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高校思政教育信息源的价值融合研究

【摘要】本文以全媒体价值互动为背景,聚焦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源价值融合问题,阐释了新的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信息源呈现信息传递的中介、具有价值互动、价值传递的选择性等特征,分析了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信息源价值互动的现状,认为在价值融合中存在核心价值理念缺失、内外价值互动不完全、价值互动缺乏有效性降噪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全媒体价值互动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信息源的价值融合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思政教育信息源;核心价值融合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价值传递并内化、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一种价值信息的传递过程。内化是单一方向的信息输送,但是信息传递既包括了信息的单一循环的输送,也包括反方向的信息反馈。目前高校所构建的思政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信息传递过程,运用多元的信息传递方式和手段避免了信息传递的非对称性。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殊性,单纯的运用一定载体和方式进行价值观念的内化和重复强化,易导致价值传递效率低下、内生价值抵触。价值信息传递的循环体系中,噪音的客观影响,使得价值选择的可能性增强,在全媒体时代,沟通过程中信息源的价值取向如何客观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思政教育信息源的特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在群体分成和个体融合中发生,可视为信息源和信息受众的两个点之间的信息交换。其中也包括了信息的编码、信息渠道的选择、信息的解码和信息的反馈等过程。一种完整的信息传递过程中还有不同阶段的外界噪音对信息本身的影响而产生的信息失真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信息价值传递也依赖于这样的传递媒介。因此,高校学生所获取的思想意识是否正确,是否合乎社会对其的期望,直接可以检验该传递过程的有效性。而最为关键的是其中信息源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融合问题。(1)信息源是信息传递的中介。为什么说信息源也只是信息的中介。首先需要界定高校中信息源的载体。广义的信息源可以是与学生群体之间有信息接触的事物。狭义为偏向于思想价值传递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这里主要为信息源的狭义概念。从信息的传递过程看,其源头的界定是一个相对概念。高校思政教师或思政价值传递群体是高校学生的思想价值的源头。但是其价值源头并非为思政教师。因为相对信息源的存在在相对小的价值生态内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信息价值传递链条。虽然其也是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的中介——中间环节,但是一旦其赋予了信息传递源的角色,其就具有了独立的信息处理和传递能力。我国高校目前的信息源队伍建设是以个体信息处理能力和群体动力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的,基本构建了信息源队伍。(2)信息源具有价值互动的特征。中介并非是信息创造者,其本身信息获取具有外部性,即多元价值互动的选择性传递。信息源本身需要接触多元的信息,政府的政治价值和高校的管理理念在信息源多元价值互动中占据了主要地位。除此之外社会一般价值伦理的价值互动成为其进行价值选择的重要标尺。一种互动模式的价值融合成为其高校思政教育信息源的重要能力。这种价值互动的信息点可以是多样的。每个点是一个价值的倾向性因子。如果把整个社会价值取向汇总,就可以发现作为信息源其面对的选择点是一个集合。这个集合在非理性状态下,是不完全的不完整的,现实情况下也达不到所谓的理性状态。因此,互动过程是一个开放的状态,可以容纳更为多元的价值融合。(3)信息源价值传递的选择性。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既有个体的价值取向,也有群体动力下的价值影响。个体的信息源,在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价值传递时,所表现出来的是个体价值选择倾向。这种选择倾向取决于个体在成才过程中所形成的一般社会伦理的价值定位。这种倾向是自由的、变化的,但其符合价值的深层逻辑。群体动力下形成的价值倾向性选择,个体的主观意识相对被削弱,而群体动力被赋予了核心的准则。在个体和群体动力分层的情况,我国高校思政教师出现了选择性的难题,是从众心态的价值认同还是独树一帜的价值选择,都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价值信息源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去考察这种信息源本身的价值选择能力和互动能力,需要考察其群体形成的核心准则。

