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 >

丹道养生思想认识论与方法论分析

摘要:刘一明作为清代中叶的高道,其兼容儒、释、道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蕴涵着丰富的丹道养生思想。其养生思想以神室八法、修道五十关为重点。他认为,后天世界生灭虚假,先天世界永恒超脱。其修道的方法论强调先穷性命之理,后了性命之功;从后天入手,后天返先天以及最核心的原则———性命双修,先命后性,由此养气、重精、御神三位一体、相互结合。刘一明丹道养生思想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天人合一、生命圆满的修道境界。

关键词:刘一明;丹道养生思想;认识论;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B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16)05-0019-04

刘一明(1734—1821),号悟元子,清代乾嘉年间著名的道教学者、内丹学家和医学家,是甘肃省唯一列入《宗教辞典》《辞海》《道教大辞典》中的道教人物,是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刘一明一生忙于募修道观,被后人公认为“兴隆山建设的功臣”;同时又潜心儒、释、道、医诸子百家,博古通今,自成一家,尤以《道书十二种》集道教内丹思想之大成。其生前即已声名卓著,同时代另一位著名高道闵一得以一位教内人士的身份评价刘一明所著《修真辩难》时高度赞扬道:“《修真辩难》全部阐发古哲欲发未发处,数不胜数,有功玄教之作。真不愧全真龙门一代宗师也。余学问较之悟元子,岂仅小巫大巫已哉!是余真实语,笔以告夫同志云。”[1]277死后更是声名鹊起,南怀瑾在其大作《禅海蠡测》中评论道:“清代学者颇多,而以乾嘉道学著者刘悟元、朱云阳二人为其翘楚,尤以刘悟元之说理修炼,纯主清净,力排方士诸说,参合佛理要旨,于丹道法中,又别创一格。”[2]219当代著名道教研究专家卿希泰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道教史》中评价刘一明时,称他是“清中叶的高道,邃玄教,精易理,擅养生,长医术,是当时著名的内丹家,医学家”[3]155,并称其“撰著大量有关易学、内丹和医学的著作”[3]156。而其丰富的丹道养生思想尤其引人瞩目。国内目前已有研究刘一明思想的论著和专题文章,比较重要的专著有刘仲宇的《刘一明学案》,刘宁的博士论文《刘一明修道思想研究》和赵相彬的硕士论文《刘一明内丹思想研究》。明确论述到刘一明道教思想方法论和认识论的专题文章有何建明的《刘一明道教养生哲学方法论和境界说》、刘宁的《刘一明内丹修炼三原则》和李远国的《刘一明“九要八法”概述》。这些文章有的是专题论述,有的是对其思想进行宏观述评。本文拟从丹道养生的角度来分析刘一明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并重新予以评价,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养生认识论

