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 >

谈民俗文化对居住形态的影响

[摘要]从民俗文化的角度研究传统民居中的居住形态,能够满足现代人对社会文化体系的认同:要创造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传统民居可以提供有力的地域文化、设计手法和创作规律,因此研究民居与民俗文化就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民俗文化;传统民居;居住形态;地域文化

1前言

我国民居的研究从1980年至今已进入全面、深入的时期。研究的层面从单纯的建筑学延伸到与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住居学、民族学、伦理学等相结合。民俗文化即风俗习惯,是人类历史薪火相传的产物。它集中反映了生活在某一地域的人们共同的居住模式如衣、食、住、生产、娱乐等。民俗是民居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民居在一定文化环境中,会受民俗因素的影响。把民居建筑与民俗文化联系在一起研究,全面地研究民居建筑的表层特征与文化内涵。本文所指的居住形态是指传统民居中的人们日常的居住行为和建筑空间布局都受到一定的民俗习惯的影响。对传统民居的研究,即要注重研究它的空间布局,又要深层的剖析该地域的风俗习惯本。文以泉州传统民居中的一种建筑类型-官式大厝为研究对象,试从泉州民俗文化的角度对其居住形态进行分析。

2泉州民俗的特点

泉州民俗,是指在泉州古代时期形成,并沿袭至今的人们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所遵循的习俗。古代泉州是一个多元文化输入的地区,因此泉州传统文化并非是源于单一文化的演进而形成的,却是由“多元文化”传播融汇构成的。泉州民俗是泉州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泉州古代历史的变迁中继承下来并且在泉州传统时期的大文化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中原文化是泉州民俗的主体成分,它的最鲜明的特点是形成和发展于多元文化的输入和融合。

3民俗文化下泉州传统民居中的居住形态

官式大厝是泉州传统民居中的一种类型,其建筑形式一般为主体三开间或五开间的多进落布局(图1)。许多房屋主体建筑两侧还围以纵向的辅助用房。当地民居称这种大型合院式民居为“官式大厝”。

3.1等级居住内外有别的居住习俗对居住形态的影响

在我国封建社会,受礼制的影响,民居中也存在一定的等级居住。在一个家庭中,“长幼有别,尊卑有序”,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居住习俗。古代泉州与中原汉族的长期的交往与融合,在居住上也深受等级居住内外有别的居住习俗影响,有着严格的居住模式。王其均先生在《禁忌、习俗对民居形制的影响》一文中写到“在住房的分配上,泉州人严格按照左为上、右为下的原则,而且各个房间都有相对的名称。家里的男孩子要按照长幼次序来分配住房。图2分析了典型的泉州民居院落的中心部位,院落的中心部位是由五间房子组成,中间一个大的房间为主厅堂,两边各有两个房间。四房一厅由六橫墙组成,所以当地人称典型的泉州民居为六壁大厝。主厅堂在泉州叫作上大厅,上大厅是家祠,设有祖宗牌位。上大厅的东侧是上大房,住大儿子。上大厅的西侧是上房住二儿子。上大房的东侧是左边房,住五儿子。上房的西侧是右边房,住六儿子。五间正房的前面是天井,泉州人叫作深井。深井的东侧是一间住房,叫头间,住祖父母,深井的西侧与之相对应,也有一头间,住父母。深井的南面,与五间正房相对应,有五间下房,门朝北开。下房的中间与上大厅相对应的是下大厅,也是门厅、过道。下大厅的东侧房间做下房,住三儿子。下大厅的西侧房间也叫下房,住四儿子。东西下房的两头各有一个角房,东角房住七儿子,西角房住八儿子。女儿、佣人分别往后面或两侧的院落。正是由于古代居住习俗的制约,官式大厝中才能形成严格的居住模式。泉州传统民居大多属于围合的庭院式布局,这种布局方式深受儒家所宣扬的“男女有别"、“内外有别"的伦理行为的影响。《礼记•内则》曰:“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辩内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内。深宫固门,阍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墨子曰:“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从功能上分析,中路建筑(主厝)是建筑的主要部分,在空间上也具有主导作用,是建筑的主体。是主要活动的场所,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的生活、家庭集会等都在此完成。护厝是建筑的辅助部分,天井内常有水井,主要供佣人居住及厨房、洗涤之用。(图3)主庭院及其周围的厅堂是中路建筑的核心,它既是全宅公共活动的中心,又是交通的枢纽。由此可见,内外有别体现在官式大厝的平面布局当中,整个建筑,主厝是家庭内部活动的场所,护厝是外向的辅助部分,主庭院是建筑内部的活动空间。