二、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信息源价值互动的现状

高校信息源价值互动包括了信息传递封闭环外的个体价值互动,也包括了信息源与信息受众的价值互动。两个互动过程形成了内部互动和外部互动,内部互动是在外部互动基础上形成的,因此,首先需要考虑其外部互动环境。(1)思政教育信息源的核心价值理念缺失。信息源所形成的价值集合中,存在价值理论的分层。在对高校思政教育队伍的考察过程中发现,基本具有相对完善的核心价值体系,并以此为准绳来实现对各种价值理论的科学判断。这是个体的自我价值意识的真实反映。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信息源存在着核心价值理念缺失问题。这种缺失从个体讲,表现为:①一般普世性的价值理念认同偏差,由此导致了对核心价值理念的选择内化,其结果往往是表面认同,内在价值冲突。在具体的价值传递过程中就会表现出对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的选择性传递。其关键问题在于自身价值互动过程中价值融合能力、引导功能的缺失。②群体价值选择过程中的从众心理导致的理念缺失。群体核心动力系统代表着整个群体的核心价值判断,当专家权和控制权并弱化时,价值判断是在从众状态下形成,不符合个体的价值判断,其中有建设性的价值引导,也可能存在着错误的价值偏离。其关键问题都在于为建立个体和群体相互适应的核心价值判断标准。(2)高校思政教育信息源内外价值互动的不完全。在信息化过程中,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逐步发展了全媒体互动模式。价值的外部传递有原先的单一的点对点,发展成为现在的虚拟的多点对多点模式。其增加了价值的传递的全面性,降低了因为非对称信息导致的价值传递的中间交易成本。高校的信息源的价值互动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因此其脱离不了这个信息价值纵横交错的时代背景。核心价值理念的缺失导致了选择性价值获取和不全面的价值理论传递。但是在对现实的高校思政教师的考察过程中可以发现,这种价值互动是不对称的。①外部价值多元化,在个体价值偏好的基础上选择性互动使得信息源价值形成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不能符合社会对高校思政教师本身的价值传递期望。②内部价值互动过程缺失。高校价值传递的最后落脚点是信息受众即学生,目前高校价值传递时往往选择单向的传递方式,在传递环节中,单循环传递为主要模式,而单循环只是完成了价值互动前的价值信息收集,而未实现互动融合,因此这种传递过程是缺乏有效性。(3)高校思政教育信息源价值互动缺乏有效性降噪。沟通互动过程中,噪音大小直接影响着信息传递的有效性。高校思政信息源的核心价值理念的形成必然受到各种不同的噪音影响。例如多元的外部思潮对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个体价值偏见选择性的价值互动等。也存在着价值互动渠道选择时产生的不同类型的噪音。作为高校思政信息源在核心价值的互动和传递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渠道中的各种不同的噪音影响。有些本身可以避免的噪音被忽视,导致的价值互动时的信息失真。

三、高校思政教育信息源的价值融合的对策

我国高校思政信息源的价值融合,包括了内外的价值互动模式问题、多层次的价值互动循环问题,也包括了价值互动最后的有效性检验问题等。因此在对思政信息源价值互动融合对策研究时需要考虑整个互动过程和价值传递过程,例如编码问题,渠道选择问题,降噪问题等。(1)完善价值互动多元集合。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下,信息是不对称的,获取信息交易成本较高,此时大部分思政信息源偏向于个体的价值判断,而忽视了外部价值互动来完善自我的价值判断的客观性。但是在信息时代,多媒体的运用,网络技术的普及,为价值信息进行互动提供了可能性。因此首先需要完善个体的价值互动点集合,尽可能提供较为完整的社会价值期望。外部互动价值是整个沟通互动价值传递的基础,但是关键在于内部价值的互动融合。内部价值互动需要构建多层次的可重复的价值沟通渠道。(2)核心价值理念的形成。高校思政信息源其核心价值来源于两大方面: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目标受众的粗浅的价值目标判断。我们在进行价值传递和价值融合的真正目标在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合理的价值认知和价值判断,通过价值培养影响其行为,提高其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期望:社会对学生的行为价值期望;学生自身的目标期望。互动的过程就是需要将这两者期望进行价值融合。其中作为思政信息源,在整个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科学引导需要有一个核心价值作为准绳,这个核心价值准绳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具有正面能量的学生个体价值取向。因此,需要构建一种互动机制,不断完善信息源队伍的核心价值取向,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核心价值的丰富内涵,尽可能降低因为个人偏好而导致的错误价值传递。(3)思政教育信息源价值互动的控制模式构建。对价值互动控制模式,需要分为:信息源自身的价值取向控制;信息源信息传递有效性控制;信息源价值互动的有效性检验。首先需要对信息源的价值取向进行标准构建,通过不断的价值测试来判断其价值取向的正确性,通过行为范式,来测评其价值内化程度。其次,信息传递包括了编码、渠道、解码等环节,因此需要考虑整个传递过程,经历降低因为噪音而导致的价值传递失真问题。在此基础需要构建有效的价值反馈渠道,以便进行重复性价值互动。再次,通过社会期望指标构建和个体目标指标构建,实现两者之间的价值融合,并以此为考核标准来测评整个价值互动的有效性,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信息反馈,实现整个互动过程的良性循环。高校的思政信息源正确的价值取向是保障整个价值沟通系统有效的关键,因此需要高度重视这个群体的价值互动模式,个体与群体价值互动相融合真正确保价值传递的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韩旭.时代特征视角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9(10).

[2]许灿荣,徐喜春.新时代我国高职生理想信念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青年探索,2015(1).

[3]钟玲.多元化背景下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策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5).

[4]符俊,杨业华.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视角[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5]张巧念.基于价值沟通的辅导员工作范式变革[J].教育与职业,2010(12).

作者:蒋赟 徐侃


    更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思政教育信息源的价值融合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rlzygl/112590.html

    相关专题: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 税制改革的制约因素


    上一篇:国家电力工业发展分析
    下一篇:土地增值税的基本知识探求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