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 >

产业转型背景下工业设计的应对策略

摘要:工业设计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是将技术转化为商品的桥梁。在武汉进入到产业转型时期,它将成为引领转型升级的利器,文章通过横向研究,利用大量统计数据从整体水平、核心竞争力、科研实力转化和协调合作机制四方面分析了武汉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指出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化和融合化是推动武汉产业转型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产业转型;工业设计;集聚化;融合化

一工业设计将成为武汉产业转型升级的利器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武汉紧抓“中部崛起”、“两型社会”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机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12年,武汉市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城市化率达到79.23%,进入到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1]。转型的核心在于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产品,工业设计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是将技术转化为商品的桥梁。它通过运用成熟技术,立足消费和生产双方利益,对产品外观、功能和使用价值进行全面优化,具有投入较低,产品化效率高,商业周期短,时效性强的特点,更适合于我国制造业的现状。设计使英国半数以上的企业显著提高了其销售收入、利润和竞争力,运用设计开发新产品更是英国公司实现快速增长的不可或缺的手段[2]。实践证明,工业设计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利器。国发(2014)10号和26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对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界调整升级的决心。“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更是多次强调了工业设计在工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二武汉产业转型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生产服务业整体发展不足

推动武汉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需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武汉完全具备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综合因素: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为本地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服务全省、服务中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全国性交通综合枢纽的辐射能力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而专业门类齐全的优质科教资源为加快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所需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然而,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武汉市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规模不大、结构不优、科技不足、优势不强、效益不高、统计不完善的状态[3]。为全面推进工业增长和重大项目实施,将以生产服务为目的的工业设计产业作为一个服务业龙头产业或者一个支柱产业来发展以形成能与制造业发展相匹配的成套设计服务体系,必将对武汉的产业升级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二)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尽管武汉已迈入了转型期,但传统产业仍占了武汉产业结构的较大比重,体现为低端产业、低附加值产品、低层次技术、低价格竞争的格局。工业化水平不高,现代服务业仅占比服务业的51.5%,远低于深圳的67.5%。规模经济效应不足,集聚效应不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基本依赖进口。另外,除钢铁、烟草、光电子信息等产业外,其他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和企业并不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高。武汉市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份额不足1%,不及上海的1/6[4]。产业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创新,工业设计是技术转化为商品的桥梁。而就目前武汉设计产业市场而言,工程设计项目占了主体,少有产品设计项目,而作为整个市场体系基础的,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类重要的产品设计——消费产品的设计,更不多见。区域产业链显现工程设计实力较强,而产品设计环节较弱的特点。

(三)科教实力优势未能转化为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城市长盛不衰的源泉,而发展科技关键在教育、核心在人才。武汉作为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截至2014年,有高等院校98所,在校学生有107.26万人,居全国之首,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7所、国家重点实验室2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百所,科教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列全国第三[5]。然而,科教实力只有得以运用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武汉的科技成果实际转化率只有35%,且80%流向外地。全市技术开发机构只有30%建立在企业[6],企业并没有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沿海地区的经济优势和政策优势、北京的文化氛围、创新机制和创新资源的集聚,都为科技人才的不断涌现以及科技成果的及时转化创造了良好环境[7],吸引着武汉的优秀设计和管理人才纷纷向东、南、北流失。

