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 >

低碳经济转型的因素及建议

一、丽水低碳经济转型的制约因素

1.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制约

根据现有文献观点,人类活动主要从三个方面引起碳排放增加:其一,化石能源燃烧;其二,水泥生产过程中伴随的化学物质分解;其三,土地用途改变引起林地碳汇减少[3]。而城市化进程则与这三个方面息息相关。首先,城市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包括生产性消费和居民的生活性能源消费;其次,城市化带动了基础设施和居民住宅建设,促进水泥需求量的急剧增加;其三,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会占用大量的林地,导致碳汇减少。丽水市目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2001—2010年,丽水城市化率从40.8%增长至50.5%,平均每年增长将近一个百分点。城市化进程加快意味着现有城市的扩张和新城镇的建立,必然会引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扩张,城市道路、供电、供水、供气、公共交通、市政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将会产生对钢铁、水泥等各种重化工业产品和建筑材料的巨大需求。如建筑业,2010年丽水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1213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为734万平方米,而2001年这两项数据仅分别为323万平方米和179万平方米,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5.84%和16.98%。快速城市化也带来了很多其他资源与环境问题,如生活垃圾处理和公共绿地破坏等。2010年,丽水市每年的生活垃圾清运量达65万吨,而2003年仅为34万吨,年均增速为10.17%,大大超过了人口增长速度,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丽水面临的巨大难题。

2.产业结构的制约

近年来,虽然丽水市产业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和改善,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存在很多问题。2010年,丽水市三次产业之间的产值比重大约为9.5∶49.5∶41.0,其中工业占41.9%,而能源消费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及生活方面的比重约为3.1∶68.4∶15.6∶12.9“,匹配失调”现象比较严重。这主要是因为丽水市的产业结构失衡,工业比重尤其是重工业、化学工业比重太高,如2001—2010年间丽水市的工业霍夫曼系数不断下降,2001年为1.24,而2010年仅为0.23。2010年,丽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第一能耗“大户”,仅这一个行业所耗费的能源量就占全市总能耗的21.6%。另外,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等也都是消耗能源较多行业[4]。2010年,丽水所有产业的单位能耗平均值约为0.73吨标准煤/万元,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单位能耗要远高于此,一般在1.2吨标准煤/万元左右。再加上该行业中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企业自身能力低下,工艺设备落后,所以要在短时间内将落后产能完全淘汰是非常困难的,这会对丽水市未来的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

3.低碳技术发展的制约

低碳技术进步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碳减排的根本途径,而低碳技术创新和国际技术转让是推动低碳技术进步的重要渠道[5]。目前,丽水的低碳技术创新和国际技术转让均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其一,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一方面,企业对低碳技术创新重视不足。丽水市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资金实力较弱,加上低碳技术创新风险较大而外溢性很强,所以企业往往不愿意拿出大量的资金来进行低碳技术研发。另一方面,政府对企业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目前,丽水市政府的研究与试验发展方面的经费支出主要集中于高等院校及研究与开发机构,对企业投入相对不足。其二,低碳技术国际转让存在困难。一方面,从技术提供方来说,为了实现领域内的垄断地位,往往不愿意转让低碳技术,因此技术转让会存在一定的障碍,特别是跨国的障碍,比如知识产权、市场份额的问题等等。另一方面,从技术接受方来说,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包括支付不起高额转让费、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缺乏、法律制度相对滞后等。尽管前几年,丽水与国外进行了一些CDM项目合作,但都是单纯的碳排放权的买卖,技术的输出转让几乎没有,所以目前通过CDM转让获得国外相对高端的低碳技术还只是“一厢情愿”。

4.居民消费观念的制约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丽水市居民收入水平快速上升。2010年,丽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0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537元,较2001年分别增加了12403元和3797元,年均增速分别为9.98%和10.14%。由于收入水平增长较快,居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开始追求奢侈型和享乐型消费,住房、汽车、家电等高能耗产品需求急剧上升。如住房,2010年,丽水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分别为31.4平方米和48.0平方米,较2001年分别增加了6.1平方米和13.2平方米;耐用消费品方面,2010年,丽水市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17.7辆、空调138.9台、彩电183.3台、家用电脑81.4台,摩托车、洗衣机、电冰箱、微波炉、热水器等产品的拥有量较过去均有大幅增长。农村居民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0年每百户拥有汽车3辆、空调19台、彩电123台、电冰箱62台。从全市汽车总量看,2001—2010年间,丽水每年都要增加1万辆以上,以前大城市才有的堵车、停车困难等现象在丽水、青田开始蔓延,这一方面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城市管理难度。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等高能耗产品需求的增加,极大地刺激了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一方面,居民生活的直接能源消耗增加了,如高功率电器的使用导致用电量增加,驾车出行导致石油消费量增加等;另一方面则是间接能源消耗的增加,因为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本身就是高能耗的,消费者大量购买会引起大量能源投入到这些行业中,进而引起碳排放快速增加。