认识论,是“epistemology”一词的翻译,原指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来源及其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本文引用认识论是就其宽泛和基本的层面,泛指刘一明对于修道的意义、重点和难点的一些基本的认识和探索。为了研究方便,本文以认识论统属刘一明对修道意义、难点和重点的探索;把刘一明对养生修道的宏观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归属于方法论。作为龙门派的传人,刘一明以修道成仙作为人生的归宿和方向。但是,自利还要利他,自度还要度人。如何说服红尘中的男女皈依道教,修真成仙,自然要有根有据。刘一明从其建构的先后天二重化世界观体系出发,认为人一方面身上都有返回“道”或“先天真一之气”的根据,另一方面又身处后天世俗世界。而后天世界生灭虚假,先天世界永恒超脱,人生就在于要勘破世事,弃假从真。刘一明吸收了大量的佛教思想来说明人生是虚幻的。他说:“人生在世,万般皆假,唯有性命是真。”[1]211故他认为“爱惜色身者,岂不假中又添其假乎”[1]216。刘一明还专门作《恨六贼歌》来劝诫人们不要为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所误导。弃假从真、勘破世事在刘一明的《修真九要》中列为修道之第一件大事。他说:“先将世事齐放下,后把道理细研精。是言世事皆假,性命最真,欲知其事,先弃其假也。何则?一认其假,则心为假役,一假无不假,与道日远,便不是自惜性命之人。不惜性命,悬虚不实,空过岁月,老死而已,何益于事。”[1]528既然如此,只有减少欲念,多多存神,方可延年益寿。要保本还阳,只有认真修炼,如说:“修真之道,返还之道也。返者,我已去而又来之谓;还者,阳已失而复得之义,是于纯阴之内,而返还其本来真阳也。”[1]27最后,“为功日增,阳气渐长,阴气渐消,长而又长,消而又消”[1]29,“阴尽阳纯,则尽阳纯,则仙矣”[1]21。这里,他用阴阳观念来说明修真成仙的道理。刘一明结合自己的修道实践,还专门著《神室八法》来说明修道的重点问题。刘一明虽然处处强调性命双修,但又多次讲到圣人以心性立教、以心性修道的思想,因而修性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更为突出。南宗之祖张伯端认为,“心为君,神为主,气为用,精从气,意为媒”[4]125,并进而提出了“心者,神之舍也,心者,众妙之理,而主宰万物”[4]129的观点,这对刘一明思想影响很大。所以,重性轻命,主张从修心入手,是刘一明修道思想的一大特色。他把人心称为神室,认为“修道即所以修神室,神室完全,大道成就,永无渗漏,脱灾免祸,入于安然自在之境矣。若有知音志士于中寻出个孔窍,直下立定主意,收拾利器,勇猛精进,采取真材实料,依法修造,完成神室,安身立命,作宇宙间一个无事闲人,此余之愿也!”[5]385可见刘一明对神室的基础作用确认无疑,并鼓励人们从修心入门。神室八法是构成神室的材料,也是修心成道的八种方法。分别指“刚”“柔”“诚”“信”“和”“静”“虚”“灵”。在讲到“刚”时,他说:“刚之一法,乃神室之梁柱。”而“柔”乃“神室之林材”;“诚”乃“神室之基址”;“信”乃“神室之椽瓦”;“和”乃“神室之门户”;“静”乃“神室之墙壁”;“虚”乃“神室之堂中”;“灵”则是“神室之主人”[5]394。刘一明用生动的比喻说明了八法是构成神室之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么,刘一明所认为的八法具体含义是什么?他认为,静则指寂然不动、无念无欲;虚的意义在于空无宽大、无形无色;灵则指真灵真性,纵横自在,随机应变,逍遥自如。如此看来,刘一明所赋予的八法有自己独特的含义。不仅如此,他还对如何具体运用这八法修炼心性,一一作出了说明。例如,在谈到“柔”时,他说:“怎晓得石崇富豪,草上之霜;韩信功勋,镜中之花。倒不如范蠡归湖,勇于自退;留侯入山,早已知畿。此柔道之所以贵也。”[5]388修炼柔道只是一个顺字,渐次用功,即可修成。虽然刘一明讲了很多如何修真炼丹之法的理论,但法门众多,“傍门三千六百,丹法七十二品”[5]405,而且心性修炼,玄之又玄,若没有名师指点,则难以豁然贯通。他自己在修炼的关节点上就先后得到了龛谷老人和仙留丈人的指点。“悟元初遇龛谷老人,示以修真大道,诸事显然,惟于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之语,因自己所见不到,模糊十三年之久,阅尽丹经,究未知其端的。后遇仙留丈人,诀破源流,咬开铁弹,言下分明,了然于心,始知的虚无真虚无,真一是真一。”[1]497两位真师使其豁然贯通,终成正果。因而刘一明把访求真师在《修真九要》中列为第四要。他还讲到因为“性命之道是窃阴阳,夺造化,转生杀,扭气机,先天而天弗违之道”[5]405,故“是天下第一件大事,是天下第一件难事,苟非圣师附耳低言,如何知之”[1]531。玄之又玄的丹道修炼,火候把握,气血调理,如果没有真师的点拨难以成功。那么,真师的标准是什么?真师与假师的区别何在?刘一明提出的真师标准是“品节清高,胸襟洒脱”,同时又批评了一些佛门道门中的江湖假师,谋财害人。这充分体现了刘一明对修道的切身体验与理论总结。刘一明不仅以人品去衡量师之真假,更是劝诫修道之人以德为先。他在解释丹经中的“炁”字时释为无火,火即淫欲、妄念、躁动,无火则精不泄,元气大定,元神不失。刘一明提出“德”有“大德”,“行”有“道行”。“天德”即是先天精气神未亏、熟读诗书的上德之人所表现出来的仁义礼智信五德。上德之人不学而知,中德之人学而知之,下德之人只能积德行善而知。如何积德复善,他总结了六十个字:“恤老怜贫,惜孤悯寡,施药舍茶,修桥补路,扶危救困,轻财重义,广行方便,苦行利人,勤打尘劳,施德不望报,有怨不结仇,有功而不伐,有难而不惧,见义必为。”[1]3把道德提到优先地位,先做个无病好人,是刘一明一贯的思想倾向。而其他宗派,大抵相同,如净明道就强调欲修仙道需先修人道。强调修德,做个世间无病好人,这是修丹成仙的准备阶段。万事开头难,故刘一明著《通关文》指出了修道要突破的五十个必不可少的关口,这些关口意义重大,“皆学人要命关口,阻路大魔,须要关关打通,方好进步。若有一关不通,即被此一关挡住,任尔盖世英雄,拔山烈汉,寸步难行……倘认不真,信不过,终在关内,而不能出于关外,欲上大路,除是插翅而飞,腾云而过,岂不误了前程”[1]209。修道的难点,即在于此五十关,要确立正见、正思、正行及消除邪见愚思妄行,才能早日修道成仙。这五十关涉及了炼丹准备阶段的各个方面,并指明了确立正见、正思、正行的途径以及消除邪见愚思妄行的方法,对于修道具有重要意义。刘一明的养生认识论多从宏观方面,就修道的特点以及初始阶段的准备工作入手,对于养生和丹法修炼具有引导、规范和指导作用。象天法地,刘一明悟出了养生的原理:“鹤善存神,故胎固而千年长生。龟善养气,故不食而百岁不死。”认为“人亡老也,皆由恣情纵欲,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1]10。以不倦的热情与坚定决心去修炼养生,正是刘一明所认识的修道方向。

