者高血脂、脑白质稀疏、腔隙性脑梗死及高血压等因素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张春生,金辉,胡喜庆,等.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有关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128(4):338-343.

[2]沈轲,何占轩,刘初民,等.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相关因素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4(12):127-129.

[3]KakumotoK,MatsumotoS,NakaharaI,etal.Rapidformationofcerebralmicrobleedsaftercarotidarterystenting[J].CerebrovascDisExtra,2012,2(1):9-16.

[4]谢海洋,曹建.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4):552-553.

作者:郑继珍 柳运宏 单位:贵州省湄潭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更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rlzygl/118869.html

    相关专题:美术杂志 中国直销企业排行榜


    上一篇:信息化时代企业项目管理方法
    下一篇:谈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