(四)工业设计的协调与合作机制乏力

目前,武汉市工业设计的基础性工作还比较薄弱,主要呈现出五个方面的不足:对产业的整体推进缺少规划;政府给予产业和技术创新以有效的促进政策不足;工业设计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创新平台予以支撑;同时也欠缺先进的工业设计装备基础。宏观协调的机构、专业化的服务平台以及技术推广机制的缺位,造成了武汉市的工业设计产业信息不对称的现实状况,导致了此方面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的弱势,制约了在汉专业院校与企业间产学研合作的开展,导致了武汉工业设计的应用范围不广和产业化发展缓慢[8]。相较于制造业发达的省市,武汉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严重不足,设计企业与制造企业的配置比不足广东省的1/20,且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著名设计企业,导致我市制造业发展缺乏创新支撑,服务需求外流。这些企业散落三镇,几乎没有工业设计企业聚集地,未形成聚集效应。随着第一轮制造业转移进入中后期,部分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开始从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及长珠三角地区向中部腹地寻求转移[9],武汉应抓住契机,利用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道路,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按照优势互补、密切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尽快建设与全国统一市场相衔接的、辐射中部地区的区域性大市场,完善产业链。建设工业设计产业基地,为推动武汉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三工业设计促进武汉产业转型的应对策略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聚集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而工业设计处于生产性服务业价值链的前端,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是共生共荣的,武汉制造业在规模总量和层次上的不足都直接影响到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也因此受限。本地工业设计企业上年订单总产值约70%来自于省外,且以工业发达的长、珠三角为主。而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工业设计产业表现出明显的集群特征,例如,深圳集聚了一批设计服务企业,以珠三角的加工制造业为市场,开展服务,已经形成了以制造业、服务业企业为主体,以产业园、产业基地为依托,以各种类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以院校、研究机构为人才培养载体的综合服务体系[10]。又如,北京以政府宏观政策为指导,以北京科技研发与设计创新综合实力为依托,以院校、企业和设计机构为服务对象,凭借发达的制造业,通过优化配置首都丰富的科技与设计资源[11],注重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和企业的文化性,提高工业设计的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建成了较为发达的工业设计产业体系。南北两地,特色各具,然而集聚性却是共同特点。可以预见,未来十年,集聚化发展将成为武汉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新特征,通过创建工业设计创意产业聚集区,构建武汉工业设计产业生态圈。工业设计产业不仅是制造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其自身也构成了服务制造业的小生态圈。良好的工业设计产业生态圈不仅需要一定数量的工业设计企业共同营造相互竞争、交流、合作、促进的整体氛围,而且需要与印刷、材料、模型、模具等上、下游企业相互配合,提升设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处在武汉现时的条件和发展状况,因势而为,吸引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企业和设计大师进驻,推动产学研合作。同时建立起面向全国的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12],以提升产业聚集水平,完善产业链,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工业设计企业、人才、资金等向基地集聚。武汉正在积极引导,着力打造未来科技城、光谷软件园、光谷金融港等一批专业化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挥示范效应,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

(二)走产业创新之路,发展二业融合的新形式

上个世纪末,是产业创新帮助日本、韩国实现了国家发展阶段的跳跃式推进,同样也是产业创新帮助美国经受住日本产业的冲击,得以延续其繁荣。今天,产业创新已经成为全球国家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由之路。作为以知识的生产、应用和传播为主要特征的设计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辐射性、高共赢性和高投入、高风险性的特点犹如宝剑的双刃,即能强有力地推动产业的发展,又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唯有通过产业创新,建立风险控制和投入回报的良性机制,工业设计产业才能扬长避短地发挥其最大动力,成为实现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服务业的制造化,是工业设计服务企业通过吸纳制造业元素,如现代化生产方式、标准化产品引入到服务业,来提升产业效率,分散风险,提高回报,以鼓励投资者积极性,推动产业发展的产业创新之路。事实上,国内外不少工业设计服务业企业为了实现规模更大,生命力更旺,竞争力更强,将转型升级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制造化趋势。产业转型背景下的武汉工业设计产业,做强汽车等主导行业,做大创意产业等潜在优势行业,做优先进制造业。借助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融合,实现价值链的跃迁建设。

(三)政府对工业设计的发展予以有效引导与支持

以智力创新为本质的工业设计企业通常规模不大,其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有限,但其创造的价值却可成百数千倍放大地体现在制造业的效益提升中,因此发达国家政府部门均把发展工业设计视为国策,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而国内不少发达地区也将工业设计作为工业化的战略途径予以充分重视,纷纷出台多项政策,着力推进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现阶段,武汉的工业设计公司以中、小、微型企业为主,且均处于起步期,面临着场地、资金、税收、资源等多方面的压力,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同时,作为服务对象的制造企业对工业设计的认识也还存在着不足。因此更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从发展战略、组织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财政税收的扶持、示范园区和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支持,以推动武汉工业设计产业的快速发展,并最终加快实现武汉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

(四)发挥区域工业设计教育优势,以推动产学研的合作

武汉开设有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19所,每年向社会输出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数百名。然而,由于本地区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不足,能提供的实践机会很少,毕业生的素质良莠不齐,本地区工业设计类职位远少于京沪穗深杭,就业率也很难保证。在高校聚集区依托大学行业资源,发展创意产业园区,将大大改善这一问题。通过园区集聚以工业产品设计为主导的创意产业机构,引进知名工业设计机构,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构筑本区域专业人才高地,建立创意设计成果输出库,全面优化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环境,推动区域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13]。园区内设计机构和本地高校通过培训和实习等合作形式,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园区内进驻的设计企业,将带新增的就业岗位,解决社会人员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拉动区域周边的法人举办单位增长。

四结语

建设工业设计产业集群,孵化工业设计企业,立足本地产业基础项目,以满足本地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实现搭建平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建立设计创业中心,实现企业孵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商业消费场所;举行具有武汉特色的工业设计品牌活动,扩影响、促交流、增活性。将有效发展武汉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完成产业链的整合,并最终促成武汉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顺利完成。

作者:吴婕 吕杰锋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更多企业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产业转型背景下工业设计的应对策略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qygl/151083.html

    相关专题:微博言论自由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上一篇: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下一篇:体验式学习教学与篮球教学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