二、养生方法论

方法论是“methodology”一词的翻译,指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学说和理论。本文引用方法论是指刘一明在修道养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的指导思想和核心问题的理论。而在整个炼养过程中,刘一明是非常重视原则方法的,他讲道:“余自遇龛谷仙留之后,知性命必用法以修之,阴阳必用法以调之,造化必用法以夺之,四象必用法以合之,五行必用法以攒之。有为无为各有法则,毫发之差,千里之失。”[5]385可见刘一明不但重视炼养方法,还力求不能有“毫发之差”的准确性。刘一明首先强调的修道炼养的基本原则是“先穷性命之理,后了性命之功”[1]327。他把整个修炼过程概括为“穷理尽性至命”[1]327。他出身书香门第,饱读诗书,受程朱理学“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6]105的影响,把修道分为知和行两个阶段,强调知先行后,即要求先求性命之理。刘一明充分强调穷理的重要性,突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价值。所穷何理?在刘一明的先后天二重化哲学体系的决定下,很显然是要最终参悟先天性命是真,后天性命是假,要后天返还先天,才能明白终极存在,实现生命超越。他强调,若“穷之不到,即行之不到,辨之不清,即作之不成”[1]530。与此同时,他还批评了那些不穷究性命之理而胡乱修炼的人。他说:“今之学人,糊涂出家,糊涂学道,糊涂修行,生则既然糊涂,死时焉能亮净。性命何事,而乃如此妄为耶。”[1]531那么,如何穷理呢?主要方法便是精研丹经子书,细细穷究。他说:“吾劝有志之士,取古人法言,细穷细究,求师一诀,通达前后,毫无一点疑惑,方可行持。”[1]530丹经子书的古仙真言,刘一明是有切身体证的。刘一明之所以强调先穷性命之理,后了性命之功,其思想渊源之一是受理学知行观,特别是程朱一派理论的影响,另外还受佛禅至明清时讲究先明佛理、后修佛行的渐修顿悟程序的影响。刘一明所提出的另一个炼养基本原则是从后天入手,后天返先天。回顾道教内丹学史,陈抟最早提出了“顺则成人,逆则成仙”的内丹学基本原则,之后的道教内丹各宗派几乎都是继承了此原则。刘一明对此程序又称为返还之道,或称为颠倒。他说:“至人于此后天中采取所生一点先天之气,逆而运之,返本还原,复还太极之体,故曰还丹。”[1]471结合自己的哲学体系,刘一明将“逆则成仙”之炼养步骤分为还丹与大丹两个阶段。他遵循其师龛谷老人“药自外来,丹由内结,先天真一之气自虚无中来”[1]470的教诲,虽从后天入手,但不重视后天色身的修炼。第一步还丹阶段归根复命,实现由后天性命返归于先天性命,由假向真,自阴转阳。虽“药自外来”,但必须“以法追摄”,取坎填离。第一步虽然返还先天性命,但此物“未经火锻炼,犹有得而复失之还,故曰小还”[1]472,必须加紧炼养,才不至于得而复失。另外,为了追求“形神俱妙”的境界,“形妙”之后还必须修性,即是内药了性的“无为之道”。总之,两个步骤之中,第一步还丹重修命,重采炼,系有为,采先天元阳;第二步大丹重修性,重在沐浴,温养先天,系无为,得无生妙用。至此则性命双全、形神俱妙,真正达到了超脱境界。刘一明关于炼养最核心的原则是性命双修,先命后性。关于性和命的含义,刘一明说:“性者,心之所生。心为神舍,心明则神清,神清则性定,所以道性之造化系于心;命者,人之一叩,叩则必应,应则气活。气活为命蒂,人即身也。所以道命之造化系于身,命属他家,性属我家,先求他家不死之方以立命,后求我家原有之物以了性,身心不二,性命一家,而性命俱了。”[1]8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性”属阳中之阴,指人的意识活动的元神和元性;“命”是阴中之阳,指人生命基础的精和气。“性”和“命”构成了万物之灵的两个基本方面,即生命和思维功能。修“性”即指增强人脑思维功能,开发潜在智能;修“命”指消除疾病,提高身体素质,延年益寿。人既要有生命,又要有意识,如此才能成为“完人”。如果仅有意识而生命短促,则是“短命鬼”;如果仅仅长寿而智商低下,则“寿同天地一愚夫”。因而刘一明强调性命要双修。但是,根据他的先后天二重化世界体系,性有先天天赋之性和后天气质之性的区别,命有先天道气之命和后天天数之命的区别。