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 >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与路径(3篇)

第一篇: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环境艺术浅析

摘要:随着近年来国家对高校发展的关注,强调校园文化建设成为现在很多高校的重点,丰富自己的校园环境,透彻自己的文化历史,寻找自己与众不同的标杆等等都是近些年各个高校建设校园文化的方式手段,为培养更具自身特色的学生而打造先决条件。本文以北京大学为例通过实地考察,从校园环境的方面简述现在中国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特点。自部委强调校园文化建设以来,各个高校为之倾力打造,虽然它并不碍于高校教学质量,但影响着被教育者的文化认同和内在修养,是值得我们为之探索和研究的。

关键词:景观分析;校园文化建设;环境设计;北京大学

一、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景观存在的问题

现在国家大力推崇校园文化建设来丰富高等教育的文化认同性,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校园景观文化,通过对历史景观的继承和保留,通过对文化精神的理解和传承,来生成学生对学校的文化认同和更强的归属感,形成更好的学习氛围。每个地域都在历史的洪流中沉淀下自己精神内涵,近年来校园文化建设势头旺盛,我国高校建设迎来高峰,多数学校除旧建新,追求设计上新颖,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语言,建筑外观简洁线条流畅、雕塑均是名人学者等,在这样的建设环流下大多高校像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几近失去了它本身的文化特色和精神内涵,对于在其受教的学生没有教育主体的文化感染以及传承,浅显的知识教育无法应对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基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文化认同

2014年5月,教育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地高校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活水和丰厚滋养,深植校园文化之根[1]。强调了高校自身的文化内涵对教育客体的深刻影响,冯天瑜把文化认同解释为一种肯定的文化价值判断。即指文化群体或文化成员承认群内新文化或群外异文化因素的价值效用符合传统文化价值标准的认可态度与方式[2]。经过认同后的新文化或异文化因素将被接受、传播。文化传承是客体对文化主体认同后的接受、感化和传递的行为,教育客体在主体文化环境中熏陶和体悟到的高校自我文化内涵,对其人生发展、思维方式等产生的影响才具有真正的文化传承效果,在文化认同之后产生的文化传承才具有高校自我品牌价值的传播性和感染性。当今多数高等学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景观文化不能体现高校自我文化特色的客观原因在于对自我文化内涵了解不深入和高校决策层没有专业素养,致使在校园景观的设计上盲目的追随世界潮流而千篇一律。结合景观语境性的表达做到其与人之间的沟通、传达,实现充斥于环境中的文化内涵与人思想的碰撞和刺激,达成文化认同。

三、北京大学校园景观的“语境性修辞表达”

语境性是指艺术在其中产生或施加影响的特定社会生活状况,包括文化传统、艺术制度、学术制度等[3]。类似的,80年代,朗诺何和克里彭多夫提到:语意学是人造物的形态在使用情境中的象征特性[4]。结合以上概念对北京大学的校园景观做简要的分析。笔者赴北京大学实地考察,认为北京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景观的设置上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北京大学是始建于1898年,由圆明园的一部分改建而来,曾经是重要政治活动的发源地。北大精神是北大校园文化的本质和核心,从五四运动开始,北大学子就一直有关心天下事传统。北大的历史是在不断求得自我革新中发展起来的,产生了许多重要人物和思想,深厚的人文精神是北大校园文化的基础。贯穿北大校园的著名景观是未名湖和博雅塔,前者是北京大学前身燕京大学遗留下来的人工湖,湖上设置的曲桥是上世纪重新规划校园中设计建造的名为“回头桥”,特点是桥拱的仿古式雕花以及岩石质地,后者是上世纪北大为解决供水问题而建造的水塔,现已停用。博雅塔,是功能、艺术、景观三方面高度统一的杰作,它在未名湖中的倩影深印在北大莘莘学子的心中。博雅塔位于未名湖东南,是仿造通州燃灯佛舍利塔、取辽代密檐砖塔样式建造的。“塔湖”的巧妙设置与北大浓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格调相映衬,园文化所衬托的诗情画意也和它是一所偏文科的高校相关,景观指向的艺术语境都是阐明北京大学的历史地位和发展历程,突出受者所能从中感受到的心理预期。再是北大独具特色的位于正大门的两座华表,制于十八世纪中叶,原是圆明园安佑宫之物,雕刻吉祥之云气,燕京大学成立之后搬运至此,是对学校历史沿袭的物质性语意阐述,表现历史、社会地位的物质形态。校内大多使用岩石为基材制作景观小品如假山、导示系统、步道、雕塑等,值得一提的是北大的雕塑多以本校杰出人物为主。北大在时代变迁中继承了晚清的文人儒雅气息,运用历史人文修辞而产生的景观与人之间的沟通,具有校园文化上的认同性。北大历经诸多磨难至今,校园景观更是因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得到了展现,在建国后整体规划中体现了北大斑驳成长的脉络,保留和继承是北大在历史中拼搏的精神。三步一小景,五步一震撼便可以形容北大对自己的肯定和沉淀,是现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首屈一指的例子。

