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 >

批判性阅读教学探索

一、“适度”:驾驭课文,大胆突破

设计批判性阅读教学时,要遵循的整体思路是: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即教师在引领学生真正“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再提出自己的质疑或新的见解。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又如何大胆地突破文本呢?首先,做到不依赖已有的文本,不做资料的俘虏,不受现有教学方法以及答案、结论的束缚,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其次,在充分了解教材文本的基础上,率先用批判的眼光解读文本,利用资料,对文本提出质疑,拓展新的研究视角与领域。最后,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对文本独特的见解。这其间需注意的是,教师要敢于摆脱阅读教学的习惯、权威结论等思维定势,敢于打破小学语文教学传统、经验等束缚和影响。这是进行批判性阅读教学的重要基础。只有这样解读文本,在课堂上才会有可能实施批判性教学,才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二、“适情”:生成问题,抵达新问题

质疑与问题是批判性阅读的起点,但是“问题”不是空穴来风的,而是在具体的阅读情境中生成的。那么,如何设计批判性阅读教学?笔者的基本构设是:初读质疑,问题出发———复读梳理,求异讨论———生成问题,收课留悬。简单地说,就是从一个生成的问题开始,抵达另一个新的问题。在教授《颐和园》一文时,当一生提出“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一句中的“滑”字用错时,笔者采用了欲擒故纵的策略,先表扬提问题的学生爱动脑筋,给学生们创造了宽松的课堂氛围,再让其他学生分别发表看法。结果,在讨论交流中,学生不仅明白了“滑”字没有用错,而且通过对“滑”字的思考和感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在阅读教学中,质疑是一种推进批判性阅读的最有效方法,是一种批判性的态度,是学生对文本深度思考的结果。质疑大致可以分为“读懂—求异—批判”三个层次。可见,在阅读中产生质疑,是积极思维的起始点,有了质疑才能深入理解文本。并且,随着质疑层次的推进,学生才越接近阅读的真正目标。学生在经历“问题批判”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第二文本”。由此,逐渐形成个体阅读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笔者对现行的人教版教材(第三学段)几篇较典型的课例进行了梳理,阐述了教学的基本设想(右上):设计批判性阅读教学,关键在于“拎出一个集中性问题”,然后以此设计一条主线,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获得一些“课文之外”的启示。

三、“适人”:鼓励差异,扶植质疑

学生对课文的解读甚至质疑是“因人而异”的,所以面对批判性阅读课堂教学中的“不同的声音”,教师首先要给予肯定,在保护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对那些偏离文本较远的质疑进行引领、梳理,让每一个学生学会真正的、科学的质疑。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为此,阅读教学课堂过程中的评价,首要的是保护、激励求异性的阅读反思,鼓励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与体验。以此开启学生的思路,放飞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从小学会批判式阅读。同时,“阅读不是为了顺从”。一个人“有意义的阅读”,只是为了借鉴、学习前人的观点或思想,这样才会有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批判性阅读能让“有意义的阅读”成为一种可能。当然,小学语文需要辨证、艺术地实施批判性阅读教学,要把握“适文、适度、适情、适人”的原则。并非是教材中所有的课文都可以设计成批判式阅读课型,更不能在一节阅读课中“一批到底”。批判式阅读课,旨在丰富阅读课型,拓宽阅读课价值取向。概而言之,学生“会读”的前提是能“读懂”课文。批判的最终目的是更接近真理,而非颠覆一切。因此,批判性阅读教学的广告艺术论文价值定位,是为了从小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品质。

作者:胡蕾


    更多企业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批判性阅读教学探索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qygl/170701.html

    相关专题:兰州交通大学 objective


    上一篇: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教育概述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