结合前面强调的从后天入手、后天返先天的原则,他强调的是人应通过修炼,改变后天性命东西分离、流浪生死的状况,返回到先天“性不离命,命不离性”的状态。故他在此讲的性命双修强调的是先天的天赋之性与道气之命的修炼。他说:“古真云:性命必须双修,工夫还要两段。盖金丹之道,一修命一修性之道。修命之道,有作之道,修性之道,无为之道。有作之道,以术延命也;无为之道,以道全形也。”[1]368在讲到为何性命双修时,他进一步指出:“问曰:接命之道,有性理否?答曰:不能修性,焉能立命。盖性者命之寄。命者性之存。性命原是一家,焉得不修性。”[1]469因为命是性存在的基础,性又是命存在的深化,因而二者缺一不可,必须双修。与此同时,他坚决批判了片面强调修性的主张,他很赞同吕祖在《敲爻歌》中的观点:“只修性,不修命,此是天下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5]477其实,性命双修,形神俱妙,正是炼养活动要达到的天仙超越境界的必备条件。刘一明所强调的三个修炼的基本原则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体系。“先穷性命之理,后了性命之功”,强调知先行后,以行为重。要穷先天性命之理及修行的步骤火候等细节。而后两个原则总体上是行的方面。“从后天入后,后天返先天”,强调修行的两个阶段,即还丹与大丹阶段,指明了修行的根本方向是后天返先天,根本方法是修心,修行层次是后天、先天两个大层次,先天又分为先天性命和道两个层次。“性命双修,先命后性”,强调修行的基本内容是性和命两个方面,修行的侧重点在各个阶段不同,炼己、还丹、大丹三个阶段分别侧重于修心、修命和了性。可以看出,刘一明的修道养生思想结构严谨,前后一体;修道养生活动重点突出,步骤明确,达到了新的境界。刘一明的养生思想是以其对宇宙世界的二重化架构为基础的。同时,他的养生思想的落脚点又在于人的生命、精神和灵魂的安置与超脱上,即在人而不在天。刘一明养生思想的内在本质特征是与天人合一论相统一的。他认为,现实中的天人关系是后天的天人相互分离的关系,而理想的天人关系是先天的天人合一,统一于共同根源———道或先天真一之气的状态,是人未出生前宇宙未分化的混沌状态,是人们应该追求和返回的。神仙的状态与先天胎儿的本真状态是一致的。同时,刘一明的丹道养生思想是在始终强调养气、重精、御神三位一体、相互结合的本体论基础之上得以展开的。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全形、坚命、明性,并且要“以神御气”“以气养神”,从而实现其丹道养生思想所追求的生命的圆满。

参考文献:

[1]藏外道书:第八册[Z].成都:巴蜀书社,1994.

[2]南怀瑾.禅海蠡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卿希泰.中国道教史:第四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4]王沐.悟真篇浅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0.

[5]刘一明.道书十二种[M].羽者,祈威,于志坚,点校.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

[6]黎靖德.朱子语类:卷5[M].北京:中华书局,1986.

作者:贾来生 单位:天水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更多工商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丹道养生思想认识论与方法论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gsgl/88008.html

    相关专题:企业资产管理系统 中国实用医刊


    上一篇:中医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下一篇:小微企业管理创新缺陷刍议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