四、结语

高校是培养社会实用性人才的最终场所,是形成教育客体个人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关键所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表达出人文历史文化是近代西方社会人文精神在高校文化事件中的具体化[5],为的是展现高校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校园氛围,设计师应该着手从学校的历史、人文情怀、自然地理等诸多方面入手,提炼其文化要素和代表性特色,结合恰当的艺术语言表现,把历经岁月磨砺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融入到校园景观中,使每一所高校展现出来的文化要素与气质内涵得以区分和光大。

参考文献

[1]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819号:《关于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教育部

[2]冯天瑜:《中华文化辞典》[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王一川:《艺术学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胡飞,杨瑞:《设计符号与产品语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汪桎辉

第二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初探

摘要:良好的校园文化风气,是高校的精神财富和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活动的宝贵资源。培养清新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是高校德育工作及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开展育人工作、构建全员育人体系的有效途径。党日活动是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开展途径,旨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深刻的活动,使党员在实践当中更加深刻地了解党的历史、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并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校园基层党组织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与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沟通最为便捷。搞好高校基层党组织党日活动并将活动对象范围有针对性地适度扩大,是引领校园文化风气的可行途径和有效路径。

关键词:党日活动;校园文化;路径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文化存在于社会中一样。社会文化中包含着校园文化,而高校的校园文化又是校园文化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精神的主要载体,多层次、立体化地呈现高校制度水平、学术氛围、教学环境和师生面貌。高校校园文化,主要由作为校园主体的教师、学生及管理工作人员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通过互动形成,因此,凝聚全体师生心智,创造适合科研教学的人文环境,从文化层面上做好为人服务的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任务。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及其下设的各级基层党组织(主要包括基层党委、基层党总支和直属党支部)是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力量。根据国家高等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高校党委同时肩负领导学校组织人事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人事职权和德育职权的统一,为高校各级党组织参与及领导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依据。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源于校园当中的多层次文化现象。长期以来,很多学者都对校园文化的内涵做了深入详尽的研究。综合众多学术观点,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主要可以归纳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

(一)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表层

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相对固定、明确易见,集中展示学校文化风貌,形成校内外人士对校园文化的第一印象,构成高校校园文化的表层。校园物质文化,包含校园范围内的楼堂馆舍、道路广场、植被装饰、纪念物、标志物以及其它永久或半永久设施。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实体依托,没有物质文化,校园文化只能成为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校舍与各种器材、设备、场地等的设置,体现出高校的学科特点、办学理念和教学科研能力,成为人们认识校园文化的最直观窗口,是了解和研究校园文化的起点。校园制度文化,是指为保证校园的教学秩序以及其他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因为规章制度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它同物质文化一样,具有可见性。但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因素进行修订或出现变通,与物质文化相比,其恒定性较低,更替性较强,始终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与制度本身一样,制度的执行也反映校园的人文环境状况。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制度的执行是否公正严谨,深刻影响学校的社会评价和文化口碑。

(二)行为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幔层

校园行为文化,表现为高校在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和一切对内对外活动中的处事方式。行为文化以办学物质条件、本校规章制度等因素为基础,表现学校大多数成员的思维方式、知识背景与精神追求,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较容易进行引导的一部分。针对高校校园生活的不同领域,行为文化可以被细化为许多部分,如课堂文化、实验室文化、宿舍文化、社团文化等等。行为文化反映出高校师生在校园当中的生活状态,与师生对高校的认同感息息相关。

(三)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层

高校的精神文化,脱胎于高校长期办学的历史积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精神文化包括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统领校园文化建设,深刻影响包括学校领导决策者在内的全体师生的思想与行动,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精神内核。同时,高校精神文化也非一成不变、孤立无朋。高校精神文化与社会时代主题紧密相连,受到校园建设和校内人员更迭的持续反作用,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处于长变长新的变化发展过程之中。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呈现出由表及里的逻辑层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当遵照此种逻辑层次,循序渐进,不断深入,形成表层文化锐意创新、幔层文化成熟稳健、核心文化独具一格的文化建设发展局面。

二、基层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引领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中最基本的单位,既然姓“党”,就必须担当政治责任、发挥引领作用。基层党组织肩负着宣传并且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同时,这种导向作用还体现在对师生整体价值观的引领上,对师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价值取向上也有着引导作用,它引导着全校师生向着符合本校校园文化的方向发展。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国际化进程的逐渐深入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加上多元文化的涌入,校园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碰撞、融合,作为基层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一方面利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引导校园文化建设,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植入师生的心中。另一方面,要向广大的老师和学生传达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引导他们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传播,帮助他们家里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力争主流文化占据校园文化的统治地位,促进校园文化朝着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