二、丽水低碳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

1.构建低碳城市

丽水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对交通、绿化、医疗、住房等公共设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据统计,城市人均能源消费量为农村地区的3.9倍。所以,如何协调能源消耗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是丽水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建设低碳城市正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必由之路。第一,建立高效快捷的交通运输系统。交通运输部门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仅次于工业部门,因此,在城市规划方面,政府应通过调整交通方式,缓解城市道路交通产生的二氧化碳,而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在所有的机动交通工具中,最节能的就是公共交通。如果以小汽车每百公里的平均能耗视为1来计算,则公共汽车为8.4%,地铁为5%,无轨电车和有轨电车分别为4.4%和3.4%,可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可以显著推动城市交通的节能减排。根据丽水实际情况,目前可以通过发展大运量的快速公交系统,以及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途径来实现碳减排。第二,开发节能舒适的绿色环保建筑。绿色建筑倡导节材、节地、节水、节能和环境保护,既可以有力地推动建筑节能,也引领着建筑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就丽水而言,一方面,要加快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进程。虽然目前丽水大型公共建筑面积较小,仅占全市总建筑面积的5%左右,但这类建筑的能耗非常高,其总电耗往往会超过当地住宅的总电耗。因此,必须推动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研究表明,若对大型公共建筑照明、空调系统等进行全面的改造升级,可以降低30%左右的电耗。另一方面,要加大低碳技术在新建住宅中的应用。如在基础设施、房屋建筑的设计和装饰中,引入低碳理念,建筑材料尽量使用隔热保温型的,合理设计采光及通风系统,推广利用太阳能,选用节能型制冷和取暖系统等。

2.优化产业结构

丽水作为能源、资源依赖度较强的地区,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大量资源投入来实现的,呈现较强的粗放型增长特征,工业发展具有典型的高碳型、资源型结构特点,产品层次较低,产业链条较短,“两高一低”(环境污染高、能源消耗高、产品附加值低)特征非常显著。相反,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高技术产业的比重则较低,因此总体而言,经济发展的效益不高,这种产业结构使丽水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丽水应借助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一方面对现有的高能耗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另一方面大力推动生态环保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体途径包括:其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抓好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降耗工作,在工业园区内对污染物排放进行“定量”管理,逐步推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对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进行全程控制。同时,加强节能减排的管理和监测,严禁发展“三高”(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并且加快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其二,发展符合山区特点的生态农业。一方面,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推动丽水的林业发展,对现有的重点生态公益林要加大培育和保护力度,大力发展经济林,增加林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动茶叶、食用菌、果品、畜禽、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其三,积极开发养生、森林、度假等低碳旅游产品。大力推动生态休闲型旅游业的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各种形式的农家乐,制定并实施生态旅游的标准体系,打造丽水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进而推动丽水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模式发展。其四,制定和颁布“低碳生产管理标准”[6]。制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在未来的招商引资中应主动引入“低碳”门槛,制定相应的低碳行业准入规定,把生态环保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

3.推动低碳技术进步

第一,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前文已述,由于资金、风险、技术外溢性等原因,企业不愿进行低碳技术创新,因此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推动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具体包括:(1)建立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政府可以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建立一批符合丽水实际的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由他们来承担低碳技术创新的风险,如果最终获得成功,他们则从产品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回报。(2)制定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采购政策。政府可以通过低碳采购来推动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制定政府低碳采购产品指南、标准及清单,并且规定政府公共工程项目必须选择丽水本地的低碳技术产品,规定政府总采购商品中的低碳技术产品比重等。(3)构建低碳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围绕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低碳技术,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低碳技术,争取率先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为丽水产业结构低碳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撑。第二,推动低碳技术国际转让。虽然近几年丽水也尝试过通过CDM项目引进国外先进低碳技术,但效果并不好。一方面,以往的CDM项目高度集中于小水电,其他行业鲜有涉及;另一方面,以往的CDM项目都是“纯卖”碳排放量指标的形式,并没有实际的低碳技术输入。因此未来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充分利用丽水的生态资源和华侨资源,通过各种活动(如结对友好城市等),加强与国外政府及其它相关部门的技术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在引进低碳技术之前,政府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拥有技术的跨国企业到丽水进行直接投资。研究表明,一旦跨国企业已经在东道国投资建厂,其转让低碳技术的毕业医学论文意愿会大大增强。当然,政府也可以对本土的企业进行技术补贴,这样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升其购买低碳技术的积极性。

作者:李国志 单位:丽水学院


    更多企业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低碳经济转型的因素及建议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qygl/194268.html

    相关专题:黑河学院学报 计算机论文范文


    上一篇:道路桥梁设计的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