3.2祠宅合一的居住习俗对居住形态的影响

中国古代盛行的“天、地、人”宇宙三才的天命观、家族观等级观对泉州民居空间布局产生重要的影响,泉州传统民居由“门——天井——房”三部分组成,三者的功能分别为:房屋为人们居住空间;院落为开场空间,人们在此活动通过院落达到与天、地的沟通;门则是大宇宙和小宇宙的界面,通过它使合院成为相对封闭的小环境。在家庭制度盛行的农村,聚族而居的现象非常普遍,民居与家庙、祠堂布局一起,这种空间布局同时也是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泉州传统民居是以厅堂庭院为中心,左右对称,前后多层次进深的合院组合。其中厅堂庭院以中庭为中心,上下四厅相对,形成一个十字轴空间结构。这种平面格局是以正方形为基础的九宫格,中央为天井,四维为卧房,形成“九宫"对称格局(图4)。从历史学、考古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建筑格式是中原古老建筑形制的遗存。3.3祭祀、禁忌和休息、娱乐对居住形态的影响泉州人祭祀内容繁多如祭祀鬼神、祭灶神、祭财神、祭行业神等等。但是,家族或家庭中最主要的祭祀是祭祖。祖先崇拜是从生殖崇拜和图腾崇拜中发展过来的,是氏族社会后期开始逐渐形成的习俗,目的是为了缅怀祖先并乞求祖先的保佑。在中国家族社会中,最重要的神,不是外部的神佛,而是自己的祖先,所以,祭祖活动高于其他一切祭祀活动,具有了准宗教的色彩。禁忌始于原始社会,在人类文明初期,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可以束缚人类行为的一种民俗文化,在泉州,敬神祭祖的生活习俗在民间很普遍。平日,直接进入寻常人家,都可以看到中堂香烟缭绕(图5)。每逢节日,家家都要举行祭祀活动。泉州传统民居中,所有的木梁在建造时,都要使树根朝中央厅堂,而树梢都朝外摆。这种考虑,似乎暗示着一座已经完成的房子,它又是一栋看不见的大树,树根居中,而四周枝叶茂盛,象征着子孙繁衍众多,家族兴旺。随着民俗的发展,禁忌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对于民居的建造,各地都有许多禁忌。比如说卧室内床的方向应与屋顶梁木方向平行,否则无形中会触犯了压住人的禁忌。官式大厝内除了独立的家祠外,每家在主厅上方架设灯梁。据说灯梁可以去邪驱魔,所以灯梁上都有精美的彩画。灯梁(图6)的存在使上厅的空间变得更加的神灵永存。由于灯梁是一户人家神灵的象征,文革时期,许多出身地主,富农人家的灯梁都被红卫兵拆除毁掉。人们相信,只要谁家的灯梁被红卫兵毁掉,那家就再也发达不起来了。一根简单的灯梁使空间的意义变得如此重要,这完全是由于民俗文化的影响而赋予了空间的特定含意。在旧时,不止传统的斗拱是建筑的等级象征,房间的开间、高度也是等级的一种象征。一个村落里,普通百姓住房的高度应是大致相等的。尤其是相邻的两户人家,如果谁后建住宅,而屋脊高度又超过了原有的一家屋脊高度,那么就是对邻居的蔑视,违犯了禁忌,这样就会引起争执,甚至是打斗。所以一个村落中,除了有外权势的人家外,普通人家住宅的高度大致是相等的在古代,理想的宅基乃安身立命之本,一般都要经过艰辛寻觅,即所谓“卜居”。因此,风水术避凶就吉,出现“斜门”,在居民中司空见惯。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除了汉代的房柱略像人形外,几乎未见真正的人像柱,但这并不说明在传统建筑和住宅中缺乏“卫士”。泉州传统民居中,门前那对石狮子就是形同于门神的象征表达(图7)。民间最流行的门神一是秦琼和蔚迟恭的画像,一是钟馗,均起源于唐代。钟馗是民间信仰中的捉鬼英雄,被崇为神贴于门上以镇百鬼。紧张的劳作之余,回家休息,恢复体力,与家庭成员之间谈笑游戏调剂精神,愉悦身心。除了通常的游猎之外,音乐歌舞,琴棋书画都是家庭娱乐的内容。一年四季有很多的节日,更是张灯结彩,举家同乐。如正月十五放花灯、春节、七月七等节日活动。遇有结婚、生子、寿辰等重大喜事,多要邀请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参加。

4结语

“建筑发展的历史,产生于人们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环境,非着意创造形式,更无所谓派别。建筑中的文化内涵,总是随国其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之趋向。因此,建筑环境和护理医学论文居住习俗共同组建了人们日常的居住形态。由此可见传统的民俗文化对人们居住形态的影响是深远的。

作者:王洪艳 蔡玉秀 单位:三明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更多工商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谈民俗文化对居住形态的影响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gsgl/263077.html

    相关专题: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上一篇:谈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应对措施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