(二)凝聚作用

凝聚力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可以有效提高党的战斗力、创造力。所谓凝聚作用,就是凝聚人心,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凝聚作用主要是通过工会组织、教代会、团代会等基层党组织的形式,通过他们的渗透作用来提升全校师生的主人翁意识,从而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来爱护学校、关心学校。基层党组织最贴近师生群体,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作用有助于将学校的校园文化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认识,这种以人为本的校园环境可以激发全校师生维护校园文化的动力,进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示范作用

党员作为党组织肌体的一份子,必须充分意识到自己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的一员,增强自己的使命感、荣誉感,充分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校园文化是在校园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和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具体表现在党员师生在长期的工作学习中所凝练出来的教风、学风、校风。基层党员要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周围群众,加强理论武装、加强能力建设、加强自身修养。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普通群众的联系,搭建起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平台。使基层党员成为一面旗帜,引领更多的师生关注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基层党员的自身实践,发挥党员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辐射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和引领作用,发挥党员的典型示范作用,引领校园文化良性发展。

(四)激励作用

基层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党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的优势,成为专业领域的带头人,引领本专业的建设和研究课题。同时,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对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学校氛围有重要作用。学生党员是最接近群众的组织群体,他们对周围同学的带动作用是巨大的。加强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树立他们的公仆意识、宗旨意识、引领意识,带领周围同学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做出贡献。同时,带动周边同学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尊重,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落实基层党员的主体地位,尊重广大群众的权益和需要,通过激发基层党员的主体意识,坚持党员的教育管理与关怀服务并重,切实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激励、关心、帮助基层群众,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团结凝聚党员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党日活动配合并引导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党日活动由党组织举办,以党员为参与主体,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和教育意义。发掘活动的文化价值,发挥活动的教化功能,将党日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联系起来,是高校中党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力抓手,也是高校党组织服务学校育人大局的具体体现。高校各级党组织在举办党日活动时,可以尝试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大背景,同时注重引领校园文化风气,通过打造精品党日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持续开展、稳步提高。

(一)党日活动更多关注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

党日活动的主题一般根据某段时期内的大政方针、理论热点与工作重点制定。清晰明确、贴近现实的主题,是党日活动收获成效的首要保证。在高校中,党日活动在确保政治教育效果充分、准确传递上级精神的同时,也要注重联系教学科研和校园生活实际,将理论宣教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以达成通过党日活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党日活动关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关注高校精神,可以为活动注入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引发共鸣思考,激发师生党员的对学校和本职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高校精神及其具体内涵可以成为党日活动的主题。弘扬高校精神,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进入21世纪,国内高校越发重视高校精神的发掘、整理和传承,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逐步成为一项由学校党政领导齐抓共管的系统性工程。在校园精神文化集中建设阶段,高校各级党组织作为重要的责任主体,可以通过开展专题党日活动的形式,研讨校风校训、思考教风学风、追忆校史历程。此类专题党日活动,通常围绕校庆、学校更名、校训启用等校园精神文化重大事件进行,也适于平时穿插在若干次党日活动中专项进行。

(二)党日活动着力引导校园行为文化的建设

校园行为文化,归根结底是人的文化,即通过校内师生言谈举止和日常生活表现出来的文化。培植校园行为文化,首先要塑造师生阳光向上的心态与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榜样带动法是塑造人的有效方法之一。党日活动引导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活动持续不断的引导,将党员打造成为良好校园文化风尚的窗口和榜样,真正实现“每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庄严承诺。党日活动应重视对党员的思想引导,通过集中宣教等手段,在培育理想信念的同时,提示与引导党员牢记身份,注重言行,践行先进校园文化,自觉抵制不良文化风气的侵蚀。党组织可以针对本组织内党员所属特点,结合教学管理、学生工作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点工作任务,有的放矢地开展专题党日活动,配合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大局,弘扬校园行为文化正能量。例如:在教学管理领域,可以在教师和学生党员群体中分别开展有关教法、教学纪律和学习经验交流的党日活动,首先使党员更加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学习任务,发动党员带领全体师生共同促成教学相长的课堂文化氛围;在学生工作领域,可以将党日活动与学生骨干培养相融合,通过专题培训等手段提升学生干部党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并可以适当扩大活动范围,吸纳品德、学业及工作能力均比较突出,积极要求入党的学生干部参与相关活动,塑造党日活动的品牌和影响力,在扩大榜样范围,增强带动效果的同时,提升党组织的吸引力。党日活动对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引导,应做到常抓不懈、润物无声。行为源于习惯,习惯源于生活中的点滴积累。党日活动作为学校党组织定期举办的常规活动,有充分的便利条件,对全体党员进行行为文化方面的引导。各级党组织领导和党日活动的组织者,可以通过观察师生日常行为,总结出校园行为文化的优势与待改进之处,在每次党日活动中,留出时间专门讲评,巩固正向行为文化,反思负面行为文化,建立长效机制,通过率先垂范、重复灌输等方式,达到塑造党员优良校园行为文化意识的目的,进而带动全校文化风气的革新。

