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 >

校内实训与职能培养的关系

一、校内实训与职业能力形成的关系

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培养,目前取得比较一致的共识,即无论从心理学角度,还是教育学角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工作知识、工作技能、工作态度和工作经验的类化迁移和整合的结果。邓泽民认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要有工作知识、工作技能、工作态度等的习得和应用,还必须借助特定的职业活动或仿真的职业情境,如此才能形成职业能力。吴晓义提出,应将工作情境的建构作为职业能力开发过程的出发点,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适应职业世界的工作知识、工作技能、工作态度和工作经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结合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和机制,设计有明确目标的综合实训项目,这些综合实训项目是职业知识与具体的工作要素、工作过程相互联系的纽带,让学生在完成综合实训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职业知识,并在这些职业知识与各种工作要素相互发生联系的过程中获得工作经验,最终整合形成一定的职业能力。校内实训是校内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能控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活动,既包括对学生单项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也包括职业岗位实践训练,其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术技能,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最终实现职业能力的提高。实训主要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即特定的环境,包括场地、设备、师资、技术支持等来实现。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职业能力和校内实训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而实训是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在实训基地中,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将教育者、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因素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习者在实践中与他人、环境相互影响,融入实践环境,提高实践水平。对职业能力培养,我国教育大师陶行知用朴素的言语道出其中的真谛,他这样描述教学:“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做事”的能力只有在“做事”的过程中、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

二、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存在的问题

(一)侧重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校内实训目标及实训内容是由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是施工一线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实训内容要满足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等就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要求,其中专业能力包括:建筑工程图识读能力、基本建筑构件验算及一般设计能力、常用建筑材料应用及检测能力、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能力、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建筑施工成本控制能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能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能力、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工种操作能力等。有不少院校把单一的操作技能的训练等同于职业能力的培养,据笔者调研有不少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把模板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等工种的技能操作作为主要实训内容。反而忽视了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施工过程质量检查验收与评定、资料汇总整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简单地认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只要能满足建筑施工中几个主要工种的实训需要就可以了。建筑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作为未来的施工现场技术与管理人才,对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的综合能力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校内实训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单一工种的技能训练是必要的,但不是校内实训的重点。

(二)校内实训项目缺乏系统化设计

校内实训目标不明,尚未解决“为什么实训”、“实训什么内容”“如何进行实训”等问题。实训项目由于缺乏系统的设计,不少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内容没有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进行系统设计。各个学校由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别,同样的专业在不同地区人才培养目标有所区别,所要求的学生职业能力也各有所侧重。有些学校没有考虑学校自身的专业特点及本区域人才需求情况,盲目模仿甚至完全仿照别的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去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导致其实训的内容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缺少有机联系。

(三)没有考虑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需求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已在高职院校中达成共识,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理论教学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实践教学,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如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通过“任务”和“项目”组织教学。校内实训基地不仅仅是一个实践场所,而且应该是满足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场所。有些院校在进行校内实训基地设计时,只是考虑到实践、操作的需求,没有考虑到理论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等的教学需求,也就是说没有以“教学任务或教学项目”为依据来统领、整合实训教学内容,明显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做分离的情况,无法满足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教学模式的新要求。

(四)没有正确处理好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在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关系

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完成基础能力训练和部分在校外不宜实施的专业关键能力的训练,校外实训基地则以完成职业环境、职业规范方面的训练为主,因此,必须把握好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互补关系。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建筑产品的特殊性,如体积庞大、生产周期长、投资大,使学校不可能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完全照搬施工现场。笔者调研到有些学校将垂直运输机械等大型机械、施工项目部等都在校内实训基地予以体现,但这些仅仅是使学生对大型机械、施工现场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而机械的购置和项目部的布置则占用了大量的场地和资金,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可以说,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没有正确处理好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的互补关系而导致的。

三、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

(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求,系统地梳理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岗位是施工员,相关岗位是质量员、安全员、造价员、资料员等,其专业核心能力如表1所示。其中带★的为专业核心能力,由于其综合性强,单纯在校内实训,无法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心理感受、责任意识、思维能力和处理各种技术应用与技术创新的能力,需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完成。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为主线,系统设计校内实训内容

每项职业能力是无法通过传授获得的,而是通过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模拟的职业情境来获得,即通过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来实现的。下面以“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实训室”完成的实训内容为例,说明该实训室建设的思路与做法。在实训室要完成以下工作:1.技术资料的准备识读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图,准备材料进场检验报告(检查材料进场质量证明文件,阅读材料检测报告),砌体工程施工测量方案、编制砌体工程施工方案等。2.砌体工程施工根据制定的方案完成砌体工程的定位放线工作,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局部砌体的砌筑,同时进行砌体工程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得出验收结论,形成验收资料。通过该环节的实训,学生可以获得如下职业能力:分部工程施工图识读能力;分部工程建筑材料检查与验收能力;分部工程技术交底文件编写能力;分部工程技术交底实施能力;分部工程施工测量放线能力;组织分部工程施工能力;对分部工程进行质量检查、验收、评定能力;分部工程资料整理与归档能力。其他实训室均需要完成相应的典型任务。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学习能力均是在“做事”的过程中得以提高。

(三)通过建立稳定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作为校内实训的有利补充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形成校内、校外两个实训体系。任何试图通过加强校内实训取代校外实习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其原因,一是建筑产品与其他工业产品不同,校内实训无法使学生获得在真实施工现场所能获得的责任意识、分析能力和处理各种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尤其是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建筑施工涉及到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等多个建设主体,与各方的沟通、协调能力,不是在校内设立了足够数量的综合实习项目就可以培养的;二是校内实训往往是非生产性、纯消耗性的训练,把所有的训练都放在校内,不仅给学校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而且产生的诸如混凝土等实训废弃物的处理也是一大难题,只有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工程项目技术与管理等资源,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对接,才能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提高。

四、结语

校内实训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主要途径。脱离了“做事”的环境,无法培养出能做事的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校内实训,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再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使之逐步成为“内行的行动者”。

作者:宋岩丽


    更多企业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校内实训与职能培养的关系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qygl/109467.html

    相关专题:建筑论文范文 大学生创业理念


    上一篇:工程训练项目教学法论文
    下一篇:沥青路面养护风险管理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