(三)党日活动全面支持校园物质与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与制度文化建设,需要学校党委、行政统筹各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统一部署,按计划实施。高校各级党组织作为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校园中的有生力量,可以通过党日活动,宣传学校建设成果,鼓励广大党员群众为学校建设建言献策,全方位多角度支持校园物质与制度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非常广泛,包括高校内所有的组织和成员(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后勤服务等),他们的思想境界、行为作风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后勤服务人员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之一,他们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上述人群分属于不同部门,通过相对集中的党日活动,可以凝聚他们中党员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合力,形成共识并带入到具体的校园建设和制度修订环节当中。同时,学生党支部通过举办党日活动,也可以打通学生参与校园建设和制度设计的通道,提高学校民主管理决策的层次与水平。

参考文献:

[1]柯臻炜.关于增强高校校园文化吸引力的几点思考[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2]杨志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

[3]李凤岐.浅谈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示范作用[J].科技与企业,2014(14).

[4]刘德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1(8).

作者:李圆 岳游松 安明焘 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健康与运动科学系

第三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新课改政策的提出,也使得教育工作面临深刻变革,社会对教育事业也有了普遍关注。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二者之间关系十分密切,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本文对文化建设和思想教育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二者互动发展的措施,旨在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共同为高校发展作出贡献,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进步。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

引言

现阶段,随着教育事业的进步和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教育工作并致力于相关研究之中,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当前教育研究中的两个重点。促进二者协调发展能有效促进高校建设和教学的进步。因此,必须重视对二者互动关系的研究,才能促使其作用的最大化。现阶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另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为学生学习和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国家相关政策的推行,也对高校发展起到了鼓励和推动作用。高校也须紧抓机遇,适应时代发展节奏,才能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关系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又有所区分。二者概念不同,但同属于高校教学工作之中。建设校园文化能为思想教育奠定基础,也是思想教育的途径之一。它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通过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一定的区别,例如内容,方法等方面。在教学内容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涵盖对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各个要素。而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学生心理等方面。在教学方法方面,前者采用显性教育方法,后者则主要以隐形教育进行。在教育主体方面,前者的教育主体包括高校所有教师和学生,使其共享校园文化氛围,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也存在联系,虽然二者方式和角度不同,但均属于教育范畴,目的都是培养人才,通过不同方法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二者之间是互相渗透的,具备契合点。建设校园文化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载体,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校风,潜移默化低对大学生心理造成影响,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参与校园活动的过程中,也有助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但是,社会风气等会对校园文化产生影响。若缺乏引导,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错误价值观念的影响,这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高校应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使其共同为教育工作服务。

二、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发展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互动发展制度

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发展离不开制度的保障。通过相关制度的建立,可以对教师和学生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同时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之一。相关制度的建立,可以规范高校教学工作,促进二者间的喜柔条。同时,具备了良好的制度,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顺林进行。制度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任何一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制度的支持和约束。

(二)积极扩展校园文化活动形式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之一。高校需要对校园文化活动形式进行扩展,例如宿舍卫生评比,志愿活动,演讲比赛等等。通过各种校园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自身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中心,通过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进行培养,使学生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能自觉抵制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校园文化氛围是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也是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印证了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对高校的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三)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包含物质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另外,还需要注重文化的创新,结合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校园文化会对大学生成长产生影响,对社会文化发展也有重要作用。这也要求高校文化做到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节奏。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应始终社会主义建设,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用包容的态度对待他国文化,并借鉴其精髓,结合我国发展进行创新。

(四)为互动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环境的优化是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良好的环境对二者的互动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具体来说,环境的优化包括外部环境和校园内部环境两方面。前者主要指社会大环境,包括政府等对不法行为的政治,对社会风气的塑造,对舆论的引导等。社会形成良好道德风气为高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外,高校也需要重视自身环境的建设。通过组织各类型活动,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环境,发挥二者相互促进的作用。

结束语

综合以上叙述,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互绿色农业论文动问题的研究十分必要。通过二者关系的分析,可以采取相应措施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在高校和教育事业的进步中都有着重要价值。这也要求高校管理人员和教师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并在教学实践中对推动二者发展进行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民强,郑光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影响探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15-16.

[2]任晓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刍议.当代教育论坛,2011,(32):107-109.

[3]靳大力,王发科.高校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2):24-26.

作者:白锦龙 李欣 单位: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工商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与路径(3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gsgl/218112.html

    相关专题:中国老区网 电大西方经济学小抄


    上一篇: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